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就你能耐?真是显着你了!

就在赵媛媛跟同事炫耀的时候,一个冷嘲热讽的声音传来。

“大白天,你抽什么风?”

说话的人叫郑秀芳,是她的死对头,两人是一批考进报社的,她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就是刚进来的时候,两人竞争同一篇稿子,后来被赵媛媛抢走了。

从那之后,郑秀芳就将她视为自己工作路上最大的对手。

这不,见赵媛媛这么嘚瑟,没忍住刺了她一嘴,赵媛媛也习惯了,郑秀芳这人没什么坏心思,就是有点小心眼,再加上特别看重自己的工作,因此对她稍微不那么友好了一点。

她也不讨厌两人这样的关系,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当然,也不耽误赵媛媛的反击,她翻了个白眼,“你懂什么?我和我偶像一起出稿子多值得我高兴,你根本不理解。”

“稿子?啊,就是那篇叫‘发扬g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战争后遗症’的报道?赵媛媛,我真想不明白,平时你也挺精明的,这次怎么还和国外...扯上关系?”

“你就不怕出什么事儿?”

郑秀芳说完,摸了摸鼻子,掩饰性地解释道:“当然,我这可不是关心你,你要是不在报社了,正好,以后没人气我了。”

本来还沉浸在和偶像同框的高兴中的赵媛媛,笑脸瞬间收起,怒气涌了上来。

这个时候但凡和国外扯上关系,基本就没有好下场,她以为郑秀芳只是小心眼了点,没想到心思变得这么恶毒?竞争不过她,竟然想靠污蔑把她赶走?

关键和国外扯上关系,就不单单是被赶走这么简单了,甚至可能他们一家都要被牵连。

她不可思议地站起身,指着郑秀芳。

“你瞎说什么?!我什么时候和国外扯上关系了!我以前一直以为你就是嘴贱点,没想到你的心思变得这么恶毒!竟然这么害我?”

这话一出,比她还生气的是郑秀芳,她将手里的茶缸子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摔。

气的她颤抖着手指着自己。

“我恶毒?”

“你敢说你上面写的那个心理学的东西,不是国外传进来的?我好心提醒你,你——你简直就是狗咬吕洞宾,不是好人心!”

啊,原来是因为心理学啊,早说嘛,她就说郑秀芳虽然看不惯她,倒也没要害死她的地步,赵媛媛的怒气一下呲溜冒走了。

松了口气的同时,尴尬地收回指着郑秀芳的手。

“你看你这人,说话也不说清楚,明明是好心,说话一点不讨好。”

真是好话坏话都让她说了,郑秀芳简直要被气死!

她当然知道自己说话不好听,稍微有点什么事,关心的话说出来一点也不中听,和她不熟的人经常会因为这样误会她,甚至记恨她。

在这一点上,这些年没少吃亏,可还是改不了,这女人还戳她肺管子!

“你——”

还没说完,赵媛媛一副‘我都懂’的样子,走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过被郑秀芳嫌弃地躲开了。

她也不介意,反而笑着说:“你也不想想,咱们报社上面的审核人都是吃素的?要真的和国外有关系,怎么可能让我们发表?”

“要我说,你肯定没有好好看我们的报道,我偶像的内容里都写了,咱们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这个名词,但确实很早之前就有这方面的论述。”

说到这里,她左右看看,显然有所忌惮。

没办法,这会不让提到孔孟思想,但如果从源头上追溯,从孔子提出的‘性相近’,还有孟子的‘性善论’,再有荀子的‘性恶论’......全都有心理学方面的底层逻辑。

不过不能说这些,还有其他能提。

“咱们老大的语录,像是从群众中来......、关于实践和认识、还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心理战术。”

“这里面都有心理学的思想,和国外有什么关系?”

没有专门提出之前,众人只会觉得老大对人心把握真厉害,这么提出来后,确实,要是归于专业的领域,那还真的是心理学。

郑秀芳倒是没有之前那么生气,但她习惯了对赵媛媛没有好脸色,冷哼一声。

“叭叭叭说这么多,就你能耐?真是显着你了!”

“哎,你这人——”赵媛媛本来想要生气,忽然换了脸色,若有所思地盯着她,“你该不会是嫉妒我和我偶像合作了吧?”

郑秀芳脸色一僵。

“瞎说什么?谁知道你偶像是谁?我还嫉妒你,你有什么值得我嫉妒的?”

随便她嘴硬,赵媛媛拿起报纸,对着她挥了挥,笑得贱兮兮,“郑同志,好好干活,我要去找我偶像了,顺便和她探讨一下报纸的后续问题。”

郑秀芳:“......”

......

沈明玉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与轰动。

首先波及的范围就是辽省地区,辽省不是只有萧景川他们一个营区,还有很多,看到报纸之后全都被震惊到了。

有些认识方志国、新团长宋明还有赵崇义的,第一时间联系他们,以确保这件事是否是真的。

赵崇义和上面申请心理医生一职的事儿,没有往外传。

一来闷声才能干大事,二来事情没有成功之前他们都无法保证是否会成,即使赵崇义十分相信沈明玉,也暂时没有往外传,三来也是为了沈明玉着想。

她的能力不用多说,可万一出现什么不可抗力的意外,要是被人知道,她会受到很大的争议。

这些不是赵崇义他们愿意看到的。

这次是因为沈明玉的工作真的出了成绩,这才高调起来。

和赵崇义他们确定完事情是真的之后,辽省的各大营区全都沸腾起来,连夜开会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

当然,到底没有亲眼看到,引起的争议还是很大的。

就和当初赵崇义他们不了解心理学之前想的一样,一方持反对态度,觉得这东西是无稽之谈,认为是赵崇义他们哗众取宠。

一方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如果真的有这么厉害的方法,不妨试一试。

第三方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做任何评判。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才刚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