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侯府继室子21
两个庶姐都兴奋的看着长歌,面纱遮着容颜,但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却弯成了月牙,弟弟中了状元,她们的婚事也会水涨船高,这些年的等待值得!
游街后就是琼林宴,长歌岁数小,又有爵位,也没人敢跟他拼酒,在众位新晋进士眼中,他就是个毛孩子,也没有共同语言。
回府后,长歌把陛下封诰命的事告诉了苏氏。
“娘,明日会有圣旨到来,陛下封您超品伯夫人,我已经交代管家,做好接旨事宜。”
苏氏听完,眼泪就止不住了,她都不敢想自己一个商户女,还能有封诰命的一天,裴家只有裴老夫人有诰命,那是老侯爷用军功换的,裴行远的原配也是没有诰命的。
主要还是裴行远自己不争气,勋贵之家,哪怕你不那么拉胯,陛下都会给个恩典,又不是文官,文官的母亲和妻子请封诰命,那是需要政绩的,勋贵天然就比他们容易,可惜,他就是请不下来。
这一夜苏氏罕见的失眠了,她想了很多,从嫁进侯府时的小心翼翼,到怀孕时的战战兢兢,再到如今的幸福满满,她觉得自己这辈子真值!
“夫人,夜深了,明日是您的好日子,可要精神满满的才行。”守夜的春意听着苏氏辗转反侧的,担心的劝道。
“春意,我睡不着,一闭上眼就觉得像是在做梦。”苏氏干脆坐起来,掀开了床帐。
“夫人这是高兴的,咱们伯爷孝顺,又有才华,将来啊,您就等着享福吧!”春意把蜡烛多点了几根,屋里变得亮堂起来。
“是啊,我这辈子值了,晏哥儿一直就这么孝顺,当初生下来时,那么小小的一团,我是真怕他养不大。
整日活的战战兢兢的,六岁时就能护住我,如今又给我挣来诰命,这京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呢?”
苏氏说着就笑了出来,她出身商户又如何,那些贵妇看不惯自己又如何,她有个好儿子。
“是啊,她们羡慕不来的,等过几年伯爷长大了,再娶个夫人回来,您就等着抱孙孙就是啦。”春意哄着苏氏说话,主子过的好,她们做下人的,也跟着得脸。
主仆二人说了会话,才睡下,第二日却又早早的起来了。
长歌是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也有几天的假期,但不多。外地的考生要回乡祭祖,根据距离远近,放几个月不等。
今日在练武场跟裴子昊对练一会儿,又指点他几句,然后去后院用膳。
大概九点多,礼部的官员带着伯夫人的吉服和头饰来了,摆案焚香,接了圣旨,又送走众人,长歌才带着府里的主子们来到祠堂。
将圣旨供在祠堂内,又在族谱中填上自己的功名,以及苏氏的诰命。
长歌看着祠堂里一排排的牌位,除了下面几位没什么政绩,前面的几代人都是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
其实他也有机会,如果可以,他是想去的,看看身旁的苏氏,恐怕他娘不会同意的。
苏氏看着裴行远的牌位,心里在冷笑:夫君,你挣不来的荣耀,我儿子给我挣来了,这个家注定是我儿子的,就问你气不气?
出了祠堂,长歌问苏氏:“娘,我得中状元,您又授封诰命,理应庆贺的,我的假期不多,宜早不宜迟,您看定在哪天合适?”
苏氏想了想,说道:“那就五日后吧,你大舅舅这两日便要来京,你会试过后,就给他去了信,想必快到了。”
长歌点头,交代完管家,又亲自写了部份重要的请柬,其他的就交给裴子易写。晚上的时候,长歌再次穿上夜行衣,去了三皇子的瑞王府,找到裴嫣然。
给她吃了一颗“胭脂泪”,用过此药后,会越变越美,一个月后,达到最美的巅峰,然后死去,真是便宜她了。
回到府里,长歌才彻底放心,仇人除了三皇子暂时不能杀,剩下的该死的都死了,没死的也已经在路上,以后就好好做官,挣功德吧。
苏达是两天后到的京城,又是几大车的礼品送来,这次带的是表兄苏恒和六舅苏遇。
长歌第一次见苏遇,长的也是一表人才,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众人在主院说话,听说长歌中了状元,苏氏授封诰命,都开心不已。
大舅甚至说宴席的银子他拿了,不为别的,就是高兴,他们苏家的姑奶奶,只有这么一位诰命夫人,等回到江南必须让大伯开祠堂,将这一荣耀记录下来。
长歌懂他们的激动,但还是觉得有些夸张。
“娘,如今府里也没什么事,你要不要回江南省亲?”长歌建议道。
“净说孩子话,你二哥、二姐和三姐都要相看了,我哪里走的开?还有你也十三岁了,眼看着也要相看,你不想娶媳妇,我还等着抱孙子呢。”苏氏嗔怪的说道。
长歌无奈的摇摇头,说道:“娘,我的亲事不急,我怕陛下有想法,先等等。”
苏氏几人闻言一愣,苏氏问道:“陛下不会想让你尚主吧?”
长歌说道:“不会,驸马不能进朝堂,陛下不会让我尚主的。”应该是郡主。
仁和帝确实有这想法,也无意间透露过,只是长歌装傻没听懂,娶谁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一样能把日子过好。
先帝的弟弟庄亲王,也就是仁和帝的侄子,有个女儿封为明月郡主,为原配庄王妃所生,年龄比长歌小一岁。
这位庄王妃早逝,明月郡主又被继妃忽视,几乎是在冷暴力中长大,活的像个小透明,性子也有些懦弱。
两年前,明月郡主被仁和帝接入宫中,交给庄亲王生母贵太妃扶养,哪怕贵太妃再如何努力,性子已经形成,也改不过来了。
有一次仁和帝召见长歌,这位明月郡主也在,全程就没听见这位郡主说过话,像个影子一样,安静的不像话。
哪怕仁和帝让她送长歌出宫,也只是默默的走着,既不主动搭话,也不抬头,那一刻他就明白仁和帝的意思了。
可能就是觉得长歌能护住生母,也能护住这位侄孙女吧。
原庄王妃的出身勋贵,是镇国公府嫡女,父兄皆战死沙场,仁和帝本想着给忠臣之后一个好归宿,才会赐婚。
成亲后的庄王,简直和纨绔没两样,除了斗鸡走狗,就是夜宿青楼,那些伺候过他的女子,也从不带回府里,就是图新鲜,子嗣也少的可怜。
除了明月郡主,只有继庄王妃有个儿子,身为皇族,纨绔些倒也是好事,只要没有大志向,都是好孩子。
况且仁和帝登基时,这位庄亲王还是个奶娃娃呢,几乎是被仁和帝当成儿子养的,对明月郡主这个侄孙女也多了一层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