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万政委语重心长,钟书记告别东原
深夜,东洪县公安局家属院万金勇政委家中。屋外寒风呼啸,发出沙沙的响声。屋内,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些许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
副局长廖文波坐在硬木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眉头紧锁。他是来寻求安慰和支持的,没想到一向温和谨慎的政委万金勇——听完他的讲述,兜头又是一盆冷水。
“政委啊,”廖文波的声音带着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我今晚来,不是给您添堵,也不是非要您说我对错。我就是心里……有点没底。您说的都对,看人看事,有时候连自己都看不清。可咱们也不能因为看不清,就把田书记这个人全盘否定了吧?公安局以前在向来,说不上硬话,连酱油厂的人都看不上咱们公安局,局里面那缺钱也缺得厉害,田书记现在一门心思想给大伙儿捞点‘活钱’,图个办事方便,这也是惯例嘛,就和抓赌一样,这赌博抓的钱,大家也都灵活处理了嘛,政委啊,我看啊,您是太小心了,这能有什么大错?”
万金勇裹着件半旧的棉袄,双手拢在袖子里,靠着椅背,炉火的光映在他脸上,皱纹显得更深了些。他慢悠悠地吐出一口烟,烟雾在昏黄的灯光下缭绕。
“文波啊,你用我的话来反驳我,学得快,用得也巧。”他声音不高,透着股过来人的沧桑,又语重心长的道:“田书记啊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时候会不会拉你一把?说实话,我不清楚,也没法给你打包票。我只是提醒你,你才多大?三十多岁就干到副局长,在咱们局班子包括整个东原,也是屈指可数了吧,年轻啊,这就是你最大的本钱!你就算什么出格的事都不做,安安稳稳躺在这副局长的位置上熬资历,按部就班,咱不说局长,下一步熬到政委的位置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你现在非要蹚这趟浑水,掺和这些不该掺和的事,我是真怕啊……干得越多,错的越多,到时候怎么收场?”
廖文波抬起头,往里面坐了坐,语气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精气神和不服:“政委啊!现在的年轻干部,是都想着进步,大家最痛恨的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干部!站在位置上不为大伙儿说话,不为大伙儿争取利益,那跟摆设有什么区别?用田书记的话说,那是不作为嘛!政委啊,我这个人,宁愿当一个敢干事、能扛事的副局长,哪怕得罪人,也不愿意当个不干事、光享福的太平局长、太平政委!”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刺耳,明显在说万金勇平日的“推”与“拖”。
万金勇被顶了一下,脸上却没半分恼意,反而露出一丝苦笑。他是真拿廖文波当自己的得意门生,甚至当半个儿子看。他了解这徒弟的脾气,也欣赏他这股子冲劲,只是觉得他还是经验不足。
“你小子啊,又在这儿点我是不是?”万金勇无奈地摇摇头,“我是真不知道嘉明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你就这么信他?哎……也许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他来了之后,确实给局里办了几件实事,办了几个大案子,咱们局啊在县里也有地位了,不然的话,县长不可能一次性批这么多钱,县里几大班子啊年前还要来慰问大家,这里面有老田的原因,这点啊我不否认。但是文波啊,”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语重心长,“你以为谁不想大刀阔斧、指点江山?谁不想惩恶扬善、留名青史?你我都清楚,咱们不是什么世家子弟,朝里没人,线上也没硬靠山。这种情况下,不管不顾地往前冲,出了事,谁来给你兜底?谁来给你擦屁股?这一点你想清楚没有?”
万金勇将烟头丢在了铁簸箕里,顿了顿说道:“文波啊,我举个例子啊,今天这事,如果将来真捅破了天,田嘉明一句话‘我不知道’,轻飘飘把自己摘干净,你怎么办?你可是经办人,刑警大队长,到时候,这个责任啊,你怎么办?你看县长的背景是硬,但你人家多低调?领导最大的本事是协调平衡,是受委屈,不是出风头!文波,你别看我当这个政委,不敢放狠话,不敢拍桌子,那是咱这些普通干部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智慧!县里前前后后栽进去多少干部了?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有时候,软一点,比硬碰硬强得多!田书记这么搞,我是担心出事,担心你误了前程不说,还害了家庭。”
廖文波梗着脖子,语气执拗:“政委!您怎么就不盼着局里好呢?我之前和你一样,对田书记有成见,但是我们要对事不对人啊,我觉得您对田书记成见太深了!您听听他讲的道理,句句在理!公安局要发展,干警要待遇,没有钱寸步难行!他这是在为全局谋出路!”
万金勇看着徒弟倔强的脸,心中无奈更甚。他知道廖文波今晚来,并非真想听他的意见,不过是寻求一种心理认同,想打消内心的不安。他疲惫地摆摆手:“好了好了,文波。我说过,我这人有时候连自己都看不透,更别说看透别人了。你记住这句话,任何人的观点都是一种偏见,没有客观,没有例外,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视角不同。”
廖文波说道:“师傅,你啊,确实是适合干政委!这道理啊,可是够消极的啊!”
万金勇继续道:“活了大半辈子,道理啊不是悟出来的,都是撞南墙啊撞出来的。
万金勇指着窗外,指了指窗户,继续说道:“文波啊,越是天寒地冻越不会有人雪中送炭,越是飞黄腾达越有人锦上添花,人啊,复杂,我对你好啊,不是害你,和养儿防老一个道理吧,我这个年龄,包括你这年龄,怕什么?怕失去!正是因为怕失去,我们才在焦虑与紧张中度过,为什么怕失去,因为我们都有子女,有家庭。有人啊把人看成是一场短跑,最多三万六千天嘛,但是错了,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是几代人的接力啊。我们总想着把财富和地位给咱们的子女和家庭嘛,这没有错。但是啊,文波,我要提醒你,我既是你的师傅,也是局里面的政委,咱们可以圆滑一些,也可以事故一些,但是月缺不改管,剑折不改钢,做人的底线,可不能破啊。
廖文波只是静静的抽着烟,听着万金勇的唠叨。
想着得到谁的认可啊,终归要成为谁的奴隶!没当过领导的人,都觉得当领导很简单,其实啊,当领导啊是最难的。文波啊,我的担忧,我的看法,都跟你交了底。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我是杞人忧天。对错如何,交给时间吧。不过文波,”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近乎悲凉的清醒,“我从来没有不支持田书记的工作,这点组织上清楚。我这人斗争精神是差点,但绝不会给组织添乱,更不会拖后腿。否则,他田嘉明一个外来的和尚,能在公安局这么快就说了算?我们不争功,也不添乱,该自己做好的本分,做到位。咱们公安局是执法单位,执法更要守法!你们把违法当手段,把截留涉案资金当‘活钱’,我……只能说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至于能不能起效果,唉,看老天爷安排吧。说到底,人呐,有时候真得认命。年纪越大,越信这个。”
他顿了顿,看着廖文波依旧紧绷的脸,最后语重心长地嘱咐了一句:“文波,县长是个明白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你们截留那三十万,他未必真不知道,也未必心里没疑问。我劝你一句,给自己留条退路,找个机会,把这事儿跟县长私下交个底,透透风。万一……我是说万一哪天东窗事发,县委、政府那边,起码还有人知道你的处境,还能替你说句话啊!”
廖文波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含糊地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师傅。”算是应承下来,但看神色,并未真正听进去。
万金勇艰难地起身,一股深深的疲惫感席卷全身。他坚持着,拖着步子,亲自把廖文波送到小院门口。寒风扑面而来,吹得人一个激灵。院子里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曳,发出呜呜的声响,天空阴沉如墨,不见半点星光。
“文波啊,”万金勇的声音在风里显得有些飘忽,带着从未有过的凝重,“今天跟你说的这些话,掏心窝子的话,我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没这么讲过。你是我在刑警队带的最后一个徒弟,也是我最看重的一个。当初调整分工,为了你能分管刑侦,我不惜跟田书记拍了桌子。那是我这大半辈子在局里头一回跟人红脸……”他重重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个意气风发的徒弟,“人可以办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好事,但绝对不能办坏事!你可以不当个多么出色的领导,但也绝不能当一个祸害人的坏领导啊!”
廖文波站在风雪中,听着师傅近乎诀别的叮嘱,心头也涌起一股异样的沉重。他用力点点头:“师傅,您放心!我都记下了!我是真心实意想着为局里面办几件实事!”
万金勇没再说话,只是靠在冰冷的门框上,双手更深地插进袖管里,佝偻着背,目送着廖文波的身影被浓重的夜色和风雪一点点吞没。他伸出手,在冰冷的空气里徒劳地抓了抓,只有刺骨的寒风从指缝间溜走。他知道,天气预报说的大雪,终究是要落下来的。
1992年1月28日是农历腊月廿四,北方的小年,清晨在东原市与邻市交界处公路旁,寒风裹挟着细密的雪花,在空旷的省道旁肆意飞舞。几辆黑色的皇冠轿车静静地停在路边,引擎盖和车顶已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市委书记钟毅、市长张庆合、市委副书记唐瑞林以及其他几位常委,算着时间都站在风雪中,目光投向省城方向,默默等待着。
钟毅紧了紧身上的呢子大衣领口,脸上带着惯常的沉稳微笑,对身旁的张庆合和王瑞凤说:“庆合、瑞凤,担子不轻啊。开完干部大会,紧接着就是市两会了。咱们东原这次两会,怕是全省最晚的了。”
张庆合点点头,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风中:“是啊,书记。前段日子调查组任务重,情况复杂,为了稳妥起见,才拖到现在。尘埃落定再开会,心里踏实。”
王瑞凤接口道,语气带着理解和决心:“情况特殊,晚点开总比仓促开、出问题强。现在联合调查组收尾了,正好开两会统一思想,布置新一年的工作。”
不远处,唐瑞林背着手,神态颇为自得。他瞥了一眼身旁的宣传部长白鸽和市委秘书长郭志远,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点拨的意味:“白部长,志远秘书长,新书记今天上任,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在前面啊。”
白鸽和郭志远都看向他。唐瑞林继续说:“钟书记高升省政协副主席,这是好事。但咱们市委大院、包括片、讲话摘录,是不是该清理更新一下了?要体现对新班子的支持嘛,与时俱进很重要。”他目光扫过郭志远,“志远啊,市委大院内部这块,你牵头尽快落实。”
郭志远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好的,唐书记。”他心中却是一阵翻腾。钟毅一走,他这个市委秘书长的位置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按照惯例,新书记通常都会带自己人上任。他暗自盘算着自己的出路,去政府系统?但市长张庆合位置稳固,副市长位置也已满员……一时竟有些茫然。
唐瑞林又转向白鸽:“白部长,全市的宣传口子,特别是新闻报道的口径、提法,也要注意调整,逐步适应新领导的新思路、新要求。宣传部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啊。”
白鸽眉头微蹙,有些不解:“唐书记,钟书记这是升任省领导,咱们是不是……没必要这么急吧?”
唐瑞林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语气带着点教导的味道:“白部长,此言差矣。伟正部长是省委组织部下来的,以前也在咱们东原当过组织部长,我了解他。干党务工作出身的人,最重细节、最讲规矩。我们提前想到、做到,这叫工作主动,也是对领导的尊重。鸿基秘书长在省委奉行的也是这一套,工作想在前面、说在前面,这才是高水平嘛。”
郭志远听着,目光依旧凝视着省道尽头,心中那份感慨更深了。官场沉浮,人走茶凉,有时凉得就是这么快。
就在这时,市公安局局长李尚武的声音传来:“钟书记,张市长,领导的车到了!”
只见一辆黑色的奥迪轿车冲破风雪,由远及近,稳稳地停在众人面前。王瑞凤快步上前,拉开了后座车门。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曹立人穿着深色风衣,围着围巾,精神矍铄地走下车。他对面车门也随即打开,新任东原市委书记于伟正面带微笑,迈步下车。风雪瞬间扑打在他身上。
“立人部长!一路辛苦了!”钟毅热情地伸出手,与曹立人紧紧相握。
“钟毅同志,庆合同志,瑞凤同志,你们太客气了,怎么又迎到交界处了?”曹立人声音洪亮,带着笑意。
钟毅笑道:“立人部长,这次不一样!我们是隆重欢迎伟正同志重返东原,担起这副重担啊!”
曹立人看向身旁的于伟正:“伟正,故地重游,感觉如何?”
于伟正看着熟悉又略显陌生的风雪东原,感慨道:“立人部长啊,真是‘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啊!我是东原人,对东原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干部群众,感情很深!”
钟毅接口道,语气真诚:“‘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啊’。伟正同志,东原的父老乡亲都盼着你回来,带领大家干出新成绩!”
众人简单寒暄后,车队再次启程,驶向东原市区。
市委礼堂内庄严肃穆,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的红色横幅。台下座无虚席,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到场,安静地等待着会议开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氛,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忐忑。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曹立人,省政协党组成员、原市委书记钟毅,新任市委书记于伟正,市长张庆合依次在主席台就座。张庆合面前的话筒已经打开,他扫视全场,声音沉稳:
“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宣布省委关于东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曹立人同志,省政协党组成员钟毅同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于伟正同志,参加会议的有东原市老同志和老领导,各区县和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市属高等院校、企业负责同志……
曹立人调整了一下话筒高度,取出一份红头文件。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礼堂的每个角落:“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钟毅同志不再担任中共东原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职务;于伟正同志任中共东原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文件宣读完毕,张庆合接着说:“
钟毅站起身,先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又转身与曹立人、于伟正郑重握手。相机闪光灯亮成一片,记录下这个时刻。
他回到座位,没有拿讲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同志们,时间过得真快。”他的声音平和却清晰,“在东原工作的这几年,与大家共同奋斗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首先,我坚决拥护省委决定,衷心感谢省委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同时,热烈欢迎伟正同志回东原主持工作!”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本来准备了讲稿,今天就不念了,和大家说说心里话。我们这代人,经历了革命与建设的风风雨雨,亲眼见证了东原的变迁,国家的巨变。记得我刚到东原时,全市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带领全市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钟毅的声音渐渐提高,“我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全市利用三年时间,修建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公里的高标准公路,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我们白手起家创办了东原工业园区,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为东原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台下鸦雀无声,许多干部的眼眶已经开始湿润。这些往事,他们都是亲历者,此刻听钟毅娓娓道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些艰苦创业的岁月。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什么?”钟毅环视全场,“靠的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靠的是省委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市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东原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各种矛盾和挑战。”钟毅的语气变得深沉,“这些矛盾和挑战,困扰着我们,也磨砺着我们,更推动着我们不断向前。说到底,许多问题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调整。同志们,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大家最近都看了报纸,听了广播,……南巡讲话的精神,科学地回答了困扰我们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关于过去的工作,讲了很多,今天不再重复。感谢同志们这些年对我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将一如既往地关心东原的发展,支持东原的工作!”钟毅的讲话简短而克制,说完向台下再次点头致意。
张庆合接着主持:“
于伟正打开话筒,声音清晰有力:“同志们!我坚决拥护省委决定,衷心感谢省委的信任!同时,请允许我代表东原市四套班子和全市人民,向钟毅同志为东原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转向钟毅,语气诚恳而深沉:“钟毅同志在东原工作期间,是东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复杂的特殊时期。三年多来,钟毅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开创了东原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于伟正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中充满敬意:“在交通建设方面,钟毅同志带领大家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克服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等重重困难,修建了贯穿全市的高标准公路网络,彻底改变了东原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在全省和全国交通建设提供了样板……!'”
“在工业发展方面,”于伟正继续说道,“钟毅同志以超前的眼光和胆识,在一片荒地上规划建设了东原工业开发区。从亲自带队招商引资,到为企业排忧解难,钟毅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园区已入驻企业28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成为东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许多与会者不住点头,这些成就他们都有切身感受。
于伟正的声音变得更加凝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方面,钟毅同志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东原在多个领域率先突破。在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工农商贸一体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有些甚至走在了全省前列……”
于伟正的声音有些动容,“钟毅同志是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东原这片土地,献给了东原人民。东原的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增长了两倍,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钟毅同志功不可没!”
于伟正郑重表示:“省委决定钟毅同志担任省政协党组成员,既是对他个人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东原工作的极大认可!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也恳请钟毅同志继续关心支持东原!”
他转而面向全场:“省委派我回东原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向大家郑重表态:新一届市委班子,将带头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带头真抓实干,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察实情、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带头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同志们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我坚决不做!”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在此,我也郑重表态:如果有人打着我的旗号,或者以我的亲戚朋友的名义,在东原打招呼、托关系、办企业、做生意的,请大家无论真假,一概拒绝!并向省市纪委如实反映!我是东原人,我对东原只有公心,绝无私利!欢迎大家监督!”
于伟正最后说道:“同志们!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南巡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坚定改革信心,把改革开放的各项举措在东原大地落到实处、生根发芽!要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让东原人民过上好日子上……。我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向省委和东原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
张庆合最后说:“
曹立人神情庄重:“同志们啊!省委决定召开这次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对东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东原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成长的关心与厚爱。”
紧接着,曹立人看向钟毅:“钟毅同志啊政治坚定,大局意识强,领导经验丰富,改革创新意识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突出。作风过硬,要求严格。在东原工作期间,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在推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特别是在交通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上,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东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对钟毅同志在东原的工作是高度认可、充分肯定的!”
他看向于伟正,说道:“伟正同志啊,大家都不陌生了,伟正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领导经验丰富,统筹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突出。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工作有激情、有闯劲、有韧劲。作风干练,为人公道正派,自我要求严格。无论是在东原、东宁还是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都取得了显着成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口碑。省委认为,于伟正同志是担任东原市委书记的合适人选。相信伟正同志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不负省委重托,不负东原人民期望!”
曹立人看向会场,说道:“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起点要有新作为啊。希望东原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定精神上来,全力支持于伟正同志的工作,维护市委班子的团结统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精力集中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东原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就讲这些。”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干部们有序离场。当曹立人、钟毅、于伟正、张庆合等领导走出礼堂大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由得停下脚步。
市委大院的主干道两旁,不知何时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大雪依旧纷飞,干部群众自发地站在风雪中,许多人头发、肩膀都已落满白雪,静静地等待着。看到钟毅出来,人群出现了轻微的骚动,无声地向前挪动着脚步。
曹立人看着这漫天风雪中默默相送的人群,神色肃然,轻声对钟毅说:“钟毅同志,‘天公似惜君行远,风雪相随送出城’啊。这是民心所向,就是对你工作的最高评价啊。”
钟毅站在礼堂高高的台阶上,望着风雪中那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饱含深情的面孔,眼窝瞬间一热。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大步走下台阶,主动伸出手,走向人群。
“钟书记,保重啊!”李老革命在剑锋的搀扶下,紧紧握住钟毅的手,声音略显哽咽。
钟毅上前一步,抓着李老革命的手说道:“李老啊,您不是在住院”!
李老革命颤颤巍巍的道:“我这把老骨头,爬也要来送你啊!”
李老革命凝视着钟书记,说道:“钟毅啊,你呀,头发都要白完了啊!”
钟毅坦然一笑,说道:“这不是没有染头!染了头就黑了。”
李老革命伸手在钟毅手上拍了拍,说道:“哎,不容易啊,我在你这个年龄,起码头发还是黑的,钟毅啊,操劳了大半生,年龄也不小了,以后,要保重啊!”
钟毅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您老也保重啊!”
“钟书记,常回来看看!”几位市委办的干部红着眼圈说道。
一声声质朴的道别,在风雪中断断续续地传来。钟毅一一握手,他的手温暖而有力,眼神里充满了感动与不舍。雪花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落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他却浑然不觉。
张庆合、王瑞凤、白鸽、李尚武、孙友福、吴香梅、张云飞、廖自文、常云超、方建勇、夏南平、史国宇、向建民……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眼圈泛红,饱含热泪。周海英站在人群之中,也抬手抹了下眼角。我和晓阳并肩而立,等待着与老领导最后话别。
钟书记走过长长的送行队伍,终于来到了我和晓阳面前。钟书记与晓阳握手,然后转向我,两只手紧紧相握。钟毅的眼中满是期许,他抬起左手,在我的肩膀上用力拍了拍,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人群随着钟毅走向汽车的步伐缓缓移动,簇拥着他。风雪中,钟毅的头发白了,肩头湿了。他走到车门前,市委秘书长郭志远为钟书记拉开车门。钟毅没有立刻上车,他转过身,再次向风雪中送行的人群深深鞠躬!
“钟书记好——!”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钟书记好!”
“好!”
“好!”
……
刹那间,整齐而真挚的呐喊声响彻市委大院,盖过了呼啸的风雪!这喊声发自肺腑,凝聚着人民群众对一位好书记的深厚感情和由衷爱戴。
钟毅的眼眶终于湿润了。他再次向大家挥了挥手,弯腰坐进车里。汽车缓缓启动,沿着市委大院的主干道驶向大门。道路两旁,送行的人群依旧伫立在风雪中,沿着市政大街蔓延开去。许多人跟着汽车小跑着,挥舞着手臂,呼喊着送别的话语。
车窗内,钟毅脸上的微笑渐渐被无声滑落的泪水取代。他透过车窗,望着那些在风雪中为他送行的人们,望着这座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百感交集。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伴随着“三个有利于”的思想解放,正磅礴开启。我们正身处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国度在自我救赎与变革中迸发出的磅礴伟力,这奋进的征程,必将势不可挡。上下五千年,这就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