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团结抗日是一剂良药
至于那些什么军长师团长,杀了他们也确实可以减缓日军的进攻,只不过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了。”
杨立三叹了口气,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真的不行吗?”
卢嘉帅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确实没这个本事。而且,日本侵华,是他们举国上下统一的行为,杀几个鬼子高级军官,根本没法解决问题!
为了杀一个鬼子军长,甚至可能是师团长,拿我这个渠道冒险,你觉得划算吗?”
“唉!我当然知道不划算,可我总觉得,你有这么大的本事,不杀几个鬼子军官,太浪费了!不仅是我,还有很多人这样想!”
见杨立三语气放缓,卢嘉帅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他是真怕对方盯着自己的能力不放,非要让自己去搞暗杀。
他长呼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杨部长,别说我做不到去刺杀鬼子那些高官,就算能做到,而且成功率百分之两百,我也不会去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闻言,杨立三一时间有些不明白卢嘉帅的意思,问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国家病了,病了一百多年,或者说是病了两三百年,而我选择治本!
满清闭关锁国,制度腐朽,经济、军事落后,意识形态又极其封闭。自以为天朝上国,结果两次鸦片战争、还有八国联军狠狠打了他们的脸,打疼了他们。
于是他们开始变法,搞洋务运动,结果却是甲午战争惨败!割地赔款!
之后清帝退位,民国了,可军阀混战,全国上下打成了一锅粥,那些外国人继续占咱们的便宜。
直到九一八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把三三两两的人一个个都慢慢团结起来了。可是国军那边小动作不断,各路军阀依然有保存实力,裂土封王的心思。
在敌占区,有几十上百万的伪军,更是有数百万人在替鬼子卖命!
这就像是一个人发烧感冒,西药见效快,疗效显著,当天退烧,鼻涕也不流了。可过了几天,病情再次反复。
而中药呢,直达根本,见效慢,吃药吃了3天,期间甚至鼻涕还更多了,可好了之后,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会再感冒。
团结抗日是一剂良药,虽然见效慢,却能治本!”
这一席话,卢嘉帅自己当然是说不出来的,读书时政治课向来不及格的他可没这么高的水平。
这是他将网上看到的,跟读书时还留在脑子里的一点知识残渣相互结合的产物,就好像是一个缝合怪,逻辑上很是片面。
而杨立三听了这些话后,有些震惊地看着卢嘉帅,他自然是知道这些话有些片面,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卢嘉帅的政治觉悟居然有这么高!
原本,他对卢嘉帅拒绝击杀日军高级指挥官感到可惜,但是现在听了他的话,顿时又感到对方是在为长远考虑,目的是希望国内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而这就是西北局现在正在做的!
他想了想说道:“你说的有些道理。算了,这些事情本来也不归我管。走,我带你去找金城同志!”
跟着杨立三来到交际处,卢嘉帅找到了金城,这才得知,是边区保安处处长周兴找自己。于是,卢嘉帅就跟着杨立三先去了一趟后勤处,将账目结算了一下。
算完之后,杨立三苦笑着说道:“卢掌柜,虽然跟你结算了一些,可每次你送来的物资价值要远超我们准备的,这账上的欠款不但没有变小,反而越来越多,我这个后勤部长,实在是脸红啊!”
闻言,卢嘉帅笑了笑,说道:“不急,日子还长着呢,慢慢还就是了。”
对于跟西北的生意,卢嘉帅知道,自己只要能收回来一辆车的药材,就肯定亏不了。而且,他用这些利润,为自己太公爷爷他们将来换一个政治保障,绝对不亏。
“唉,卢掌柜你是对我们的援助力度有多大,别人不懂,但是我知道!外面市场上10块大洋的东西,你只要了我们3块,还有那么多买都买不到的机械设备。
林林总总加起来,你白白让给我们的利润,少说也有500万大洋。
我代表边区,在这里向你表示感谢!”
面对杨立三突然的道谢,卢嘉帅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他连连摆手说道:“都是为了抗日,为了民族的解放。战士们流血,老百姓流泪,我不过是花点钱而已,实在不足挂齿。”
杨立三哈哈笑道:“行了,事儿办完了,咱们先吃饭,吃完饭我带你去保安处!”
然而,还不等两人离开去吃饭,保安处的周兴便匆匆忙忙来到后勤处。
“卢掌柜你好,我是边区保安处的周兴。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见找自己的正主来了,卢嘉帅赶紧站起身跟对方握手。
“周处长你好!我是卢嘉帅!在国外,多亏有咱们自己人,要不然我可弄不回来那么多的武器弹药跟物资。”
重新坐下,卢嘉帅直接开口问道:“周处长,不知你找我是什么事?”
周兴微笑着说道:“卢掌柜不必着急,我也是跟你通报一下情况而已。
我前天才知道,你已经去过美国,我先简单说一下美国那边吧。
根据可靠消息,上次你去美国行踪泄密,是国民政府那边的问题,周齐郑姗还有马明涛小组没有问题,你可以信任他们!
根据现有的线索,大概率是军统或者侍从室那边出了鼹鼠。
不过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具体是谁泄露的消息,已经无法追查。你下次出门,最好还是要小心一点。”
听到这,卢嘉帅恍然说道:“难怪!我在英国的时候,英国人说有鬼子在游说英国官员!原来是源头出了问题!”
周兴点点头,接着说道:“另外,有消息说英国那边不死心,又计划了什么事,想要再探你的运输渠道。此外,苏联、法国、美国也同样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