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旁的可能

在内心深处的某个阴影的角落里,李闻溪得承认,她是希望凶手杀了这真正的罪魁祸首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剧,不会有现在残忍变态的连环杀手。

他的一意孤行害了这么多人,现在轮到他自己了。一饮一啄,因果报应。

可站在林泳思的立场上,郑佩安是淮安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之前贺振哲的死已经引起不少骚动了,时隔不过半月,如若再死一个四品官员,中山王的脸往哪搁?

自己的大本营,连个凶手都抓不住,说出去岂不是叫人笑话!

而且这也算是林泳思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非烧不可。

可是凶手是谁,他们连个影子都没抓出来,只知道大概率是当年钟家村惨案的幸存者,一老一少两个人,一个惯用左手、一个惯用右手,武艺不弱。

好不容易有几个仆从见到过其中之一,也只知道是个年龄不大的少年,长得很瘦削,一张正脸隐藏得严严实实的,让高超的画像师完全无用武之地。

郑夫人黑着脸坐着,几个仆从腰压得低低的,大气都不敢喘,他们暗道真是倒霉,为何偏偏今天赶上他们当值。

谁能想到,会有坏人冒充大姑奶奶家的仆从,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当着他们的面连老爷都被骗得团团转,轻易地相信了这贼子。

“林大人,你可得救救我家老爷啊!”郑夫人完全没了主意,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出身一般,与郑佩安是青梅竹马,少年夫妻。一路走到现在,她虽然脑子不笨,但在大事上,一向都有夫君在前面撑着,无需她操心。

此时真遇上事,除了会哭,也想不出什么可靠的办法。

“夫人暂且稍安勿躁,王爷命我尽全力寻回郑大人,于公于私,我都会尽力。夫人还是先回府上去吧,一有消息,我定会第一时间通知您的。”

送走了郑夫人,偏厅安静下来,林泳思的目光落在几份口供上,想再看一遍,有没有遗漏的线索。

李闻溪急需整理下自己的思绪,她提笔在纸上,将相关人员的名字写下。

按时间顺序来算,最先遇害的,是吉庆班的四名伶人,但他们年纪太小,不可能与钟家村惨案有关。

而且四人身上的伤都是同一人所为,他们的死与后面的案子有没有关联,依然存疑,她在这几个人的名字后面打了个问号。

然后便是钟氏与马俊,钟氏的头颅被摆在了村外的坟茔前,她为了让儿子活命,给郑佩安指了路,间接害了钟家村二百余口性命。这是第一个确认与本案有直接关联的受害者。

接下来是贺振哲与他的小妾一同被害。贺振哲当初便是将作监监正,是他制造的火器充当了杀戮机器,算间接凶手之一,因此他的头,也被摆在了坟茔前。

再之后,是徐州府郑家堡的郑向朝,他在钟家村的废墟里悬梁自尽,做为直接参与者,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逃不过良心的折磨,最终选择一死了之。

最后一名遇害者,是郑佩安曾经的一名亲兵沈克俭,他在八年前前朝亡了之后,便离了兵营,回家过活,他的头,也被放在了坟茔前。

李闻溪写写画画,将这几人的关系标了又标,直到整张纸几乎都被墨迹覆盖,看不清原本写的字了,她才停下笔,闭了闭眼睛,又换了一张纸重新开始。

不对,不对,似乎总有哪里不对,她的脑海中总闪过一丝疑虑,但她抓不住。

直觉告诉她,这案子哪里有点问题,与他们之前的分析出入很大。

她再次集中精力,重新开始画人物关系图。

钟氏、贺振哲、郑向朝、沈克俭、郑佩安,这五人是明确的当年的涉案人员,凶手想杀他们的动机,是为了给自己的亲人报仇。

思及此,她愣了愣,抬头问林泳思:“大人,凶手是钟家村当年侥幸活下来的人,对吧?去郑府将郑大人骗走的少年,就应该是当年从育婴堂失踪的那个男婴,对吧?”

“咱们一直以来是这么分析的没错,可惜,年深日久,哪怕得了吴大人鼎力相助,都没能查出点有用的线索。”

除了之前他们意外解救的、被拐到狼人沟的钟氏女之外,再没发现有什么可疑之人。

林泳思查得已经很细了,就连梁桐在案发时的去向,他都派了信鸽向父亲问明,梁桐确实一直在战场上,是收到家里传来的消息,才赶回来奔丧的,没有作案时间。

“那大人可曾想过,凶手到底是如何知晓当年之事,从而在跨越了二十年之久后,精准找到这些受害者的呢?”

二十年,可不是什么很短的时间跨度,在平均寿命才三十来岁的古代,几乎已经是一个人的一生了。

“难不成,凶手当时就潜伏在钟家村附近,亲眼目睹了郑佩安行凶的全过程?之所以时隔这么多年才报复,是因为要等孩子长大?他一个人的力量不足?”

“这也是我一开始的想法,可难道就没有别的解释吗?大人,如果凶手压根不是钟家村的幸存者呢?”

“如果说,凶手是惨案的参与者,是原本郑佩安的一名亲兵呢?”

“这怎么可能!郑佩安的亲兵,不是在亡国哗变之时,被他亲手处决了吗?”

“如果这也是郑佩安的另一个谎言呢?我们现在真的能相信他的说辞吗?想想看吧,一个可以杀良冒功的人,有什么可信度呢?”

李闻溪指着沈克俭的名字说:“而且这也是他的亲兵,当年却没有死,是在八年后的现在,才被凶手杀了,当年郑佩安亲手处决所有亲兵的说法本身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如果凶手不是钟家村的人,而是当年屠村的亲兵,那他又为什么要在二十年后,才开始清算当年的这些人呢?”

除了血亲,还有谁会将不认识的人的死记这么多年?

“他很可能,在最近受了刺激,或者说,他的精神这么多年,就没真正正常过。”

毕竟真正的战场上,两军交战,互有杀戮,那时杀人,是为了活命,是逼不得。而钟家村惨案的实质,却是不折不扣的虐杀,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