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洞庭聚义
天载三年,洞庭湖畔,时值初春,残雪消融,芦苇吐新。湖风浩荡,旌旗蔽空。八百里洞庭,碧波翻涌,战船如林。经历了连番胜仗,特别是下芷江和阳武口两役的辉煌胜利,杨幺的大楚义军声势如日中天,控扼千里湖山。昔日星罗棋布的水寨,如今连绵成片,旌旗招展,俨然一方独立的王国。
这日,阳光普照,湖面波光粼粼,映照着一面巨大的黑底红字「楚」旗,在主寨高耸的望湖楼顶猎猎作响,更显威严。自从宋廷闻风丧胆,仓皇撤离江陵,逃窜入蜀,整个洞庭湖方圆八百里便是大楚义军的天下。各路好汉闻讯,纷纷前来归附,使得杨幺麾下人才济济,盛况空前。
主寨中心,一座临时搭建的宏伟聚义堂巍然矗立。此堂依山傍水而建,宽敞足以容纳数百人。堂前广场之上,插满了各式旗帜,刀枪林立,甲士肃穆。今日,正是「大圣天王」杨幺昭告天下,会聚七十二将,共商大业的盛典。
辰时刚过,各路头领已陆续抵达。先是水军诸将,驾着各式战船,劈波斩浪而来。「浪里飞鲨」刘衡、「金壳玉龟」金琮、「翻江鳖」池圭等水性好汉,个个精神抖擞,身披水靠,腰悬利刃。他们在码头登岸,互相抱拳寒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随后是陆上诸将,骑着骏马,或步行而至。「花臂狮」杨钦、「望天狼」文猛、「伏窝兕」曹宁」等,身着甲胄,威风凛凛。他们沿着山道而上,步伐矫健,虎虎生风。
聚义堂内,早已摆设妥当。正上方悬挂着一面更大的「楚」字旗,下方设着高台,摆放着虎皮交椅,那是属于「大圣天王」杨幺的座位。两侧依次排列着七十二张虎皮交椅,等待着各自的主人。
随着一声洪亮的号角声响彻湖面,众将知道,天王即将驾临。所有人都屏息凝神,静候那年轻却威震荆湖的领袖。
片刻之后,在一队亲兵的簇拥下,杨幺缓缓步入聚义堂。他头戴紫金冠,身披织金袍,腰间束着镶玉金带,手中拄着一根雕刻着龙头的拐杖,更显其气度不凡。虽然年纪不大,但连番的胜利和领袖的威严,已让他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
众将见状,齐齐单膝跪地,抱拳高呼:「拜见大圣天王!」声浪如潮,震得聚义堂的梁柱都微微颤动。
杨幺面带微笑,举手示意:「诸位兄弟请起!今日聚义于此,乃是我大楚开创大业的重要一步。诸位皆是忠肝义胆之士,为推翻腐宋,光复楚地,立下汗马功劳。本王今日,便要与诸位共议大事,再创辉煌!」
待众将依序入座后,杨幺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洪亮:「我大楚自太天王钟相揭竿而起,历经艰难险阻,方有今日之局面。如今腐宋昏庸,金虏虎视眈眈,天下板荡,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站在堂下的「小义公」钟子仪身上:「子仪乃太天王之子,亦是我大楚正统所在。今日,便由子仪宣读我大楚新立之军令!」
钟子仪闻言,捧起事先准备好的帛书,声音清朗地朗读起来:「今大楚义军,荡灭腐宋,扫清荆南;有能斩宋廷贵人者,赏黄金百两,封列侯之位!有能夺地一州者,拜节度使,食邑万户!」
军令宣读完毕,大堂内一片沸腾,众将热血沸腾,纷纷起身,挥舞着拳头,齐声高呼:「大楚万岁!大圣天王万岁!」声浪再次冲天,彷佛要将整个洞庭湖都震动。
杨幺满意地点点头,待众人稍稍平静后,继续说道:「诸位兄弟,我大楚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更有精良的车船和犀利的火器在手。下芷江和阳武口两战的胜利,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实力。如今宋廷溃败,正是我们扩张势力,夺取更多地盘的大好时机!」
接下来,杨幺开始听取各路将领的汇报,询问各地的防务和民情,并与众将商议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堂内气氛热烈,群雄各抒己见,为大楚的未来出谋划策。
「火须翁」黄诚上前一步,抱拳道:「天王,如今我军火器犀利,可否大规模制造,装备全军,以火器开路,定能事半功倍!」
「喧天闹」向雷也站起身,兴奋地说道:「天王放心,白鹭汀的天工堂日夜赶工,新式火铳和火炮正在加紧赶造,假以时日,定能让宋狗闻风丧胆!」
女将之中,「铁面王母」甄爱乡、「金爪彩凤」龙倩涛等也纷纷请战,表示愿率领麾下兵马,为大楚开疆拓土。
大楚七十二将齐聚,酒宴正酣。杨幺高坐虎皮交椅,左右列席皆是豪杰——「箕水豹」英宣举杯畅饮,「亢金龙」夏诚纵声谈笑,「小无盐」严柳与女将们击剑助兴,满堂喧腾,意气风发。
大聚义会宴的气氛达到高潮。宽敞的聚义堂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胜利的喜悦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豪情。杨幺端坐高位,看着堂下众将开怀畅饮,心中也感畅快。
就在此时,一名负责看守寨门的喽啰跌跌撞撞地跑入堂内,顾不得礼数,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报!报大圣天王!寨外有一自称伪齐皇帝刘豫的使者,前来……前来道贺!」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聚义堂瞬间安静下来。
杨幺眉头一皱,手中酒碗顿在案上:「刘豫?」
众将面面相觑,酒意去了大半。「碧眼屃」程林冷笑:「这老狗降金卖国,如今倒来攀交情?」
杨幺也愣住了,眉头微蹙,放下手中的酒碗,疑惑道:「我与他素无往来,更无半点交情,他派人来贺什么喜?」
他沉吟片刻,摆了摆手:「叫那使者进来!本王倒要听听,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喽啰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引着一名身材臃肿、面带笑容的男子入内。那人身着锦袍,手捧木匣,一路小步快走,姿态说不出的卑躬屈膝。他正是刘豫的使者,名叫密肥。
密肥一入堂,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满脸堆笑,声如细蚊:「小人密肥,奉大齐皇帝差遣,特来恭贺大圣天王连战连捷,荡平宋军之功!特献上犀角、象牙、金银珠宝各十箱,以表大齐皇帝的赤诚之心!」说罢,他身后的几名随从便将一箱箱沈甸甸的礼物抬了进来,箱盖打开,金光珠宝晃花了人眼。
厅中哗然。「癞头鼋」侯朝拍案而起:「刘豫这厮,倒会做买卖!」
杨幺却不为所动,他冷眼看着密肥那副谄媚的嘴脸,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少说这些虚头巴脑的!刘豫让你来做甚,有屁快放!」
密肥闻言,肥胖的脸颊抖了抖,笑容却不减,只得陪着小心道:「恕某直言,大圣天王虽是英雄盖世,然而……贵军身处水洼之地,四面受敌,能久抗官军否?实不相瞒,昔日强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乃是『远交近攻』之策;汉高祖之所以能击败西楚霸王,也是靠着『连结诸侯』之法。如今,我大齐皇帝阜昌陛下,深感大圣天王乃当世英雄,故而愿倾心结交,缔结盟约,协同作战,共图宋室!」
话音未落,只听「砰」的一声巨响!
杨幺猛地起身,将手中紧握的酒碗狠狠地摔在地上,碗碎酒溅,声音在寂静的聚义堂内显得格外刺耳。他的脸色铁青,双目圆睁,怒火几乎要从眼眶中喷涌而出。
「混账东西!」杨幺指着密肥的鼻子,厉声喝骂:「我杨幺造反,为的是杀尽天下贪官污吏!今日若与尔等同流合污,他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钟天王?!」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几乎是吼出来的:「我家天王哥哥那笔血债还清清楚楚地记在你们伪齐的头上!刘豫这个逆贼,为了荣华富贵,屈膝于金虏庭院,给金狗做犬马,充当爪牙,助纣为虐!吾杨幺,对他早就切齿痛恨久矣!」
他转向左右亲卫,怒吼道:「来人!把这厮给本王乱棍打出寨去!再告诉刘豫,我杨幺虽反宋,但绝不投金齐,让人耻笑!」
「没遮挡」隋举抄起哨棒,「柳土獐」李合戎抡起铁拳,众好汉一拥而上。堂外的义军将士听到天王的怒吼,也群情激愤,纷纷上前围观,对着密肥和他的随从拳打脚踢,唾沫四溅。密肥惨叫着被拖出大厅,棍棒如雨落下,最终像条死狗般被抛上小船。
宴会的气氛因这一突发事件而被打断。众将见杨幺如此愤怒,也收敛了笑容,纷纷站起身,向杨幺抱拳行礼,表示对天王决定的支持。
杨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重新坐回交椅。他端起新的酒碗,面色庄严地对众将道:「诸位兄弟,今日之事,让大家见笑了。但本王今日在此明言:我大楚反宋,是为天下苍生,是为恢复汉家河山!与金虏合作的逆贼,哪怕是刘豫,也绝不能容忍!我等宁愿战死湖山,也绝不与虎谋皮,更不愿让后世子孙指着脊梁骨说,洞庭好汉曾与金狗为伍!」
杨幺余怒未消,对众将厉声道:「传令各寨!伪齐再来使,斩首沉湖!」
众将闻言,皆被杨幺的豪气和节义所感染,再次齐声高呼:「天王英明!大楚必胜!」
果然,密肥狼狈逃回后,将杨幺的态度如实回报给了刘豫。
刘豫恼羞成怒,却又心存侥幸,三日后,又派心腹携厚礼来劝。
「大圣天王有令——斩」
寒光闪过,人头落地。「水中阎罗」陈瑫亲自将尸首缚石沉入湖心,冷笑道:「喂王八去吧!」
湖水清澈,却也埋葬了刘豫的所有幻想。最终,刘豫只得作罢,不再派遣使者,对杨幺的拉拢彻底失败。
而洞庭湖大楚的忠义之名,也因此在江湖间传扬开来,声名更盛。在天下大乱的时局中,杨幺用行动昭告天下,大楚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绝不与屈膝外虏的卖国贼同流合污。这也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道义基础。
杨幺独坐船头。
「火须翁」黄诚递来酒囊:「天王,伪齐虽恶,终究势大……」
杨幺仰天饮尽,掷囊于浪:「老黄,你记住——我杨幺宁可战死在洞庭水里,也绝不像刘豫那般,跪着吃金人剩饭!」
远处惊涛拍岸,如雷似鼓。
夕阳西下,聚义仍在继续。洞庭湖畔,风声猎猎,吹动着那面巨大的「楚」字旗,也吹动着七十二将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野心和壮志。一场更加宏伟的画卷,正在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