第264章:死小子,吃的真好!

知道报纸上的‘沈同志’是一个破案厉害的女同志后,赵媛媛就把人记到了心里,不仅如此,后面几次沈明玉上报纸,她就像是装了什么雷达一样,全都准确地捕捉到了。

每次看每次心里都要震动一番。

可以说,虽不知道对方是何人,也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她却早就成了这位‘沈同志’的小迷妹。

赵媛媛知道规矩,从来不会悄摸打听沈明玉,就悄悄地关注她的消息。

这次是因为赵崇义给社里负责人打电话的时候,她正好就在办公室,听了一耳朵。

这么一听,她发觉事情有些不简单,电话里提到了‘沈同志’,她承认她对这个称呼近来有些敏感,可越听越觉得电话里提到的沈同志就是她的偶像。

她不是瞎想,是有判断依据的。

首先,像沈同志这么厉害的女同志,同时期不会出现第二个,就算是有,也不会这么巧姓沈。

其次,她注意过,凡是有沈同志字样的报道,很多都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恰巧赵崇义这次的电话,也提到了心理学。

种种巧合,都让赵媛媛明白,能不能见到她的偶像,就看她这次怎么忽悠负责人了!

这不,等负责人挂了电话,她从各个方面给他分析了一下,她作为这次报道人的可行性,终于经过她三寸不烂之舌的忽悠,不,说服!得到了这次面见偶像,还能和偶像合作的机会。

赵媛媛激动得想哭!

沈明玉不清楚赵媛媛的心里在想什么,但从她火热的眼神能看出些什么。

迟疑道:“你怎么认识我的?”

“报纸!”

赵媛媛立马扯过自己的包包,然后从里面拿出保存很好的几张报纸,小心翼翼地放在她面前,“这个,是您第一次上报纸的案子,我来来回回读了好几十遍。”

“还有这个这个全都是,每次您上报纸,我都拜读过很多遍。”

辽省的报纸她知道,沈明玉还能理解,但是其中还有在京城上的,她怎么也知道?

这么想的就这么问出口了。

说起这个,赵媛媛一副骄傲地模样。

“您虽然在京城上的报纸,但是上面写了‘沈同志’,内容还是和心理学有关内容,只要是同时写到这两者的,不用多想,肯定就是您!”

她作为沈明玉的小迷妹,要是这点都认不出来,那不就白喜欢她了?

不过偶像就是偶像,连名字都这么好听。

明玉?

嘿嘿嘿,真好听!

沈明玉看到对面陷入类似痴汉一样的傻笑中的赵媛媛,有一瞬间的沉默,原来她的迷妹圈,已经从家属院扩展到记者圈了?

至于怎么知道家属院的嫂子们也是她的小迷妹......

太明显了。

每次她出门,嫂子们都会用和赵媛媛一样的火热眼神盯着她,搞得她还很不好意思。

“咳,咱俩年纪相差不大,不用敬称,以平辈称呼就好。”

“你也说得渴了吧?来,喝点水。”

沈明玉将糖水往她面前推了推,赵媛媛一脸虔诚地端起来,听话的将水杯往自己嘴里送,眼神还在偷瞄她。

虽然对偶像用平辈的称呼不是很礼貌,但如果能让偶像更加自在一点,她怎么都可以!

......

认完偶像,两人说到了赵媛媛这次来的重点。

“上面跟我说了,说是让我配合沈同志推进关于战争后遗症的宣传情况。”

接下这个任务,除了想要见一见传说中的偶像,赵媛媛对于这次的报道内容也很感兴趣。

“你对这个了解吗?”沈明玉问。

赵媛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在接触到她之前,她连心理学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连这个名词都是听负责人提到一嘴,这才记住。

沈明玉对此也不意外,“那这样,咱们不着急开始,我先给你简单解释一下。”

不解释不行啊,作为撰稿人,如果不了解的多一点,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权威性,更别提给别人看了。还有一点,这篇报道的内容,在专业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通俗易懂性,要让非专业人士一看就能明白。

毕竟他们这篇报道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宣传。

这不仅仅考验赵媛媛的功底,更考验沈明玉的能力。

一上午两人基本都在讨论关于战争后遗症的专业性问题,赵媛媛还将笔记本拿出来,一边听沈明玉说,一边做记录。

赵媛媛学历不低,在报社也工作了好几年,理解能力很强,遇到某些太过专业的名词,沈明玉也会及时给她解释,这个时候赵媛媛才深刻理解到——

原来心理学不是什么高深的学科,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它无处不在。

除了她这个学生,萧景川也在不远处,一边除草一边听课。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作为大佬的家人福利多好了,别人需要花钱才能听的课,他干活的时候就能听到。

中午沈明玉留下赵媛媛一起吃饭,午饭是萧景川做的。

等到一起上桌吃饭的时候,赵媛媛才注意到萧景川,不是说没看到他,刚来的时候也互相打过招呼,只是对他的存在没有那么关注。

吃饭的时候,萧景川两口子还是以前吃饭的习惯,这才让赵媛媛侧目。

对两人吃饭的习惯感慨了好一会儿,开始羡慕萧景川,这男人命真好,能嫁、额不是娶了沈同志这么厉害的媳妇不说,还能每天和沈同志一起吃饭。

用一句现代用语那就是:死小子,吃的真好!

......

下午两人开始讨论到正题,之后两天赵媛媛每天都上门,经过两人的努力,初稿终于完成。

在此期间,沈明玉经过本人的同意,还带着她去见了几位治疗好的军人。

写完初稿后,还要审稿,这时候说句话都要小心,作为媒体部门更要仔细,毕竟不小心说错一句,那可能连累整个部门都要被调查。

审稿时间大概一两天,之后进行过简单的修改之后,送往更高一层审核。

用时五天后,报纸终于刊登出来了。

赵媛媛第一时间拿到报纸,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尤其是撰稿人那里,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沈同志’放在一起,高兴地简直要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