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一〇三九章 两线压力

永乐十三年八月廿七清晨,方梦华手中的茶杯已经凉透,杯底沉淀的茶叶像一团凝固的血。窗外,金陵城的黎明刚刚破晓,但她的眼中已布满血丝。办公桌上摊开的五份急报,每一份都带着淮河沿岸的泥土气息和雨水痕迹。

「濠州告急,颖州告急,寿春告急...」她轻声念着,指尖划过地图上被红色墨水圈出的灾区。那条蜿蜒的淮河此刻在地图上像一条狰狞的伤口,撕裂了明国腹地。

秘书林小婉轻轻推门而入,手中托盘上的新茶冒着热气。「首相,您一夜未眠,喝点茶提神吧。」

方梦华抬头,接过茶杯时手指微微发抖。「小婉,五州受灾百姓统计出来了吗?」

「初步估计超过二十万,而且数字还在增加。」林小婉声音低沉,「铁路桥全毁,蚌埠至寿春段铁轨被冲垮三十余里。更糟的是,洪水冲垮了三个粮仓...」

茶杯在方梦华手中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她放下杯子,转向墙上那幅巨大的北伐战略图。图上精心布置的红色箭头此刻显得如此讽刺——后勤命脉被一刀切断。

「传令兵!」她突然提高音量。

门外立刻跑进三名身着轻甲的传令兵,靴子上的泥水在地毯上留下污渍。

「第一道令:调金陵卫戍区第一、第三师轻装急行军赶往灾区,优先救人,再救粮!」

「第二道令:征调内河水师所有可用船只,沿淮河支流进入灾区转运灾民!」

「第三道令...」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命军情司即刻彻查洪水原因,本座要知道是天灾还是人祸!」

传令兵匆匆离去后,方梦华转向林小婉:「召集各部大臣,一小时后紧急会议。另外...」她从抽屉取出一枚小巧的铜印,「持我私印去金陵大学医学院,请徐月娥亲自带队组建医疗队。」

林小婉接过铜印,欲言又止。

「还有事?」方梦华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首相,刚收到消息...颍州希望小学、蚌埠铁路桥被冲毁,小李师傅为救宋掌爷牺牲了...」

方梦华的身体微微一晃。颍州希望小学是她亲自督办的明国收复消化沦陷区试点工程,蚌埠铁路桥更是北伐大计的核心工程耗费巨大,小李则是第一批学习新式铁路技术的工匠。她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才重新睁开。

「记下来,褚大娘和小倩等幸存颍州学童家属安置到金陵来,小李...追授'明国工匠楷模'称号,抚恤金加倍。」她的声音异常平静,但指节已经发白。

一时辰后,国会大厦内的气氛比窗外的阴云还要沉重。各部大臣围坐在巨大的橡木桌旁,桌上摊开的地图被各种颜色的标记笔涂得密密麻麻。

兵务大臣石生第一个拍案而起:「这绝非自然洪水!淮河水位异常枯水已有年余,分明是伪齐刘豫老贼蓄谋已久!」

国会大厦内,穹顶琉璃瓦透下的光线被厚重的乌云遮蔽,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紧绷的面孔。

方梦华站在主席台上,手中展开的是一份刚刚送达的《淮河灾情及损失汇总》。她的声音冷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沉重:「诸位,淮河上游有人为泄洪,洪水冲垮寿春铁路桥,五州受灾,初步统计——死亡三千七百余人,流民二十五万,直接损失四百八十万两白银。」

财务大臣钱玉的手指在算盘上飞速拨动,珠子的碰撞声在死寂的议事厅内格外刺耳。他抬起头,脸色苍白:「首相,北伐储备金已全数投入救灾,明海银行储备金现银仅剩六十万两。而赣西战事刚刚启动,军费预算和接收重建赣西各地的投资预算已超支两成。」

工务大臣祖书林推了推眼镜,声音沙哑:「蚌埠铁路桥是北伐命脉,重建至少需五个月,耗资一百五十万两。」

农务大臣张孝纯补充道:「灾区农田粮仓尽毁,若不能及时补种,明年春荒将再增三十万饥民。」

兵务大臣石生甲片铿锵作响:「伪齐刘豫此计毒辣!趁我大军西征湘赣,断我淮北后勤!若不反击,北伐大业将成泡影!」

「但钱呢?」财务大臣钱玉冷冷打断,「赣西战事已耗资二百万两,淮河救灾再耗一百二十万两,国库已空!若再开淮北战线,军费从何而来?」

国务大臣吕将缓缓起身,目光锐利:「首相,此时若两线作战,大明财政必崩!不如暂缓赣西,先固淮北!」

赣西义军代表熊清闻言,猛地站起,眼中怒火燃烧:「暂缓赣西?刘光世狗贼每日仍在掠民为奴!赣西乡亲等不起!」

方梦华抬手制止了即将爆发的争吵。「眼下救灾第一,追责第二。」她转向财务大臣钱玉,「国库能动用多少应急款项?」

钱玉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常规救灾款八十万两,但若动用北伐储备金,可再加一百二十万两。」

「不可!」军需代表程鹏霍然站起,「北伐储备金一动,收复中原的计划至少要推迟半年!」

教务大臣李清照轻咳一声:「总理,灾区学堂损毁严重,若不能及时重建,数万学童将失学...」

工务大臣祖书林推了推眼镜:「更棘手的是铁路。蚌埠桥全毁,修复或重建不知要猴年马月。而北伐军需运输...」

议事厅内争吵愈烈,支持两线作战的激进派与担忧财政的保守派几乎要掀翻屋顶。方梦华的折扇「啪」地合上,声音如冰刃切过喧嚣:「肃静!」

议事厅立刻安静下来。她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渐大的雨势。

「诸位,还记得四年前我们庐山宣言大明开国时立下的誓言吗?」她转身,目光如炬,「'民为邦本'。现在五州百姓泡在洪水里,我们却在这里算计北伐得失?」

她走回桌前,折扇重重点在灾区地图上:「我决定:第一,立即动用北伐储备金一百二十万两用于救灾;第二,工务司三日内拿出铁路修复方案;第三,军情司继续搜集证据,但暂不对外公布。」

程鹏还想争辩,方梦华已经转向农务大臣张孝纯:「张相公,本座记得农务司有一批试验用的蒸汽抽水机?」

张孝纯眼睛一亮:「对!八十台改良型,抽水效率是传统水车的五倍!」

「全部调往灾区。」方梦华果断道,又看向李清照,「易安姐,组织金陵大学师范学院成立临时学堂,灾区学童分散安置到邻近州县。」

她的命令一条接一条,如行云流水,将看似混乱的救灾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连最固执的程鹏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女当家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决断力令人叹服。

会议接近尾声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进来,在方梦华耳边低语几句。她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

「诸位,最新消息:洪水导致濠州爆发痢疾,已有数百人感染。」她环视众人,「医疗队即刻出发,但我们需要更多大夫和药材。」

李清照起身:「我认识几位隐居金陵的前宋御医,可以请他们出山。」

「好。」方梦华点头,「另外,以本座的名义发布公告:凡参与救灾的郎中,其子女可优先入读金陵大学医学院。」

她缓步走向沙盘,手指点在赣西与淮北之间,声音低沉而坚定:「伪秦刘光世必须灭,伪齐刘豫必须惩,灾民必须救——大明,没有退路。」

她转向财务大臣钱玉:「发行'战时国债',向江南商贾募资三百万两,以战后赣西矿产开采权为抵押。」

再看向工务大臣祖书林:「铁路桥重建改为分段施工,先通军用,再补民用,工期压缩至两月。」

最后,她目光扫过全场:「淮北方向,不动大军,改用'雷霆营'特种袭扰——配合当地抗金义军,专门猎杀他们的狗官头头脑脑!」

反对派仍不甘心。越州代表胡沂高声道:「首相,商贾岂会轻易掏钱?若国债无人认购,财政崩盘,谁来负责?」

方梦华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封信:「舟山沈家、金陵陈家、苏州米行已联名承诺认购一百五十万两先期国债!他们比诸位更清楚——大明若是败了,他们的工厂、商路,都将沦为金虏的猎物!」

沉默片刻后,金陵代表徐元庆率先起身:「赣西必收,淮北必守!京师市民愿再加征'特别捐'十万两!」

湖州代表沈文信拍案附和:「长兴商会可增税二十万两!」

随着地方代表陆续表态,反对派的声音渐渐被淹没。最终,国会以六成多数通过方梦华的「双线作战」方案。

会议结束,议员们陆续离场,唯有国务大臣吕将留了下来。他走近方梦华,低声道:「圣姑,妳这是在赌国运。」

方梦华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淡淡道:「不赌,才是必输。」

吕将沉默片刻,终于叹息:「但愿商贾的钱,能撑到胜利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