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娘对不住你啊——!
方才一番话王嫂子都听见了,她还真的不知道自家婆婆过得是这样的日子,以前只觉得她管得多还小气,经常给她立规矩。
现在听来好像她也挺可怜的。
王老太六个孩子,四个男娃两个女娃,女娃嫁出去后很少回家。
男娃中也就王二柱最有本事,带着自家媳妇在家属院住,王嫂子还真没注意过,那么多孩子竟然没一个人给王老太买一件新衣服的?
想到这里,回忆起她结婚的时候,她男人送来的新衣服,忽然有些庆幸。
“娘,咱们先回家?”王嫂子小心翼翼地跟王老太说,后者也没说话,沉默听话地跟着走了。
到了家,王二柱下班了,本来在家闲坐着,见两人回来,主要是看到王嫂子,一下蹦起来准备去劈柴,还不等他出来院子,被王老太叫住了。
“你,给我买件新衣服穿。”她抬头,一双浑浊的眸子幽幽地望着王二柱。
王二柱:“???”
新衣服?他娘怎么出去一趟还要新衣服了?
“娘,不是你说穿新衣服浪费钱?再说这都过完年了,你身上这衣服补丁也没多少,还能穿好长时间,要什么新衣服?”
这话一出,王老太直接炸了。
“你个臭小子!咋地,你家三个孩子都是老娘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就连你这个当老子的都是,现在我要一件新衣服,你还不乐意?老娘欠你的?!”
王二柱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倒是王嫂子反应很快。
“娘,你别生气,不就是新衣服吗?一会儿我就让二柱去买布料,买回来,我亲手给你做。”
唰地一下,王老太的眼泪就出来了,这就是她自己养的亲儿子啊!
这么多年了,她为他们付出了多少?甚至为了让他媳妇更好的照顾他,把孩子都接走,就是想让他媳妇专心伺候他,可是呢......
买件新衣服儿子不吭声,反倒是她这个看不上的儿媳妇,第一时间应下了。
“老四家的,娘对不住你啊——!”
王老太没好意思说的是,她照顾孙子们,一方面确实是为了让儿媳妇专心照顾儿子,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她担心他们带着自家孙子在外面住的时间长了,对她不亲。担心儿媳妇挑拨他们,这才借着方便他们上学的理由,把人接到自己身边。
甚至她还故意挑拨过孙子们和儿媳妇的关系,没想到啊,最后反倒是这个当儿媳妇的这么爽快。
她亏心啊!
王嫂子还真没多想,她以为王老太说的是每次借着立规矩刁难她的事儿。
“娘,你说什么呢?你这么辛苦帮我照顾几个孩子,我感谢你都来不及,都是女人,二柱理解不了你的辛苦,我还能不知道?”
以前王老太把孩子带走的时候,她还觉得她不怀好意,可孩子们在爷爷奶奶那边上学,确实比他们这里更加方便,尤其是对于上高中的老大来说。
听到她这话,王老太捂着脸痛哭起来,声音之大,像是要把这么多年的委屈全都哭出来。
而王二柱还处于一脸懵逼状态。
不是,他就正常说了一句不给他娘买衣服,平时他娘也是这么说的,这怎么还哭成这样了?
还有他媳妇,平时和他娘不是水火不容,怎么还主动要给他娘买衣服呢?
还有孩子的事儿,每次回家看完孩子回来,他媳妇都会哭,说孩子不认她,肯定是被他娘挑拨了,这怎么还感谢他娘了?
王二柱的脑瓜子有点转不过来了,女人都是这么善变?
忽然扭头看向被沈明玉忽悠过的王嫂子,好像还真的挺善变的,毕竟一声声‘二柱~’是真的让他招架不住。
“媳妇啊,咱娘这到底是怎么了?”
王嫂子也没瞒着他,将王老太找事沈明玉,反而被沈明玉戳到了心里的痛的事儿说了。
他:“......”
怪不得呢,他就说,每一个遇到沈明玉的人都会变得不正常!
他娘也是,好端端地非要找她干什么?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王老太的哭声不算小,周围不少邻居都听到了,传着传着就到了赵嫂子的耳朵里,她今天回了一趟娘家,还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不,一回来家属院就被人拦住,说了今天发生的事儿。
一开始赵嫂子还生气得不行,后来听完后面,解气之余,放下东西就去找沈明玉了。
沈明玉把人迎进来,给她倒了糖水。
赵嫂子本来想第一时间和她说王老太哭的事儿,一进来就被桌上的奖状给吸引住了,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很是惊喜。
“呀!小玉妹子,这就是京城给你发的奖状吧?”
她伸出手,想要碰一下又担心碰坏,很快把手收回来,“可真好看。”
“嫂子,没那么金贵,想看就拿起来看吧,拿一下又不会坏。”
说着,沈明玉拿过奖状递过去。
赵嫂子连连摆手,“还是别了,你快放好,等小萧回来,让他再给你定个木框子,专门存好。”
像沈明玉之前的奖状或者报纸,都被萧景川单独保存下来。
他还专门去建材供应站买了几块小玻璃,这时候玻璃也属于紧缺物资,需要单位的购买证明,他去找了方志国,一说要给沈明玉的奖状装裱,方志国二话不说就给他写了条子。
一块小玻璃对别人来说也不便宜,要差不过一块钱,他却不嫌贵,买回来之后,挨个都保存好。
还专门钉了木框子。
当时沈明玉一度感叹太夸张了,她都妥协地说,不行用面糊糊墙上就行,萧景川还不干,说是面糊容易把奖状弄黄,一不小心弄坏就更不好了。
赵嫂子是知道这件事的,不得不说,人家小两口的感情是真好啊。
“啊对了,妹子,差点忘记说了,我听别人说,王老太回家哭着喊着跟二营长要新衣服去了,你真是这个——”她默默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