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记者被跟踪
稳定的租客群体,不仅源源不断地为毕打行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更是支撑起整座商业大厦稳健运营的基石。
而且,在这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商界,诚信经营乃是立足的根本,唯有坚守这一原则,方能在这片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商业海洋中,乘风破浪,站稳脚跟。
随后,霍英冬所带来的资深律师,与对方聘请的专业律师,迅速投入到紧张而又细致的磋商之中。
两人你来我往,每一个条款、每一项细节,都被反复斟酌考量,恰似两位谨慎到极致的棋手,在布局精妙的棋盘上,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落子,力求每一步都精准无误,为各自的“阵营”争取最大的利益。
何雨柱与秦京茹召集了律所团队,将毕打行历年来与客户签订的租赁合约一股脑地搬了出来,堆在会议桌上,形成了一座小山。
他们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研读合约条款,手中的红笔不时圈出关键语句,小声交流探讨着。
遇到晦涩难懂或存有歧义的地方,他们便停下手中动作,查阅相关法律法规,还频繁拨打行业专家的电话咨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细节。
确保一切都符合法律规定、能平衡双方利益,杜绝潜在法律漏洞后,何雨柱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松,长舒一口气,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开始起草转让合约,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满是对这份新事业的郑重与期待。
这绝非一项轻松的工作,他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整个人仿佛被无形的压力笼罩。
一支笔在他手中不停地写写画画,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仿佛是他与时间赛跑的鼓点。
他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拿未来房产政策的变动来说,这就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看似毫无预兆,却能在瞬间改变整个局势。
一旦政策风向转变,房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走势都将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还有不可抗力因素对房产的影响,诸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都是潜藏在平静表象下的危机。
地震可能在刹那间让高楼大厦化为废墟,洪水则能无情地淹没大片房产,给房产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
他深知这一切,所以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确保合约条款的严谨性和完整性,不容有一丝漏洞。
连续两天两夜,何雨柱全身心扑在合约起草工作上。
期间仅短暂休息过寥寥几次,每次也不过是囫囵吞几口外卖。
那些外卖送来时还冒着热气,可他忙得根本无暇顾及味道,匆匆咽下便又回来,眼睛死死盯着黑板,手指在纸上上飞速敲击,一个字一个字地雕琢着合约的每一处细节。
终于,在曙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的那一刻,他长舒一口气,完成了这份倾注无数心血的合约。
接下来便是正式交易环节。
何雨柱将文件仔细整理好,放进定制的公文包,仿佛那是一份珍贵的宝藏地图,承载着他的全部希望。
他来到指定银行,银行内冷气开得很足,工作人员身着笔挺制服,眼神严肃而专业。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打开装满现金的箱子,箱内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现金,每一张都凝聚着他多年的拼搏与汗水,那是他一路摸爬滚打积攒下来的财富。
他点清整整250万现金,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完成支付,至此,毕打行正式纳入他的名下。
然而,这笔高达数千万的巨额支出,瞬间让他的流动资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公司账户余额如高台跳水般急剧减少,数字的跳动仿佛倒计时的钟声,令人揪心,几乎到了枯竭的边缘,恰似久旱无雨、干裂斑驳的干涸河床。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何雨柱一直秉持着专款专用的铁律,在过往的经营中,对各个项目的资金分配都极为谨慎,为每个项目都预留了充足的运转资金。
这一稳健的财务策略,使得其他业务并未因毕打行的巨额投资而受到致命冲击,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正常开展,不至于陷入全面瘫痪的泥沼。
整个公司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遭遇了狂风巨浪的船只,尽管船身剧烈摇晃,浪花不断拍打着甲板,但凭借着坚固厚实的船体和储备丰富的补给,依然能够在风雨中坚定地破浪前行。
搞定了毕打行的购买事宜后,何雨柱并没有丝毫懈怠,停下奋进的脚步。
他深知时间紧迫,商机稍纵即逝,立刻马不停蹄地对毕打行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造计划。
另一个叛徒是郑耀光,主要承担情报收集任务,表面上,他的工作范围仅限于从公开信息里筛选内容,像是报纸新闻、政府公开报告,每日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进行着看似常规的搜集整理工作。
但潘群深知,他们不过是被推到台前的小卒,背后必定有一双双黑手在操控指使,企图从这些繁杂信息里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破坏报社的情报网络。
潘群打算先找个合适的时机,分别与这两人私下交谈。
交谈时,他会巧妙地试探口风,语气平和,装作对他们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就像寻常聊天一般,不引起对方丝毫警觉。
在此基础上,再以报社工作安排为由,安排他们外出与对方接触,设下陷阱,期望对方放松警惕,露出马脚,借此揪出背后的神秘组织以及潜藏在暗处的更多叛徒。
“这样做真的可行吗?”
何雨柱眉头紧锁,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忧虑,内心反复权衡着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状况,越想越觉得不安。
“行不行总得试试看嘛。”
潘群神色从容,目光中透着笃定,耐心地向何雨柱解释道,
“毕竟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身份还未彻底暴露,依旧隐藏在暗处,如同潜伏在深海中的暗礁,危险却难以察觉。多派他们出去执行任务,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周旋,说不定就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进而打破当下的僵局。”
何雨柱接手毕打行后,便着手将凯尔文?德拉蒙德位于顶层的办公室,改造成自己的行政办公室。
他精心规划布局,选用顶级的办公桌椅,其沉稳的光泽彰显出不凡的质感。
先进的通讯设备,如电话交换机、电报机等,被逐一安装调试,确保能高效运转,助力他更好地管理与运营这座商业地标。
毕打行主要以出租为经营模式,租赁费用随港岛市场行情波动,在经济繁荣期,租金会有显著上涨;而在经济低迷时,也会有适当下调,但大致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
扣除定期外墙粉刷、设施维修、物业人员工资等维护管理资金后,每年净收益约50万。
何雨柱心中暗自盘算,照此收益,保守估计10年可收回购置毕打行的资金。
何况随着港岛蓬勃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对办公空间的需求持续增长,租金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回本时间定会大幅缩短。
解决毕打行事务刚过两天,何雨柱端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头顶的吊灯洒下柔和的光,照亮了堆满文件的宽大办公桌。
他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手中的文件,时而拿起红笔圈圈点点,时而陷入短暂的沉思。
突然,桌上的电话铃声突兀而急促地响起,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他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笔,伸手拿起听筒。
“喂,您好,哪位?”何雨柱礼貌地问道。
听筒里传来报社保卫科科长潘群熟悉的声音,那声音低沉而急切,说着近期报社周遭一些可疑迹象。
这通电话瞬间如一道闪电,击中他的记忆深处,让他猛地想起,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悬而未决——解决报社被监视与渗透的棘手难题。
这段时间全身心扑在毕打行事务上,每日周旋于复杂的商业谈判、人员调度之中,精神高度紧绷,竟险些将此事抛诸脑后。
此刻,愧疚与紧迫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夜幕如墨,缓缓低垂,华灯似繁星初上,港岛白日的喧嚣,在夜色的轻抚下渐渐被吞没。
街道上,霓虹灯肆意闪烁,色彩斑斓的光影交错,勾勒出这座城市独有的繁华。
车辆如同过江之鲫,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穿梭不停,引擎声、喇叭声交织成一曲夜的乐章。
何雨柱与黄芷柔并肩而行,身影在这灯红酒绿中显得格外亲昵。
他们回到报社前那栋古朴典雅的两层小洋楼,这是他们共同构筑的温馨港湾。
小楼周边,花草繁茂,微风拂过,枝叶轻轻摇曳,沙沙作响,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
黄芷柔的父亲黄志海,正坐在客厅中品茶,听到动静,抬眸望去,瞧见他们归来,脸上瞬间绽出满脸笑意,热情地快步迎上前。
黄志海对何雨柱一直极为欣赏,在他眼中,这年轻人能力出众,在报社工作中屡创佳绩,且为人有担当,遇事从不推诿。
当下,黄志海便拿起电话,拨通旁边熟悉酒楼的号码,细致地吩咐着送来一桌丰盛佳肴。
不多时,酒楼伙计便将菜肴一一摆上桌,鲜嫩肥美的海鲜,还带着大海独有的鲜香气息;色泽诱人的烧腊,油亮的外皮泛着光泽,让人垂涎欲滴;精致小巧的点心,造型各异,每一款都似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摆满了整个餐桌,以此表达对他们的热烈欢迎。
酒足饭饱,何雨柱与黄芷柔手牵着手,步伐轻快地步入二楼卧室。
卧室之中,布置得温馨且浪漫,那粉色的窗帘在微风的轻抚下,如灵动的仙子般轻轻摇曳,散发出柔和的气息。
柔软的床铺平整地铺展着,上面的被褥散发着淡淡的洗衣液香气,满是家的温暖味道。
黄芷柔微微嘟起嘴,那模样带着一丝嗔怪,又夹杂着些许无奈,轻声说道:“和你一起回来,我心里总觉得怪别扭的,你瞅瞅,我爸对你比对我还好呢,我咋感觉自己倒像是个外人了。”
何雨柱听闻,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勾勒出一抹温柔的弧度,轻声安抚道:“你呀你,这是吃起老爸的醋来了?你爸那是真心欣赏我,咱往后就是一家人,他对我好,不就是盼着咱俩能甜甜蜜蜜、幸福美满嘛。”
在何雨柱眼中,黄芷柔此刻这般孩子气的反应,每一个细节都尽显小女儿的娇憨可爱,让他满心欢喜。
黄芷柔小声嘟囔着:“人家就随口这么一说嘛。”
话落,她眼眸一转,脸上瞬间涌起好奇之色,紧接着问道:“话说回来,今天你怎么突然想来我家呀?平常你不是忙得跟陀螺似的,脚都不沾地嘛。”
何雨柱缓缓靠在床头,目光如水般温柔,静静地看着黄芷柔,声音轻柔地说道:“瞧你这话说的,你的家人可不就是我的家人嘛。这会儿躺在这床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咱俩相识相知的那些过往,一路走来,还真是充满了惊喜与刺激呢。”
说着,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熠熠光芒,那是被回忆点亮的神采。
黄芷柔听了这话,恰似被一道电流击中,脸上瞬间泛起一抹如晚霞般的红晕,那红晕从脸颊一路蔓延至耳根,恰似春日里盛开的娇艳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她的眼神变得迷离,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与何雨柱初遇之时。
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少,心高气傲,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而浪漫的憧憬。
面对何雨柱那如同火焰般热烈的追求,她的内心犹如平静的湖面,毫无波澜,甚至还满心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