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俺答部特使遇害!礼部尚书潘晟:为

腊月十二日,京师内的年味越来越浓。

前来大明朝贡的国家、部落也都陆续抵达京师,被安排在相应的驿馆居住,学习朝贡之礼。

相对于永乐年间,来大明朝贡的国家部落高达六十多个。

当下来朝贡的只有不到十个国家与部落,皆是如朝鲜、琉球、暹罗等核心藩属国,外加北境、东北、西北的土司部落。

其他外邦不是不想来,而是大明不让他们来,或不让他们一年一贡。

所谓朝贡,即朝拜,进贡。

但是,外邦进贡的物品太寒酸,大明赏赐的物品太贵重,价值能相差上百倍。

外加大明施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甚少,以及路途遥远、外邦政权不稳定等原因。

像日本,因倭乱,因嘉靖二年岛内两拨势力各遣使团来朝贡,直接在宁波市舶司发生武斗,被大明禁止朝贡。

像中亚的一些陆路国家,基本上都是五年一贡、十年一贡,甚至不与大明接触。

不过,能来朝贡的国家,都是对大明依赖性较强的国家。

目前,大明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朝贡贸易。

即先承认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成为大明的朝贡国,才有资格与大明进行贸易往来。

而此种贸易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回赐。

即他们向大明朝贡,献出土特产,多为香料、象牙、珊瑚、珍珠、玛瑙等(数量稀少),而大明回赐他们大明的特产,多为茶叶、丝绸、酒水(量多质高)等。

其二,会同馆交易。

朝贡使团可将携带的进贡以外的商品,在会同馆,在礼部官员的监督下,进行售卖,交换商品。

其三,勘合交易。

大明会对朝贡国家分发勘合(朝贡证明),朝贡国家的商人可持勘合前往大明沿海的市舶司进行交易。

第三种方式属于贡市合一,与北境的互市之策有些相似,此举使得海外的民间交易逐渐渗透进来。

自隆庆之后,大明海禁松动,处于“时紧时松,时禁时弛”的状态。

因此状态,大明的藩属国琉球、朝鲜,几乎成了大明对外贸易的中间商,年年获益颇丰。

他们对大明,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忠诚。

……

当日下午,沈念得到消息,蒙古俺答部落(即土默特部,后续一直称俺答部落)使团也来到了京师。

带队者,乃是俺答的四女婿巴吉。

俺答部落在这两年与大明的互市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故而他们比大明更渴望北境太平。

同时俺答部落还不希望其他部落被大明封贡,特别是土蛮部落。

为此,大明与土蛮部落发生战事时,俺答部落一直是为大明提供情报的。

巴吉喜欢汉文化。

据说刚满四十岁的他擅于写诗,熟读兵书,乃是俺答最信任的谋臣。

若如往年一般的朝贡,他不会亲自来,他来自然是要与大明洽谈一些其他事宜。

对此,大明的态度也非常友好。

内阁阁臣殷正茂与礼部尚书潘晟亲自迎接,将巴吉以部落王子的规格对待,可谓给足了对方面子。

……

腊月十四日,午后。

身在翰林院侍讲学士厅的沈念突然接到通知,王锡爵召所有在馆的翰林官到前厅开会。

自王锡爵主掌翰林院后,鲜少开会,他属于实干型官员,且要比申时行严厉得多。

有翰林官犯错,他直接在院内就能骂起来。

当下,因为他兼着礼部左侍郎,正是忙碌之时,此时召翰林官开会,必是有重要任务安排。

约一刻钟后。

翰林院的一众检讨、编修、修撰、侍讲、侍读学士们全都来到了前厅。

王锡爵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得到内阁通知,明日一早,俺答部落主使巴吉将来翰林院参观一番,中午在翰林院吃罢午饭后才会离开!”

“翰林院向来都是朝廷的门面,明日绝对不能让其看到不宜于展现我天朝上国形象的地方。”

“我有两点要着重强调,其一,各厅胥吏务必要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书籍文书皆不可乱放,书桌也要整理一番,将你们各自的杂物都收一收。”

“其二,今日都准时放衙,晚上早些睡,让鞑靼人看到我们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儿,而不是一个个顶着黑眼圈,让其以为翰林院的人都是书袋子!”

“都听明白了吗?”

“下官明白!”众官员纷纷拱手。

王锡爵缓了缓看向沈念,道:“子珩,明日一早,咱们一起迎接巴吉,如何?”

“没问题!”沈念笑着说道。

沈念年轻有活力,外加面容俊秀,乃是展现翰林院形象的最佳招牌,王锡爵自然会选择他。

王锡爵接着道:“明日巴吉来馆,大家务必热情一些。当下的俺答部落,是咱们大明的朋友,但是,也不能什么话都说,什么都拿去让他看,明白吗?”

“下官明白!”翰林官们齐齐拱手。

当下,大明与俺答部落可谓正处于蜜月期。

大明官员们希望俺答部落好,又不希望其变得太好,若俺答部落有能力将鞑靼各部落全部吞并,那就是大明的头号敌人了。

……

腊月十五日,五更天。

王锡爵与沈念皆身穿绯色官服,头戴青缨金簪,腰束金革带,提前来到翰林院前厅。

涉及翰林院在外邦心中的形象,二人都非常认真对待。

二人先是检查一番馆内卫生,而后又看一下翰林官们的精气神儿,才坐在前厅等待起来。

不多时,天色渐渐明亮。

沈念站起身,看向王锡爵说道:“元驭兄,不对劲吧,巴吉或许没有时间观念,但潘部堂如此严谨之人,不可能不守时吧!”

礼部尚书潘晟亲自告知王锡爵,上衙时分便带巴吉来翰林院,若无意外发生,不可能延后。

如今已经晚了快两刻钟了。

王锡爵微微皱眉。

“或许……或许是有其他事情耽搁了,我们再等片刻!”

就在这时,礼部主客司的一名文吏快步跑了进来。

“王部堂,沈学士,不……不好了……俺答部落特使巴吉在南会同馆遇害了!”

“什么?”

王锡爵与沈念皆甚是惊诧。

“凶手是谁?因何遇害?”王锡爵追问道。

“皆不知,曹指挥使已将南会同馆封锁了!”文吏回答道。

当即,王锡爵与沈念互视一眼,快步朝着厅外走去,外使在京师会同馆被杀害,俨然是打大明朝廷的脸。

……

正阳门东南,京师最大的官方驿馆,南会同馆。

此时,已被锦衣卫封禁戒严。

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礼部尚书潘晟已在馆中。

王锡爵带着沈念快步来到馆内一座叠院之中,俺答部落使团的五十四人全居于此。

很快。

二人在院落后厅见到了面色阴沉的潘晟与曹威。

曹威告知王锡爵和沈念,俺答部落特使巴吉死于昨晚子时左右,乃是在熟睡之时,被人用一种类似筷子粗细的利器,直接贯穿心脏。

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凶器也未曾找到,杀人动机亦不明。

曹威推测,凶手大概率就在南会同馆中,因为馆外之人,想在夜晚进入防卫森严的会同馆,几乎不可能。

当下的南会同馆,除了俺答部落使团外,还有琉球使团和暹罗使团,前者六十人,后者三十二人。

此外,馆内护卫、杂工、侍女等加起来还有二百多人。

“先封禁南会同馆吧,将每个人都彻查一遍,包括俺答部落使团、琉球使团、暹罗使团的人!”礼部尚书潘晟说道。

“行!”曹威说道。

他听到此事后,便亲自赶来,锦衣卫负责京师防卫,此事定然会令锦衣卫严查。

不多时,小万历的命令传来。

命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全权调查此事,其他各个衙门倾力配合,务必从速破案。

王锡爵与沈念了解完情况,就在准备离开时,突然有胥吏走进大厅,朝着潘晟拱手汇报道:“潘部堂,琉球使团特使毛良达,暹罗使团特使罗摩称有要事求见!”

“请他们进来!”

很快,一名与汉人长相相似,年约四十的中年人,还有一名肤色较深、发卷曲,右肩锈着僧衣元素,看着有近五十岁的中年人,一起来到厅内。

很明显。

前者是琉球使团特使毛良达,后者是暹罗特使罗摩。

二人见过礼部尚书潘晟、礼部左侍郎王锡爵和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但却没见过沈念。

他们见沈念如此年轻,竟也是一身绯色官服,不由得面带疑惑。

“潘部堂,王左堂,曹指挥使!”二人齐齐拱手。

待二人将目光扫向沈念时,王锡爵率先开口道:“这位乃是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念沈子珩。”

“沈学士!”二人露出恍然的表情,显然听过沈念的名头。

沈念微微拱手点头,算作还礼。

“二位特使请坐!”潘晟说道。

待二人落座后,潘晟开口道:“二位特使,俺答部落特使遇害,本官已命人告知你们使团暂时不可出院,以免遇到危险,你们有何要紧事要说,竟不顾危险走了出来?”

琉球使团特使毛良达率先开口道:“我们听闻俺答特使遇害,非常痛心,但此事发生在此院落中,为何要封禁整个南会同馆,我们与贵国礼部主客司的主事已商量过,明日便可在南会同馆设市,售卖商品,如今封了馆,我们还如何售卖商品?”

“抱歉,恐怕在此案调查出来之前,二位都无法离开南会同馆了,至于你们的商品,由礼部帮你们代为售卖,如何?”

暹罗特使罗摩摇了摇头,有些不满地说道:“这是将我们当犯人?我们远道而来,还想着体验一番大明京师的风俗民情,若到过年仍查不出,就要一直将我们关在这里?”

暹罗特使罗摩的汉语口音非常古怪,沈念侧着耳朵才勉强听懂他的意思。

“二位,这也是为了三国使团的安全着想,待查出凶手,立即就还大家自由!”王锡爵补充道。

“不行,我要见你们皇帝,我代表着我暹罗国形象,若被传出作为嫌疑人被禁此处,有损我国国王脸面!”暹罗特使罗摩非常不满。

“也有损我国体面!”琉球使团特使毛良达补充说道。

听到此话,一旁的曹威露出一抹鄙夷的表情。

他觉得,二人情绪如此激烈。

明显就是想趁接下来的时间,在京师做点自己的生意,若都让大明礼部代为售卖,留存账目后,明年的特使很有可能会揭他们的老底。

潘晟见二人说话如此霸道,不由得黑着脸站起身。

“本官必须要为你们的安全考虑,此案调查出结果之前,俺答部落使团、琉球使团、暹罗使团皆不可有一人离开南会同馆,此乃我大明对待朝贡国的规矩!”潘晟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

“你们若有不满,可以向陛下撰写奏章弹劾老夫!”潘晟扭脸看向曹威,道:“将二位特使送回去!”

顿时,两特使不敢再说话,在两名锦衣卫的陪同下,离开了院落。

待二人离开后,潘晟道:“曹指挥使,你尽管查,不用怕得罪这三国使团,我们调查此案的目的,主要是为大明的脸面,其次才是为俺答部落的特使寻出凶手!”

“下官明白!”曹威拱手道。

此刻的他压力甚大,若在年前不能将此案调查个水落石出,那大明将会是载入史册的丢人。

……

片刻后,沈念与王锡爵离开了南会同馆。

沈念总感觉暹罗特使罗摩有些怪。

过去两年,马自强主掌礼部时,沈念年关帮忙,也见过暹罗特使。

他感觉当下这个特使,语气怪,气质更怪,与往昔的暹罗特使不是一个感觉。

虽然一眼就能看出他是暹罗人,但沈念总感觉他的气质怪怪的,而具体又说不出怪在哪里。

……

当日。

曹威将诏狱、刑部、顺天府擅长审讯的官员胥吏全召了过去,对南会同馆的所有人展开问询,意在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

京师内治安加强,街道上,五城兵马司的兵卒巡逻频率提高了一倍,沈念等高阶官员出行,至少会安排六名锦衣卫随行。

年关出现凶杀案,实乃大凶之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