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命数之变,大雷音寺之争

这禁忌的力量之下,所有人都知晓,那财部的财神们此后会遭遇怎样的厄运!

和天规不一样。

天规不溯过往。

就算天规因为某种方式有所增补,增补过后的天规,便也是从天规之后生效,对之前的事,是不做理会的。

就如当初封神大战过后,两代人王联手,在天规的底层当中定死了血祭凡人为死罪这么一条过后,天地当中,血祭之事,见之则杀。

天地之间的无数仙神,也不再享用血祭。

然而,在这条天规显化之前的无数岁月呢?

那些曾坦然接受、甚至渴求血祭的仙神,从凡人部族到洪荒大能,连西王母这般擎天巨擘亦曾名列其中——他们,有罪吗?

自然无罪!

血祭成罪,始于天规刻下的那一刻。

过往享用血祭,不过是顺应彼时之“常理”,岂能称之为罪呢?

也正是如此,财部的财神们也好,那些正在修行金财之道,准备成为财神们的修行者也好,他们对于天规,基本上是没有丝毫敬畏可言。

甚至,都有一些已经‘捞够了’的财神们,想要主动的推进那针对财神们的天规落下。

以天规不溯过往的原则,就算是真的制定出了有关于财道的天规,用以约束财道,那也和财神们已经取得的利益无关——甚至,那天规制定过后,更是能让财神们在先前所取得的利益,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也正是如此,天庭当中,虽然一直都有人在推动那有关于约束财道约束财神的天规,可此时,一直都无法切实的推进下去。

因为没有这一道天规,那些财神们所谋取的一些利益,以及其他人借助财神所谋取的利益,都难以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可一旦有了这一道天规……

那在约束之后的同时,便也等于承认了先前!

而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见到的。

也正是如此,天庭当中,有关于财道,有关于财部的事,才是那么艰难。

不然的话,对于那些强者们而言,触及财道,其后果固然是难以承受,一个个的都难以去赌,可制定一道天规出来约束那些财神,又有什么难处?

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愿白白的便宜了那些财神们!

执掌天地的大罗,也都是有脾气的!

也正是如此,当看到敖丙在约束了财道过后,不是以天规来约束那些财神,而是以命数来约束那些财神的时候,几乎是所有人,都忍不住要为敖丙的决断而拍手叫好!

天规不溯过往,那是因为天规是人所定下的规则。

但命运,却是天地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的力量。

对于命运这样的力量而言,可从来没有什么不溯过往之类的说法。

其是从头到尾的,将每一个生灵的一切,都笼盖于其间。

以命数来约束那些财神——之后的财神,不敢乱来的同时。

如今这些已经从天地之间捞取了许多好处的财神,无论他们之后改还是不改——那命数的力量,都已经是在他们的身上萦绕起来。

按照那过往他们所取得的,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的数量,来削落他们的命数……

正常来说,这种源自于命数的影响,是无形无相,不会被常人所察觉的。

只是,触动了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这两条界限的财神,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多。

而他们所取走的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也实在是太多太多。

而财部,又是财神们的聚集之处。

也正是如此,那本该无形无相的影响财神们的命数,才是直接在财部的金阙之上,形成了那稍微强大一些的太乙,都能感受到的力量!

这样的力量之下,那所有人都知晓,这盘天当中,绝大多数的财神们,都将迎来灭顶之灾!

就算是他们做得再干净,就算那功德和业力的体系,都触碰不到他们——可那命数的轮转之下,他们的一切,都必将被削得干干净净!

就如同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被蒸干的水珠一般!

而此时,灵山上的佛陀们,他们的目光,便是落到了这些财神们之上。

命数的削弱,源自于命运的力量——对于常人而言,这样的力量,固然是无可匹敌,也无法揣测的伟力。

就算是大罗在这样的力量面前,都要慎重以待。

可对于佛门而言……

命运的力量?

那是什么东西?

佛门,乃圣人所立之无上道统!

是两位圣人寂灭后其大道所托的至高传承!

更遑论,如今灵山之巅,尚有一位寂灭圣人显化的化身端坐莲台,佛光普照三界!

如此底蕴,岂是区区无主无识的命运之力所能轻易撼动影响的?

甚至,若是承天秉义大龙神实在要追究此事的话,佛门也有足够的力量将那命数的削弱承接下来,然后平摊到那无穷无尽的佛弟子身上。

对此,虽然佛门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会恶了那位承天秉义大龙神……可相比于那些财神们所取得的财富而言,这种代价,是完全能够承受,也完全能够接受的。

至于说敖丙的恶感……

佛门本来就已经接纳了许许多多的触犯了天规的人。

而此时端坐在斩仙台上杀得头颅滚滚,杀得庞大的天地本源都化作了无穷无尽的天地元气,如雨一般淌落人间的那位承天秉义大龙神的姿态……

若说他会假装看不到佛门所庇护的那些逾越天规之辈,对此视而不见的话,那就是在欺骗自己了!

所以,既然注定要和那位承天秉义大龙神发生冲突,既然注定要保住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歇言,那为什么,不顺手将那些被命数所扰的财神们给一起保下来呢?

那诸多的被命数所扰的财神,不仅仅代表着现在和过去的财富,同时也代表着未来的利益。

“诸佛……”

释迦牟尼低沉而充满威仪的声音响起,他那仿佛蕴藏无量诸天的目光缓缓扫过座下诸佛菩萨。

“皆是此意么?”

灵山大雷音寺当中,诸多的佛陀们,便也随之争执起来。

有想要保下那些财神的。

他们说着:

“我佛,财部天神虽染尘埃,然其所掌财道,关乎天地运转,众生福祉!

佛法普度,正需此等资粮!

将其纳入庇护,既可彰显我佛无边慈悲,救其于命数水火,亦可得无量财富,供养三宝,广传佛法,泽被苍生!此乃一举多得之善举!”

“不错!那命数虽强,然我佛门有圣人遗泽,有亿万信众愿力之海,承接此厄,不过费些功德。

然所得之利,足以让我佛门根基再厚三分!值此天地棋局纷乱之际,实力方是根本!岂能因畏首畏尾而错失良机?”

也有认为应该放弃那些财神,以此纯澈佛门的。

他们的言语当中,充斥着对“纯粹”的坚持:

“阿弥陀佛!我佛门乃清净之地,无上道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固然是宏愿,然亦非藏污纳垢之所!

此等财神,劣迹斑斑,其所聚之财,无不沾满不义与不法之因果!

若不加甄别,尽数庇护,岂非玷污我佛门清净法身?恐惹天地厌弃,众生疑谤!”

“善哉!承天秉义大龙神引动命数之力,行肃清之举,此乃天地正风!

我佛门若此时出头庇护,非但与肃清之势相悖,更无异于站在天地的对立面!

此非智者所为!

当断则断,舍弃此等业障缠身之辈,方可昭显我佛门光明正大!”

诸佛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争论不休。

一方以“利”与“势”为矛,一方以“净”与“理”为盾。

大雷音寺当中,佛光激荡,梵音交织,谁也说服不了谁,整个灵山,都弥漫着前所未有的分歧气息。

就在这争执陷入僵局、气氛凝滞之际,大雷音寺那浩渺的空间中,忽然漾起一阵奇异而温和的时空涟漪。

这涟漪并非源自现在,而是带着未来时光的朦胧气息。

在这涟漪中央,一尊身形丰满、笑容可掬、周身散发着温暖祥和光芒的佛陀身影,悄然显化。

正是佛门未来佛祖——弥勒尊者!

弥勒尊者,象征着佛门的未来纪元,是释迦牟尼这位“现在佛祖”法统的继承者。

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却又天然存在着某种微妙的时序界限。

故此,自从释迦牟尼以“现在佛”之名高坐莲台,执掌佛门以来,弥勒尊者这位未来的掌舵者,便遵循某种那玄妙的时序变化,又秉承着一些忌惮,甚少踏足灵山,更是从未踏足于大雷音寺,出现在释迦牟尼的面前。

然而此时,这位未来的佛祖,却是突然出现在了现在之佛祖的面前。

“弥勒尊者因何缘法至此?”释迦牟尼如来面上不见波澜,唯有无尽深邃,含笑而问。

大雷音寺内,上一刻还争论得面红耳赤的诸佛菩萨,此刻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瞬间鸦雀无声。

未来佛祖的降临,其分量远超一切争论。

这一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位笑容祥和、却带着未来缥缈之感的弥勒身上。

“南无释迦牟尼佛,大雷音寺中所议,乃是佛门之未来。”

“而小僧,便是佛门之未来。”

“是以,大雷音寺当中所议者,便是小僧。”

“如此,小僧又怎能不来呢?”弥勒尊者唱喏一声,声音温和而清澈。

其坐下莲台显化,在这大雷音寺当中和释迦牟尼相对而坐。

“善哉善哉。”释迦牟尼颔首,“那尊者以为,财部金阙之下,为命数所困的诸财神,我佛门,是该收,还是不该收呢?”

“自然是不该收。”弥勒尊者双手合十。

“如今,人皇遣使,往灵山求法。”

“我佛门之道统,将以此为引,落于人间,传于天地。”

“此正是佛法大昌之时。”

弥勒尊者缓缓言语。

而听着弥勒尊者的言语,大雷音寺当中其他的佛陀们,也都是点头,面带欣然。

佛法东传,道统昌盛,这也可以说是诸佛自显化以来的夙愿了。

而今,这夙愿将成,诸佛又怎能不信息呢?

“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亦是最为凶险、最易倾覆之时!”诸佛的笑容之间,弥勒尊者的言语,却又是一变。

“佛法大昌所触及到的,乃是天地根源层次的变化。”

“玉皇以此为棋局,域内域外的强者,纷纷入局。”

“还有更多的,不愿意看到我佛门东进的强者,亦是踏进了棋局。”

“如今的佛门,隐隐有举世皆敌之象。”

“此时,正该是我佛门修身养性,韬光养晦之时,又岂能因为那些财神身上的利益,而卷入到另一场争端当中呢?”

弥勒尊者说到这里,便又唱喏一声。

“我佛,人皇之使者,自中土神洲而至,历经南赡部洲,最终至于西牛贺洲。”

“这条路上,所经之崇山峻岭、所遇之深涧幽谷、所需跋涉之川流湖泊,何止万千?”

“意外,更有那浩瀚无垠的四海汪洋横断其间!”

弥勒尊者抬眼,目光望向诸佛。

“阿弥陀佛,承天秉义大龙神今次引动命数的力量,摆明了是要以财部的财神们为引,整饬天地之风。”

“我佛门,若是因此事站到了承天秉义大龙神的对立面上,那人皇取经求法的使者,就算能过得了那川流湖泊,又如何能渡得了四海汪洋?”

“是故,为佛法东传之大计,为佛门未来之昌盛,财部之事,非但不可沾染,更应避之唯恐不及!此间利害,还望诸佛,三思而后行!”

“尊者之言,着实偏颇。”弥勒尊者的言语才落下,立刻便又一位佛陀跳了出来。

他便是鼓吹要接纳那些财神,庇护那些财神们的佛陀之一。

“尊者久不经佛门世事,又哪里晓得财神显化过后,天地财富之重!”

“更何况,佛法东进,乃是天地之大局,更是秉承人皇之意志。”

“承天秉义大龙神,纵然有所不满,又岂能阻止得了这一局呢?”

“若龙族真敢如此,那我佛门,便也正好给龙族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