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6章 佛缘1
霍英盯着陈三郎的目光,从揶揄到严肃,半晌问道,
“兄弟,这里有什么事儿吧?你跟哥说说。”
陈三郎扯了扯短褂磨出毛边的袖口,坦然地一摊手,一脸茫然地道,
“我也很想知道原因,要说我得罪王家人,大概只有那个贴寻人启事的吧。
我们跟踪过他,也许给他留下了不好印象,除此我也想不出什么原因了。”
这一世,陈三郎深切体会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对如今能在浔阳城有个生意又有落脚地,已经非常满足了。
如果没发生王家人的集体冷脸,他都觉得离见到王瑾仪不远了。
可现如今出了这么个状况,唉!
霍英和陈三郎认识多年,相信陈三郎说的找不出原因,那就不可能是自已兄弟的错,于是猛一拍大腿,
“行!兄弟,别往心里去,我找孙大哥问问,大概就是个误会吧,别想了,休息吧。
明天东升客栈的东家要见你,我应了,明天他们来车接。”
陈三郎凌乱的思绪一下就被拉回来了,问道:“大哥,他们说是什么事儿了吗?”
“没说,过去就知道了,咱一起去……”
他边说边转身回了房间。
陈三郎在寒风里努力沉下心,想到明天又要浪费时间出门,今天夜里看起来睡不了了。
他到井边打了桶冷水,撩起来洗了把脸,冷水上脸一刹那,冰冰的激的人后背都绷紧了,困意全消。
夜枭在空荡荡的巷子里啼叫,声音传得很远。
陈三郎湿着手脸回了自已房间。
小屋子的油灯亮了,直到天光破晓……
净土寺。
天亮了,净土寺的晨钟敲响了三遍,王瑾仪戴着风帽身披棉大氅,早早出门作早课,走到云水堂路口停了下来。
寒风呼呼的吹,她微微侧过头把脸埋在风帽里,心里不合时宜的暗笑着,光头冬天是真冷啊!
一个青灰色的身影快步走来,两相接近,来人侧身而过。
王瑾仪转了个顺风的方向,喊了一声:“先生。”
莆山停住了脚步,用手挡了一下眼前的风,看清了风帽里露出了一张冻得通红的小脸。
他顶着风大声问:“你怎么站在这?”
“昨天我太过匆忙,把先生抄的经文撞翻了,在这儿给先生赔不是。”
寒风猛的吹来,灌了王瑾仪一口冷风,她低头咳咳的咳了起来。
莆山向前挪了半步,双手握紧,
“别放在心上,损失不大,我会重新整理,快回吧!天越来越冷了,你也该回家了。”
莆山四下看了一眼,
“往前走走说话,这里风太大。”
两人迎着风往另一条路上拐,转弯的一瞬,一股风刮过,两人都抬手挡在自已面前,王瑾仪头上的风帽一下就吹翻了,她手忙脚乱地抓着风帽胡乱地戴上。
身边的莆山已经看清了王瑾仪的光头,他走到两人一步的距离,关切地问:
“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我想问问先生,庙里的经文我可以帮忙抄写吗?”
莆山看着女孩含糊地打岔,也就不再追问,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佛经都是僧人自行抄写,我只是抄写原本译文,我也不能抄经。”
王瑾仪听明白了,点点头,在风中草草施礼转身要走。
莆山追了两步,
“王家小姐,小姐,不过以你现在的情况是可以抄经的,只是要得到庙里的主持同意。”
大风吹来,他住了口。这次王瑾仪双手死死拉住了风帽两侧,用力点头后奔着前殿而去。
过了两个多月无忧无虑的清静日子,王瑾仪完全适应了,太久的清修都忘了喧嚣世界。
风姐风妹裹挟着冷风进门,两人一身寒气,睫毛上还挂着霜花,进门抱拳施礼。
看到小姐光秃秃的脑袋,两人目瞪口呆半晌没说出话来,两人完全懵了。
施礼的动作都停了,呆站着不动?
直到有人抬着个大箱子也进了屋子,她俩才反应过来,风姐抖着声音问,“小姐,你,你出家了?”
抬着箱子进门的丁一丁二呆立在门口,手中的箱子差点落地砸到脚,二人默契的对视一眼,眼底满是疑问。
风姐打破沉默:“小姐,您、您这是……莫不是被寺里人胁迫?”
风妹默默接话,“早知道,我们就该日夜守着您!”
王瑾仪勾唇角笑了,抬手摸了摸自已的光头,轻松地解释:
“我受经文感化,常常诵经有了感悟,就想着反正是在寺里要生活一段时间,就干脆入佛门真心清修吧!”
说完一脸无所谓,仿佛剃度就像喝水一样轻松,看了看两人带回来的箱子问:
“各府城的总账都带回来了?我要的征集汇总了?”
风姐还在追问:
“小姐你是在净土寺剃度的还是自已剃了头发?”
“糊涂!剃度哪有儿戏,这是落霞庵的法师到净土寺来,我赶上了,想着,这是个机缘就剃度了,本小姐现在是落霞庵的女尼了。”
满屋里除了玉清都是不可置信。
风姐上前一步,攥着小姐的手,“小姐你知道剃度出家是什么意思吗,这可不能开玩笑!
你起码要跟家里人说一声啊!怎么能自已就决定剃度了?”
风妹又跟着附和,“就是。家里人还不知道吧!”
连朱玉都跟着低低的喃喃道:“就是。家里人知道了可怎么好……”
屋内有人急着关心,也有人心情凝重,丁一丁二把箱子默默放好,无声地插手一礼后出门了。
王瑾仪看着丁一丁二出门,低头默了默。心想:总归得让这些侍卫知道自已剃度的事,现在也算是个契机吧。
这就算过了明路,剩下的就是他们向主子汇报了,不用自已伤脑筋。
从这一天起,王瑾仪身边可见的贴身护卫增加又加了四个,甚至有两个白天坐在屋子门口,换不换岗王瑾仪不关心。
也是从这天起,王瑾仪穿上了青灰色僧衣,常常持佛珠诵经打坐。
当然,都是在她忙着核对各府城年账后。
院外经过的人能听到木鱼有节奏的敲击声。
也是从这时起,王瑾仪就像闭关般,不再去清冷的大殿作早课,而是真的开始了独自“静修”。
直到腊月里山门前来了一队轻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