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黑夜中的阴影

第一所“谷勐特区联合学校”,就在帕桑镇中心,由一座被炸毁的佛寺废墟改建而成。没有漂亮的校舍,就用竹子和茅草搭建。没有课桌椅,就让孩子们坐在地上,用木板当书桌。

老师,是真正的“多国部队”。有国民党残军里的老秀才,教国文和历史;有自卫军里的技术兵,教数学和物理;有苏联顾问团里被“策反”来的家属,教俄语和音乐;甚至还有麦克帮忙请来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美国和平队志愿者,教英语和体育。

学生,更是五花八门。七八岁的孩子,和十七八岁的青年,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汉族的孩子,和掸族、佤族的孩子,第一次不是在战场或集市上,而是在课堂里,认识彼此。

开学第一天,黄智超亲自担任了第一堂课的老师。

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我们”。

“从今天起,你们要记住这两个字。”他对着台下那一双双清澈又好奇的眼睛说,“你们或许有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拜着不同的神。但在踏进这个校门之后,你们就只有一个身份——‘我们’。我们是谷勐的孩子,我们是这片土地未来的主人。”

“知识,就是你们的武器。学会它,掌握它。将来,用它来建设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亲人。让‘我们’,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尊敬的名字。”

这堂课,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火种计划”,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开始激起一圈圈无形的涟漪。

起初,很多山民并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他们觉得,让孩子去上学,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黄智超的对策简单而有效:凡是送孩子来上学的家庭,每月可以额外领取一份粮食和食盐的补贴。并且,学校提供免费的午餐。

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山民来说,这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一时间,各个村寨的孩子,像涓涓细流,汇入了学校的海洋。

夜里,当黄智超巡视校园,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孩子们在灯下认真读书的场景,听到那稚嫩而混杂着各种口音的读书声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这种满足感,甚至超过了打赢一场胜仗,超过了看到第一根枪管下线。

因为他知道,他点燃的,是思想的火焰。

这火焰,终将驱散愚昧的黑暗,锻造出一个全新的、拥有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的新生代。

他们,才是谷勐特区真正的、不可摧毁的未来。

就在谷勐特区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和学习氛围中时,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黄智超的强势崛起、对美苏恰到好处的利用、以及对泰国软硬兼施的手段,已经引起了某些真正大人物的警惕。

他们不怕一个传统的军阀,因为军阀可以收买,可以控制,可以取代。

他们怕的,是一个有思想、有组织、有长远规划的“建国者”。

尤其是一个,试图将金三角这片“三不管”的混乱之地,打造成一个独立自主、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政治实体的建国者。

这股暗流,首先从内部浮现。

“火种计划”和“铁砧计划”的推行,虽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但也触动了另一些人的利益和传统。

一些保守的部落头人,发现自己的权威正在被学校和工厂削弱。他们的年轻人,不再对部落的传统言听计从,反而更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和工厂里的技术员。

一些在旧时代靠着走私和信息差牟利的地头蛇,发现黄智超建立的新秩序,让他们失去了生存空间。特区正在建立统一的税收和贸易体系,他们的灰色收入被彻底斩断。

这些不满,像散落的干柴,只需要一颗火星,就能点燃。

而“火星”,很快就来了。

在特区最南端,一个与缅甸政府军控制区接壤的偏远小镇,开始流传一些奇怪的“歌谣”。

歌谣用当地的方言传唱,大意是:“黄龙头,坐高堂,吃的是人肉,喝的是血汤。汉人拿走金和银,掸人做牛又做马。快快醒来吧,我们的土地,不能让外人占了家……”

这些歌谣,极具煽动性,将矛头直指黄智超和汉族干部,挑拨离间,制造族群对立。

与此同时,一批来路不明的武器和黄金,也悄悄地流入了这些心怀不满的头人和地头蛇手中。

负责特区内部安全与情报工作的,是黄智超最信任的心腹之一,一个沉默寡言、但心思缜密如发的前国民党军情局特工,代号“影子”的李默。

李默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些异常。他派出的探子,顺藤摸瓜,发现这些歌谣和物资,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源头——缅甸境内的“第88轻步兵师”。

这是缅甸政府军中的一支王牌部队,其背后,站着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影子。

冷战时期,CiA为了在东南亚牵制亲苏势力,与缅甸军方的某些派系,一直保持着秘密的合作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默将一份详细的报告,放在了黄智超的办公桌上。

“主席,情况很清楚了。”李默的声音像他的名字一样,没有丝毫情绪,“美国人不希望看到我们和苏联人走得太近。他们在边境冲突中,‘帮助’我们警告了泰国,是为了保住他们的投资。但他们同样不希望我们铁板一块。一个稍微混乱、需要他们不断‘调停’的谷勐,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麦克是在明面上和我们合作的‘天使’。而CiA,就是躲在背后,随时准备捅我们一刀的‘魔鬼’。他们在玩两手策略。”

黄智超看着报告,眼神冰冷。

他早就知道,与虎谋皮,就要随时提防被老虎反噬。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那些拿了东西、唱反调的头人,名单都确定了吗?”他问。

“都确定了。一共三名部落头人,五个地头蛇。他们正在秘密串联,似乎想在我们即将举行的第一届‘特区人民代表大会’上,突然发难,制造混乱。”李默回答。

“人民代表大会……”黄智超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这个大会,是他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推广新政而精心策划的。他打算邀请特区内各个族群、各个阶层的代表,共同商讨《谷勐特区基本法》的草案,将自己的施政理念,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敌人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难,用心极其险恶。

“主席,要不要提前动手?”方振武在一旁听得怒火中烧,“我带‘利剑’去,一个晚上,就能让他们人头落地!”

“不。”黄智超摆了摆手,“那样做,恰好就应了那首歌谣,说我们是吃人肉、喝血汤的暴君。而且,杀了他们,CiA明天就能扶持起新的代理人。野草是除不尽的。”

“那怎么办?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捣乱?”方振武不解。

黄智超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帕桑镇上,那所联合学校里飘起的炊烟。

“对付‘暗影之手’,最好的办法,不是把手砍掉,而是让它暴露在阳光之下,无所遁形。”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算计。

“李默,你的任务,不是抓人,是继续‘喂’他们。他们要武器,就想办法让他们得到更多‘走私’的武器。他们要黄金,就让他们尝到更多甜头。把他们的胃口,彻底养大。”

“方振武,你的任务,是把人民代表大会的安保工作,做到极致。会场内外,要严防死守,但不要表现出任何异常。”

“主席,您这是要……”李默似乎猜到了什么。

“我要唱一出戏。”黄智超缓缓说道,“一出‘引蛇出洞’,再‘关门打狗’的大戏。CiA不是想看戏吗?我就演给他们看。我要让所有人都亲眼看看,是谁想让大家重新过上朝不保夕的日子,是谁在背后,想毁掉我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家园。”

“我要利用这次危机,完成一次彻底的内部清洗和民心整合。我要让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彻底倒向我们。我要让美国人知道,他们的这些小把戏,在我这里,不仅没用,反而会成为我巩固权力的垫脚石。”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无比森然。

“传我的命令,人民代表大会,如期举行。并且,加大宣传力度,邀请所有能请到的国际媒体,包括美国和苏联的记者。我要让他们,现场直播这场好戏。”

“至于麦克先生……请他作为贵宾,坐在主席台的第一排,和我一起观看。”

李默和方振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彻骨的寒意。

他们知道,他们的主席,这一次是真的动了杀心。

他不仅要杀掉那些叛徒,更要诛心。

他要当着全世界的面,将CiA伸过来的那只暗影之手,狠狠地斩断,再用这只断手,去抽美国人自己的耳光。

一场席卷整个谷勐的风暴,正在酝酿。而风暴的中心,就是那场即将召开的、万众瞩目的人民代表大会。

帕桑镇,这座曾经的毒品与雇佣兵之都,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一场盛典。街道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两旁挂上了由特区妇女们手工缝制的、融合了汉族红灯笼与掸族金伞元素的彩旗。空气中,弥漫着糯米饭的香甜和民众压抑不住的兴奋。

第一届“谷勐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来自特区11个民族、7个大区、36个乡镇的五百多名代表,陆续抵达了帕桑。他们的身份各异,有德高望重的部落长老,有在“谷仓计划”中表现突出的种田能手,有“铁砧”工厂里第一批学会操作机床的青年工人,甚至还有几位来自“火种计划”联合学校、能够用三种语言朗诵《我们》这篇课文的学生代表。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都未曾离开过自己的村寨。如今,他们穿着自己民族最隆重的服装,带着一丝敬畏和巨大的好奇,走进了这座由旧兵工厂改造而成的、足以容纳千人的“人民会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会前夜,黄智超的临时指挥部里,灯火通明。

“主席,一切准备就绪。”李默的报告简洁而冰冷,“那几条鱼,已经把我们故意泄露出去的‘诱饵’全都吞下去了。他们联络了藏在会堂外围山林里的三百名私人武装,约定在大会进行到土地法案讨论时,由头人沙温在会场内发难,他们则里应外合,冲击会场,‘清君侧’。”

李默在“清君侧”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充满了嘲讽。

“三百人……”方振武冷哼一声,脸上满是煞气,“不够我‘利剑’一个冲锋的。主席,我已将部队化整为零,伪装成后勤人员、司机、甚至卖凉粉的小贩,遍布在会场周边。只要他们敢动,我保证让他们连枪都举不起来。”

黄智超点了点头,他信任方振武和李默的能力。他的目光,落在了桌上的一份名单上。

“麦克到了吗?”

“已经到了,安排在最好的宾馆。同行的还有塔斯社、路透社、美联社的七名记者。他们对我们这个‘新生政权’的第一次民主尝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李默回答。

“很好。”黄智超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记者们要招待好,让他们自由采访,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至于麦克先生……今晚,我要亲自去见他。”

夜色中,麦克站在宾馆的阳台上,俯瞰着灯火点点的帕桑镇。他心中感慨万千。短短一年多,这个地方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那个年轻人,黄智超,他所展现出的建设能力和组织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华盛顿最初的评估。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谷勐特区作为一个有效的战略缓冲带,作用越来越明显。坏事是,它太有效了,太独立了,开始隐隐有脱离掌控的趋势。尤其是与苏联的“技术合作”,更是触动了CiA最敏感的神经。

门被敲响,黄智超在两名护卫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喜欢四合院:你居然给贾家下春药请大家收藏:()四合院:你居然给贾家下春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