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火器的难处

李放略显吃惊的看着前方,几天没来,没想到北宋的工匠连火炮都造出来了。`e^z·暁-税/蛧` ¢蕞+歆,漳′劫+哽!新-哙^

其实,就工艺来说,造火炮的难度比造火枪要低太多了。

大部分东西,往往都是小型化才是最困难的。

火炮的威力比火枪大的多,可造它的难度却低了不止一筹。

赵祯示意李放摘下耳塞,然后带着他走上前去。

人群中,工匠们皆喜形于色,看着远处的残垣断壁都快乐出声来了。

为了发展火器,赵祯自是不吝赏赐,尤其是他们这些工匠。

在发明创造的成果不会被他人剥夺后,这些工匠的主观能动性自然就被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有腿脚麻利的士卒飞快的跑了一个来回,然后冲回来向张源禀告:“恭喜都监!贺喜都监!官家要的火炮制成了!那段试验用的城墙已经彻底垮塌了!”

张源涨红着脸,表情激动,他只看见面前之人嘴巴不断开合,却只听到一片嗡鸣之声,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不过,只看那人的表情张源便猜出来了一二。

推开众人,张源开口说道:“我要亲自过去看看!”

迈步出去后,张源又回头招呼那些工匠:“快!带上你们的工具,赶紧把数据都记......”

话说到一半,他看到了赵祯。

已经迈出去的步子又收了回来。

三两步来到赵祯面前,张源躬身施礼:“臣张源拜见官家!”

众人这才发现赵祯来了,连忙上前行礼,七嘴八舌的李放都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爱卿平身。”赵祯和颜悦色的亲自扶起张源,“朕今日刚来,就见爱卿给朕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啊。”

张源表情越发的激动,赵祯这句话刚好搔到了他的痒处。

张源这人,心中满是功名大业,最关心的自然就是上位者的想法了。

他心中的功名大业,不是官位,也不是爵位,而是能否辅佐明主建立一番前人未有的伟业。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源改名叫张元的时候,他就曾力劝李元昊扩大战争,对北宋全面开战。

好水川之后,北宋惨败,夏竦、韩琦两个担任过北宋宰相的人,却被张元这个北宋的落榜举子给嘲讽了。

一时间,张元雄心万丈。

他劝说李元昊趁北宋兵败,攻取陕西关中之地立足,进而东向中原以争天下。-白`马!书′院? \庚·歆.罪!哙`

有辽国牵制,取关中的设想还是有那么点实现的可能的。

可惜的是,西夏毕竟不是北宋,西夏始终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政权。

李元昊虽然称帝了,但在国内也不是说一言九鼎。

党项立国其本质上还是一个部落联盟,顶多这个盟主的权势比之前大了些,但也大的有限。

即便李元昊有那个争霸天下的心思,其他各部族可不愿意用自己的人帮他李元昊打天下。

更何况,当时的李元昊未必有那个心思。

与北宋一战是西夏大胜不假,可西夏自身也是家底被彻底打空的状态,再没能力与北宋耗下去。

最终,李元昊与北宋议和。

张元规划的雄图未能实现,于是心中顿生郁闷,不久竟郁郁而终,结束了自己在历史上那短暂的一生。

可现在不同了,赵祯提前派人把他找到了。

在赵祯身上他感受到了什么叫知遇之恩,更是看到了赵祯为攻打西夏与辽国做出的努力,张源顿时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他这样的人,在乎的就是这些,至于官位名爵那些,不过是点缀而已。

只要赵祯能让他一展胸中抱负,他就会是赵祯最忠实的拥趸。

张源激动的说道:“有此神炮,官家定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成就千秋大业!西夏、辽国不过反掌可灭耳!”

“欸!爱卿还是谨慎些好。”赵祯笑着安抚了下他。

随后,赵祯朝李放挑了挑眉,意思很清楚:“看,我之前说的没错吧?这人确实很狂热。”

他没说出声来,但李放自然明白赵祯的意思。

看着眼前的张源,李放不由得点了点头。

张源见状愣了一下,朝着李放行礼示意,然后问道:“官家,这位是?”

“你叫他李先生就好,这些技术便是从他这里来的。”赵祯解释道。

张源立刻变了脸色,表情严肃的朝着李放躬身行礼:“见过先生。”

“客气了。”李放谦虚的回礼。

等二人客气完了,赵祯向前动身:“走,过去看看这火炮的威力究竟如何。”

张源赶紧把自己之前没吩咐完的事吩咐下去,让工匠们记录各项数据,他则小跑着跟上赵祯,在旁介绍。·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

“此炮已经是第三代了

,及至这一代,火炮才达到了官家之前说的那种威力,依臣之见,此物已经可以用在战场上了。”

说起正事来,张源那激动的表情也有所收敛。

他继续补充道:“但臣觉得此物还有进步的空间,而且此物世间前所未有,一旦暴露,必定引来辽国觊觎!所以,臣以为此时不是让火炮问世的时候。”

“嗯。”这话和赵祯的打算一样。

北宋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对付西夏,必须先把党项人给搞定,然后才能去打辽国的主意。

火炮利在攻城,而西夏那些个简陋的寨子完全用不上这个。

真把火炮送过去,那才是真正的高射炮打蚊子,平白让辽国生了警惕。

最好的用法,还是日后攻取燕云的时候,幽州遍地坚城,那时才是火炮建功的时候。

赵祯口出赞扬:“爱卿来此不久,就能对火炮之利看的如此透彻,看来朕没有所托非人啊。”

“官家赏识臣,臣又怎敢不尽心办事!”

说话的时候,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那段试验用的城墙旁边。

李放蹲下来随手推了一下,剩余的那半截城墙摇摇晃晃的,好似一触即溃。

“这火炮的威力这么大吗?”李放开口问道,他隐约感觉有些不太对,“这么厚的城墙,怎么可能一炮就给轰倒了?难不成日后攻城的时候,也就只需要一门炮就行了?”

闻言,赵祯也变了脸色,他有些担心,是不是有人想要请功,所以故意削弱了试验用的城墙。

二人把目光都锁定在了张源的身上。

张源并未慌张,他不紧不慢的对赵祯解释道:“臣初来此地时,也有些疑惑,后来方才知道,这火炮若是用在正常的城墙上威力自然没有这么大。”

“此番之所以能一击破城,那是因为这只是一段砌起来的石墙而已,墙根并未深埋地下,周遭也无其他墙体分担压力,所以一发炮弹便即倒塌。若是换做真正的城墙,应该是要接连不断地轰击方能奏效。”

李放闻言点了点头:“这样才合理嘛。”

赵祯也放下了戒心,他继续安排道:“既然如此,那朕给你们拨款,就照着真实的城墙去建!打好地基,再行试验,数据一定要尽可能的精确。”

张源抱拳应了声:“臣遵旨!”

这时,那些工匠们也大致测完了数据,前来向赵祯汇报。

接过他们的记录一看,赵祯喜形于色:“射程达到了四百步,而且还有提升的空间,威力也足以开山破城,除了太贵之外,这火炮几乎没什么缺点了。”

当然会很贵了,造火炮用的是铜,在古代铜就是钱。

要不是从李放那里得到了几个铜矿的分布位置,赵祯还未必舍得花这个钱。

现在矿虽然还没采出来,但基本已经确定钱能够到手了,所以赵祯才能顶着压力将调来铜用作铸炮。

“所有工匠尽皆有赏!朕说了,只要能出结果,朕绝对不吝赏赐!封妻朕不保证,但荫子是绝对有可能的!”

赵祯大手一挥,转眼间又画了张饼。

在古代没有技术官僚的这个说法,赵祯目前要办的事很多,不可能说对匠人的待遇做出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他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给他们希望,也就是他们的下一代。

如此,才能彻底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

哪怕只是随口画的饼,不少工匠已经感恩戴德,泪流满面了。

赵祯见状也是颇为感慨,他示意张源近前来:“之后你统计一下,按功劳大小给朕把名单报上来,朕要论功行赏。”

“是!陛下如此大方,真乃当世明主!”张源又有些激动了。

在赵祯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名垂青史的可能。

辅佐明君,成王霸之业,这是张源做梦都想要做到的事。

有时候,这货的功名之心,让赵祯都有些受不了。

赵祯开口给张源降了降温:“先这样吧,你记得此事就好,朕此行还有一事,别耽误了。”

“官家请讲!”张源站直了身子回道。

赵祯看了眼李放,开口说道:“之前说造火枪的地方还有很多难处,现在可有什么解决之法?走,带朕去看一看。”

“是!”

留下那些工匠收拾残局,张源带着赵祯等人往回赶,边走边说:“和火炮不同,到目前为止,火枪的生产进度还是提不上去,其部件太过精密,工艺很难改进。”

一路上听着张源的汇报,他们来到了靶场,这里陈列着不少刚刚打造出来的火枪。

“官家请看。”张源随手拿起一杆来,“看似此处有不少火枪,但其中堪用者,也不过就这几杆而已。其余的火枪,都有各自的瑕疵,甚至还有炸膛的风险,并不能正常使用。”

赵祯和李放两人看过去,在那些火枪里,张源指的能用的那些火枪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不到,确实不多,废品率太高了。

这些有瑕疵的大多是因为什么?”李放主动开口询问,顺手拿起一杆被张源说是次品的火枪来。

就他来看,这杆枪外形上没什么问题,不应该啊。

张源看了眼赵祯,发现他并未反对,于是开口解释道:“据工匠们说,问题还是出在枪管里,现有的工艺很难锻造出完美的枪管。枪管质地不均匀,便极易炸膛。而且即便是这种有瑕疵的枪管,生产起来也非常慢,这才导致火枪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赵祯接过话来:“这个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了,我本想着让工匠们改进技术,尽早攻克这个难题,可是我想的简单了。”

叹了口气,赵祯无奈的摇了摇头。

技术的革新进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赵祯他们现在已经算是拔苗助长了,还想再有什么进步就很困难了。

小小一根枪管,看似没什么,但其中涉及的技术难题可不少。

要铸造坚固耐用的枪管,首先便要改进锻造技术。

古代打造兵器常用的生铁脆性大,承受高压时极易炸膛。

而熟铁呢?虽然韧性好,但强度却又低了,需要非常厚的管壁才能承受压力,导致枪械笨重

用铜倒是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铜太贵了啊!

玩火炮还好,火枪这玩意赵祯可是打算全军列装的,全用铜造,谁也吃不住这个消耗啊。

铸造枪管最好的材料,其实是质量高、质地均匀、杂质少的低碳钢,这种材料需要改进大宋的炼铁和淬火技术才能造出来。

可改进技术也需要时间,赵祯已经命人在研究了,但要等到能量产还需要时间。

除了材料外,还有枪管的加工难题。

如何把一块烧红的铁打造成一根坚固的长管?这又是一个难题。

打造成长管后还不够,还需要对枪管内壁进行打磨,这需要稳定、强大且精密的钻孔机械,人力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打磨过程中,必须保证钻孔居中、笔直、孔径一致,这样造出来的枪管才能保证射程、精度和安全性。

一道道工序下来,想靠人力来量产枪械,难度完全超出了赵祯的预料。

“现如今,和西夏的战争在即,为了我大宋军队不再重蹈覆辙,朕需要你的帮助。”赵祯恳切的看着李放。

李放听了赵祯讲述了造枪的难处,不由得侧目。

他没想到,赵祯这个典型的文人皇帝,对造枪这件事却能说的头头是道,实在是不容易啊。

李放一拍胸脯大包大揽:“包在我身上了,有能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