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虎掌菌炒鸡丝
王大盛虽说是沐王府出身,但此次回来毕竟是客,所以得以入席也是应该,可阮氏兄弟作为管家居然也能位列首桌,足以见得他们在沐王府中的地位了。
孤儿寡母,家中上上下下都要靠阮氏兄弟操持,有这待遇,也可理解。
陈太夫人拿起筷子,对着大家说道:“动筷吧,今天,就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
“母亲大人,您尝尝这个。”子思给陈太夫人夹了一筷子火腿,“儿从小母亲就亡故了,今天又有了娘亲,多亏二弟,也多亏您疼爱。”
陈太夫人笑了笑:“大儿子,你是北方人,也是客人,怎么倒是给我这本地人夹起菜来?你吃。”
陈太夫人又把火腿夹回给子思,看他吃进嘴里,满意地问道:“味道如何?”
“回母亲大人,这火腿上的可是梨子?”子思不住地点头,“儿子听说金华火腿天下闻名,用的是两头乌,咱们云南的火腿配上梨子,味道也不遑多让啊!”
“看我大哥,跟母亲说话还文绉绉的,更不用在家宴场合把大人二字时时挂在嘴边,这也太见外了!”小沐王爷接道,“这是我们当地的一道名菜,叫蜜腊火腿,用宣威火腿和我们这的宝珠梨做成。宝珠梨,那可是我们云南的贡品呢!”
“那我得多吃!”子思又夹了一筷子,“经二弟给我这么一宣讲,更是好吃了!”
“这蜜蜡火腿,需要肥膘半斤,冰糖半斤,猪油半斤,宝珠梨两个,团粉一两,开水半斤。”阮小二把话接了过去,“把火腿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至六成熟捞出,冷却后切成八分宽、二寸半长条片,放入扣碗内待用。然后将宝珠梨削去皮,用刀顺梨滚动着切成木梳背形的片。将猪油放入炒锅,置旺火上烧至四成温热,放下宝珠梨过油。将炸油沥干,倒入放火腿条片的扣碗底上。再用冰糖二两,敲碎放在宝珠梨上,连同火腿条片入蒸笼在旺火上蒸不到两刻钟。”
陈太夫人微笑不语,似并未觉得阮小二话接得不是时候。
阮小二继续道:“然后,另取炒锅一口,倒入开水半斤和冰糖六两,置旺火上煮沸,撇去汤内泡沫,再放入团粉一两搅匀,就成晶亮洁白的浓汁,临吃时把蒸好的火腿、宝珠梨翻入盘内,再把浓汁淋上即成。”
陈太夫人笑道:“自从老沐王爷归天,阮氏兄弟可是为沐王府忙前忙后,把我们孤儿寡母照顾得好呢!所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是家里有个蚊子苍蝇,他们都知道生辰公母!”
大家听后哄堂大笑。
“多谢陈太夫人抬爱,身为管家,能有如此殊荣,得以入席,全赖沐家仁义!”阮小二接道,“此菜是咸腿甜吃,口味鲜甜浓厚,清香软嫩,乃是我们云南名菜之一。”
“你们也吃。”陈太夫人向王大盛等人说道,“这还有岜夯鸡、宜良烤鸭、曲靖蒸饵丝、腾冲炒饵块、油鸡枞、虎掌菌炒鸡丝,都是我们当地的名菜。尤其是虎掌菌炒鸡丝,更是有些典故。”
“母亲,说来听听?”子思好奇道。
“既然大儿子想听,那我就讲讲。”陈太夫人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避讳了,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
陈太夫人娓娓道来:
“本朝初年,太祖皇帝的孙子建文帝,逃到了我们云南削发为僧,在狮子山上当了和尚。成祖皇帝听说后,就派刺客到云南来行刺。
“一天,建文帝到南华寺传经,途中被刺客认出暗中尾随到了南华寺外,伺机行刺。 南华寺住持南禅法师,当晚设素宴为建文帝接风洗尘。
“刺客探知此事,便潜入寺中厨房,在做成的巴掌菌里放了毒药,要毒死建文皇帝。建文帝不知巴掌菌中有毒,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建文帝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南禅法师说着话,不一会儿,便把盘中巴掌菌吃得干干净净。南禅法师知道建文帝旅途辛苦,一路劳累,便请建文帝早些歇息。建文帝也觉得头昏乏力,不一会儿便昏昏而睡。
“然而,第二天早上建文帝并没有死,还生龙活虎地在寺中讲经。原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营救,来到南华寺外边山林中,把自己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巴掌菌。这种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鲜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
“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却没有死。因为这个缘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称为虎掌菌。从此,虎掌菌炒鸡丝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一道佳肴。”
“原来如此!”子思叹道,“这篡来的皇位,就算玉皇大帝也看不过去!刺客,充其量就是个下人,还想毒死建文帝,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咳咳!”陈太夫人咳嗽了两声,似有似无地看了看阮氏兄弟,“大儿子,这就是一段无头尾的故事罢了,哪说哪了,多吃点菜!”
陈太夫人别看是小沐王爷的母亲,但是并不老,三十五岁上下的年纪,身材匀称,叶眉杏眼、腮似桃花。她端正地坐在上首,一边是自己的儿子沐天波、阮氏兄弟,一边是子思、王大盛、孔有德、耿仲明、佘义士。
王大盛虽说是沐王府出身,但此次回来毕竟是客,所以得以入席也是应该,可阮氏兄弟作为管家居然也能位列首桌,足以见得他们在沐王府中的地位了。孤儿寡母,家中上上下下都要靠阮氏兄弟操持,有这待遇,也可理解。
陈太夫人拿起筷子,对着大家说道:“动筷吧,今天,就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
“母亲大人,您尝尝这个。”子思给陈太夫人夹了一筷子火腿,“儿从小母亲就亡故了,今天又有了娘亲,多亏二弟,也多亏您疼爱。”
陈太夫人笑了笑:“大儿子,你是北方人,也是客人,怎么倒是给我这本地人夹起菜来?你吃。”
陈太夫人又把火腿夹回给子思,看他吃进嘴里,满意地问道:“味道如何?”
“回母亲大人,这火腿上的可是梨子?”子思不住地点头,“儿子听说金华火腿天下闻名,用的是两头乌,咱们云南的火腿配上梨子,味道也不遑多让啊!”
“看我大哥,跟母亲说话还文绉绉的,更不用在家宴场合把大人二字时时挂在嘴边,这也太见外了!”小沐王爷接道,“这是我们当地的一道名菜,叫蜜腊火腿,用宣威火腿和我们这的宝珠梨做成。宝珠梨,那可是我们云南的贡品呢!”
“那我得多吃!”子思又夹了一筷子,“经二弟给我这么一宣讲,更是好吃了!”
“这蜜蜡火腿,需要肥膘半斤,冰糖半斤,猪油半斤,宝珠梨两个,团粉一两,开水半斤。”阮小二把话接了过去,“把火腿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至六成熟捞出,冷却后切成八分宽、二寸半长条片,放入扣碗内待用。然后将宝珠梨削去皮,用刀顺梨滚动着切成木梳背形的片。将猪油放入炒锅,置旺火上烧至四成温热,放下宝珠梨过油。将炸油沥干,倒入放火腿条片的扣碗底上。再用冰糖二两,敲碎放在宝珠梨上,连同火腿条片入蒸笼在旺火上蒸不到两刻钟。”
陈太夫人微笑不语,似并未觉得阮小二话接得不是时候。
阮小二继续道:“然后,另取炒锅一口,倒入开水半斤和冰糖六两,置旺火上煮沸,撇去汤内泡沫,再放入团粉一两搅匀,就成晶亮洁白的浓汁,临吃时把蒸好的火腿、宝珠梨翻入盘内,再把浓汁淋上即成。”
陈太夫人笑道:“自从老沐王爷归天,阮氏兄弟可是为沐王府忙前忙后,把我们孤儿寡母照顾得好呢!所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是家里有个蚊子苍蝇,他们都知道生辰公母!”
大家听后哄堂大笑。
“多谢陈太夫人抬爱,身为管家,能有如此殊荣,得以入席,全赖沐家仁义!”阮小二接道,“此菜是咸腿甜吃,口味鲜甜浓厚,清香软嫩,乃是我们云南名菜之一。”
“你们也吃。”陈太夫人向王大盛等人说道,“这还有岜夯鸡、宜良烤鸭、曲靖蒸饵丝、腾冲炒饵块、油鸡枞、虎掌菌炒鸡丝,都是我们当地的名菜。尤其是虎掌菌炒鸡丝,更是有些典故。”
“母亲,说来听听?”子思好奇道。
“既然大儿子想听,那我就讲讲。”陈太夫人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避讳了,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
陈太夫人娓娓道来:
“本朝初年,太祖皇帝的孙子建文帝,逃到了我们云南削发为僧,在狮子山上当了和尚。成祖皇帝听说后,就派刺客到云南来行刺。
“一天,建文帝到南华寺传经,途中被刺客认出暗中尾随到了南华寺外,伺机行刺。 南华寺住持南禅法师,当晚设素宴为建文帝接风洗尘。
“刺客探知此事,便潜入寺中厨房,在做成的巴掌菌里放了毒药,要毒死建文皇帝。建文帝不知巴掌菌中有毒,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建文帝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南禅法师说着话,不一会儿,便把盘中巴掌菌吃得干干净净。南禅法师知道建文帝旅途辛苦,一路劳累,便请建文帝早些歇息。建文帝也觉得头昏乏力,不一会儿便昏昏而睡。
“然而,第二天早上建文帝并没有死,还生龙活虎地在寺中讲经。原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营救,来到南华寺外边山林中,把自己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巴掌菌。这种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鲜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
“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却没有死。因为这个缘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称为虎掌菌。从此,虎掌菌炒鸡丝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一道佳肴。”
“原来如此!”子思叹道,“这篡来的皇位,就算玉皇大帝也看不过去!刺客,充其量就是个下人,还想毒死建文帝,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咳咳!”陈太夫人咳嗽了两声,似有似无地看了看阮氏兄弟,“大儿子,这就是一段无头尾的故事罢了,哪说哪了,多吃点菜!”
陈太夫人别看是小沐王爷的母亲,但是并不老,三十五岁上下的年纪,身材匀称,叶眉杏眼、腮似桃花。她端正地坐在上首,一边是自己的儿子沐天波、阮氏兄弟,一边是子思、王大盛、孔有德、耿仲明、佘义士。
王大盛虽说是沐王府出身,但此次回来毕竟是客,所以得以入席也是应该,可阮氏兄弟作为管家居然也能位列首桌,足以见得他们在沐王府中的地位了。孤儿寡母,家中上上下下都要靠阮氏兄弟操持,有这待遇,也可理解。
陈太夫人拿起筷子,对着大家说道:“动筷吧,今天,就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
“母亲大人,您尝尝这个。”子思给陈太夫人夹了一筷子火腿,“儿从小母亲就亡故了,今天又有了娘亲,多亏二弟,也多亏您疼爱。”
陈太夫人笑了笑:“大儿子,你是北方人,也是客人,怎么倒是给我这本地人夹起菜来?你吃。”
陈太夫人又把火腿夹回给子思,看他吃进嘴里,满意地问道:“味道如何?”
“回母亲大人,这火腿上的可是梨子?”子思不住地点头,“儿子听说金华火腿天下闻名,用的是两头乌,咱们云南的火腿配上梨子,味道也不遑多让啊!”
“看我大哥,跟母亲说话还文绉绉的,更不用在家宴场合把大人二字时时挂在嘴边,这也太见外了!”小沐王爷接道,“这是我们当地的一道名菜,叫蜜腊火腿,用宣威火腿和我们这的宝珠梨做成。宝珠梨,那可是我们云南的贡品呢!”
“那我得多吃!”子思又夹了一筷子,“经二弟给我这么一宣讲,更是好吃了!”
“这蜜蜡火腿,需要肥膘半斤,冰糖半斤,猪油半斤,宝珠梨两个,团粉一两,开水半斤。”阮小二把话接了过去,“把火腿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至六成熟捞出,冷却后切成八分宽、二寸半长条片,放入扣碗内待用。然后将宝珠梨削去皮,用刀顺梨滚动着切成木梳背形的片。将猪油放入炒锅,置旺火上烧至四成温热,放下宝珠梨过油。将炸油沥干,倒入放火腿条片的扣碗底上。再用冰糖二两,敲碎放在宝珠梨上,连同火腿条片入蒸笼在旺火上蒸不到两刻钟。”
陈太夫人微笑不语,似并未觉得阮小二话接得不是时候。
阮小二继续道:“然后,另取炒锅一口,倒入开水半斤和冰糖六两,置旺火上煮沸,撇去汤内泡沫,再放入团粉一两搅匀,就成晶亮洁白的浓汁,临吃时把蒸好的火腿、宝珠梨翻入盘内,再把浓汁淋上即成。”
陈太夫人笑道:“自从老沐王爷归天,阮氏兄弟可是为沐王府忙前忙后,把我们孤儿寡母照顾得好呢!所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是家里有个蚊子苍蝇,他们都知道生辰公母!”
大家听后哄堂大笑。
“多谢陈太夫人抬爱,身为管家,能有如此殊荣,得以入席,全赖沐家仁义!”阮小二接道,“此菜是咸腿甜吃,口味鲜甜浓厚,清香软嫩,乃是我们云南名菜之一。”
“你们也吃。”陈太夫人向王大盛等人说道,“这还有岜夯鸡、宜良烤鸭、曲靖蒸饵丝、腾冲炒饵块、油鸡枞、虎掌菌炒鸡丝,都是我们当地的名菜。尤其是虎掌菌炒鸡丝,更是有些典故。”
“母亲,说来听听?”子思好奇道。
“既然大儿子想听,那我就讲讲。”陈太夫人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避讳了,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
陈太夫人娓娓道来:
“本朝初年,太祖皇帝的孙子建文帝,逃到了我们云南削发为僧,在狮子山上当了和尚。成祖皇帝听说后,就派刺客到云南来行刺。
“一天,建文帝到南华寺传经,途中被刺客认出暗中尾随到了南华寺外,伺机行刺。 南华寺住持南禅法师,当晚设素宴为建文帝接风洗尘。
“刺客探知此事,便潜入寺中厨房,在做成的巴掌菌里放了毒药,要毒死建文皇帝。建文帝不知巴掌菌中有毒,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建文帝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南禅法师说着话,不一会儿,便把盘中巴掌菌吃得干干净净。南禅法师知道建文帝旅途辛苦,一路劳累,便请建文帝早些歇息。建文帝也觉得头昏乏力,不一会儿便昏昏而睡。
“然而,第二天早上建文帝并没有死,还生龙活虎地在寺中讲经。原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营救,来到南华寺外边山林中,把自己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巴掌菌。这种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鲜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
“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却没有死。因为这个缘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称为虎掌菌。从此,虎掌菌炒鸡丝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一道佳肴。”
“原来如此!”子思叹道,“这篡来的皇位,就算玉皇大帝也看不过去!刺客,充其量就是个下人,还想毒死建文帝,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咳咳!”陈太夫人咳嗽了两声,似有似无地看了看阮氏兄弟,“大儿子,这就是一段无头尾的故事罢了,哪说哪了,多吃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