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催债公司
最棘手的是如何向专案组通报这个结果。张凯站在陆川办公室门口,手里的报告像块烫手的山芋。当陆川看到“排除同一人“的结论时,捏着烟的手指突然停在半空,烟灰长长地垂落,烫在卷宗上留下焦黑的痕迹。“所以我们追错了方向?“陆川的声音沙哑,他翻开王帅提交的监控截图,画面里走向顶楼的“周明光“,此刻看来每个动作都透着刻意伪装的僵硬。
张凯调出死者的颅像复原图,与周明光的照片并排放置:“眉骨和下颌线的相似度是78%,这是典型的'镜像伪装'——凶手故意让死者穿着周明光的衣服,戴着他的袖扣,甚至摹仿他的步态,就是为了让我们误认为死者是周明光。“他指向复原图的左耳,“死者没有三颗痣,这是最关键的差异点,之前被头发遮挡没发现。“
实验室的冷藏柜再次发出嗡鸣,仿佛在提醒他们时间紧迫。张凯将重新整理的死者特征清单推到陆川面前:年龄45岁左右,身高178,右利手,左上侧切牙为假牙,肩胛骨有陈旧性骨折愈合痕迹,血型AB型rh阴性——这种罕见血型在人群中的概率仅为0.3%,或许能成为新的突破口。
周明光的妻子在得知结果后,突然想起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上个月有个陌生男人来找过明远,左耳缺了一小块,说是小时候被狗咬的。“她比划着伤口的位置,与死者左耳的细微疤痕完全吻合。这个发现让张凯心头一震——死者很可能与周明光认识,甚至可能是替他而死。
当张凯将最新报告发送到专案组群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他摘下手套,看着水池里缓缓流淌的消毒水,突然意识到这场法医鉴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死者身份的谜团被揭开一角,露出的却是更复杂的阴谋——就像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看似清晰的轮廓里,还藏着无数待解的秘密。冷藏柜的嗡鸣声里,他开始重新梳理所有生物检材,这一次,他要寻找的不再是周明光的痕迹,而是那个被刻意抹去身份的陌生死者,留在世间的最后证言。
张辉的办公桌堆满了机票行程单、酒店登记记录和出入境数据,荧光笔在地图上划出的红线错综复杂,宛如一张大网。他死死盯着电脑屏幕,周明光失踪前三个月的通话记录在眼前滚动,突然,一个固定电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号码每周三晚上九点都会准时响起,通话时长从未超过一分钟,而最近一次通话,就在周明光“失踪”的前一天。
顺着这条线索,张辉走访了电话登记地址的老旧小区。楼道里堆满了杂物,墙皮剥落处露出斑驳的广告。当他敲响那扇贴着褪色福字的房门时,开门的老太太警惕地打量着他:“你找老陈?他早搬走了,说是去南方投奔亲戚。”张辉亮出证件,老太太这才松了口气,“那孩子总来老陈家,戴着个黑口罩,每次都是晚上来,天不亮就走。”
通过社区监控,张辉锁定了一辆频繁出入小区的黑色轿车。车牌经过伪造,但行车轨迹显示,车辆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城郊的一处废弃工厂。当特警破门而入时,仓库里的情景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周明光正蜷缩在角落,眼神惊恐却带着一丝解脱,面前的桌上摆着已经凉透的泡面和一摞文件。
“他们要杀我灭口!”周明光颤抖着接过水杯,“远途科技的智慧城市项目,用的全是劣质材料。我掌握了证据,他们就派人来追杀我。”他掏出u盘,里面是完整的检测报告和交易记录,“我找了个和我身形相似的人,给他钱让他假扮我,就是想迷惑他们。”
然而,周明光的存活让案件侦办陷入了僵局。之前围绕“周明光之死”展开的调查全部作废,专案组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陆川盯着白板上被划得乱七八糟的线索,突然想起张凯在尸检报告里提到的细节——死者左上侧切牙为假牙。
“全市排查所有牙医诊所!”陆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重点查近五年安装过相同型号假牙的记录。”指令下达后,各小组迅速行动。在连续走访了73家诊所后,城西的“阳光齿科”终于有了线索。
“这个病例我记得!”老牙医推了推老花镜,翻出泛黄的病历本,“李建国,四年前来装的假牙。他是个混混,经常和人打架,有次门牙被打掉了。”病历上的照片虽然模糊,但下颌线的轮廓和死者高度吻合。诊所的x光片存档更是铁证,假牙的金属支架形状与死者口腔内的异物完全一致。
通过李建国的社会关系,专案组发现他与高利贷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彪的“诚信借贷”赫然在列。更巧合的是,李建国失踪前一周,曾在梁宽的火锅店出现过,与梁宽和李彪的手下发生过激烈争吵。
陆川看着李建国的照片,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案件的拼图终于开始逐渐清晰:李建国受雇假扮周明光,却因某些原因被灭口。而背后的黑手,很可能就是试图掩盖豆腐渣工程真相的远途科技,以及与之勾结的高利贷团伙。
“重新梳理李建国的行动轨迹,重点查他遇害前接触过的人。”陆川在白板上写下“李建国”三个字,“同时深挖远途科技的财务流水,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藏着多少秘密。”窗外的夜色渐深,刑侦支队的灯光再次彻夜未熄,一场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潮湿的牛皮档案袋被重重摔在刑侦支队的会议桌上,纸张摩擦声混着压抑的呼吸,陆川的手指关节重重叩击着李建国的照片:“催债公司员工,惯用暴力手段,过去五年有七次故意伤害案底。”他抽出几张泛黄的调解协议书,指腹划过“田丰”这个名字,“而这位远途科技的副总,三个月前开始频繁向地下钱庄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