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夺取天水全境
别人放弃防守城池,或许会把心思全放在跑路上,至于城防只是虚于应付了事。
但高诞和杜白不同。
两个人都出身世家,而且一个被钟会看中并委以重任,一个素来以叔父杜预为榜样。
他们在这最后一战中,几乎可以说是倾尽全力。
打的就是让蜀军不能轻松夺取显亲的主意。
就算是夺取,也要让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最好是留下一个残破的城池给对方。
这让这次攻城战变得异常惨烈。
往往是汉军刚刚爬上城头就被推下去,甚至是抱着对方一起跳下城头同归于尽。
那些生前互为仇敌的双方,在死亡的时候,反倒是如同兄弟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
姜维站在城下看着城上的战况,脸色十分的严肃。
他又何尝不知道高诞和杜白二人的打算。
“来人,把杜栩和吴明叫过来!”
很快,杜、吴两人便来到姜维身边:
“大将军!”
“给你们一人三千人,由你们亲自带着攻城,务必在城上站稳脚跟。”
“给大军打下一块立足之地!”
姜维淡淡的吩咐道。
二人立刻站直了身子:
“末将领命!”
不一会儿,又有两支汉军从大营中奔出。
分别奔向显亲东门和西门。
领头的正是杜栩和吴明。
来到云梯前,杜栩再次紧了紧身上的甲胄,以及绑在小臂上的圆盾。
另一只手提着腰刀往云梯上爬去。
在他身前,数个负责掩护他的汉军士兵早就已经就位。
爬到云梯顶端之后,杜栩把腰刀噙在嘴里,举着左手的盾牌,尽可能的护住要害。
然后顺着云梯开始往上爬。
在前进的途中,身前负责掩护他的士兵不停的中箭并摔下去。
等到身前空无一人的时候,也意味着杜栩已经到了距离敌人最近的地方,
刚刚从盾牌后面探出脑袋,迎面便是一根枪头。
吓得杜栩缩回脑袋的同时,也下意识的举起盾牌格挡。
感受着盾牌上传来的巨力,杜栩知道,瞄着自己的绝对不止一根长枪。
杜栩把刀从嘴里换到手上。
就着盾牌上传来的推力,两腿狠狠的蹬在云梯上,腰腹一转。
硬是将这几根长枪顶回去,打了城上的魏兵一个猝不及防。
随后杜栩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纵身一跃便跳到城墙上。
紧接着立刻使了一个夜战八方藏刀式。
格挡开劈向自己的几把刀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城上的形势。
魏军显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同样只是匆匆一瞥。
杜栩就不得不赶紧收回目光专心防守。
但有这一瞥就足够了。
凭借着瞳孔里残存的那点影像。
杜栩挥着手中的刀朝身前就是狠狠一刀。
果不其然的传来兵器入肉的钝感,紧接着就是一声惨叫。
猛然抽刀,又顺势往左右两边各劈了数刀。
虽然并没有像第一刀那样造成杀伤。
但这对于杜栩来说,就足够了。
他的目的并不是对城上的敌人造成多大的杀伤。
而是要借着这个机会给身后的袍泽创造一个机会。
一个能登上城墙的机会。
这是他们当初佯攻魏兴的时候,用无数的人命换来的经验。
个人的力量再强大,在集体面前也是渺小的!
果然,随着杜栩这几刀的劈出,城上的魏军下意识的闪避让出了一小块地方。
就是这一小块地方,让紧在跟杜栩身后的汉军找到了机会。
他们顺着云梯跳下城头,开始和身前的魏军进行搏杀。
一直以来汉军主要的进攻方向都是显亲的南门。
所以高诞也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南门进行防守。
东西两门虽然也有兵力防守,但毕竟不如南门。
杜栩他们很快就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并清理出一片空地。
但魏军也绝不会轻易的让杜栩得逞。
仅仅只是片刻功夫,负责防守的魏将便调来一队弓箭手。
朝着杜栩以及正在和杜翊他们交战的魏兵进行无差别射杀。
猝不及防之下,好几个汉军士兵中箭倒地。
没有防备的魏军更是惨叫着扑倒在地。
很快杜栩他们身边就再也没有一个站着的魏兵。
没有了自己人之后,魏将更能放开手脚进攻。
只可惜他们并没有高兴太久。
汉军对此同样也有防备。
从背上取下由诸葛连弩改造而来的小型弩机,只需要扣动扳机就能把箭匣里的箭矢一次性全部射出。
虽然只能装三发箭矢,但在十几个人同时发射的情况下,也能对敌人进行短暂的压制。
而趁着这个机会,更多的汉军士兵攀上城头。
到此为止,魏将调来的弓箭手已经没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只能再次命令士兵围剿敌人。
双方立刻在城头上短兵相接。
而在吴明负责进攻的另一面城墙,也发生着同样的场面。
这一消息很快就被报给高诞知晓。
得知东西两面城墙已经被蜀军攻上来的时候。
高、杜二人就知道,大势已去。
“成将军,你速速组织人手,往北门而去。”
“务必要控制住北门通道!”
放弃显亲的事情,高诞并没有瞒着成师愚。
成师愚接到高诞的命令之后,转身便离开了城头。
同时,高诞也把剩下的力量尽数的投入到守城当中去。
一时间,整个显亲城头杀的难解难分。
也就是在城上双方杀红眼的时候。
高诞和杜白二人悄悄摸下城头。
朝着北门匆匆而去。
那里,有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兵马,以及之前被二人带到显亲的魏军精锐。
只要精锐不失,结果就可以接受。
高诞最后看了一眼显亲,眼里满满的都是不甘心。
“走吧,再晚一会儿城里的人该发现了。”
杜白出声催促道。
高诞点了点头,一行人立刻朝着广魏的方向遁走。
没等他们走出多远,城中就有人发现他们不见了。
并且把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城。
本来就士气不高的魏军见状,立刻做鸟兽散。
有的沿着高诞他们逃走的方向追赶,想要赶上大队。
有的人则直接跪在地上投降。
城中的变故很快就被城外的姜维知晓。
姜维闻言,一边命人立刻进城,一边派人追击高诞等人。
精锐若是尚存,那军队的战斗力就依然存在。
随时都可以再拉出来一支兵马。
只可惜麾下骑兵几乎尽数被杨稷带走。
单靠步兵想要追上高诞他们谈何容易。
看着前去追击高诞的人马无功而返,姜维倒也没有怎么怪罪。
因为眼下最要紧的已经不是逃跑的高诞。
而是陇西和南安两郡。
“速速给通渭廖将军去信。”
“让他整备兵马,随时听从调遣,准备杀入南安郡境内!”
“再派一支兵马去联络陇西姜筠,让他不要把目光放在城池上。”
“速速前往南安,准备和廖将军会合!”
两队传令兵领了姜维的军令之后,迅速的往陇西和通渭的方向奔去。
姜维也亲自给刘谌写捷报。
一封捷报写完,姜维吹干后装好交给信使:
“将此消息送到天水呈于陛下。”
“就说我写完这封信之后,已经开始着手北上。”
“请陛下在天水等我的好消息!”
目送信使离开之后,姜维留下一支兵马看管这些俘虏。
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往成纪方向追去。
那里是天水和广魏的交界处,只有把夺取成纪,才算是真正的占据天水全境。
至于那些俘虏,这一次姜维并没有采取之前对待俘虏的手段。
一来这些俘虏并非陇西四郡的本地人,而是钟会从长安附近调集过来的。
放了他们不仅不会收获陇西四郡的民心,还很有可能让这些没了着落的魏军化兵为匪,有损大汉的形象。
二来随着地盘的扩张,大汉的人手已经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这些人虽然家眷都在长安,不能招募他们进入军队,但用作民夫以及开荒还是可以的。
多少能够缓解一下大汉的人口压力。
高诞离开的时候,带的大部分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
姜维带兵追了一天一夜都没有追上。
这让姜维的心情很不好,成纪城池虽然不如显亲,但背后就是广魏。
要是让高诞他们占据成纪,多少会给夺取陇西四郡增加一些变数。
不过在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姜维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高诞大军根本没有在成纪停留,而是直直的退回广魏郡境内。
至此,整个天水境内,再也没有魏军的踪迹。
而取得这一战果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派往魏军后方进行袭扰的杨稷等人。
正在袭扰魏军后方的杨稷突然侦查到一支从显亲方向过来的骑兵。
而且数量还不少,这一结果把杨稷吓了一跳。
他知道自己这十几天的袭扰,给敌人的粮草补给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显亲方面又有大将军牵制,所以这些天杨稷一直在防备广魏来人。
谁知道没等到广魏来人,反倒是等来了显亲的兵马。
但很快杨稷就反应过来,这支兵马并不是来找自己拼命的。
而是逃跑的!
没有了补给,再加上大将军给的压力,他们多半是守不住城池要逃走。
这一下子让杨稷来了精神,痛打落水狗的活,杨稷同样也很擅长。
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马奉这支骑兵的机会。
于是杨稷立刻带着马奉和麾下骑兵迎了上去。
高诞在看到杨稷的兵马后,明显一惊。
杜白立刻告诉他这支兵马只是孤军罢了。
况且蜀军本就没有骑兵,仓促组织起来也不会有太高的战斗力。
只需要派人拦住即可,大军得赶紧撤到成纪去。
可怜杜白虽然想法没错,但他哪里知道他们遭遇的这支骑兵可是在雍州和鲜卑交界处纵横了数年的劲旅。
甚至还和他的叔父杜预交过手。
一个照面,那些负责拦截杨稷的魏军就被杨稷他们撞了个稀碎。
见此情景,高诞和杜白大吃一惊,本就是弃城逃命的他们根本无心恋战。
不顾一切的朝着成纪撤退。
可杨稷哪里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死死的咬在高诞身后不松口。
硬是逼的高诞和杜白绕成纪而走,匆匆退到广魏境内。
杨稷他们这才停止了追击。
并反手叫开了成纪城门,大军顺利的夺取成纪。
姜维看着杨稷送来的战报,不由得连声赞叹。
这个当年在汉中之战就跟着关彝一起作战的霍弋偏将,如今也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既然成纪已经被夺回来,那姜维就不着急了。
又过了一天时间,大军开至成纪,杨稷早就在城外等候:
“末将恭迎大将军!”
姜维笑着把杨稷扶起:
“杨将军不费吹灰之力夺回成纪,着实令我大开眼界啊!”
杨稷恭维道:
“若非大将军在显亲将伪贼打成惊弓之鸟,末将也不可能建功!”
姜维摆了摆手:
“文曹不必过谦,我自会派人往天水给你表功。”
“但是现在我有另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杨稷闻言立刻肃声道:
“请大将军吩咐!”
姜维拉着杨稷的手:
“入城再说!”
此时城中的治安已经完全被汉军控制。
一幅舆图上,陇西四郡各处要害已经被尽数标注出来:
“我出发之前,已经给廖将军还有姜筠下令,让他们准备杀往南安。”
“南安若定,则陇西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
“但贼军必然不会这么轻易放弃。”
“我需要你从兴国出发,经略阳到街亭和马秉会合。”
“同时我也会请陛下从天水给街亭增兵。”
“到时候你二人合兵一处,杀往静宁方向。”
“最好能牵制住广魏人马,给朝廷夺取南安争取到时间。”
杨稷听到姜维的话,立刻说道:
“大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大将军所托!”
说罢便带着刚刚休整两天的骑兵匆匆往兴国方向赶去。
而在另一边的吴国建业。
吴帝孙酦端坐在皇位上。
脸上虽然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但心里却早就已经乐开了花。
因为就在他的左手边,吴国丞相兼左将军朱先正在暴跳如雷的训斥广陵水师都督留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