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书店

误打误撞,朱高煦下意识流露出的脆弱,反而促成了他在朱棣心目中的改观。′鸿¨特?晓-税`惘′ ~罪′薪_漳·结?埂¨新?快-

再怎么说,朱高煦靖难之中的功劳是抹不掉的,朱棣一直记着呢。

况且,他历史上的下场那般悲催,被装在缸里烧死。

哪怕以朱棣的铁石心肠,听到儿子落得这么个下场,也不免心神动摇。

心里有事,反应在动作上就是朱棣的筷子放缓了许多。

李放也没注意,时不时与徐妙锦姑侄俩,还有赵祯聊天,觥筹交错间,李放倒是挺开心的。

随手放下筷子,李放对赵祯道:“你今天来采购东西,有列清单吗?你一个人也不方便,倒不如我直接在网上下单,让人给送来。”

赵祯闻言答应了下来:“如此正好,那我就先多谢你了。”

李放帮他解决了一个问题,赵祯也不由得松了口气。

“上次回去之后,皇后就看上你们这里的那些家具了,正好最近朝中没什么事,我就顺便来走一遭。本来也为难,你肯帮忙那自然很好。”

两人闲聊着家常,倒是自在。

可在李放身旁,徐妙锦看了眼对面的朱棣,出于谨慎,她拽了下李放的衣袖。

“嗯?”李放回头看去,顺着徐妙锦的目光,看向了那父子三人。

朱棣在神游天外,朱高炽沉下脸来不知道在想什么,朱高煦则闷头干饭。

三个人三个模样,尤其是朱棣和朱高炽,在旁边老二的对比下,李放以为他们是吃不惯呢。

“欸!欸!”李放伸手提醒了下,“怎么?是饭菜不合口味?要不要再换一家?”

朱高炽如梦初醒,下意识掩饰道:“不必!不必!此等佳肴......”

刚才他还在考虑,要如何不露声色的借助今日之事,再在老二身上推一把。

已经有眉目了,被李放一喊,隐隐有些慌神。

为了掩盖自己的失态,朱高炽下意识的将筷子送进嘴中,李放拦都拦不及。

“唉!”

李放伸手,却已经晚了。

朱高炽脸色突变,眉头大皱,嘴巴动了几下就要吐出来。

可眼角余光看到朱棣回神瞧了过来,朱高炽只能强忍下口中的不适。

“咕~~~”

十分勉强的,朱高炽将东西咽了下去。

“哈哈,哈哈哈。”朱高炽继续强笑道,“此物甚是鲜美,果真是佳肴。”

李放表情奇怪。^山\八?看`书,王· ¨毋.错_内/容!

“那可不鲜美吗?你自己吃剩下的虾头,还能咽得下去,真是个狠人啊。”

当然,这句话李放并未说出声来。

朱棣看了眼儿子,没有在意,只是随口说了句:“今日就罢了,但明日训练量加倍。咱给你定的规矩依旧不变,忌口、锻炼一个也不能少!”

“加......倍!”朱高炽瞠目结舌。

朱棣之前制定的减肥计划就已经足够辛苦了,朱高炽还庆幸今日能稍稍放松些呢,谁成想朱棣还有后招?

可他又不敢忤逆亲爹,结结巴巴的,朱高炽还是勉强应了下来。

“噗嗤!”

一旁的朱高煦不知何时停了下来,看到老大那窘迫的样子,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朱棣斜眼看过去,朱高煦立刻停了下来。

“一个两个的,都不让咱省心!”朱棣冷冷的说道,“跟饿死鬼投胎一样,没用的玩意!”

朱棣起身看着两人:“吃罢了没?要是不够,咱回去再给两位请些厨子来?”

“够了!够了!”

朱高炽和朱高煦一齐起身,忙不迭的应了声。

一旁的徐钦也跟着站了起来。

看是这样,李放也没了吃下去的兴致了,正好也差不多了,干脆结账走人。

看朱棣那迫不及待的样子,他是真的把这当成一场微服私访了。

一行人走出店外,围站在玻璃墙边向下张望。

朱棣强忍着脑中传来的晕眩感,开口问道:“你方才会账时,拿出手机照了一下就算是付过账了?手机还有这等用途?”

他既然好奇,李放也不吝啬,拿出手机来大致给他解释了一番什么叫电子货币。

“原来如此。”朱棣缓缓点头,“此物与大明宝钞相类,不过却又更便于流通了。”

李放目露嫌弃之色:“快别说你们那狗屁‘大明宝钞’了,纯纯废纸一张,也配拿来当货币?”

朱棣脸色一沉,但也只能忍着。

因为李放说的是事实,大明宝钞客观存在的问题,整个大明朝恐怕没人不知道。

但事已至此了,他们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推行下去,朝廷的本能还是趋向于求稳,并不愿意主动求变。

尤其是朱棣。

他登基之后,打的旗号便是要尽废

朱允炆新政,全面恢复洪武之制。

大明宝钞乃是朱元璋一手推动的东西,朱棣怎么可能会去否定它呢。-比·奇?中-蚊-枉? /蕪,错.内\容`

为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朱棣不可能自掘坟墓。

“你们现代这电子货币又有何好处?没有实物,如何取信于民众?”朱棣耐下性子开口问道。

李放回答道:“无非是政府信誉而已。”

几人边走边聊。

“交子、宝钞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张纸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不像铜、金、银那样本身是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而纸之所以能拿来当钱,无非是百姓们愿意相信,国家会认可这种钱币,纸币上也就被附加了政府信誉。”

“原来如此。”朱高炽立刻意识到了重点。

“大明宝钞之所以崩坏如此,正是因为官府的种种举措,使得百姓们不再相信朝廷的信誉,宝钞的价值自然不断下跌!”

听了儿子的话,朱棣也逐渐明白了过来。

回想起自洪武年间的几次反复,宝钞价值一跌再跌,最后非要朝廷强制,才能摊牌下去。

大明宝钞早已成了一种变相的赋税,其身上的货币属性自然也是在不断消除。

怪不得日益崩坏。

既然想通了这一点,那改变的办法也就摆在他们父子眼前了。

首先就是一点,只要官府宣布,以后可以使用大明宝钞缴纳赋税,宝钞不断下跌的势头定然能缓解不少。

之后的各项问题,也可徐徐图之。

可朱棣和朱高炽对视一眼后,二人并未交谈,但却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出了对方的意思。

“决不能拿大明宝钞来抵税!”

因为滥发滥印,此时大明民间的宝钞早已过剩,若要重塑已经崩坏的朝廷信誉,那就要先做好接下几年里,朝廷入不敷出的准备。

只是这样的话,别说朱棣了,连朱高炽都不会答应的。

眼下朝廷初定,算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征安南、下西洋、讨草原、迁都城,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需要用钱?

真个按李放说的那些话去改,朱棣怕是啥也不用干了,后半辈子就坐在南京城里填坑吧。

当然,他要是真能理顺这些,后辈儿孙若是争气,自然是能完成他那未竟之业。

可朱棣甘心吗?

亦或者说,他会相信自己的子孙吗?

绝无可能!

微微摇头,朱棣对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个话题暂时就到这里吧,不宜深入了。

知道的再多,也不过是平添心烦,还要多听李放嘲讽几句,还不如算了。

朱高炽明白,顺势对李放恭维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非来到此处,我实不知从何处能得到这般透彻的分析,先生大才!”

“大才不敢当。”李放谦虚的表示,“这些知识在我们这里,差不多人尽皆知,不算稀奇,多看点书就都会了。不过你们那个宝钞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了。”

“先生!”朱高炽抬高了声音打断了李放,“先生方才提到了书,我倒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此处可有书铺?先生可否带我们过去一观先生智慧?”

李放一愣,不明白他为何这么激动,但看他那样子,也没拒绝。

于是,一群人转道他处,准备去找个书店看看。

至于李放刚才说的大明宝钞的问题,他们父子俩默契地将这件事放在了心底,暂时不要提及。

谁会不知道大明宝钞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可他们还要通过这种手段盘剥财富,以支撑大明的伟业,现在还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

还是那句话,先苦一苦百姓嘛。

对于这两个上位者的小心思,李放自然是不太明白。

走在路上李放还在不停的说话:“待会儿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你们想要什么书就选出来,我给你们买了,咱回去再细看,一会儿还要去其他地方呢。”

“先生说的是。”朱高炽微笑点头,很是通情达理。

朱棣则并未开口,他不停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心中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很快,书店到了,这会儿正是半下午的时候,书店里人不多,正好他们几人把店里塞得满满的。

来到这里,赵祯也来了兴致,跟李放打了个招呼后,便自顾自的选起书来。

郭氏怀孕了,消遣玩乐就受到了影响,人在宫外更是受限,古代又没有网络可供消遣,这满屋的书籍刚好可以满足她的精神需求。

为了这个孩子,赵祯可是极为上心。

徐钦可就惨了,既然来了书店,徐妙锦也没再客气。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徐妙锦打眼一扫,一样一样的习题册就被她搬了起来,全塞到了徐钦手中。

“今日还有功夫跟踪我进皇宫里,看来还是作业少了!回

去之后,尽量挑会的做,我会和嫂子说的!别想偷懒!”

别管有用没用,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

徐妙锦恼怒徐钦顽劣,这次可是打定了主意要好好管束他了。

朱高炽对于现代的教育书籍也很感兴趣,见徐妙锦如此,好奇的凑了过来:“姨母选的这些书籍,大致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的?约为几岁?”

翻看着那些书本,数学、英语他当然看不懂,但语文那些他可是行家。

只是他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书本印刷倒是精美,可就是太过浅显了,对于诗词也并未有什么深入性的研究,明显和大明走的不是一个路子。

“殿下。”徐妙锦点头示意,“现代教育与大明不同,他们是自小就要开始学习,不只是经史子集,还有许多其他的科目。所以,一个现代学生的教育时间是很长的,起码也要十六年方才算是完成了教育。”

“哦~~~”

翻看着不同年级的课本,朱高炽若有所思。

忽的眼神一凝,朱高炽看到了另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唔!”朱高炽下意识的就要伸出手去。

以他的聪明才智,早就猜到了此地怕是大明不知多少年之后的世界,也就意味着,这里有关于大明的历史。

那也就意味着,李放见到他们,跟他们能见到赵祯,其本质上差不多。

因此,看到那本明显是历史书籍的书,以朱高炽的城府,也忍不住有了波动。

可手伸到一半,朱高炽瞥见朱棣的身影,整个人又僵在了那里。

“父皇会怎么想?这些能让我知道吗?”朱高炽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恐惧。

今日朱棣没打招呼,直接把他们兄弟俩都带来了,那也就意味着,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其实并不稳定。

朱棣并不是没有人选可以代替他。

而今天的所见所闻,也让朱高炽摸不清父亲的心思了。

他到底是知道历史,还是不知道呢?他愿不愿意让他们俩知道历史呢?

而且最重要的,若是真有历史,那在朱棣百年之后,继位之君又会是谁呢?

这一个个问题在朱高炽脑中闪过,让他一时间有些心生胆怯。

朱棣忽然开口:“这本书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上面印的是真是假。”

朱高炽打了个了冷颤,把手迅速的收了回来:“真假自有父皇裁断,儿不敢擅专!”

低头静候朱棣的回答,可朱高炽看了半天自己的鞋尖,却并未等到朱棣的话。

试着抬起头来,朱棣连身子都没转过来,而是站在书架前,低头不知道在看什么书。

朱高煦也在他的身边。

至于朱高炽刚才那番表现,只能算是媚眼抛给瞎子看,朱棣或许压根没听到。

“呼~~~”

长舒了一口气,朱高炽放心了下来。

看着前面父亲和二弟不知在商量什么,他收拾了下自己的心情,迈步走了过去,准备看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