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难道国内真的就没有一个破开这种困境的人吗?
敏锐地察觉到男人的灼热视线,沈明玉瞪了他一眼,这男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做完手术的原因,自此完全好了之后,每天晚上都异常的激动。
跟个毛头小子一样。
沈明玉担心他的身体没好,不让他有大动作,萧景川也担心她的身体,硬生生忍着。
就是嘴上一点不吃亏。
每次亲得沈明玉抓心挠肝的,然后戛然而止,也不知道是在折磨谁?
这会儿男人的一个眼神,弄得她也有点心猿意马。
当晚,小团团被陈姨抱去隔壁跟冷诗睡了。
沈明玉拿着睡衣去洗漱房洗澡,刚进来,后脚男人就跟进来,大步上前,微微弯腰,大手掐住她的腰往上提。
手上的睡衣被丢到旁边的桌子上。
两人面对面,沈明玉被男人像是抱孩子一样抱着,双腿不自觉地夹住他的腰,胳膊揽住他的脖子。
手指在他胸口画圈圈,红唇微勾。
“萧同志,你怎么进来了?我丈夫可还在外面呢!~”
顿了一下,萧景川配合道:“是嘛?你丈夫是个不中用的,想来夫人也寂寞已久,在下帮你丈夫给夫人灭灭火?”
沈明玉:“......”
这男人真行,为了那啥,自己都能‘骂’!
这场大火终究被一场暴雨消灭,电闪雷鸣间,天地被照的明晃晃,透过窗户,沈明玉恍惚间似乎看到了被打下来的树枝条......
放暑假期间,沈明玉除了写论文,关于霍城的治疗也没放下,从去年接手他,到现在治疗将近一年的时间,霍城的情况基本好转。
如今他可以正常出门了,也不会容易被刺激到,就是他心里还没完全过去那个坎,人比较沉默。
比起以前的霍城,沉默算不上什么。
沈明玉宣布他基本痊愈的那天,父子俩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看的人心酸不已。
当然,后续他的情况还需要定期回访,一个月一次,问题不大。
霍城的情况稳定之后,沈明玉又想写论文了,想写关于双相障碍的治疗,不过快开学了。
除了公安大学的课,她还答应陆元要去京大上课,时间紧张,暂且往后延一延。
再说,她投过去的三篇论文还没消息呢!与此同时。
心理学报总部编辑室。
某间独立办公室传出一声巨响。
“什么?这次论文投稿只有600多篇?质量都还不行?”
“我不管!这是咱们心理学报的复出战,这一战,必须打响!没有合适的论文就去找专业人才写!”
“没有合适的人才?借口!都是借口!”
某个主编暴躁的声音,一扇小小的门根本挡不住,外面进行初步审稿的人员全都面面相觑。
然后开始小声蛐蛐。
“完了!崔主编又开始了,一会儿要进行汇报总结,你那边收到的论文怎么样?”
这人摇头,一脸生无可恋地指着自己,“就我这个三流心理学的水平都看不过去,你觉得里面那位能看的上眼?”
说话的两人对视一眼,齐齐叹气。
“哎!”
“哎!”
他们这是专业期刊,审稿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学过心理学,或者接触过,而里面的崔主编则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专业人才。
七九年年初开始,一批早就被送到米国的留学生回来建设家乡了。
心理学人才也渐渐多起来。
可这个‘多’也单单是狭义上的多,放眼全国还是很少,少得可怜,更让人无语的是,在这少得可怜里面的人,一部分能力确实不行,一部分是在滥竽充数。
“苍天呢,来一位大佬拯救我们吧!”
最开始说话那人没忍住发出一声无奈的喟叹,恰巧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下一份,上面写着公安大学沈明玉,他没在意。
心灰意冷地拆开信封,扫了一眼,目光顿住。
旁边的同事还在跟着他一起吐槽,吐槽着吐槽着就发现身边没动静了,拉过椅子凑过去。
“你怎么不吭声了,看什么看这么入迷?难不成又有什么奇葩写的......”
还没说完,眼神落在沈明玉那篇论文上,被深深吸引。
两人仔仔细细地看过一遍后,默默看向对方,眼底闪过火热的光芒,其中一人对着喟叹的那人竖起一个大拇指。“可以啊老王,你这乌鸦嘴什么时候这么灵了?”
叫的老王,实则人家才二十来岁,不过他顾不上跟他斗嘴,激动地抖着手里的论文。
“你觉得这论文咋样?”
“咋样?你觉得你能看懂吗?”同事问。
老王默默点头又摇头,“一点点。”
“所以啊......”同事定定地望着他,“咱俩都看不明白,可想而知,人家水平多高!”
这么一说,老王坐不住了,拿着沈明玉的论文立刻去敲崔主编的门。
其他审稿人员都对老王行以勇士注目礼。
“进来。”
崔主编的声音里难掩疲惫,国内一有消息,他就第一时间回来建设家乡,一开始的壮志雄心,在这还不到半年的时间,被打的七零八碎。
客观来说,华国的心理学对比米国的心理学,就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对比一个大人。
不是他崇洋媚外,这是事实。
米国心理学会八几年成立,到如今发展已经成熟,有了完善的体系。
而他们华国还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崔主编既无奈又心痛。
难道国内真的就没有一个破开这种困境的人吗?
“崔主编,你快看这篇论文——!”老王推开门,激动地快步跑到崔主编面前,打断了他的思绪。
崔主编麻木的伸出手,接过这篇可能以老王的水平看不懂、让他以为是什么高级文章的论文,眼里没有一点希望。
目光扫过论文题目——《微表情识别训练对刑侦人员测谎准确性的提升效应》。
他呼吸一顿。
微表情?
这不是前几年才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吗?
他在米国的一份报纸上看到过这个名词,当时很感兴趣,但这些东西都是米国的机密,他们这些国外留学生根本接触不到。
这个名词怎么会在国内出现?
崔主编心里涌起极大的好奇,快速往下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