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美加国公
永乐十二年九月廿一,金陵国会大厦内,议事堂的琉璃穹顶洒下暖光,百余名议员济济一堂。今日述职的是远航归来的王大虎与周蒙花,他们刚从遥远的北海归来,带回了关于阿拉斯加、温屿大岛及河谷平原的详细情报,更有与萨什利人部族交易的见闻。
方梦华身着玄色朝服,胸绣交龙纹,端坐主位,天子方敏、配王王士元落座左右,旁列内阁法务大臣包完、国务大臣吕将、兵务大臣石生、吏务大臣李纲、商务大臣杨八、财务大臣钱玉及国会参事十余人。厅外,市民隔着红砖围墙翘首,报童挥舞《金陵日报》,高喊:「沧海龙吟号凯旋!北具新陆惊天下!」
王大虎身着深蓝海军服,肩章闪亮,佩剑锵然,率周蒙花与测绘官叶承灏步入厅内。众人肃立,他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臣王大虎,携‘沧海龙吟号’全员,历八月,航一万五千五百里,平安归来,奉命述职!」
方梦华颔首,目光如炬:「此行非同小可,诸位辛苦。速述北具见闻,国会与民皆待新知。」
王大虎展开一卷羊皮海图,墨线勾勒白海、北海道至北具芦洲的航路,点缀鲸群与风暴标记:「此次远航,我等自燕子矶出发,经东海,穿过对马海峡入鲸海,先回函馆港,再沿千岛至北冥大荒最终抵达白海。此海域极寒,冰层厚重,行船艰难,海面冰山漂浮,寒风刺骨,蒸汽锅炉昼夜运转,方保船体无恙。所幸有经验丰富的阿留特向导引路,方才安全抵达阿拉斯加,冰崖高耸,港湾深邃,可泊百舰。岸边石刻古拙,似先民遗迹,叶承灏拓下三幅,存于明华大学。」
他指海图一处,标「阿拉斯加」四字:「此港水深十丈,避风佳,鲸群环游,鱼群如云。吾等猎鲸十头,采脂百桶,足供锅炉与灯油三年。港外有矮松林,木材坚韧,可制船桅。」
李纲翻阅拓本,点头:「此地若建商站,可为北冥枢纽,连接新陆与中土。」
周蒙花接过话头,她是随行的地理官,擅长绘制海图与记录风土人情:「阿拉斯加是一处位于白海沿岸的。此地盛产海象牙、鲸油、毛皮,且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可停泊大型战船。」
她展开一张海图,指向北方的海岸线:「从阿拉斯加再往北,便是无尽的冰海,但若沿海岸南下,可进入一片绵延千里的沿海山脉。」
王大虎接过话题,指向另一张更为详尽的海图:「在阿拉斯加以南,有一片更广阔的海岸山脉,我们沿岸航行,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岛屿——温屿。」
「温屿?」方敏微微挑眉,「从未听闻此名。」
周蒙花点头:「此岛极广,周长约八百里,岛长三百里,宽百里,岛上多山,但沿海地带地势平缓,土壤肥沃,生长着茂密的针叶林与桦树林。森林密布,溪流纵横,气候宜人,较江南稍寒而湿润。岛上鹿群奔腾,熊罴出没,果木遍野,足供千人定居。气候温和,水草丰美,甚至比江南的某些地方更适合耕种。」
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更令人惊喜的是,岛的东南部对岸有一片巨大的河谷平原,东西宽五百里,南北延八百里,河流如网,野牛成群,估逾十万头。平原沃土深厚,草场连绵,试种耐寒稻,七日抽芽,足见丰饶。吾等在河谷扎营十日,测地形,绘全图,确认适农牧与建城。此地目前无人占据,仅有少量萨什利人的捕猎营地,若能建立据点,未来可成为北境的粮仓。」
她展开一卷素描,画中野牛奔腾,河谷草浪翻滚,远山雪顶隐现。杨八凝视,沉吟:「此地若开垦,可养百万民,成海外新州。」
方梦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野牛遍地?」
王大虎哈哈一笑:「正是!我们亲眼所见,那片河谷中野牛成群,数量不下数万,甚至可能更多。若能驯养,可提供肉食、皮毛,甚至用于耕作。」
周蒙花补充道:「我们在金砂河谷与土人进行了交易,他们是一支渔猎的部族,擅长航海与狩猎,使用骨制工具与粗糙的石器,但已有一定的商业意识。」
王大虎接言:「温屿平原有土著,名萨什利人,约数百户,居皮帐,擅猎牛与织毯。身材高大,肤色棕红,语言简朴,喜以手势交流。吾等以铁刀、铜镜换其毛皮与牛肉,获赠一柄骨雕鱼叉,刻鱼纹,精巧异常。」
周蒙花呈上一只骨叉,鱼纹栩栩如生:「萨什利人好客,未见敌意,然其兵器简陋,仅骨矛与弓箭,遇我船炮,皆惊为神物。」
杨八思索片刻:「如此看来,他们虽未开化,但已有稳定的贸易网络。」
「正是如此。」周蒙花点头,「若我们能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甚至设立商站,不仅能获取珍贵物资,还能逐步影响他们的社会,未来甚至可能将其纳入大明的贸易体系。」
方梦华转向王大虎,目光如炬:「你所言之启门寨,是否河口平坦,背靠雪山,面朝大海?」
王大虎点头,沈声道:「正是。寨址选在金砂河口,地势开阔,水深八丈,可泊巨舰。寨后平原草盛牛肥,萨什利人以皮帐为居,狩猎为生,性情温和。」
述职结束后,议事堂内议论纷纷。
吕将率先发言:「若温屿真如所言,那便是北境的一方沃土,可设屯田军,开垦耕种,未来甚至可成为北伐的粮仓。」
钱玉则皱眉道:「但白海极寒,航路艰难,如何确保补给?」
王大虎自信道:「萨什利人熟悉航路,我们可雇佣他们为向导,甚至培训我军水手,逐步掌握北境航线。」
方梦华身着玄色朝服,胸绣交龙纹,端坐案前,手指轻抚「沧海龙吟号」带回的温屿海图,目光深邃如海。她刚听完王大虎与周蒙花的述职,脑海中已浮现一幅清晰图景:王大虎口中的「温屿」与「金砂河口启门寨」。她的指尖轻轻划过那片广阔河谷平原,眼神逐渐变得深邃。温屿岛与金砂河口平原的轮廓在她心中逐渐清晰。
她当然认得那片土地。
在另一个时空,那里是加拿大温哥华的菲沙河口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全世界华人富豪最向往的移民天堂之一。可现在,它只是温屿——一片尚未被开发的荒野,距离明国本土足足两万里的北海孤岛。
安格雷奇的冰港、维多利亚的森林、菲沙河口的沃野,宛如一幅天赐画卷。她深知,这片土地气候温和,河流纵横,草场连绵,适农牧与建城,潜力不亚于江南。如今,摆在她面前的,是如何将这片遥远新陆化为明国海权的基石。
「一去一回,哪怕是蒸汽船也要小半年。」方梦华轻声自语,眉头微蹙。
风帆船的航行条件更糟,去时顺风顺水但返程必须绕行更远的南太平洋航线,几乎不可能返航。这意味着,任何前往温屿的移民都将是单向的——去了,就回不来。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明国当前的局势:江南已是富甲天下,移民?傻子才走。岭南正在大开发,流民安置尚且吃紧,更不可能抽调人力去温屿。
北海道(含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人口,大多是金国入侵前收拢的华北汉人流民,他们已经在几年前抛弃过一次故土,如今故土早已被金国奴役,回不去了。北海道移民已适应寒地耕作,熟悉海事,较中原百姓更具迁徙意愿。
「他们……或许愿意再走一次。」方梦华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决断。
她拿起朱笔,在纸上勾勒出自己的计划:李天佑,现任北海道驻军司令,爵位「开国公」只是批发的虚衔。她决定改封他为「美国公」,将温屿南侧的峡湾平原(西雅图)划为他的实际封地,允许他招募北海道居民迁徙过去,自主经营。
而王大虎,发现新大陆的功臣,目前只是「开国子」,爵位太低,不足以激励士气。她决定晋升他为跟老上司平级的「加国公」,封地位于温屿的启门寨周边(菲沙河谷平原),允许他组织移民,建立殖民据点。
不强制征调,而是由李天佑和王大虎自行招募北海道居民,提供土地奖励(如原有一百亩地契,迁徙后增至三百亩)。
允许军政自主,两位公爵可自行制定殖民地的管理规则,只需每年向金陵汇报。
次日,方梦华在元老院正式提出这一构想,立即引发激烈讨论。
包完(法务大臣)皱眉道:「此举等于变相鼓励移民北海荒野,若失败,朝廷威信何存?」
吕将(国务大臣)则冷笑:「淮南、岭南都安置不完流民,谁愿意去那万里以外的苦寒之地?」
方梦华平静回应:「北海道之民不一样,他们已无退路,若我们许以土地,未必不愿再走一次。」
钱玉(财务大臣)计算道:「就算只迁徙万人,造船、补给就是天文数字,国库……」
「不必国库掏钱。」方梦华打断他,「让李天佑和王大虎自己筹集,国会只给政策。」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殖民温屿,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未来。」
经过一番辩论,元老院勉强通过了方梦华的提案:李天佑,由「开国公」改封「美国公」,领温屿南侧封地,负责组织北海道移民。王大虎,晋升「加国公」,领菲沙河谷封地,负责航海探索与殖民据点建设。国家不强制征调,但提供土地激励,允许两位公爵自主招募。
天子方敏案前,提笔在一卷黄绢上书下谕令,字迹遒劲:「为开新陆,壮海权,特封北海道军团司令李天佑为‘美国公’,赐温屿南侧峡湾平原为封地,世袭罔替,允其自治屯田,建城开港。」
她顿笔,望向王大虎:「你率‘沧海龙吟号’破万里风浪,探温屿金砂河口,功勋卓著。原‘开国子’虚衔,今升为‘加国公’,封地启门寨及金砂河谷平原,允自治建城,与李天佑同掌新陆。」
王大虎闻言,单膝跪地,抱拳道:「臣谢隆恩!誓守启门寨,建新州,开海路,为大明五洋霸权!」
周蒙花神色微动,低声道:「新陆虽远,然蒸汽船与铁路可连,臣愿助夫君建寨,通商萨什利人。」
方梦华微笑:「李天佑守峡湾,王大虎拓河谷,温屿与金砂河口,当为大明新陆双璧。尔等可自定迁民之策,建城屯田,通商开港,皆自治。」
她转向祖书林:「工部拨银百万贯,多造蒸汽船,保跨洋物资往返转运。震旦大学增设航海与农牧系,选萨什利子弟入读胡商小学,五年内育通译与技官。」
李清照补充:「明华大学存安格雷奇拓本与温屿海图,设‘新陆学’课程,教移民农牧与建城之术,助新州立基。」
王大虎沈声道:「臣请于启门寨建港,设炮台,通商萨什利人,防黑足部族。平原试种耐寒稻,牧野牛,五年内建城,容十万民。」
方梦华颔首:「准。五年内,温屿与金砂河口须成新州,商站连通,海军驻守。金虏虽凶,然海权定千秋。」
散会后,方梦华站在国会大厦的窗前,望着远处秦淮河上的舟船往来。
「江南的繁华,终究是内地的事。」她轻声道,「而大明的未来……或许在那片遥远的荒野之上。」
《金陵日报》刊发号外:《温屿封疆,美加双公开新陆》。建康门外,市民围聚,热议:「金砂河口,野牛十万,大明新州可期!」街贩推出「温屿牛饼」,以牛形面团佐海盐,寓意新陆丰饶。
上海证券交易所内,「北具开发」股票再涨三成,胡商争购,波斯商人哈桑·卡迪感叹:「明国封新陆,蒸汽船通四海,吾当投百万贯!」明海银行存银激增,钱玉笑称:「新陆一开,银流如江!」
夜幕降临,秦淮河映月,铁路汽笛隐响。「沧海龙吟号」泊于上海,静待新征。
与此同时,李天佑与王大虎已开始在军议厅准备向北海道发出《换契迁徙令》——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殖民史诗,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