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4章
辰时,天蒙蒙亮。
村口三条主要道路上,铺了草帘子的路面不再打滑。每隔一里,红布条在枯树枝上格外醒目。十几架村里凑出来的、加固过的马拉雪橇和几辆带棚的牛车,在各自起点整装待发。赶车的都是村里最稳当的汉子,每人臂上绑着写有线路名称的红布条。
“柳树屯线!发车喽!坐满二十位就走!”栓子站在头车旁,中气十足地吆喝。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人群呼啦涌过去。看着干净的草帘路,看着结实的大雪橇,再看看赶车汉子臂上的红布条,心里莫名踏实。
两文钱一交,挤上车(雪橇),裹紧破棉袄。鞭子一响,雪橇平稳地滑了出去。寒风依旧刺骨,心却热乎了。
村西车马场,一百个雪白的格子整整齐齐。
拍得摊位的商贩们推着车、挑着担,按木牌号找到自己的位置,手脚麻利地支起摊子。
老张头的糖葫芦架子擦得锃亮,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壳,在晨光下诱人无比,旁边立着小木牌:“关东糖葫芦,山楂串三文,水果串五文”。
旁边大摊上,胖商人黑着脸,指挥伙计把带来的上好绸缎、皮货收起来,换上大铁桶,开始生火熬煮姜汤,旁边牌子写着:“热姜汤,一碗一文,姜足料”。
冰雕园准时开门。
人流在规矩的引导下,变得有序。先到车马场停好车马(或直接下接送车),交一文钱停车费。
然后步行至园门口,排队买票入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向冰滑梯和迷宫,大人们则流连于鬼斧神工的冰雕前,啧啧称奇。
玩饿了,冷了,就循着香味走到村西车马场旁的商摊区。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烤红薯的焦香,姜汤的辛辣,羊杂汤的浓郁,糖葫芦的甜腻…交织在一起。
价格童叟无欺,东西实实在在。三文钱能买到一个烤得软糯流蜜的大红薯,一文钱能喝上一碗驱寒暖胃、姜味十足的汤水。
没人敢耍滑头,价目表就戳在那儿,季如歌偶尔会如同幽灵般出现在某个摊位前,随手拿起一个烤红薯掂量一下,或者舀起一勺姜汤闻闻,摊主们无不屏息凝神,冷汗直流。
园子里,损坏冰雕的事情几乎绝迹。巨大的赔偿金额木牌如同无形的警告。冰屋里坐满了喝汤取暖的人,五文钱一大碗撒足了胡椒和葱花的羊杂汤下肚,浑身都舒坦了。冰滑梯下排起了队,笑声依旧尖利,却不再混乱。
傍晚,酉时闭园。
接送车队再次忙碌起来,将意犹未尽的游客安全送回各条线路的起点。
喧嚣散去。车马场里,商贩们开始收摊。老张头数着今天卖糖葫芦得来的铜板,布满皱纹的脸笑开了花。
胖商人看着铁桶里见底的姜汤和钱匣子里薄薄一层铜板,叹了口气,利润是薄,但胜在安稳,没风险。
祠堂里,灯火通明。老村长和几个村老守着几个沉甸甸的大木箱,里面是今天的门票钱、停车费、接送车费,还有竞标摊位的租金和押金。铜钱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