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外人诽谤伤不了我分毫
周志高站在会议室的长桌前,指尖敲着那份刚打印好的舆情分析报告,红笔圈出的“周志高滚出商务部”字样刺得人眼睛生疼。
“部长,外交部的老张来了。”秘书小陈推开门,带进股夜露的寒气。
老张手里攥着个牛皮笔记本,军绿色的封皮磨出了毛边,一看就是跟着他跑了十几年的老伙计。
“坐。”周志高往搪瓷杯里续了热水,白汽腾起的瞬间,他看清了老张眼下的乌青,“白头鹰那边最近动静不小,驻黑州的情报站撤了三个点,估计是想换个法子渗透。”
老张翻开笔记本,钢笔在纸上沙沙游走:“昨天截获的加密电报里,有‘龙国软肋’‘民众反噬’的字眼。”他顿了顿,笔尖在“反噬”二字上重重一点,“他们就盼着咱们内部乱起来。”
周志高突然笑了,指节在桌面上轻轻叩击:“那咱们就给他们喂点‘料’。”
他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标题用黑体字写着“内部矛盾分析”,里面夹着几张伪造的会议记录,“让翻了,有人要联名弹劾我。”
老张的眼睛亮了,手指捻着文件边缘:“这招够险的。”
他想起三年前处理南海舆情时,周志高也是用类似的法子,让境外势力错判了局势,“不过卖多少钱合适?总不能白给他们。”
“一百万美金一份。”周志高端起搪瓷杯,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就说是内部人士冒着风险偷出来的,要体现‘稀缺性’。”
他突然压低声音,“让技术科在文件里埋点暗线,加几句只有咱们能看懂的行话,方便以后算账。”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得沙沙响,老张突然想起周志高在镇长任上的事。
那年有人造谣说他挪用扶贫款,他不辩解,反而故意放出“证据”,引蛇出洞,最后揪出了背后搞鬼的开发商。
这股子兵行险着的狠劲,这么多年一点没变。
第二天下午,外交部的加密频道突然热闹起来。
代号“夜枭”的线人发来消息,说白头鹰中情局驻亚洲分部愿意出三百万美金,买“周志高失势”的独家情报。
负责对接的小李刚把消息汇报上去,周志高就让他回了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加密u盘,瑞士银行转账。”
“部长,他们会不会起疑?”小李捏着手机,手心全是汗。
他昨天才刚转正,哪见过这种阵仗。
周志高正在批阅黑州援建项目的进度表,头也没抬:“越贪婪的人越容易信。”
他指着表格里的钴矿开采数据,“你看,白头鹰的企业在黑州拿一吨钴只要三百美金,卖给咱们却要三千,他们早就习惯了用信息差赚钱,这次也一样。”
三天后的深夜,小李抱着个银色密码箱走进会议室。
箱子打开的瞬间,整整齐齐的u盘在灯光下闪着冷光,每个上面都贴着编号。
“一共十七份。”他数着清单,声音发颤,“白头鹰买了八份,西盟三家,还有几个小国家各要了一份。最高的是白头鹰,八百万美金一份,说是要给总统做决策参考。”
老张拿着计算器噼啪乱响,最后报出个数:“一亿三千七百万美金。”
他把打印出来的银行流水推到周志高面前,“瑞士银行那边已经确认到账,换成人民币快九个亿了。”
周志高拿起个u盘,对着光看了看:“让财务把这笔钱转到‘夕阳红’基金里。”
他想起上周去养老院调研时,那些老人说冬天的暖气总不热,“先给京城的三家养老院换暖气片,剩下的给山区的希望小学添点过冬的棉衣。”
小陈突然红了眼眶:“部长,外面还在骂您是卖国贼呢。”
她手机上的热搜里,“周志高敛财”的词条还挂在第五位,周志高把u盘放回密码箱,咔嗒一声锁好:“骂就骂吧。”
他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居民楼亮着的灯火,“当年修扶贫路的时候,也有人骂我劳民伤财,可路通了,山里的核桃能运出去了,那些骂声自然就没了。”
这时,老张的手机响了,是技术科打来的。
他听了几句,突然哈哈大笑:“白头鹰那边真信了!他们的分析师正在电视上解读‘周志高失势’的影响,说龙国的外交政策要变天了。”
周志高接过电话,里面传来技术科小王的声音:“部长,我们埋的暗线起作用了。白头鹰把那份假文件当成绝密,已经分发到各驻外使馆了。”
“做得好。”周志高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让小王盯紧点,看看他们下一步要动哪个使馆的人。”
挂了电话,他看着桌上那堆u盘,突然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讲的空城计。
诸葛亮城头弹琴,弹的不是曲子,是人心。
第二天一早,周志高去了趟养老院。
刚进门,就看见王大妈正指挥着工人换暖气片。
老太太看见他,颠颠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烤红薯:“高娃子,你可来了!张会计说新暖气片是你给换的?”
周志高接过烤红薯,烫得直换手:“大妈,这是国家给的钱。”
“啥国家的钱,还不是你心里装着咱们。”王大妈拍着他的胳膊,嗓门亮得整栋楼都能听见,“网上那些屁话我都看见了,别往心里去。”
“当年你为了给咱养老院争经费,在民政局门口站了一天,冻得直哆嗦,我可都记着呢!”
周围的老人纷纷附和,有个大爷颤巍巍地递过来幅字,上面写着“为民者民恒敬之”。
周志高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字,突然觉得鼻子发酸。
他这些年做的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就够了。
回到部里时,小陈正抱着堆文件等他。
“部长,外交部刚发来的,说白头鹰大使想约您下周见面,谈谈黑州合作的事。”
她指着文件上的备注,“看这意思,他们是觉得您快下台了,想趁机压价。”
周志高翻开文件,在“合作条件”那页画了个圈:“告诉他们,我没时间。”
他拿起电话,拨给黑州项目组,“通知下去,钴矿开采设备提前半个月运过去,让当地工人尽快培训上岗。”
挂了电话,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龙国的海岸线一直划到黑州的好望角。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图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像极了这条布满荆棘却充满希望的路。
老张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新的舆情报告:“部长,网上的风向开始变了,有人扒出养老院换暖气片的事,还有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发了感谢信。”
他指着屏幕上的热评,“这条说得好,‘要是所有卖国贼都像周志高这样,那咱巴不得多来几个’。”
周志高笑了笑,没说话。
他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白头鹰不会善罢甘休,境外的舆论攻击也会继续。
但他心里踏实,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
至于不理解他的人,误解他,诽谤他,对周志高而言,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