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开释疑惑

见朱棣为难,李放主动站了出来。^0-0^小!税+罔* ¨无?错,内/容!

“我提个建议你看行不行?”

李放提议道:“不用让朱瞻基每天都去我那里,还让他留在大明,靠视频自学。然后每周抽出两天时间来去现代,我帮他解答疑惑,也不耽误他现在的课程。”

说完,李放心中还有些愧疚。

他心中暗道:“朱瞻基小同学,对不住了,给你加点担子,应该没问题吧。”

李放明白徐妙锦开口的意思,无非是不想要沾朱瞻基这个麻烦。

可他实在是好奇,要是大明真能有一个现代思维的皇帝,又会走向什么地方。

强烈的好奇之下,李放主动帮朱棣找好了理由。

而且,最重要的是,是朱棣自己提议的让朱瞻基去现代留学,李放怕不答应,他又折腾出什么幺蛾子。

还不如让朱瞻基过来呢,那小孩儿上次李放也见过,挺乖巧的一孩子。

总不至于比朱棣他们爷几个难伺候。

至于朱瞻基本人的意愿,被在场几人华丽丽的无视了。

听了李放的办法,朱棣立刻明白可行。

而且,这还有一个好处。

朱棣若有所思:“若是如此做,咱倒是也能跟着看看那什么‘网课’,若是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发现。”

“我看此法可行,至于其中细节,等咱再安排安排,之后通知你们来接人。”

朱棣答应了下来,并随手给了一个手令。

他告诉李放两人,拿着这个手令,就能去东宫把徐钦接出来了。

“那就多谢了。”李放喜笑颜开地上前准备接下。

可接触到手令后,朱棣却没有松手。

李放奇怪的看过去,正对上朱棣的眼睛。

“咱松了口,可不是真让徐钦那小子安然度日的,那留学之事,你可要用心啊。”

朱棣意味深长的说道,语气之中不乏警告。

说白了,朱棣把徐钦放了,也有自己的考量。

除了不想真的和李放翻脸之外,李放画的那个留学生的大饼确实也很喜人。

而且朱棣有把握,只要徐钦还在大明,那圈在东宫和留在魏国公府其实没什么两样。

难不成他们还能把整个徐家都搬去现代,和大明斩断联系?

徐妙锦不是那样的人,徐钦更不会舍弃家族根基,所以朱棣不怕事情彻底失控。

至于留学之事,毕竟朱瞻基是自己的亲孙子,朱棣还是要谨慎一些的。·咸?鱼.看~书¢枉¢ ′更`芯′嶵¢哙?

东宫的教学活动还要一些时间调整,朱高炽那边也要通知到位,趁此机会让徐钦先替朱瞻基去试试水,这很有必要。

李放虽然猜不全朱棣的想法,但也知道个大概。

闻言认真的回道:“放心,让那小子上进不只是敷衍,我和妙锦都是这么想的,徐家祖辈的辉煌她可没有忘记。”

朱棣将捏着的手令松开,笑了出来。

“若妹子是男儿身,估计咱就把爵位给你继承了。”

说笑了句,朱棣又做出了保证:“魏国公乃开国勋贵,那是咱凤阳自己人。若是徐钦那孩子能成材,我这个当姑丈的也不会吝惜官职。”

徐妙锦起身行礼:“臣女拜谢陛下。”

“妹子还是这么客气。”

无奈的摇了摇头,朱棣知道自己在徐妙锦心里估计没什么好印象。

挥了挥手,朱棣随口说道:“去接人吧,咱还有事要办,就不留你们了。”

李放招呼了句,拉着徐妙锦一起离开。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朱棣嘴角一扬:“留学生,嘿......”

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朱棣却又有了充足的干劲,知道了前方有路,那就还有奋斗的目标。

像朱棣这样的人,死都要死在北征的路上,这会儿内心的斗志又怎么可能低了?

“不只咱的皇孙,若要搞什么留学,自然是人才越多越好。”

朱棣心中计议已定,果断摆驾出门,径直去安排人做事了。

他要找人帮他搜集聪慧的孩童,将来要是李放那个留学方案没问题的话,朱棣就要自己再培养一批人出来。

当然,这批人学的知识,肯定就是朱棣自己从李放送来的视频里精挑细选的了。

进步归进步,朱棣可不想真的在大明彻底推行现代化。

毕竟,当人民觉醒的时候,头顶的皇室就过分碍眼了。

有雄心壮志,想要治理好国家,跟朱棣是一个封建地主头子,这两件事并没有什么冲突。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家天下的时代,维持一家一姓统治的重要性,远在社会进步之上。

朱棣或许没有这么明确的考量,但出于皇帝的本能,他也不会让李放那现代社会的思想在大明生根发芽的。

没有皇帝,对朱棣来说那是不可接受的。

这一切,李放自然就不清楚了。

他这会儿还在紧张的跟徐妙锦解释。

二人将送他们出宫的宫人打发的远了些,好能说些悄悄话。?鑫_顽~夲-榊?颤¨ ^更¨辛?嶵.全^

李放解释道:“不是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你不就是不想沾上朱瞻基这档子事吗?我还能不清楚?”

“你清楚还主动站出来想主意?”徐妙锦反问,“刚才眼看着我都说的他接不上话了,等他在你和东宫那些大儒之间权衡片刻,自然就会暂缓此事,你说你非要站出来抖机灵干嘛?”

说到这儿,徐妙锦就气不打一处来。

皇孙是那么好教导的吗?

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没几个不重视子孙教育的吧?可还是接二连三的出了那么多昏君。

即便朱瞻基已经证明过自己,不是什么自小残暴的孩子,但谁知道他接触了现代文化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到时候怎么收场?

更何况,这是皇帝的嫡孙,放在李放那里,总让徐妙锦有种朱瞻基是去当质子的感觉。

这会儿看似是朱棣提出来的,怪不到李放头上去。

可朱棣这喜怒无常的样子,谁知道他会不会找后账?

想起今天这事儿来,万一再搞出什么事情来,那就更不好办了。

怎么想,徐妙锦都没想出好来,所以不明白李放为什么主动帮朱棣说话。

“你听我说。”

李放耐心的解释道:“朱棣这个人你也清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要不这么说,他难道自己就想不到?而且,就算这次他作罢了,你难保他以后会不会变卦。”

“还不如按我说的办,有个留学生的事在这勾着他,省的他没事老想着算计我们。你说呢?”

转头和李放对视了一眼,徐妙锦有些颓然。

她不得不承认,李放说的很有道理。

朱棣从来都不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君主,李放说的这些,基本上算是合理推测。

“唉!”徐妙锦叹了口气,“怎么就摊上他这么个皇帝呢?”

李放耸耸肩:“那没办法,谁让他能打呢。”

徐妙锦沉默不语。

二人又走了一段路,徐妙锦忽然开口:“你准备怎么教他们?”

她说的他们,指的自然是那两个留学生,徐钦和朱瞻基了。

“先上着网课呗,我去网上找点资源,让他们自学。”

李放很是轻松,两个孩子而已,好办。

徐钦虽然没那么聪明,但毕竟年纪在那摆着呢,明白事儿。

朱瞻基就更不用操心了,这孩子自小聪敏好学,再加上朱棣的安排,主观能动性上,俩人肯定都不会少。

徐妙锦同意李放的看法,可她想知道的显然不止这么简单。

“你准备教他们什么?你上学时学的那些科目?”

“嗯~~~”

李放沉吟片刻:“英语首先排除,语文、数学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吧?再然后还有用的科目是历史、政治、物理、化学......”

看着李放在那里掰手指头数数,徐妙锦一脸的无奈。

伸出手将李放的手按下去,徐妙锦开口说道:“你以为他们俩是你们现代人,那么多科目,怎么学的过来?”

“可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啊?”李放说得理直气壮。

虽说是古人,可大家智力水平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为什么不能学一样的东西。

可面对徐妙锦的眼睛,李放的声音还是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好像是有点多啊?”

讪笑两声,李放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他们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有课程,要不我再减点?”

和徐妙锦认真商议了一番,两人算是初步敲定了两个留学生日后要学习的科目。

至于要不要再增加或者减少,就看两人日后的发展了。

商量了一路,也算是有了些成果,前面还有几步就到东宫了,李放活动了下胳膊,舒展了下筋骨。

李放玩心大起,语气庄严的对徐妙锦说道:“你知道吗?我们很可能正在创造历史。”

说不定在若干年后,大明的史书上就会留下记载。

永乐六年的某天,大明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皇帝,就出自这两个年轻人之手。

李放说得兴奋,徐妙锦只觉得无语。

看李放那个样子,她心里吐槽道:“就知道他答应朱棣不是因为那么简单,肯定是他自己也好奇。”

不过吐槽归吐槽,徐妙锦的脸上也不自觉的挂上了微笑。

李放活力满满的样子,也感染了她的心情,不管怎样,侄子是救出来了,结果还是好的。

在跟门口的守卫通报之后,有宫人从里面迎了出来,接上二人进入了东宫去找徐钦。

“欸,对了。”

李放看到了前面不远处的锦衣卫,忽然想起了什么。

“刚刚在朱棣那里,你为什么不让我答应他啊?那飞鱼服、绣春刀看起来不错,我穿上试试应该也挺有型的,反正是白嫖的,不要白不要。”

徐妙锦横了李放一眼:“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你要真想要,现在回去找他要官去啊?我不拦着你。”

“嘿嘿。”李放尴尬的笑了笑,挠头解释道,“我不是官迷,就是,就是有些好奇,你给我说说呗。”

徐妙锦抬头看了眼,宫人拿了他们的手令进去通报,看样子还要点时间。

将李放带到一旁避人耳目,她悄悄的解释道:“朱老四这个人,怎么可能有那好心眼,白给你官做。”

“可他说的清楚,没要我什么东西啊?”李放不解。

徐妙锦敲了一下李放的脑袋:“谁说他不要的?他要的不是别的,就是你这个人!”

“噫~~~”

李放一脸的嫌弃,紧了紧身上的衣服:“他想干嘛?”

徐妙锦白了他一下:“你想哪去了?我的意思是,朱老四是想要收服你,起码要让你别像现在似的,整天对他吆五喝六的。”

“谁对他吆五喝六了?”李放下意识的挺直了身子,“要不是他......”

“嘘!”徐妙锦一把将他拽了下来,“我当然知道你没错,可在皇帝看来,你见了他不下跪,那就是错!”

李放一阵无语,半晌他看向徐妙锦:“那刚刚你见他好像也没跪。”

“你能和我比吗?”徐妙锦语气重隐含着些许自豪,“我毕竟有祖上荫庇,和姐姐关系也不错,朱老四自然不会拿我如何。”

李放明白了。

确实,徐妙锦家和朱明皇室沾亲带故,平时随意一些也算正常。

可李放就不同了。

但李放还是不屑:“所以呢?他想用一个官位就把我收买了?我虽然对那个官职比较好奇,但也不是这么容易就低头的。”

徐妙锦摇了摇头,隐蔽的指了指不远处的锦衣卫:“他们的头儿是谁?”

“朱棣啊。”李放回道。

“不是。”徐妙锦换了个说法,“现在替朱老四掌管锦衣卫的人是谁?”

李放渐渐明白了:“你是说纪纲?”

“没错!”徐妙锦点了点头,“纪纲这个人在现代声名不显,但他绝对是个狠人。历史上都写了,这人日后要造反,朱老四现在却还不处理他,自然就是留着他有用。”

说着,徐妙锦对李放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纪纲这人是怎么发迹的?

建文二年,朱棣和朱允炆正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路过纪纲的家乡。

纪纲这人敢直接拦住朱棣,冒死扯住朱棣的缰绳,请求在帐下效命。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朱棣可还是反贼呢。

纪纲这人赌性如此之大,赚来的回报自然也不小。

靖难之后,朱棣升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对他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这么一位狠人,突然得知朱棣往锦衣卫里塞了个新人,他会是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