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汉末隐士司马徽

好在这个时空中,董卓迎来了白起与冯异。

当年白起麾下的大秦虎狼之师之所以军纪严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还是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制度。

一颗人头一级爵位,当逃兵则全家连坐,不服从上级命令的将士,会按照相应的赏罚条例进行处罚。

秦律森严,自然人人争先。时间一长,军中的将士们再也没人敢为非作歹。

白起手中有了兵权后,第一时间就将当年的秦国那一套搬了过来。不过毕竟过了五百余年的时间,当年的那一套未必完全适用于当下,在冯异的辅助下,他们因时制宜,在原有的基础下,增增改改了一些。

新的军功爵系统与军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刚开始的李傕等凉州将领不以为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董卓麾下的并州军、关西军、以及白起受降的白波军的名声越来越好,相反凉州军的名声却越来越差。

关西军的兵源来自于函谷关以西,故称关西军。

其实关西军的主要兵源还是出自扶风郡的郿县与陇西郡临洮县。

这两地一个是董卓的封地,一个是董卓的故乡。

董卓刚开始成名时,就是靠的陇西郡临洮县由同乡百姓组成的军队,后来多次参与凉州等地的平乱,受降叛军后,又组建了凉州军。

所以关西军算是董卓的嫡系部队,由董卓自己统领。

因为关西军内,有部分将士同样来自凉州,故而关西军与凉州军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随着几个不同派系的军队的名声相差越来越大,不仅在军中,甚至董卓麾下的文臣集团,也开始对凉州军的军纪有所怨言。

董卓自然无法坐视不理,专门将凉州军的将领单独开了个会。

自此开始,凉州军虽然不说与董卓麾下的其他几支军队完全一样,但是比起以前,军纪还是好了不少。

…………

一日后,李儒带着众人返回了长安城,而义渠云天自然跟随李儒前往其府上养伤。

李儒也没有将义渠云天推荐给董卓的打算,在他心中,如今自己已经算是当今陛下的人,将来有机会,再将义渠云天推荐给圣上。

李儒让亲卫队长张强先带着众人返回自己的府上,自己则前往拜见董卓。

本来张强想将自己亲卫队长的头衔让给义渠云天,毕竟对方的武艺与马术,是他望尘莫及的。

结果义渠云天说什么也不肯,在他看来,亲卫队长一职,武艺高低还是其次,对李儒的忠诚度才是第一。

而张强明显已经担任亲卫队长很多年了,深受李儒的器重,他一个刚来的,还想和众人处好关系,自然不会接受这个职位。

李儒也明白义渠云天的想法,于是将他任命为张强的副手。

…………

董卓府上。

李儒将傅干所言如实的向董卓禀报。

白起赞同道:“这些年年年作战,将士们早已经疲惫不堪,正好用一年的时间休养生息,待到明年养精蓄锐后,一举拿下北地郡的中部与南部区域。

占据北地郡大片区域后,向北可以攻打南匈奴,统一整个北地郡,向东亦可以收复上郡。

雍州统一后,积极发展内政,鼓励百姓开垦关中平原,举贤任能,以窥天下大势,谋定而后动,方为上策。”

“北地傅氏若能为我们攻下北地郡,立下大功,我亦想启用对方,我对当年的傅燮神交已久,可惜始终无缘一见。

不知如今北地傅氏还有贤人吗?”董卓当年在凉州为官时,傅燮被调到了中央。

傅燮担任汉阳郡太守时,董卓又前往并州任职,两人始终未能相遇。

“如今北地傅氏仅剩傅燮的独子傅干,自其父在汉阳郡战死后,他对于仕途完全没有了兴趣,每日皆醉心于读圣贤之书,我曾经劝说过他,奈何傅干不愿意出仕为官。”李儒知道傅干厌恶董卓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绝不可能出仕投靠董卓,故而帮其向董卓解释了几句。

“原来如此,那有些可惜了!”董卓颇为遗憾的说道。

…………

颍川郡,阳翟县附近的一处山林间。

熹微的晨光刚漫过东方低矮的山脊,便轻柔地洒在了这处寻常的农家院落上。

院子一角,一棵粗壮的桑树撑开浓密的枝叶,投下大片清凉的阴影。

一只大汉田园犬蜷卧在桑树下的阴影处,耳朵警惕地竖起,眼睛半眯着,尾巴偶尔慵懒地扫一下地面。

院外,便是阡陌纵横的农田,刚刚翻耕过的黑褐色泥土散发着湿润而清新的气息。

一名中年妇人正在院内打理着花花草草,作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则在桑树下采摘桑叶。

突然,院内的大汉田园犬站起身来,朝着院外“汪汪”两声。

数息之后,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出现在院外。

“小侄庞山民,拜见德操叔父与婶母。”青年刚一来到院前,就自报家门的向两位中年夫妇行礼。

德操叔父自然指的是汉末的隐士司马徽,庞山民则是司马徽好友庞德公的儿子,“凤雏”庞统的堂兄。

庞山民虽然在《演义》中没有怎么提到,不过,原本历史上的庞山民还是有些名气。

作为荆州襄阳人,受到司马徽等名士的影响,他们认为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心胸狭隘,不能容物。

虽然是荆襄的名士,在刘表统治荆州期间,始终没有出仕为官。

刘表死后,曹操南下,占领荆州北部后,庞山民立刻投靠了曹操,后来官至曹魏黄门侍郎。

令庞山民广为人知的事情,乃是他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成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的姐夫。

而司马徽本就是颍川名士,出身颍川郡阳翟县。

为人清高脱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但是他看透了汉末官场的黑暗,故而并不愿意出仕为官,并喜欢隐居山林,摆弄花花草草,养些小动物,陶冶情操。

到了原本历史中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司马徽才受邀前往,客居荆州,作为学校的客聘教师,为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