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
九月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卷着洛水边的芦苇往皇城根下扑,把含元殿前的铜鹤吹得嗡嗡作响。
内侍省的小太监攥着那份墨痕未干的敕书,指尖在“潭州都督”四个字上反复蹭着,指腹的薄茧都快磨平了。
他低着头,甚至不敢稍稍抬起,生怕与那道身影对视。
然而,尽管如此,他依然能够清晰地听到阶上的靴声,那声音由远及近,最终停在了丹墀的正中央。
他知道,那道身影就站在那里,背对着他,一动不动。
那身玄色的朝服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素色的衬袍,若隐若现。
\"老夫,去便是了。\"
褚遂良的声音传来,比往常略微低沉一些,仿佛被风裹挟着,飘散在空气之中。
他缓缓地伸出手,接过那道敕书。当他的手指触及到敕书的瞬间,他的指尖在\"庚午\"两个字上微微一顿。
昨日,司天台还曾禀报说今日辰时将会有日晕出现,但此刻,天空中却连一丝云翳都没有,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射下来,将他的影子牢牢地钉在青砖地上,显得又短又促。
在他身后,同僚们都低着头,没有人敢轻易上前一步。
吏部侍郎的朝笏在他手中转动了半圈,最终还是无力地垂了下去。
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去年的这个时候,褚遂良还在政事堂里,为了河西屯田的文书与诸位公卿争执得面红耳赤。
那时,砚台里的墨汁溅到了他绯色的官袍上,他却浑然不觉,只顾着拍着案几,高声:
\"民夫的冬衣比笔墨更为要紧!\"
那会儿,谁不笑话他那刚烈的性子啊!可如今呢,这刚烈的性子却仿佛被那萧瑟的秋风给抽干了一般,就像那干枯的芦苇一样,连挺直腰杆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在褚遂良转身的一刹那,他冷不丁地撞见了太子洗马正捧着一卷《汉书》,静静地站在廊下。
那可是他前几日特意嘱咐要校勘的本子啊!
只见那洗马的脸涨得通红,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嘴唇动了半天,却只是把那书卷往前递了递,最终也没能说出一个字来。
褚遂良见状,微微一笑,轻声说道:“不必了。”
然后,他轻轻地将那书卷推了回去。
“潭州的木芙蓉应该已经盛开了吧,正好可以去看看水经注里所描述的湘水九曲呢。”
他的声音很轻,仿佛风一吹就会飘散。
然而,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眼角的皱纹却微微颤动了一下,就好像他想要努力挤出一个笑容,但那笑容却被一阵风给硬生生地灌进了嘴里,让他不由得咳嗽了起来。
回府的马车走得慢,车轮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
他撩开帘子,看见西市的胡商还在叫卖琉璃盏,去年他给长孙无忌贺寿时,就在这儿挑了只孔雀蓝的,那时无忌拍着他的肩说:“咱们这些人,总得当些事”。
如今车窗外的喧嚣依旧,只是那只琉璃盏怕是早被收进了库房深处,蒙上了厚厚的灰。
府里的老仆动作娴熟地将行囊收拾妥当,每一件物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沉甸甸的一箱书。
褚遂良慢慢地蹲下身子,轻轻打开箱子。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那本被精心包裹着的《兰亭序》摹本上。
这本书的边角已经被磨损得有些起毛,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翻阅和摩挲。
褚遂良小心翼翼地将摹本从包裹中取出,展开书页。
他的指尖轻轻触碰着那“之”字的飞白处,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书法家运笔时的力度和神韵。
就在这时,一段遥远的记忆涌上心头。二十年前,他在越州时,曾有幸见到过太宗皇帝。
7当时,太宗皇帝站在池水边,指着池水对他说:
“写字如治国,笔锋要藏得住力。”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在褚遂良的心中划过。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书法生涯,以及在官场中的种种经历。
那时他还年轻,总觉得笔锋该像剑刃一样锋利,如今才懂,藏锋比露刃更难。
“把那幅湘水图带上。”
他站起身时,看见窗台上的仙人掌开了朵小黄花,是去年潭州刺史托人捎来的种子,说“此物耐旱,先生案头摆着正好”。
如今倒好,他要亲自去那耐旱的地方了。
老仆应着,把卷轴塞进包袱,木轴撞在书箱上,发出闷闷的声响,像谁在叹气。
庚午日的酉时,城门校尉在放行文书上盖印时,手微微抖了抖。
他认得这枚印章,前几年褚遂良巡城时,还夸他盾牌擦得亮,赏了半吊钱让弟兄们买酒喝。
“路上当心。”
校尉低着头说,不敢看马车里的人。
车轮碾过吊桥的铁链,发出哗啦哗啦的响,褚遂良掀帘回望,皇城的角楼正浸在落日里,飞檐上的走兽被镀了层金,却怎么看都像是蒙着层泪。
车过灞桥时,暮色已经漫了上来。送别的只有两个门生,捧着一小坛酒站在柳荫下。
“先生常说潭州的鱼鲜。”
门生把酒坛递上来,声音哽咽:
“待明年春汛,门生们去看您。”
褚遂良接过酒坛,触手冰凉,像握着块寒玉。“不必了。”
他笑了笑,这次总算笑得自然些,\"你们把《礼疏》校完,比什么都强。\"
马车重新动起来时,柳丝在风中摇摇摆摆,抽打着车帘。
褚遂良把脸贴在车窗上,看那轮月亮慢慢爬上来,清辉洒在渭水上,像铺了层碎银。
他忽然想起年少时在吴郡,父亲带他泛舟太湖,也是这样的月色,父亲说
“水至柔能穿石,为官者当学水”。
那时他只觉得月色好看,如今才懂,这柔里藏的力道,原是要磨上一辈子的。
夜渐深,车轴的声响在旷野里格外清晰。
褚遂良从行囊里摸出那幅湘水图,就着月光展开。
图上的九曲江流弯弯曲曲,像极了他这几十年的路。
笔尖在\"橘子洲\"三个字上点了点,他记得《荆州记》里说洲上多橘树,秋来丹黄相间,好看得很。
“明日该过商山了。”
他对着空荡的车厢轻声说,像是在跟谁说话,又像是在跟自己的影子交代。
车外的风还在吹,卷起路边的枯叶,打着旋儿往前跑。
褚遂良把图卷起来,塞进袖中,然后拢了拢衣襟。
潭州还远,但路总归是要走下去的,就像这庚午日的月亮,不管照着谁,总要一路亮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