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可怜的郯国

郯国都城内,刚继位不到半年郯国新君正坐在朝堂之上,在殿下的是郯国臣子。

“寡人的兄长,郯国的先君死于楚人的阴谋,这个仇我们郯国不能不报”,十八岁的郯国新君一脸阴沉的看着自己的臣子说道。

“臣以为现在就应该筹备粮草,积极备战,并且派遣军队前往边境,以防止楚国袭击”,郯国将军起身说道。

对于郯国将军的话,郯国国君自然是同意的。

殿下的郯国臣子此刻也多是一脸的愤恨。

半年前,继任不到两年的郯国的国君被刺客弑杀,如今继任新君的是前任国君的弟弟。

因为前任国君在继位之后主张使用郯国本国货币,并且禁止楚国的钱币在郯国流通,取消楚国商人入境免税的政策,此举实行之后就遭到了楚国外交部的诘问。

但郯国国君却依旧不改,并且开始在郯国征召武士编练军队。

数月之后,郯国国君在外出视察农田的时候遭遇刺客刺杀,重伤不治而亡。

郯国国君被此,得利的自然是楚国,于是郯国的臣民皆是认为是楚国下的手,楚国商人在郯国开的店铺,都被仇恨迷了眼的郯人给打砸,一些旅居在郯国的楚人也遭到郯人的袭扰,幸亏是郯国官府维持秩序,不然这些郯人还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来。

对于郯国国内发生的事情,楚国自然是知道的,但因为当时楚国已经在两线作战,所以外交部只得派人与郯国沟通,要求郯国安抚本国百姓的情绪,保护楚人在郯国的利益和安全。

郯国的新任国君对于楚国的要求也是不敢马虎,于是那些打砸楚人商铺的事情就没有再发生,但郯人对于楚人排斥的情绪却没有什么好转,只是没有再做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新上任的郯国国君虽然表面终止了其兄长之前实行的政策,但私底下编练强军的动作却没有停止,尤其是在得知秦国灭亡之后,郯国练兵的事情几乎都摆到了明面上来了。

一个月前,郯国国君得知东齐侯姜荼的密使来郯,就秘密接见了齐国密使,当其得知东齐国已经联络宋国想要组成联盟抗楚的时候,郯国国君并没有犹豫多久就果断答应了。

在郯国国君看来,秦晋楚三国大战之时,宋国、齐国、郯国这三个国家就应该联合起来对楚出兵,攻打楚国的淮泗之地,比如九江、彭城、东海等楚国富庶之地,当时其兄长虽然有这个心思,但宋国和齐国却没有反应,所以郯国只得作罢。

郯国新君觉得已经错过了抗楚的最好时机,现在宋国、齐国、郯国,再加上一个疲软的晋国已经无法对抗楚国,但郯国国君却有死战之心,哪怕郯国覆灭,也要向楚国展露郯国的气节。

如此又过了几日,就在郯国积极备战之时,郯国国君突然收到一个消息:“宋国已经跟楚国达成了新盟约,宋楚将要易地,宋国迁居海外”。

这个消息顿时打了郯国国君一个措手不及。

“宋国不战而降,那齐国呢?”,郯国国君脸上露出慌乱之色,他不过才十八岁,之前一心抗楚也不过是凭着其一腔热血。

“宋国降了,但齐没有,此时我们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郯国已经没有退路了”,郯国国相对郯国国君说道。

听到郯国国相的话,郯国国君此时也镇定了不少,说道:“国相之言有理,那就下令驱除楚人出境,并没收这些楚人在郯国的财产”。

“臣领命”,对于郯国国君的命令,郯国国相没有反对。

就在郯国将国内的数千楚人驱除出境后不久,又有一个消息在天下传开,继宋楚新盟之后,东齐国也顺利的与楚王达成了新约。

除此之外,天子去疾遣使前往襄郢,并且当众宣读天子诏命,天子在诏命之中表彰了楚王熊章平定乱世的功绩和安定万民的德行,并表示凤栖荆山,此乃天命昭显,自古共主之位有德之人居之,周天子要效仿古之圣贤,将天子之位禅让于楚。

楚王熊章对于天子的禅让,当即表示推辞,熊章自言其德行还不够,不敢居天子位。

面对楚王熊章的推辞,天下名士皆是一片赞扬之声,说楚王熊章谦逊仁德,堪比上古三皇五帝。

对于楚王熊章的推辞,天使无奈只得回到洛邑。

但不久之后,天使再次来到襄郢,天子这次不再是下昭禅让,而是以天子诏命册封熊章为楚王。

从此之后,楚王之名实至名归。

当郯国国君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他惊的不是楚王熊章推辞天子禅让,也不是吃惊天子册封其为楚王,他震惊的是齐国居然一声不吭的完成了与楚国的盟约。

这将他的郯国置于何地?

只凭郯国一隅之地,如何对付得了偌大的楚国?

不久之后,郯国大将急忙来报:“启禀君上,楚国大军已经开始在彭城和琅琊集结,兵锋直指郯国。”

当郯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个恍惚,居然直接从座椅上跌落,陷入了昏迷。

郯国其他臣子也是面如死灰,如丧考妣,这一刻他们只觉得天要塌了。

楚国大军压境,郯国君臣慌乱无措。

“宋国和齐国误我啊”,郯国国君醒来之后哭丧着脸说道。

“君上,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还请君上早做决断”,国相对郯国国君说道。

听到国相的话,郯国国君惨淡一笑道:“如今还有什么好决断的,楚军到来之时,卿等可将寡人的头颅献上,打开郯国是城门,向楚国请降吧”。

在有得打的时候,郯人自然要向楚人展示什么是气节,但在没得打的时候,郯人也无需做无谓的抵抗,徒增伤亡罢了。

“君上,我等可降,但还请君上早些逃命吧,好死不如赖活”。

“逃命?”,郯国国君摇头道:“如今海内海外皆是楚地,寡人还能逃去哪里?”。

郯国国相听到这话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了。

“都下去吧”,郯国国君此刻已经没有了精气神,十八岁时面容一下子变得跟八十岁的一般。

郯国国相朝着这个年轻的君主郑重一拜,然后就离开了大殿。

在众人离开之后,郯国国君的目光在大殿扫视了一圈,眼中露出了悔意。

前任国君并不是死于楚人之手,那些此刻正是他的手笔。

当初他觉得自己的兄长施政太过极端,不该与楚国直接撕破脸,所以才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没想到,自己却成为了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