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章不弹了

眼神不时往茶室那边看。


“担心?”


再一次逮到她的眼神,老爷子悠悠开口。


“没有。”她故作镇定,又咬了一个鱼丸。


不知道是不是下午想起了她刚回来时去哪都抱着她的季皖。


眼下她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在担心。


季皖瞒着,肯定是有他的理由,他不说,她也不想过多去关注。


如果可以,宁愿是他自己说出口。


“快过年了。”好一会,她都没有接话。


只是将视线转回电视上,专注看着上面的咿咿呀呀。


就在老爷子起身去往餐厅之际,“坦白。”


老爷子身子一顿,又坐下,“万一他...”


“外公,黎爷爷迟早会知道的。”


“所以你.....”他看向她的手。


赵又又对上他的眼睛,朝他挥了一下还有点发抖的右手,“年纪小,有点调皮。”


她那漫不经心的语气,听得他鼻头一酸。


也不知道随谁,大伤小痛从不见她喊上一句。


十二岁那年,不知从马上摔过多少次,总是擦完药又忘了疼。


“嘘,外公,要保密哦。”


老爷子握紧的拳头松了又紧。


“吃饭吧。”


“好。”赵又又放下小碗,赶紧起身扶着他。


“外公希望你能平平安安。”他试探的握了一下她的手。


赵又又大方的回握,表示真的没事。


“我知道。”所以那次之后,她都没有再如此冒险过。


菜陆续上齐,母子俩才从茶室出来。


赵又又好奇的看过去。


舅妈走在前面,看不出表情。


她又看向季皖。


季皖对上视线,给了她一个眼神。


赵又又瞬间放宽心。


知道他已经解决了。


“下午怎么哭了?”他坐到赵又又身边,还记着她红肿的眼睛。


希望这次他能在她出手时赶上一次。


“看了个短视频,挺感人的。”


季皖狐疑的盯了一会她,“你什么时候,这么感性了?”


她不是那种与情感泛滥的人。


“今天。”


“哦。”季皖回答后,才惊觉,赵又又今天对他的态度,似乎好了那么点。


“今天真的没有人惹你吗?”


“现在有了!”她夹起一块鱼丸就往他嘴里送。


嘴被塞满,季皖嚼着鱼丸,眉眼弯了一下。


这才是赵又又。


...........


早上九点,赵又又抱着那把琵琶,站在黎家的院子。


她昨晚看过黄历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吉。


所以她特意起了个大早,连琵琶也擦了好几遍。


左脚刚跨过门坎,又缩了回来,换成右脚跨出。


想了想,又悄悄缩了回来,反反复复好几次。


黎老爷子终于忍不住,站在院子,“怎么,需要去抬你进来吗?”


听到声音,赵又又瞬间站直身子。


“黎爷爷。”抱琴的手,都忍不住紧了几分。


“还不快进来。”


有了他催促,赵又又这才抱着琵琶进去。


黎家还是跟她当年离开那样,没有过多的变化。


老爷子步伐缓慢的往前走,赵又又跟在他后面。


站在熟悉的房间门口,她深呼吸了几次,这才抬脚。


这个房间,才是一成不变的。


里面存放着黎奶奶生前所有的东西。


她当年离开时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黎爷爷坐到躺椅上,手一点,熟悉的琵琶曲响起。


是她第一次能用琵琶完整弹出一首曲子时,被黎奶奶录下来的那首。


瞧见她还站着,“才离开四年,就找不到你的宝座了?”


老爷子看着另一旁的椅子,笑着打趣。


“没有。”她心里装着事,走到她的椅子上。


上面刻着几个字,‘又又专属。’


黎奶奶教她时,黎颐总来捣乱,跟她抢东西。


被抢了两次后,老爷子拿刀将椅子刻上字。


随着曲音停止,她也从回忆里脱身,她将抱着的琵琶试了下音,“黎爷爷还想听哪首。”


哪怕半首,她也想试试。


“又又。”


“爷爷是不是把你困住了?”


“黎爷爷?”赵又又错愕的抬头。


他不知何时,已经坐着身子。


看着那孩子一脸震惊,朝她招手。


等她走近后,抽走她的琵琶,“不弹了。”


“咱们不弹了。”


他将那把琵琶放好。


“你外公昨晚来找我喝酒了。”瞧见她眼睛通红。


黎老爷子布满岁月的手,替她擦去眼角的泪。


他说完这句话,赵又又眼角的泪水流得更欢了。


地板上铺了毯子,她就这么坐在地板上,将头靠在他膝上。


外公为了她,确实做了太多。


眼神看着墙上的琵琶,手放在她背上,轻轻拍打。


昨晚季老头没有多说,但他们认识几十年,哪里看不出他的心思。


“你黎奶奶离开前,特意嘱咐我,这辈子,一定要护住你。”自家媳妇离开前,就怕他不听,到了嘴里念叨的,还是这个孩子。


“又又放心,爷爷在一天,就护你一天。”


“哪怕爷爷不在,我也会让阿颐护你几分。”


她吸了吸鼻子,“我才没那么弱呢。”


“我也能保护黎颐哥哥。”


“是,又又很厉害。”


“可是又又,暗箭难防,咱们要先将自己保护好。”


老季没有多说,是他在老季走后,亲自打电话问的文姿。


言语不多,但不难听出是被自己人下的套。


“又又,戒之盛。”


她听出了黎爷爷没有说出口的担忧,“我知道。”


或许是回来后接触的人越多,她的胆子反倒是没了在港城时的潇洒。


所以,那十二年里,能将她困在国内的,并不只是爹地的话。


还有这些看着她长大的长辈们。


他们太好了,好到她出点事,他们都跟着担惊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