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3章

杜红英突然间想笑是怎么回事儿?

做生意的能说会道,差点儿就把自己绕进去了。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冬梅娘保持着足够的清醒。

买了一大口袋的东西让红卫提着,离开店子的时候陈冬梅就说了。

“这些做生意的嘴巴会说得很,就专门挣你们这些年轻人的钱,她说啥你们都信,她让买啥你们都买。”陈冬梅道:“尽管你们有钱,但也得省着点花,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该省省该花花,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耳根子软,人家一说你们就听进去了,这样子要不得。”陈冬梅教导儿女:“听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还要贷款买房子,背负二三十年的债,这样不辛苦啊?年轻人啊,要先吃苦不要先享福,不要做寅吃卯粮的事儿。”

“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儿,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东西。”陈冬梅一声叹息:“挣了钱就要存一点,要防着挣不了钱的时候会过苦日子,要学着饱带干粮晴带雨伞,不要遇到事了打急抓……”

好好好,又是让亲娘上课的一天。

只是,她也不至于连这点钱都没有吧?

不知道冬梅娘受到了什么刺激,感慨这么多?

“我们隔壁住了一个陈婆婆,今年八十二岁了,在这儿住得好好的呢,结果前天他儿子孙子把他接回去了。”

家里有人照看接回去也挺好啊。

“好啥好,是他子贷款办公司儿子孙贷求求求买汽车买房子,然后公司亏本了,房子和汽车卖了都抵不了银行贷款,没钱给她住养老院了。”陈冬梅道:“听说欠了一百多万呢,陈婆婆存了几十年的养老钱都给她儿子孙子填窟窿去了,连戴了几十年的金手镯也抹给孙子去了。”

就说嘛,老太太怎么会突然间让她们节约,原来是有老姐妹过苦日子去了,她看着心里难过。

杜红英看了一眼杜红卫,杜红卫笑了笑,听娘念叨听娘说人家的八卦也是一种幸福。

“现在几点了?”

陈冬梅话锋一转问时间。

“娘,六点二十三。”

“哎呀,错过了晚饭了,小孙她们肯定又在找我了。”

“娘,没事儿的,我们出门的时候我登记的,门岗问了要不要回来吃晚饭,我给他说了不回来吃。”

花了钱的地方就是不一样,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很周全。

“那我们吃晚饭不喊志远爸爸和小静爸爸,还有你娘和你大姨、二姑父他们呀?”

“不用,今晚就我们一家人小聚,明天再喊他们村里一起吃。”

“那我们上哪儿吃?”

“等着红兵和小静来,在山庄门口的那个饭店里吃。”

“行,先回山庄吧。”

母子三人刚到饭店门口,杜红兵的车子就开来了。

“刚好合适,东西先放车上,先吃饭。”

“真好,好多年没有这么一起吃过饭了。”看着儿子儿媳女儿讨论点什么菜,陈冬梅一脸的慈祥:“要是志远、平平和罗成小菊都能回来才好呢。还有,那些孩子们……哎呀,想要有这么整整齐齐的,恐怕到我走的那一天都办不到了噢。我是有点贪心了。”

杜红英点菜的手抖了一下,看了一眼红卫。

红卫又低下了头。

姐弟俩心中的秘密真是重如千钧啊。

“娘,您老满八十岁的时候让他们都请假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田静知道老太太说的是真话,但也不能让她失望,索性就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也好,我满八十岁的时候让他们都回去。”

陈冬梅也不扫兴,既然儿媳这么说,她就这么应。

杜红英和田静商量着点了几道菜,一家五口温馨的用餐然后又找来服务员问了明天送餐下乡的事儿。

“可以送,桌子板凳碗筷什么都可以送到位,收洗我们都派人跟着……”

“现在还真是方便啊。”陈冬梅听完后感慨道:“现在的人也聪明,想方设法的给挣懒人的钱。”

杜红英……老太太您直接点我的名得了。

确实是有点懒了。

“姐,娘说你要回军区了?”

“嗯,过两天就回。”

事实上,杜红英原计划是明天就回的。

结果她把老杜同志的生日给忘记了,不用说,红兵红卫也一样没想起来了。

人活着的时候都能记得,早早的给汇钱或邮点补品回来;到生日这天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说一声生日快乐。

人走了,连亲生儿女都没想起他的生日来了。

真正是,活着的时候就好好的活,百年之后能记得你的没几个!

再往上三代,子孙连你姓什名谁都不记得了。

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炷香,杜红英想着红卫回来了,那她也多在家里留两天,一起陪陪娘。

“红卫有几天假?”

“七天。”红卫道:“我在家可以休七天。”

“那这几天住山庄?”

家里长时间没住人,灰尘蜘蛛网都不少,杜红英半点都不想打扫。

“不,就住家里,想住家里。”

这也是一个恋家的孩子!

红卫恋的是童年无忧无虑;是青年的美好恋情;是中年的无奈和心酸;是对家的眷恋是对父母双亲的愧疚;是对手足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