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想必今年考上大学的也不少吧?

她没有说什么,而是往刘建军的书桌走去。

说是书桌,其实是一个木头屑都掉了不少的木桌子,还有一条腿下面垫着一块石头,桌子上面摆着不少书,数理化丛书摊在上面,还有一个笔记本放在最中间。

见沈明玉拿起笔记本,周执想起什么。

“那是死者的日记本,最后还写了一封遗书。”

遗书加上上吊自杀的行为,不怪他们将这个案子定性为自杀。

翻开日记本。

最开始记录了刘建军刚下乡时的心情,68年他到林子村的时候正值秋收,刚来就干活虽然累,但日子过得很充实。

尤其看到硕果累累的粮食被收起来,看到农民激动的脸,刘建军觉得很满足。

之后的日子,他一直都在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建设乡村,还研究出了不少方便农民的工具。

文字最能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

即使故作乐观,也能从他的遣词造句看出来消极的词,但刘建军没有。

透过这个日记本,沈明玉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灵魂。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应该不会自杀才对,难不成真的因为高考没考上就上吊了?

翻到最后一页,沈明玉发现了端倪。

笔迹稍微凌乱,看起来很像刘建军的字迹。

内容更意思,说自己努力了这么长时间,高考没考上,家里也不让他回去,人生无望,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全篇都是丧气的话,跟前面的日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队,最后这一页不是刘建军写的。”

听到这话,周执心里一惊,说实在的他之前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自己又说不上来,没想到沈明玉刚来这么一会儿,就发现端倪了。

“你也觉得他后面写的太潦草了?我也觉得奇怪,但也可能是因为他决定要自杀,很是煎熬,所以字写的乱了一点?”

一个人的心情确实会影响他的文字,沈明玉判断不完全是因为这一点。

她点了点上面的某个字,“周队,你看这里。”

“考字?”周执眼神微眯,“这个字有什么问题?”

沈明玉翻到前面所有写考字的页面,挨个给他指出来,“按照刘建军的习惯,写考字的时候,最后的这个勾他是习惯直接往下拉的。”

周执接过来往前翻,无一例外都符合沈明玉说的特点。

他诧异:“还真是,最后一页却没有这样。”

“每个人写字都有自己的小习惯,仔细对比分析,就能看出差别,有人想伪装刘建军自杀,想来所谋不小啊。”

沈明玉冷笑一声。

确定是他杀后,周执这两天的怀疑终于落到的实处。

只是他还有一点疑惑。

“我这两天也调查了刘建军的背景,他家里就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加上他七个,又下乡这么多年,离得远的孩子总是不被关注的。”

“哎,说来他也是可怜,我们通知了他家人他的死讯,结果到现在都没人来。”

“......按理来说,刘建军身上没什么可图谋的吧?”

“周队你忘了?”

沈明玉眼底带着冷意,“刘建军是一个时刻都不忘学习的人,这么多年就是傻子都该学到一点什么吧?”

“就算刘建军没考上什么好大学,专科也该有他的名额才对,可现在没有不说,他还被人灭口了,你觉得......”

周执讶异,“难不成又是高考顶替?!”

话音落,门口传来脚步声,沈明玉眼神一冷,“谁?”

两个上年纪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为首的跟周执打招呼,“周队长,这个案子不是确定刘知青自杀了,难不成还有什么隐情?”

周执恢复冷静,对他们点了点头。

“张村长,杨支书,没什么隐情,只是我们结案需要收集各方面的材料,费点时间,要不然上面审核过不了。”

“原来是这样啊。”张村长理解地点头。

“不过还麻烦你们动作快一点,要不然你们这天天来的,村里村外都说我们林子村出什么大事了,人心惶惶的,不太好。”

张村长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会的人都不愿意跟公安扯上关系。

“对了,这位是?”

周执给他们介绍:“这位是我们局里的顾问,我们的结案材料都是她审核的。”

张村长他们不清楚啥是顾问,只觉得结案材料都是沈明玉审核,听起来好像比周执这个队长还要厉害。

两人的态度客气了几分。

沈明玉笑道:“张村长,你看我们也来了好长时间,我有点渴了,不知道能不能去讨碗水喝?”

......

两人跟着村长他们去了大队处,杨支书给两人倒了水。

沈明玉接过,好奇道:“张村长,杨支书,我一路过来见咱们村的人都穿的十分精神,看来在两位带领下,林子村发展的很好,外面好像还有一条水渠?”

“这水渠修好了,对庄稼可是有利的很啊!”

一说到庄稼,张村长的神色缓和了几分。

“顾问你说的对啊,人活着就是为了这口吃的,大家伙力往一处使,前两年这才把水渠给挖出来。”

“这水渠说起来简单,干起来难啊!所有人都累死累活的,手上都裂的全是口子,所幸总算是挖出来了,这一通水,这两年的庄稼别提长得多壮实了。”

“那还是多亏村里干部领导的好!”沈明玉不着痕迹拍了个马屁。

“都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咱林子村发展真好,想必今年考上大学的也不少吧?”

“那当然!”

张村长说到这里有几分激动,“别的村我都打听过了,不算知青最多考一个。我们村整整考了三个,哎对了,老杨他儿子就考上大学了,这不才开学走了。”

沈明玉惊讶道:“真的?”

“杨叔,我弟去年也考大学,可惜这小子一点不操心,这不没考上。”

“我想问问你怎么教孩子,把人教的这么厉害,让我也取取经,回去跟我爸妈好好说说。”

杨支书不冷不热地回道:“我是庄稼人能有啥本事,都是孩子自己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