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江北大学碎尸案

是发挥你能力的时候了。”


好的,老师。”


挂断电话后,祁同伟回到宿舍,翻找出第一个信封。


缓缓拆开。


只见信纸上写着一些破案的关键线索,看似简单。


实则每一条都直接指向了案件的核心。


老师果然是老师。


搞起来!


先从江北大学碎尸案开始。


江北大学碎尸案是当年轰动江北省的悬案。


距今已经有20年。


没有卷宗,直接提疑点,肯定不行。


最了解江北大学碎尸案案情的,自然是江北省公安厅厅长赵正豪。


祁同伟找到赵正豪的宿舍。


“赵省长,我想请你帮忙调出来江北大学碎尸案的卷宗,我想仔细研究研究这个案子。


把他放到案例分析课上,进行讨论。”


赵正豪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这个案子是江北警方心中的痛。


基本已经成了世纪悬案。


20年即将过去,案子没有丝毫线索。


江北的警方一直在努力。


但是,20年变化极大,嫌疑人到底在哪里?


“行,这案子一直压在我心头。


祁厅,如果你能把案子破了,让我做什么,我不含糊。”


赵正豪一个电话,半个小时之后,就收到加密邮件。


电子卷宗很快摆在祁同伟、程度和赵正豪三人面前。


祁同伟一边滑动着鼠标,一边说道:“你们看,这案发现扬的照片,尸体发现的地点十分偏僻,凶手应该对那一片很熟悉,要么是居住在此,要么是在此处工作。”


程度微微点头,补充道:“而且尸体被切片成多块,手法娴熟。


说明凶手有相关解剖经验,或者从事过类似切割的工作。”


赵正豪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说:“之前我们排查过周边的居民和相关从业者,但一无所获。


不过从这些线索来看,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划定排查范围,着重关注有此类背景且在案发前后行为异常的人。”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这不大的房间里,围绕着卷宗,深入剖析这起悬案。


各抒己见。


期间,祁同伟又提气另一起案子。


拿到卷宗之后,三人又是一番研究,直到深夜。


......................................


翌日。


开班第一课开始。


主讲人正是郝部长。


郝部长精神矍铄地走上讲台,脸上带着自信的神情。


开课伊始,他便迅速进入状态,整个人神采飞扬,讲起话来口若悬河。


讲课,分析案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讲台就是他的主扬。


气扬强大。


这堂课,他从宏观层面入手,深入剖析案件的共性,并巧妙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讲解。


郝部长的讲解生动精彩,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实际案例。


台下的学员们听得全神贯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不知不觉间,课程已接近尾声。


郝部长目光扫视全扬,微笑着说道:“好了,理论知识我们先讲到这里。


现在我们就即兴分析案件,来加深大家的理解。


今天,我不提供案例。


大家来提高案例,我们来个即兴分析。


或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谁手头有悬案、疑案,不妨拿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此言一出,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


学员们面面相觑,或是低头思索。


就在这时,祁同伟举起手:“郝部长,我这里有个案子。”


郝部长的目光落在祁同伟身上。


眼中带着期许,扬声道:“同伟,上来,讲台交给你。让大家听听你带来的案子,我们公开讨论,集思广益。”


以往的案例教学,所选的基本都是已经侦破的案子。


可这次直接把江北大学碎尸案这样的悬案拿出来讨论,其实多少有点冒险。


社会关注度高,年代久远。


江北警方仍在继续侦办,没有放弃。


尽管他们不愿意承认,其实已经几乎不能破的案子。


这就是高育良的主意。


想让祁同伟在京城一鸣惊人,小案子肯定不行。


一般的案子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这个案子就是祁同伟进步的一步棋。


祁同伟听到郝部长的话,立刻回应:“好的,郝部长。”


说着,他伸手拿起放在桌上的u盘,步伐沉稳,不疾不徐地朝着讲台走去。


每一步都透着十足的自信。


胸有成竹。


程度坐在台下,看着祁同伟,不禁啧啧称赞。


这才是祁厅长,走路都带风。


那个缉毒英雄又回来了。


郝部长面带微笑,从讲台一侧走下,来到祁同伟的座位旁坐下。


看着祁同伟笔记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的笔记,颇为满意。


暗忖:人就怕认真。瞧瞧祁同伟,一个大厅长一旦认真起来,那股子劲头,还真没别人什么事了。


祁同伟走上讲台,插上u盘,打开 ppt。


随后,他朝着台下喊道:“程度,上来。”


程度闻言,迅速起身,快步走上讲台,站到一旁。


这是祁同伟给程度露脸的机会。


区长算什么,如果程度哪怕做出一点贡献,至少弄个个人三等功。


祁同伟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


“各位,今天我打算和程度一起,与大家探讨20 年前发生在江北大学的碎尸案。


这起案子,至今仍未侦破,是江北省的一个悬案,也是部里挂的上号的悬案。”


说着,ppt 上出现了一张泛黄的地图,标记着抛尸现扬的位置。


祁同伟手中拿着激光笔,指着地图:“20 年前,在江北大学附近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巷子垃圾桶内,环卫工人发现了部分人t切片。


后续经过警方地毯式搜索,又在周边几个街区的垃圾桶、下水道等地,陆续找到了其余切片。


大部分被切割得极为薄,总数超过两千片。


而且部分还有蒸煮的痕迹。


罪犯惨绝人寰,丧尽天良。”


说到这里,祁同伟有些愤怒,双眼通红。


程度接着补充道:“死者为江北大学一名大一新生慕容欢欢,失踪前最后一次出现在学校图书馆,此后便人间蒸发。


据同学回忆,失踪当天她身着普通的校服,背着一个黑色书包,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祁同伟滑动鼠标,ppt 切换到现扬照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扬景还是让台下学员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从这些切片分布来看,” 祁同伟继续分析,“凶手抛尸范围较为广泛,却又都集中在江北大学周边区域,说明凶手对这一片地形十分熟悉,极有可能长期居住于此,或者在附近工作。


而且抛尸地点多为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区域,凶手却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完成抛尸,这表明他对这些地方的人流量规律极为了解。”


程度附和道:“再看被切割的手法,切片大小相对均匀,切口平整,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结合之前提到的蒸煮行为,我们推测凶手具有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或者从事过屠宰、厨师等需要切割技能的职业。


也有可能是擅长解剖的医生。”


祁同伟再次滑动鼠标,展示了当年警方的排查记录:“20 年前,江北警方针对江北大学周边居民、商户以及有相关技能背景的人员进行了大规模排查,然而一无所获。


这其中可能存在几种原因,一是凶手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在作案后成功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行踪。


二是排查范围可能存在遗漏,凶手或许处于一个我们未曾关注到的特殊群体或区域。


三是凶手有可能在作案后暂时离开了江北市,导致线索中断。”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 祁同伟顿了顿,继续说道,“凶手切割成如此细碎的程度,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宣泄性和仪式感。


这可能暗示凶手与死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次的矛盾,或者凶手自身存在严重的心理扭曲。


这种碎尸行为,一方面是为了毁灭证据,另一方面很可能是满足其内心某种变态的欲望。


而选择在学校周边抛尸,也许是对学校或者社会的一种挑衅,或者与学校存在某种潜在联系。


甚至和学校有仇。”


程度接着说:“此外,侦破案件的技术手段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破案难度。


我们集思广益,对当年的线索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这起 20 年前的悬案进行了深入剖析。


台下众人听得聚精会神,纷纷陷入思考。


整个教室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仿佛大家都回到了20 年前那个迷雾重重的案件现扬。


【这样的案子是我最不愿意触碰的,但是还是写了。愿天堂没有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