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深入基层才能了解需求
周志高走访到了白市,并在这里已经五日。
皮鞋踩在白市早市的青石板路上,沾了些昨夜雨后的泥点。
旁边卖豆腐的老王头正用粗布巾擦着案台,看见他过来,手里的动作顿了顿,随即笑着招呼:“周部长,您怎么这会儿来了?往常不都是赶早高峰前就到了么?”
周志高弯下腰,指尖碰了碰瓷盆里的嫩豆腐,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往上窜。
“今天想多转会儿,听听大伙儿最近都在琢磨啥。”他的目光扫过案台上码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最近生意怎么样?城管那边没再找你麻烦吧?”
老王头叹了口气,拿起刀把豆腐切成小块,刀刃落在案板上发出“笃笃”的响。
“城管倒是没来,就是这豆子又涨价了,前儿去批发市场,一斤涨了两毛,我这豆腐要是跟着涨,老主顾该嫌贵了,不涨吧,这日子就紧巴些。”他往旁边的塑料袋里装了块豆腐,递到周志高手里,“您尝尝,还是老味道,没掺半点假。”
周志高接过豆腐,指尖裹着温热的塑料袋,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涩。
“豆子涨价的事,我记下来了。”他从随身的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把老王头说的情况记在上面,“我让农业局的同志去跟批发市场对接下,看看能不能找些本地种豆的农户,直接从他们手里收,能省点是点。”
老王头眼睛一亮,手里的刀都停了:“那可太好了!要是能直接找农户收,不仅能便宜点,豆子还新鲜。周部长,您这真是为我们这些小商贩着想啊。”
旁边卖菜的李婶听见动静,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把刚捆好的菠菜。
“周部长,您也听听我的事呗。”她把菠菜往案台上一放,语气里带着委屈,“前几天市场管理处的人来说,要统一换摊位牌,一个牌收五十块钱。”
“您说这不是没事找事么?我这摊位牌才用了半年,好好的,换它干啥?五十块钱,我得卖多少斤菠菜才能赚回来啊。”
周志高皱了皱眉,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
“换摊位牌是为啥?有文件吗?”
李婶摇了摇头,语气更委屈了:“没见着文件,就说是领导说的我问他们为啥要换,他们就说‘让你换你就换,哪那么多废话’。”
“周部长,您说这不是欺负人么?”
周志高把李婶的话记下来,笔尖在纸上划出重重的痕迹。
“这事我会去查。”他的语气严肃起来,“要是没有正规文件,乱收费,我肯定让他们把钱退回来,还得给大伙儿道歉。”
李婶这下乐了,赶紧从案台上抓了一把菠菜,塞进周志高的口袋里:“周部长,您真是个好官!这菠菜您拿着,自家种的,没打农药。”
周志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菠菜,又从钱包里掏出五块钱,放在李婶的案台上:“这钱您拿着,不能白要您的东西。”
李婶还要推辞,周志高已经转身走向下一个摊位。他知道,这些小商贩的事,看着都是小事,可每一件都关乎他们的生计。
在空调房里研究政策,永远不知道这些小事对老百姓来说有多重要。
只有站在这早市的烟火气里,才能听见最真实的民声。
不知不觉间,早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周志高走到一个卖早点的摊位前,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忙着给顾客装油条。
“老板,来碗豆浆,两根油条。”周志高找了个空位坐下。
年轻人麻利地把油条装进纸袋,又盛了一碗热豆浆,放在周志高面前。
“您慢用,豆浆还热乎着。”
周志高喝了一口豆浆,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暖了暖身子。
“老板,看你这生意挺好的,怎么还愁眉苦脸的?”他注意到年轻人时不时皱着眉头,像是有心事。
年轻人叹了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生意是还行,就是太累了。我每天凌晨两点就起来和面、炸油条,一直忙到中午,有时候连口热饭都顾不上吃。”
他往旁边指了指,“我媳妇怀着孕,还得过来帮我打下手,我这心里不是滋味啊。”
周志高放下豆浆碗,心里沉甸甸的。
“就没想着雇个人帮忙?”
年轻人苦笑了一下:“雇人哪那么容易啊?现在人工费多贵啊,我这小本生意,雇个人,赚的钱还不够付工资的。”
“再说了,雇来的人也不一定上心,这油条的火候、豆浆的浓度,都得自己盯着才放心。”
周志高把年轻人的话记在笔记本上,心里琢磨着,或许可以跟人社局对接下,看看能不能针对这些小商贩,推出一些灵活的用工政策,或者组织一些免费的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多些帮手,也能轻松点。
吃完早点,周志高付了钱,又跟年轻人聊了会儿,才继续往前走。
太阳渐渐升高,早市的人也慢慢散去,他看了看表,已经快到中午了。
原本打算回单位吃午饭,可心里却记挂着那些还没听完的民声,便决定去夜市那边看看。
夜市虽还没到营业的时间,但不少摊主已经开始忙着准备了。有的在搭摊位,有的在整理货物,忙得热火朝天。周志高走到一个卖烤串的摊位前,摊主正在往签子上穿肉串,手法娴熟。
“老板,忙着呢?”
摊主抬头看了看周志高,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是周部长啊,您怎么来了?这还没到晚上呢,夜市还没开。”
周志高在摊位旁边的小凳子上坐下,看着摊主穿肉串。
“我过来看看,跟大伙儿聊聊天。最近生意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摊主叹了口气,手里的动作慢了些。
“生意还行,就是有时候会遇到些找事的。”他往旁边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前几天有几个穿黑衣服的人过来,说要收‘保护费’,一个月五百块。”
“我说我这小本生意,赚不了多少钱,他们就说‘不给钱,你这摊位就别想开了’,我没办法,只好给了他们五百块。”
周志高的脸色沉了下来,手里的笔记本捏得更紧了。
“那些人长什么样?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摊主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害怕:“没敢仔细看,他们戴着帽子和口罩,说话挺横的。我也不敢得罪他们,怕他们再来找我麻烦。”
周志高把摊主的话记下来,心里怒火中烧,这些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收保护费,简直无法无天。
“你别害怕,这事我会处理。”他的语气坚定,“我会让公安部门加大巡查力度,把这些人抓起来,还夜市一个安稳的环境。”
摊主这下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可太好了!有周部长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以后再也不用怕那些人找事了。”
周志高又跟几个摊主聊了聊,有的说夜市的路灯太暗,晚上做生意不方便。
有的说厕所太远,顾客和摊主都不方便;还有的说垃圾清运不及时,影响生意。
他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解决思路。
从夜市出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周志高没回单位,而是让司机把车开到了白市的一个工地。
现在已经是二零二二年农历十一月,温度骤降,路边的树木光秃秃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周志高裹了裹身上的外套,还是觉得冷。
可一到工地,眼前的景象就让他愣住了。
工地上的工人们,大多只穿着背心,有的甚至赤着膀子,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往下淌,滴在满是水泥的地面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他们有的在搬砖,有的在搅拌水泥,有的在搭脚手架,每个人都在卖力地干活,丝毫没有被寒冷的天气影响。
周志高走到一个搬砖的工人面前,那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脸上布满了皱纹,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师傅,这么冷的天,怎么就穿个背心啊?不冷吗?”
中年男人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不冷,干活的时候就热了。穿多了不方便,还容易出汗,汗湿了衣服更冷。”
他往旁边指了指,“你看他们,都跟我一样,习惯了。”
周志高看着中年男人冻得发紫的耳朵,心里一阵刺痛。
“那也不能这么遭罪啊。”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瓶水,递给中年男人,“喝点水,歇会儿。”
中年男人接过水,拧开盖子喝了一口,又把水递给旁边的工友。
“谢谢领导关心。我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不拼命干活,怎么养活一家人啊?”他的语气里带着无奈,却又透着一股坚韧,“我儿子明年就要上大学了,学费还没凑够呢,我得多干些活,多赚点钱。”
旁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工人听见了,也凑了过来,他的胳膊上还带着一道淡淡的疤痕。
“领导,我跟他一样,也是为了家里。我爸妈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我得赶紧赚够钱,带他们去大城市看看病。”他摸了摸胳膊上的疤痕,笑着说,“这点苦不算啥,只要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再累也值。”
周志高看着眼前的工人们,眼眶有些发热。这些朴实的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和身体,撑起了一个个小家庭的希望
。他们在寒风里挥洒汗水,却从不抱怨,只想着多赚点钱,让家里人过得好一些。
他走到工地负责人面前,脸色严肃起来。
“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不给工人们发些厚衣服?还有,有没有提供热饮和取暖的地方?”
工地负责人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闪躲:“周部长,我们本来是准备发厚衣服的,可厂家那边还没发货,所以就……”
周志高打断他的话,语气更严厉了:“没发货?那为什么不提前准备?这么冷的天,让工人们穿这么少干活,要是冻出病来怎么办?”
“还有,取暖的地方呢?热饮呢?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保障,你们怎么能这么不上心?”
工地负责人的额头冒出了冷汗,连忙解释:“我们这就去准备,今天之内肯定给工人们发厚衣服,再搭建几个临时取暖棚,提供热饮。”
“周部长,您别生气,我们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周志高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工人们是工地的功臣,没有他们,再大的工程也建不起来。”
“你们要记住,一定要保障好工人们的权益,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是是是,我们记住了,一定保障好工人们的权益。”工地负责人连连点头,赶紧让人去准备厚衣服和取暖棚。
周志高又在工地上转了转,跟几个工人聊了聊,了解他们的工资发放情况、住宿条件等。
当得知有部分工人的工资还被拖欠时,他的脸色再次沉了下来,当场给市劳动监察大队打了电话,让他们立即派人过来调查,督促工地尽快发放拖欠的工资。
更是和监察部门负责人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干不好工作,就换人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