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他们还管控着粮食运输,已经成为大批发商。
像曾老板这种,以前自己带人下乡收粮,现在可就难过了。
“如果是这样,那你和那些小粮铺之间不是就没有优势了?”
何大清可是知道,曾老板能够成为掌控四九城的几大粮商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资本雄厚。
每次,都能凭借雄厚的资本,大批量在乡下收购到粮食。
其实,如果不是正巧遇到时局动荡,粮食的利润可谓微薄。
可曾老板就是能够凑足足够的金钱,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即便是微薄的利润,在四九城这样的地方,也能够为他赚取丰厚的回报。
更别说他掌握的粮食收购渠道,还有近些年来时局的动荡,让他更是大赚特赚。
“可不是嘛,就算我从政府那边大批量购买,也和那些小粮贩没什么区别,都是差不多的价钱。”
曾老板叹气道。
“那之前乡下......”
何大清话只说了一半就知道自己蠢了,现在乡下的地主都被打倒了,土地分给了农民,别说政府限制,就算不限制,曾老板下乡也很难大批量收到粮食。
“其实,凭借四九城的人口,多多少少糊口的钱总还是能赚到的,可就是心里没底儿。”
曾老板压低声音说道。
“怎么了?”
何大清不解问道。
“你不看报纸啊,不知道......”
曾老板惊讶的问道。
“看啦,厂里订了报纸,我每天也看。”何大清说道。
“年初就宣传三反五反,你不知道是什么吗?”
曾老板哭笑不得,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何大清不是商人,官面上那些事儿,或许他还真不清楚。
“三反和你没关系吧,五反嘛,多交点税就是了。”
何大清不以为意的说道。
他看报纸,怎么可能不知道52年开始报纸上就提“三反运动”,之后又是“五反运动。”
所谓三反,其实就是针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行动。
不过在三反运动开展后,很快就发现了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里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
刘青山和张子善是建国后查处的第一起重大贪污案件的主犯,被领袖亲自批示判处死刑。??
1951年11月,华北局发现津门地委存在贪污问题,经调查确认刘青山、张子善二人利用职权贪污公款17.1亿元(旧币,折合人民币约171万元)。
这一案件,是三反运动发起的根源。
而五反运动,就是针对三反运动发现的问题采取的进一步行动,即针对私营企业主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何大清当然知道,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在轧钢厂影响貌似不大。
当然,真正受影响的其实只有娄老板,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厂里来了。
不过轧钢厂已经有自己完善的制度,娄老板来不来,工厂依旧运转良好。
“上海那边,有老板跳楼自证清白。”
“没那必要,清者自清,死了还会被人抹黑,都没法反驳。”
两人小声闲聊,只看到有客人进进出出,粮铺生意还是不错的。
何大清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的阶级斗争其实已经开启,只不过因为后面的运动更大,影响更深远,所以把之前的很多事儿都掩盖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