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不能一直让特调部等我们
三齐伸手触碰储热罐的隔热层,指尖传来持续的温热。
“熔融态的硝酸盐混合物,储热密度是水的十倍,还能稳定释放热能。”
他指着墙上的示意图,热量在吸热塔与储热罐间循环:
“用它做热源发电,即便是外部线路被切断、天空一片黑暗,依旧能保持七十二小时不间断的发电,刚好覆盖喀什城区和周边安置点。”
徐行目光一亮:
“这玩意儿在西疆地区有多少座?”
“嘿嘿,反正环g314到g219国道旁的几座边境大型城市,都有建设… …”
不远处,后勤部队正从运输车上卸下指定的材料。
李军长跟着过来,手里攥着份撤离清单:
“塔县全域已完成撤离封锁,但瓦罕走廊那边……”
徐行抬头望向吸热塔顶的亮斑,忽然笑了:
“没事儿,血炁是追着人去的,这里不丢,血炁就过不了西疆。”
他召来天罡小队的学员:
“小软,带两个小队去储热罐枢纽,用符文烙印出口温度在五百五十度临界值的电场波动,三齐,你的雷系法术擅长传导,去吸热塔顶端建立能量锚点。”
学员们领命而去,管道间很快传来熔盐流动的咕噜声。
徐行走到中央控制室,指尖泛起金芒,顺着线路渗入控制台。
屏幕上的数据流疯狂跳动,原本稳定运行的电站开始发出低频嗡鸣,定日镜反射的光斑突然增强,在塔顶凝成一道竖直的光柱。
“哎?不是搞电塔转化先天一炁就好了嘛?”
“熔盐发电的核心是光热转化与储热。”
徐行一边调试参数,一边对凑过来的三齐解释:
“我有个思路… …那就是把储热罐里的热能二次转化——用双环结构压缩高温熔盐的内能,迫使它与电能耦合,沿着定日镜阵列的反射轨迹扩散,形成能灼烧高维血炁的电磁屏障,简单说,就是把这座电站变成个超大号的‘净化炉’。”
三齐看着控制台屏幕上不断攀升的温度曲线,忽然反应过来:
“卧槽,日炁灼人?”
“没错,这也是中午时不宜打坐的原因… …你没发现,血潮爆发几乎都是在上午或者傍晚么?”
徐行瞥向昆仑山脉的方向,眼中闪过冷光:
“即便是夜晚,靠熔盐温度发的电,也足够维持屏障的强度了。”
正午时分,吸热塔的嗡鸣达到顶峰。
塔顶的光柱突然炸开,化作半透明的穹顶罩住喀什城区。
正在安置点晾晒绷带的护士忽然发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血腥味貌似消失了,远处戈壁上残留的雾色痕迹在光罩边缘迅速消融,像被烈日晒化的雪。
徐行擦了把额头的汗,看着光罩上流动的能量纹路,忽然对三齐道:
“这几支队伍交给你,把沿线的熔盐电塔统统都给丫改造了,构筑起一道防线,毕竟身后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血炁要想从西疆进来,是绕不过这几座城市的血肉补给的。”
三齐望着那些在光罩下重新露出笑容的战士。
忽然觉着,只要那些定日镜还朝着太阳转动,就总有一天能把失去的土地,一寸寸夺回来。
… …
———————————————
京都,联合作战指挥部,战略指挥中心。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塔县方向的伤亡情况如实传达。
作战参谋们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却盖不住回放画面里传来的爆炸声——那是塔县最后一处防线即将告破时的场景。
“西疆军区报告,塔县已完成全面转移工作。”
“卫星监测显示,昆仑山脉东段暂未出现血潮异动。”
曾老放下手里的搪瓷缸,杯底的茶叶渣在震荡中沉聚成扭曲的形状。
他盯着屏幕上电塔的照片,忽然对身旁的参谋说:
“把天罡小队在喀什的部署调整调出来,尤其是熔盐电站改造的参数。”
屏幕瞬间切换,徐行用储热罐构建电磁屏障的技术原理在屏幕上展开。
曾老停顿片刻,突然转向加密通讯频道:
“通知各战区、各省市应急指挥部,立即召开全国战略调整视频会议。”
半小时后。
各行政区的指挥代表出现在电话会议室,屏幕中央,塔县战斗的回放画面正被血色雾霭吞噬,地堡的防御工事在畸变体撞击下像饼干般碎裂。
“同志们,塔县的失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曾老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遍全国:
“过去我们认为血潮的聚集是无序的、以点为中心的扩散式的… …现在看来,这种以种族迁徙为目的的扩散逻辑远比想象中更复杂——它们追着‘人’走,更追着‘生机’走。”
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
近一个月来,海外情报显示,原本的那些血潮爆发点,已经停止扩张甚至趋于稳定。
现在看来,内部整合与血炁能量层级的聚合,与这种迁徙式的虫灾模式呈正相关。
“徐顾问在喀什的实践证明,高温与电磁耦合的能量场能有效灼烧血炁。”
曾老切换到全国地图,上面突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红点:
“这些红点是全国现存的光热电站、大型储热设施,我不管你们维持必要生活需要多少电力,但从今天起,能够保持自持力的电站,都要具备改造条件。”
地图上的红点瞬间连成线,像是套圈一般,沿着国境线向内,构建起无数道环形防线。
“我们不能一直让特调部的同志等我们!”
曾老的指尖沿着红线滑动:
“新的作战方针有三条。”
“第一,划定隔离带,以现有电站为节点,用高压电网连接成网,具备封锁血炁、改造电塔的基本要求——这是徐顾问验证过的方法。”
虚拟会议室里,大家迅速做着笔记。
这种改造意味着电力负荷的疯狂提升,这背后是海量的能源消耗与工业调度调整。
“第二,实施‘人口动态疏解’。”
曾老调出第二张地图,上面标注着三十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这些超大城市必须具备承接疏散任务的条件,一些封锁线薄弱位置的城市… …特别是没有大型电力设施的小县城,必须具备快速疏散的能力,记住,我们不能给血炁任何可乘之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