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与朱棣的针锋相对
在李放这发了几句牢骚后,徐妙锦扯回了话题。
“别说他了,准备准备马上入宫了。”
说完,她转身带着李放一起离开。
两人走的匆忙,却没发现徐钦还在盯着他们,眼珠一转跟了上去。
“我倒要看看,偷偷摸摸的来找姑姑,你们到底要做什么?”徐钦心中暗想。
以他的身份地位,除了长辈,这府里哪里有人管得住他?
以前他爹徐辉祖活着的时候还好,现在徐钦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那真是再无束缚。
不顾身边人的苦劝,徐妙锦偷摸地跟上了李放二人,眼看着他们往皇宫的方向而去。
“跟上去!”徐钦吩咐道,“姑姑尚未出阁,我怕她被人骗了,不跟过去看看不放心!”
有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再没人敢阻拦徐钦,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皇宫门前。
李放和徐妙锦并不知道两人身后跟了尾巴,来到皇宫门前通报过后,一个老熟人出来接上了他们。
黄俨顶着一脸的苦相出来迎接李放。
朱高煦被朱棣训斥,他这个经常跟汉王走动的太监自然也没跑掉。
虽不至于彻底被朱棣抛弃,但也没少放血。
“先生请。”
老老实实的给李放引路,黄俨没敢再搞什么幺蛾子。
一路赶奔文渊阁,李放二人到了朱棣面前,这位永乐大帝正在处理政务。
见他们来了,朱棣头也不抬:“先坐,待咱忙完再说。”
李放和徐妙锦对视一眼,只能在旁寻了个位子坐下。
出于无聊,李放看着上面,想瞧瞧朱棣是怎么处理国事的。
看了半天,只见朱棣在纸上写写画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几名文士在朱棣身边往来奔走,给他打下手,李放知道,这应该就是后世大明内阁的雏形。
朱元璋那工作强度,朱棣也是受不了的,所以他提拔了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职衔,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在皇帝勤政时,殿阁大学士自然只是顾问,可慢慢的到了后世皇帝手里,这就成了他们偷懒的帮手,也就意味着内阁的逐渐形成。
看了一会儿,李放觉得无聊,便把头转了过去。
这时,上首忽的传来一个声音:“把这个给他看!”
“嗯?”循声看去,李放发现朱棣说的正是自己。
他正吩咐一个文士将一本奏折递给李放看。
那人有些为难:“陛下,臣斗胆问一句,这位何官何职?此乃朝廷要事,以这位的年纪,怕是不好参与其中吧?”
朱棣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杨士奇,咱以前怎么没见你这么仗义执言呢?怎么?你是看到了这奏章里的内容?”
看朱棣那似笑非笑的表情,杨士奇马上低下头去,这位仁宣两朝的内阁大臣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那位才高八斗的同僚。
前年,因为解缙反对征安南之事,这位朱棣继位后的第一位内阁首辅自此失势。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解缙被一贬再贬,从代表皇帝心腹的内阁成员,被贬到了交趾担任布政司右参议。
从南京到交趾,这份落差不可谓不大。
由此也可看出,朱棣对于不和自己一条心的人,下手从来都是毫不留情的。
现在杨士奇还不知道日后解缙那更为凄惨下场,但他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伴君如伴虎。
现在这位皇帝,那可不是朱允炆在的时候了。
“臣有罪!”杨士奇急忙下跪请罪,“臣......”
这边的动静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其余几位阁臣也都看了过去,神情莫测。
朱棣随意摆了摆手:“你这副模样,还以为咱把你怎么了。起来做事,咱又没说你说的不对。”
看向李放,朱棣颇有些玩味:“这小子是没什么官职,按理不能看这奏章,但咱就想让他看看,不行吗?”
“呃......”
众人都无语了。
沉默了一会儿,杨士奇低头说道:“陛下圣意自有明断,臣不能窥得半分,只领旨而已。”
“去吧。”
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工作。
李放无缘无故被卷入其中,也有些懵,不过看到杨士奇过来,他还是下意识的站起身来接着。
反正是朱棣让看的,自己就大方看就完了,难不成还怕他啊?
李放当做完全没看到杨士奇那复杂的目光,略带好奇的打开了这份奏章,这是一份弹劾别人的奏章。
而弹劾的对象也不是别人,就是朱高煦。
上面把朱高煦的恶迹狠批了一顿,然后向朱棣提出了谏言,提议让汉王就藩。
李放虽然欣赏水平一般,但这篇文章骈四俪六、引经据典的,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作者是很用心了。
或许这人是太子党羽,又或者此人是出于公心,
仗义执言。
只是李放不明白,朱棣让自己看这个干嘛?
带着疑问看到最后,李放看到了朱棣的批复。
“一派胡言,狗屁不通!”
“嗤!”
李放差点没笑出来,朱棣这回复真是干脆,很有他的风格,就是一点不像是皇帝。
“笑?”朱棣看了过去,“再看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在朱棣吩咐下,又送来了几份奏章,全是从各种角度弹劾朱高煦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他出京就藩。
与此同时,东宫里,朱高炽急的团团乱转。
作为东宫太子,他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件事。
“谁让他们上书的!这个时候上书,不是给孤找麻烦吗?”
朱高炽的胖脸上满是愤怒。
“回殿下的话,这些不是咱们的人,都是那些清流文臣,事先也没和咱们通过气。”朱高炽的幕僚也是一脸的担心,“这般情况,陛下该不会怀疑殿下吧?”
“你说呢!”朱高炽愤然回道。
本来,朱棣一改常态,对朱高煦大加指责处罚,这对朱高炽稳定自己的地位很有利。
可这一堆上书却反倒弄巧成拙了。
或许他们是出于公心,但朱棣敢肯定吗?
朱高炽太清楚自己父亲了,这么一来,如果说之前还有半分机会赶走弟弟,现在怕是一分机会都没了!
“上书自辩?”朱高炽喃喃自语,“不行!如此岂不是不打自招?可就这么不管?那父皇会怎么想?”
“等等!”
朱高炽猛然抬头:“这不会是老二自导自演的吧?”
想到这里,朱高炽虽然不相信自己二弟有这个脑子,但还是喊道:“来人,去将此次上书弹劾的名单拿来,孤要过目。”
手下人正要去办,外间忽然传来人声:“太子殿下,陛下有诏,请太子殿下前往文渊阁面圣。”
朱高炽表情一僵,转瞬又恢复平静。
给其他人使了个眼色,朱高炽尽力平复了自己的情绪,而后挂上那如常的笑容。
“儿臣领旨!”
接受了朱棣的口谕,朱高炽不敢耽搁片刻,摆驾前去面见朱棣。
文渊阁这里,李放看着那一份份的奏疏,越发不明白朱棣的意思了。
他这是后悔处置老二了?
可这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可能是看出李放的疑惑,朱棣沉声说道:“这些皆因你之前的话而起,你就没什么触动?咱父子相疑,骨肉远离就是你小子乐意看到的?”
朱棣这话说的就没道理了。
李放不过是把事实摆在他面前,后面的决定也是朱棣自己搞的,关李放什么事?
不过,皇帝嘛,总归是有这样的特权的。
更别提朱棣向来也不是一个喜欢讲道理的皇帝。
只是,他这些手段放在别的臣子身上或许有用,但用在李放这里显然是他选错了对象。
看了眼屋里其他人,李放勉强按捺住了直接怼回去的冲动。
但他还是径直起身直接把那些奏疏又放回朱棣案头:“陛下此言好似是在怪我?可如今大明太子已定,朝中却依旧纲纪不明,这难道是对的吗?我不过是直言敢谏,难不成陛下还没有唐太宗那般的容人之量?”
到这时,屋内的其他阁臣这才明白,原来是李放的进言才导致汉王受罚。
如此看来,这位可是和他们一起的啊。
能选入朱棣内阁的,都是翰林院里数一数二的人才,这些人不用多言,天然就是站在朱高炽这一边的。
文人们绝对不希望再来一次靖难了,早点把汉王赶去偏远的云南拉倒。
云南不比北平,到了云南,哪怕朱高煦神功附体,他也很难和中央对抗。
一个马上皇帝已经够难伺候了,朱棣这又来一个,文人们已经很难忍受大明下一个皇帝还是马上武夫了。
这里不少人可都是从洪武年间走过来的,对当时的官场环境可是深有体会。
所以刚刚朱棣说话时,杨士奇才冒险出言,就是担心李放这个来历不明的人影响皇帝的决策。
他们虽然没上书弹劾朱高煦,但也在暗地里使劲。
李放来历不明,又被皇帝如此对待,他们不得不担心,李放会对皇帝施加某种影响,或许就会改变事情的走向。
只是没想到,原来李放也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对于李放此举,这些人不免心生敬佩。
靖难的余波还未散去,朱棣手上的血还没干呢,敢这么跟皇帝说话,实在是够勇。
“是我看错了,此真乃忠正耿直之人,若陛下降罪,我当设法转圜一二。”杨士奇心中暗想。
不只是他,其余阁臣,诸如金幼孜、杨荣、胡广等人也都有同样的打算。
只不过朱棣的反应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朱棣先是定定的看了李放好一会儿,这些人呼吸都不由得放缓了不少。
谁知,下一刻,朱棣却忽然无奈的笑了出来:“咱的这些个儿子啊,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将手中的奏章丢去一旁,朱棣一脸的惆怅。
徐妙锦带回来的明史,朱棣那真是废寝忘食的读完了,结果自然让他大吃一惊。
谁能想到,一向以勤政著称的老朱家,子孙后代却出了那么多不爱上朝的玩意。
天天躲在深宫里摆弄权术,于国于家再无半点益处。
朱棣其实都有些费解,大明是怎么坚持二百多年的。
就大明后期武备松弛那样子,换做是他,早就揭竿而起,改天换地了。
出于某种历史责任感,朱棣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执政方针了。
可思来想去,看李放那胸有成竹的模样,朱棣对他口中的现代技术很感兴趣。
毕竟手机这种东西,打死朱棣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人力造出来的。
可感兴趣归感兴趣,朱棣肯定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李放的。
他到什么时候都要占据主动权。
所以,才有了刚才那番诘问。
李放对朱棣的态度一直都很无所谓的,这让朱棣如何安心?
他手中可能握着改变天下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朱棣却丝毫没有控制力,但凡是个皇帝,都不免心中生疑。
朱棣想试试看,能不能驯服李放。
只是结果,令他失望了。
李放强硬的态度,让朱棣不敢再试探,只能退后一步,缓和了下气氛。
只是面对朱棣的退让,李放不知是没有听出来,还是故意的。
他更近一步继续询问:“那陛下如何决断呢?依旧坚持让汉王留在京城?难道陛下不怕大唐隐太......”
还没说完,徐妙锦就不断的扯李放,提醒他别说了。
那些阁臣也都个个面露紧张之色。
杨士奇更是直接呵斥:“陛下面前,怎可如此无礼?你这狂徒,还不速速请罪!”
李放这激进的态度,显然吓到了这些文人,出于保护的目的,杨士奇出言呵斥李放,希望朱棣不要翻脸。
只是,李放却相当无所谓。
本来他就对前几天朱高煦那嚣张跋扈的性格十分不满,再加上朱棣主动拖自己下水,李放怎么可能给他台阶?
今天还要带朱棣去现代,现在就对朱棣让步,回头到了现代朱棣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可没法收场。
到时候大庭广众的,李放就算能把人赶走,也不好真的当众表演大变活人吧?
李放必须让朱棣知道,自己不是他的臣子,不会任他予取予求!
看在徐妙锦的面上,李放没有更进一步。
毫不畏惧的迎上朱棣的眼神,李放不卑不亢的拱手:“在下失礼了,还请陛下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