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鬼得钱然后去也
小
大
佛家经文里,信众最为推崇的,莫过于《金刚经》。不管是僧人还是信众,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每日诚心诵读《金刚经》,就能消减罪孽,且得到来世的福报。
或许为了抢夺信众,什么因为诵读了《金刚经》,遇难不死,遇水不沉的故事更是举不胜数。
乾元初年,上位者为保住自己的屁股,不得不借兵平乱,并约定事成之后,为客军让出长安三日。
虽然前头长安城被肆掠了一遭,可它毕竟还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得到李唐的的承诺之后,客军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三下五除二就协助皇室把乱给平了。
虽说在平乱的过程中,客军发现皇家现在是个空架子,中看不中用,但人心却都还向着李唐。于是,乱平了之后,客军每天在长安城外耀武扬威,要求皇家兑现承诺。
看着外头气势汹汹的客军,当初怂恿借兵的权贵们顿时脚都软了,一番游说之后,领着家眷收着细软,簇拥着皇室从南门偷偷溜了,美其名曰“南迁”。
但底下的老百姓,哪知道平乱还有这些弯弯拐拐呢,都以为能重新过上安稳日子了。结果,客军一进城,就遭了罪了。
所以,后来,黄菊花领着大军杀进长安城时,权贵们喊得再凶,百姓们也弃了城。
话说去南边的路上,有个叫刘鸿渐的年轻人,是御史大夫刘展的侄儿。因为受了惊吓,掉了队,闷着头追赶大部队的路上,让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和尚给拦下了。
“年轻人,你修持过《金刚经》没有?”
“大师,俺不曾修持过。” 因为玄奘大师的缘故,对僧人们,大伙儿都还挺尊敬。虽然疑惑这个和尚为什么会拦下自己,但刘鸿渐还是老老实实回了和尚的话。
“贫僧见你骨骼清奇,与佛有缘。要是你能每日诵读《金刚经》,日后纵然有灾,借着经书的法力,也可得到福报。尔,能持否?”
回想着自己在京城看到的,和这一路南下途中遇到的事,刘鸿渐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能持。”
见刘鸿渐答应得爽快,和尚也露出了笑容。“既然如此,那就择日不如撞日,贫僧这就将《金刚经》传授于你。”
想着这一时半会儿也撵不上大部队了,刘鸿渐也就索性停了下来,听那和尚的讲授。
等到看着刘鸿渐能背下全部经文以后,和尚更是笑开了花。反复叮嘱刘鸿渐要记得每天诵读一次。
见和尚说的慎重,刘鸿渐也就用了心。和尚领着童子离开之后,刘鸿渐每天都老老实实的诵经不止,不敢有丝毫懈怠。
转眼间就到了上元年。这时,刘鸿渐已经在寿春住下了,从长安城出来后就再也没回过长安。
某天,大清早的,刘鸿渐就出了门准备访友。刚走出家门没多久,就让两个穿着黑衣服的小吏给拦下了。“你可是刘鸿渐?”
“在下正是。”虽然有些不忿于对方的语气,但刘鸿渐还是有些见识。毕竟,阎王好过,小龟难缠。
见刘鸿渐答应了。其中一个小吏就从怀里掏出了张纸,冲着刘鸿渐晃了晃,“太尉有令,让你去一趟。快点,跟我们走吧。”
“太尉?哪个太尉?没听说有太尉来寿春啊。”听着小吏的话,刘鸿渐露出了一丝疑惑。
“你管是哪个太尉,让你去,你就赶紧去。”见刘鸿渐质疑,两个小吏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我又不认识太尉,凭什么你们说是就是。莫不成,你们是假借太尉的名义要谋害某不成?赶紧让开,不然,某就要报官了。”
说着,刘鸿渐就准备绕开两人,走自己的路。
听见刘鸿渐的话,两个小吏嘻嘻一笑,“你还不听招呼啊?”然后就上前拽住了刘鸿渐。
“刘鸿渐,有句话你听说过没?牵起不走,赶起到行。哥两个还以为你是读书人,明事理,哪晓得也是草包一个!”
推推搡搡中,刘鸿渐见自己始终挣脱不了两个小吏的束缚,路上也没见有行人过路,几番挣扎之后,“莫拖了莫拖了,我去还不成嘛?”
听到刘鸿渐的话,两个小吏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但仍然没有放开刘鸿渐。
“两位官爷。既然是太尉召见,还是容我回家换身衣服吧,你们看,我身上这衣服,被你们扯成了什么样子?真是不当人子!”
“去就成了,误了时间,我们两个可担当不起。走走走,等下到路上给你找件衣服。”
眼见两个小吏不答应,刘鸿渐也是没了办法。虽说自己六艺没抛下,但比起这两个小吏来,光气力,就输上了许多。也只好任着两个小吏拖着自己往前走。
然而,让刘鸿渐有些奇怪的是,两个小吏并没有拖着他往寿春的府衙走,而是出了城,一直往北走。
刘鸿渐心道,这不是太尉召见吗?那这太尉在哪?于是,便忍不住问拽着自己的两个小吏。但两个小吏都不搭理他。
走了一会儿之后,三人就到了淮河边上,看着两个小吏的架势,是准备过河,但是三人停脚的地方,却没有渡口。
正待刘鸿渐准备发问的时候,两个小吏将他的身子一夹,直直地朝着河面走去,刘鸿渐不由地呀地一声惊叫起来,脸色也变得发白。心里直道“我命休矣。”
然而,让刘鸿渐意外的是,在两个小吏的夹持下,三人就哗的一下就过了河,然后稳稳地落到了河对面的一个村子边。
这时,先前从怀里掏出纸的那个小吏说话了,“你将他看好,我去将他寻件衣裳来。”说完之后就径直进了村子。
过了一会儿之后,那个小吏就从村子里出来了,手里拎着件大麻衫子和一根腰带,让刘鸿渐换上。
见两个小吏要自己就这么衣服,顿时,刘鸿渐就扭扭捏捏起来。那个从村子里找来衣服的小吏骂道,“一个大男人的,有什么害臊的?哪里来那么多穷讲究!”
无奈之下,刘鸿渐只好当着两个小吏的面换了衣服。瞅着刘鸿渐穿着大麻衫子捆着腰带的样子,两个小吏都笑了,“虽然有些不太合身,但看起来终于是个酸秀才了。”
换好衣服之后,两个小吏又夹着刘鸿渐继续往北走。这时候,脚下的路,比过河之前可难走多了,没走上一会儿,刘鸿渐就叫起苦来,求着两位小吏能不能休息一会儿再走。
可两个小吏根本就不理他,一味催着他赶紧走。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直到刘鸿渐觉得自己再走的话都要快走断气了,这时,在三人的面前出现了一座城池。
“快点,太尉就在城里等着呢,可不要误了时间。”看着刘鸿渐停下脚步,远远地望着那座城池,两个小吏顿时催了起来。
刘鸿渐只好跌跌撞撞继续往前走。等进了城之后,正对着城门的,是一栋庄严华丽的府邸。两个小吏拽着刘鸿渐直冲那府邸而去。
快走到府邸大门的时候,刘鸿渐看见一个和尚似乎在相送下从府邸的正门走出来。这个和尚,正是刘鸿渐从长安出来时路上遇到的那个教他《金刚经》的僧人。
刘鸿渐不由地停下了脚。这时,跟在和尚后面的一个童子从和尚身后冒出头来,似乎认出了刘鸿渐,便快步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到了三人跟前以后,童子惊喜地拦住了三人,朝着刘鸿渐喊道,“十六郎,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师傅在那边呢!”
说着,童子掉头就往回跑。跑到那和尚跟前大声喊道,“师傅师傅。刘十六郎让小吏们抓了。他按照你的吩咐,一直都在念《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功德,你都不救救他嘛?”
听到童子的声音。刘鸿渐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拼命的挣扎着,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挣脱了两个小吏,跑到和尚跟前就跪下了,“师傅师傅,救命啊……”
“见过大师。”
看着跟上来的两个小吏,那和尚道,“十六郎,你先起来。只管跟着他们去,不会有什么事呢。”说完之后,和尚领着小童掉头就走了。
听着僧人的话,刘鸿渐是一头的雾水。倒是那两个小吏,谢过和尚之后,便领着刘鸿渐进了那座府邸。
穿过几个门之后,两个小吏将刘鸿渐带到了一间厅堂里。厅堂案几的后面,是一座三四尺高的五色浮图,悬在空中不停的旋转。
还不等两个小吏说话,教刘鸿渐修《金刚经》的那个僧人也进来了。这时,那个浮图停止了旋转,随即还变成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美男子。
只见他快步从案几后走了出来,迎向僧人,“和尚,你怎么又回来了?”
那和尚道,“中丞,这刘鸿渐是我的弟子。得贫僧教诲,修持《金刚经》,功力非常深厚。而且,他的阳寿还未尽,理当释放。”
“和尚,你说的可是真的?”
“贫僧不打诳语。”
“要是他真的修持《金刚经》,本官还想听上一听。和尚,这个,你没意见吧。”
“没意见。贫僧敢这么说,又岂能拂了中丞的意思呢?”
“行。”随即,那个被和尚称为中丞的美男子大手一挥,“你们都出去吧,本官想听一听。”
听到僧人和那美男子的对话,跪着的刘鸿渐也不敢起身,开始诵读起《金刚经》来。然后才背的两张纸,刘鸿渐突然卡壳了,记不得余下的经文了。
慌乱间,刘鸿渐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这时,在他的西边,突然出现了一个人,手里拿着面金钩龙头幡,朝着他走了过来。
到了刘鸿渐跟前后,那人将幡展开铺在刘鸿渐面前,看着那幡,刘鸿渐顿时大喜。这幡上,有着碧色字写的《金刚经》全文。
这时,刘鸿渐也顾不上怎么回事了,就大声照着经书读了起来,一口气把《金刚经》读完了。
等读完之后,那幡不见了,厅堂里也静悄悄的。等到刘鸿渐抬起头看看四周,整个厅堂里除了他,一个人都没有。
好半天之后,刘鸿渐站起了身,想着进来前僧人和自己说的话,掉头就往外走。厅堂外,站着的是先前带他来的那两个小吏。
就在刘鸿渐准备过去和那两个小吏打声招呼的时候,一只老鹰带着两个火球朝着他扑了过来。
刘鸿渐吓得转身就跑,那带着两个火球的老鹰追着他不放,两个小吏也跟着追了上来。
也不知道跑 了多远,刘鸿渐觉得喉咙都要干死了的时候,瞅见前面有一汪水,心道,烧死就烧死吧,总比现在渴死了好。于是便停了下来,准备趴在地上喝上一口再说。
这时候,那两个小吏也赶了上来,看见刘鸿渐的动作,两个小吏扯起喉咙喊道,“喝不得,喝不得!”
“那是人膏,澄久了,上面那层看去来像是清水,下面全部是人皮和烂肉。你要是喝了,那就真的回不去了。”
听得两个小吏的话,刘鸿渐吓得哐哐干呕,爬起来又继续往前狂奔。那带着两团火球的老鹰和两个小吏也一直在后面追赶。
跑着跑着,刘鸿渐发现眼前的景象突然变了,自己竟跑回了家里面。但让刘鸿渐奇怪的是,家里面还躺着一个刘鸿渐,自己的妻子正围着那个刘鸿渐哭泣。
刘鸿渐大声朝着妻子喊道,可妻子却根本听不见看不到一般。“难道我已经死了?”刘鸿渐不由地惆怅起来。
这时,两个小吏也追了上来。看着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刘鸿渐,笑道,“可想回去?”
“嗯。”
“事儿简单啊,你有钱吗?”
“要是有钱,哥俩儿就送你回去。不然,那鹰可是耗上你了哦。”
看着两个小吏指着那只带着两团火球的鹰,刘鸿渐点了点头。
“去,直管走过去。”说着,那小吏还推了刘鸿渐一把。
刘鸿渐只觉眼前一黑,随即就醒了过来。猛地一下就坐了起来,把正在哭着的妻子可吓了个半死。
好半天之后,刘鸿渐才知道,自己昨天出门,然后莫名其妙地昏倒在门口,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天了,要不是心口还有团热气,家里人都只当他已经死了。
回想着刚才那两个小吏找自己要钱的事。刘鸿渐急忙让妻子拿来一大叠纸钱,拿到自己昏倒的地方烧了。
在纸钱的袅袅青烟中,刘鸿渐看见那两个小吏和那只带走两团火球的鹰笑着不见了。
这事过后,刘鸿渐修持《金刚经》愈发不敢怠慢。后来,还干脆舍弃了家业,搬到了寿春的佛寺修行。
刘氏没有法子,就哭哭啼啼的把这事告到了刘展那里。等到刘展跑到佛寺去问个究竟时,刘鸿渐这才把整个事情说了出来。见刘鸿渐态度坚决,刘展也没了法子,最后,也只当自己没了这个侄子。
不过,这刘鸿渐的复活,是因为修持了《金刚经》,还是因为烧了纸钱。听故事的人,就只能自己去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