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观音禅院
只见远处层峦叠翠之中,隐隐有楼台殿阁的轮廓浮现,在薄暮余晖下显得庄严肃穆,却又带着一丝说不出的沉滞之气。
走近些,钟鼓楼高耸,浮屠塔峻拔,山门巍峨,正中一块巨匾,上书四个烫金大字——观音禅院。
“大哥,二哥,你们看!”
唐僧勒住马缰,脸上露出久违的虔诚与欣喜,指着那禅院道:
“前方可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宝刹?这一路跋涉,总算遇上了菩萨道场,合该进去礼拜一番,也好歇歇脚。”
孙悟空火眼金睛早已将一切尽收眼底,那“观音禅院”四字在他眼中,无异于佛门精心布下的一个劫难陷阱。
他心中冷笑连连:什么供奉菩萨?
不过是观音那婆娘借机设下的棋局,目标就是那山里的黑熊精,想收服了壮大佛门打手队伍罢了!
这金池老秃驴,也不过是颗用完即弃的棋子。
他瞥了一眼身旁正露出期待神色的唐僧,暗道:
呆子,你且看着吧,这佛门清净地下的龌龊,今日就让你亲身体会!
有些事,旁人点破不如自己看穿来得深刻。
孙悟空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点了点头,含糊道:“嗯,是观音的地盘。”
小白龙敖烈心领神会,接口笑道:
“三弟说得是,这些日子风餐露宿,确实辛苦。既是菩萨禅院,进去拜谒一番,也好让三弟安心休整几日。”
他眼神扫过那禅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三人策马来到山门前。
守门的小沙弥乍一见孙悟空那毛脸雷公嘴的凶恶模样,吓得“妈呀”一声,连滚带爬就要关门,口中直呼“妖怪来了”。
唐僧连忙上前,双手合十,温言道:
“小师父莫怕!贫僧乃东土大唐皇帝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玄奘。这两位是贫僧的结义兄长,孙悟空与敖烈,俱是得道的真仙,非是妖魔,还请通禀一声。”
说着,他取出那盖着大唐玉玺的通关文牒。
小沙弥战战兢兢地接过文牒,借着门缝的光线仔细辨认。
又偷眼打量了一下气度不凡的小白龙,见孙悟空虽凶相毕露却并无暴戾之气,这才稍稍定神,结巴道:“圣、圣僧稍候,容、容小僧禀报主持......”
说完,一溜烟跑进院内。
不多时,只听院内脚步杂沓,一群僧人簇拥着一位须发皆白、身披大红袈裟的老僧迎了出来。
这老僧正是主持,他听闻是大唐圣僧驾临,不敢怠慢,亲自出迎,脸上堆满笑容,合十道:
“阿弥陀佛!不知大唐圣僧驾临敝院,有失远迎,万望恕罪!贫僧是本寺主持,法号慧明。”
唐僧连忙还礼:“贫僧玄奘,携两位兄长叨扰宝刹,实为礼拜菩萨,稍作休整,还望主持行个方便。”
主持慧明一边引着三人入内,一边偷偷打量孙悟空和小白龙,尤其是孙悟空那副尊容,让他心中惴惴。
待到得大雄宝殿,殿中供奉的正是观世音菩萨金身法相,宝相庄严,慈眉善目。
唐僧整了整衣冠,神情肃穆,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对着菩萨金身三跪九叩,口中默诵经文。
孙悟空却抱着金箍棒,斜倚在殿门框上,一双金睛火眼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殿内陈设和那些僧侣,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小白龙则侍立在唐僧身后,神情平静。
主持慧明见孙悟空如此不敬,忍不住上前一步,皱眉问道:
“这位......孙施主,既随圣僧西行取经,礼敬我佛乃是本分,为何不拜菩萨?”
孙悟空闻言,嗤笑一声,懒洋洋地道:
“拜她?俺老孙当年在天庭做官,名号‘齐天大圣’,见了那玉皇老儿也只是唱个喏,从不行大礼。区区一个菩萨,如何当得起俺老孙一拜?”
此言一出,殿内众僧顿时哗然,看向孙悟空的眼神充满了惊骇和不信。
慧明主持脸色也沉了下来,强压着怒气道:
“施主既如此狂傲,视我佛门菩萨如无物,又何必随圣僧西行取那佛门真经?”
孙悟空目光转向刚拜完起身的唐僧,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牙齿:
“谁说俺老孙要去取经了?是俺这三弟,心慕佛法,要去那西天灵山走一遭。
西行路上妖魔鬼怪甚多,俺这做大哥的,不放心自家兄弟孤身上路,跟来护他一程罢了!取经?那是他的事,与俺何干?”
这番话更是石破天惊,把殿内僧众震得目瞪口呆。
随行的结义兄长?护法而非取经人?
这简直颠覆了他们对“取经人”的所有认知!
一时间,殿内窃窃私语,怀疑者有之,惊惧者有之。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从殿后传来:“阿弥陀佛!贵客临门,老衲迎接来迟,恕罪恕罪!”
只见一个须眉皆白、满面红光的老僧,在一群徒子徒孙的簇拥下,拄着根镶金嵌玉的九环锡杖,颤巍巍地走了进来。
他身披的袈裟更是华贵非凡,金丝银线,宝光隐隐,正是那活了二百七十岁的金池长老。
金池长老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唐僧身上,笑容可掬:
“适才小的们说东土唐朝来的老爷,老衲这才出来奉见。来迟了,来迟了,还望圣僧海涵。”
唐僧连忙还礼:“长老言重了,贫僧师徒冒昧造访宝山,已是打扰,何敢当‘海涵’二字。”
金池长老捻着雪白的长须,目光在孙悟空和小白龙身上停留片刻,才缓缓问道:
“圣僧老爷,不知东土大唐至此,有多少路程?”
唐僧看了一眼孙悟空,见他并无表示,便如实答道:
“出长安边界,约有五千余里;过两界山,收了......结拜了这位孙大哥。”
他指了指孙悟空:“一路行过西番哈咇国,历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贵处。”
“哎呀!万里之遥啊!”
金池长老故作惊叹,脸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老衲虚度一生,蜗居在这山门之内,如同井底之蛙,樗朽之辈,实在惭愧。不知圣僧看老衲这蒲柳之姿,可入得眼否?”
他话锋一转,显然是想引出自己的年岁。
唐僧顺口问道:“敢问长老今年高寿?”
金池长老眼中精光一闪,捋着长须,语气带着刻意压制的得意:“老衲痴长,虚度光阴,至今不过二百七十岁罢了。”
他说完,便等着看对方惊羡的表情。
以往他报出年龄,总能收获一片倒吸冷气和崇敬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