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南归
一颗人头高高飞起,在空中转了几圈后砸落在地上。
无头的尸体在马上晃动几下后也软绵绵的扑倒在地上。
这一幕让周围原本蠢蠢欲动的人马一时间不敢上前。
短暂的震慑住这些羌人,关彝脸上的忧色却丝毫没有减少。
早在出发的时候,关彝就已经有预感这次的行程不会太顺利。
只是让关彝没想到的是这些羌人居然这么早就冒了出来。
先头的一千骑兵刚进入凉州地界,就侦察到了羌人的动向。
同时自己的踪迹也暴露在了羌人的眼皮底下。
这群羌人就像是闻到腥味儿的苍蝇一样围了上来。
若这支队伍只有士兵的话,那些羌人绝对不会看自己一眼。
因为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和汉人的士兵作战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谁让这支队伍除了那两万骑兵外,还有两万多的妇孺。
这哪里还是一支骑兵护送的队伍,分明就是一座移动的金山!
草原上什么都缺,缺兵器,缺盐,缺所有的所有,最重要的是缺人口!
这支兵马护送的女人是最好的生育工具,队伍中的孩子稍加成长就能帮他们放牧。
只要灭掉这支骑兵,不,哪怕灭不掉。
只需要劫出来一部分女人,就算大赚!
敌人有骑兵怕什么?羌人最不缺的就是骑兵!
见过狼群狩猎黄羊吗?
慢慢的溜,溜到猎物精疲力尽,自然会露出破绽,到那时就是狩猎的最佳时机!
期间,一支支数量不等的羌人兵马不停的对关彝他们进行袭扰。
这也是草原部族最擅长的战法,他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来消耗关彝他们的精力。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咱们早晚会被这些羌人拖死在这里。”
司马楙身为临时营地的城守,在南归的路上依然肩负此责,此刻的他正在尽力的安抚那些妇孺。
杨稷则来到关彝身边,面露担忧的看着周遭再次蠢蠢欲动的羌人队伍。
别看这会儿只有这么点人,但只要他们愿意。
数个时辰内就能集结起大几万人马。
只是因为汉军大部分都有铠甲,且军容严整。
他们还没傻到用鸡蛋碰石头的地步。
关彝和杨稷对于羌人的袭扰倒也算不上怨恨。
在北边这几年,他们早就学会了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法则。
再说了,当初营地里很多女子都是二人带着士兵从各个部落里劫掠而来的。
草原上没有只允许你劫掠别人,不许别人劫掠你的道理。
但在这个时候他们跟在自己的身后,那意图就很明显了。
这些羌人对自己这支队伍产生了兴趣。
听到杨稷的话,关彝缓缓开口道:
“联络朝廷的兵马早就已经派出去了。”
“但现在陇西形势你我都不清楚,谁也不知道援兵什么时候到。”
“甚至连能不能来都是个问题。”
“杨兄,咱们之前的决定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关彝一边说,一边看着再次靠近的敌人,眉头紧皱。
杨稷摇了摇头:
“关将军莫要说这种丧气话,咱们早晚是要回家的。”
“早一日,晚一日,都避不开这些狼崽子。”
“现在只有这一支敌人。”
“要是让司马攸找到,那才是两面受敌呢!”
在北边的这些年,这几万人的担子一直压在关彝的身上,这种压力也随着人口的增多慢慢增加。
虽说有自己和司马楙分担,可终究还是关彝担下了大部分。
现在前路未卜,后有豺狼,更是把这种压力无限放大。
面对这种局面,杨稷除了出声宽慰,也实在想不到别的法子。
关彝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这些狗皮膏药一样的敌人。
着实让人有些头疼。
要不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孺,他早就让士兵冲杀了。
可话又说回来,要是没有这些妇孺,这些羌人肯定不敢招惹自己。
这根本就是个两难的境地。
再次将一支前来试探的羌人兵马绞杀。
杨稷接着说道:
“我估摸着这些人的耐心也快耗尽了。”
“再有几天,咱们到达永登,他们多半就该动手了。”
永登地处武威郡和金城郡的交界处,想要从陇西到达天水,此地是必经之路。
但是想要到达陇西,必须要经过一条峡谷,对于骑兵来说,山谷地形是最不愿意遇到的。
而这条峡谷,就在永登!
“无论怎么说,咱们已经走到这里了,不可能再退回去。”
“让将士们稍微收拢一下,别被这群狼崽子觑到机会!”
关彝深以为然,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清理掉这些苍蝇后,大军继续缓缓前行。
一支队伍远远的辍在关彝等人的身后,但却从来不主动上前。
在看到那支冲上去的人马被关彝他们彻底绞杀之后。
为首之人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看来他们的精力已经被耗的差不多了。”
“给儿郎们传令,接下来到他们登场的时候。”
“我要在石灰峡剿灭这支兵马。”
“本汗只要一半的财物和女人,其余的谁抢到就是谁的!”
听到头领的话,身边的亲信眼里瞬间露出激动和贪婪的目光。
首领才只要一半的财物和女人,那剩下的那一半足够大家分了!
消息传下去之后,立刻引发一阵骚乱,所有人都被这些财物和女人刺激的嗷嗷怪叫。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骚扰愈发的激烈,一股惶恐不安的气氛也慢慢的蔓延到整个队伍。
入夜,那群羌人缓缓退走。
倒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在夜间袭扰,而是因为这种袭扰毫无成效。
夜盲症是这个时代困扰着所有士兵的一大难题。
羌人或许会比中原士兵的夜盲症稍微轻一些,但绝对比不过关彝这支队伍。
之前的几次夜袭,让他们损失惨重。
再加上夜间温度太低。
后面他们就很识趣的没有再在夜间进行袭扰。
做好警戒之后,士兵们难得的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片刻的温馨。
“给我一把刀,我能护住我自己和关关!”
靠在关彝身边,贾褒突然开口说道。
关彝闻言心中一震,扭头看向贾褒。
贾褒目光坚定的看着关彝。
关彝爱怜的抚了一下贾褒被寒风吹得凌乱的碎发。
“说什么胡话呢。”“我和杨将军早有计较,只要咱们过了石灰峡,就能甩掉这些羌人。”
贾褒摇了摇头说道:
“你不用拿这些话来诓我。”
“你不在营地里的日子,营地里的一应事务是我帮着司马楙打理的。”
“营地里什么情况,我比你清楚的多。”
“我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村妇。”
“敌人必会在石灰峡埋伏。”
“带着这些妇孺,大军不可能轻易通过石灰峡。”
关彝闻言怒道:
“这个司马楙,怎么什么都往外说!”
贾褒握住关彝的手:
“是我逼着他说的,你不要怪他。”
“这支大军的存亡,不能拿来开玩笑!”
话说到这个份上,关彝的手终于忍不住的开始颤抖起来。
什么叫护住她自己和关关,分明是要在紧要关头自我了断,省得拖累大军,也省得被俘虏。
关彝的眼眶瞬间泛红,作为丈夫,作为父亲。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如此的无能,连妻女都无法护住周全。
关关那么可爱,她甚至都还没有真正的见过这个世界。
“你也别想着把我们母女送走。”
“且不说能不能安全脱身。”
“只要我们娘俩离开,大军会立刻溃散。”
“谁的妻子不是妻子,谁的家人不是家人。”
映着火光,关彝脸上表情的变化被贾褒看了个真切。
提前把这条路给堵死。
这种生死关头,要是关彝敢把贾褒母女悄悄送走,士气立刻就会崩塌。
到时候别说是到达天水,能不能活着逃走都是个问题。
关彝的内心久久的挣扎,最终也只能无奈的叹一口气。
他的心底确实闪过这个念头,可也正如贾褒所说,真要是这么做,都不用羌人来打,自己人都能乱成一团。
“你跟着我受苦了!”
千言万语,最终化作这一句脱口而出的话。
贾褒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夫君,你知道吗?”
“跟着你的这两年时间,是奴家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
关彝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整个队伍里氛围的变化。
之前的那些惶恐依旧存在,但是在这份惶恐之外,却多了一份死志。
直到这个时候,关彝才知道,昨天晚上贾褒对自己说的那番话,所有的妻子都对丈夫说过。
尤其是那些当初被鲜卑人劫掠过来的汉人女子。
能遇到这些汉军已经是她们此生最大的幸运。
她们死也不愿意再沦为他人的货物。
也是直到此时,关彝才知道当初把这些女人交到贾褒的手上,她究竟带着这些女人做出了多少改变。
看着目光坚定的杨稷和面带愧疚的司马楙。
关彝缓缓开口道:
“把兵器全都发下去吧!”
“我汉家女儿,岂可沦为异族玩物。”
司马楙沉默的点了点头。
很快,这些女人的手上就多了一把武器。
或是长枪,或是短刀,一部分身材魁梧的妇女甚至配备了半身甲。
紧接着,众人再次起行。
就这样,在羌人接连不断的骚扰下,大军艰难前行数日。
终于到达了他们南归之路必经的地方——石灰峡。
当石灰峡出现在众人视线里的时候。
大军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丝骚乱,谁都知道穿过这条峡谷,自己就能逃出生天。
关彝见状,立刻派人开始弹压。
敌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不能乱。
等到大军再次恢复平静,关彝派出的数支探马也回到了本阵。
他们带回来的消息全都一样,峡谷里根本没有半个敌人的身影。
甚至有人冒死爬上峡谷,也没有在峡谷顶上发现伏兵。
仿佛这些羌人之前的骚扰只不过是玩闹而已,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劫杀这支汉军。
“让他们缓缓的,安全的通过峡谷。”
“等他们的脑袋扎进峡谷里的时候,咱们再冲杀上去。”
“就像抓那些一半身子钻进笼子里的牲口一样。”
羌人首领看着已经到达峡谷口的汉军,嘴角挂起一丝残忍的笑容。
他不光要捕杀这些汉人,还要戏耍他们。
要让他们在最有希望的时候,遇到最绝望的结局。
彻底的摧毁他们的意志。
只有这样的奴隶才是最忠心,最好用的。
“大汗,你看。”
“他们停下来了!”
“是不是发现您的意图了!”
身边的亲信指着远处停下脚步的汉军说道。
羌人首领见状丝毫不慌,这种情况也在他的预料之内。
“汉人有句话叫做,围三缺一,虚留生路。”
“有石灰峡这条活路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死战不退呢?”
“不过是些没用的挣扎罢了,这么做只会让他们死的更惨!”
羌人首领开口说道,
“吹号,让儿郎们压上去。”
“既然他们不想走,那就都不要走了!”
然而这种小伎俩如何能够瞒得过曾经在剑阁跟随姜维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关彝。
在探马把情况报给关彝的第一时间,关彝就想明白了所有关节,也毫不意外的做出了决断。
有了昨天晚上贾褒的那番话,关彝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羌人首领不知道的是,此时他们所需要面对的,是一支已经心存死志的汉军士兵。
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岂是那些外族和蛮夷可以理解的。
他们甚至可以为了妻儿毫不犹豫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如今,就连妻儿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身为丈夫,身为军人的他们又怎么可能逃走。
看着视野里缓缓出现的如同黑潮一般的羌人士兵。
大军调转马头,将头朝着敌人即将冲杀而来的方向。
这群汉军不仅没有丝毫后退的想法,甚至还往前推进了一小段距离。
汉军把妻儿护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想要劫掠这些妇孺,要先踏过他们的尸体!
原本的单层防御阵型,此时也变成了双层。
孩子们被好好的保护在阵型的最中心。
组成第二道防线的人,叫做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