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和谈还是开战?外强中干的土蛮部落

腊月二十七日,京师,年味愈浓。

正阳门外,人涌如潮。

售卖货物的车马排成长龙,酒楼茶肆非预约而无座,胡同深处不时传来一道道爆竹声。

京师各个衙门。

除当值官吏外,基本已开启年假,此次年假将一直持续到明年的元月二十日。

身兼多职的沈念,在年假期间,除了需参与元日朝会外,并无轮值在衙的任务。

此乃内阁特批。

像王锡爵、王家屏、赵志皋等今年考绩特别优秀,明眼人都能看出特别辛苦敬业的官员,也享有此等待遇。

与此同时。

那群要钱不要命的暹罗商人已被执行死刑。

礼部将他们的身份信息整理完毕后会发往暹罗国,并对暹罗国使团成员被害表示哀悼。

那群参与暗杀的土蛮人则已被送往北境,将由蓟镇总兵戚继光将他们亲自转交到俺答部落处置。

……

腊月二十八日,午后。

沈宅门前停了五辆拉送商货的马车,马车前全都挂着一个木牌,上面篆刻着四个字:尧东商行。

当下,这四个字在黄河以北的知名度极高。

毫不谦虚地讲,但凡挂上这个牌子,在北方没有任何盗贼胆敢抢掠。

抢尧东商行的货,那就是砸无数百姓的饭碗。

五辆马车装载之物,乃是沈念的父亲沈尧山与岳父顾东易为沈宅准备的年货。

二人在信上称,近日生意忙碌,年节不能返京。

他们将在明年五月前,即沈念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回京师一趟。

这二人,做生意做得甚是狂热,在与沈念的书信上,经常讲述带领一群百姓致富的快乐。

他们彻底将北境贸易当成了一场助力全北境百姓致富的尝试,且已赢得了无数百姓的信任。

……

腊月三十,即除夕。

午时,辽东,一座宅院的前厅内。

辽东巡抚张学颜、辽东总兵李成梁与商贸使沈懋学聚在一起。

他们已知京师土蛮人暗杀案的所有情况,且收到了朝廷命令他们向土蛮人索要赔偿的旨意。

蓟镇总兵戚继光因要前往俺答部落送人,故而还未曾赶到辽东。

餐桌上。

李成梁皱眉道:“这些该死的土蛮,竟然敢如此挑衅我们,若不是朝廷当下不愿攻伐,本帅早就将他们全灭了!”

“汝契,对付这些鞑靼,要灭就必须全灭了,灭一个部落无用,只会令其他部落得利,我们就依照朝廷的旨意来办,他们若不愿索赔,我们再揍他们!”张学颜开口道。

李成梁点了点头,道:“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做?目前冰雪封山,我们要与他们谈判,恐怕至少也要等到正月初十之后了!”

沈懋学想了想。

“张巡抚、李总兵,下官建议,先将此事广而告之,然后整顿军伍,让边关百姓传播我们有攻打土蛮之意,以此震慑他们,在俺答部落得知他们的使团特使被土蛮人所杀,向土蛮人施压后,我们再拿出打仗的架势,与他们谈判!”

李成梁认可地点了点头。

“如此甚好!”张学颜笑着说道。

“朝廷的索赔底限是四十万两白银,但我觉得咱们就依五十万两的底限去谈,一两都不可少!如何?”李成梁开口道。

“我同意!”

“我也同意!”

张学颜与沈懋学都不由得露出笑容,下意识地端起酒杯。

大明与土蛮部落冲突不断,输少赢多,根本无惧对方,外加这次占着理,故而才有这样的底气。

“新年好!”

三人碰杯之后,一饮而尽。

朝廷的底气决定着他们的底气,这次土蛮挑衅在先,他们有十足的信心拿捏对方。

……

万历七年,元月元日,四更天。

大明的文武百官排成队列,朝着皇极殿走去。

去年,对大明而言乃是新政改革突飞猛进的一年。

全国丈田依照当下的进度,今年年底必然能够完成,然后朝廷便可施行一条鞭法,进一步解决财政问题。

跨过这个年。

沈念也正式迈入了三十而立的年龄。

三十岁,对当下的男人而言,并不算太年轻,但对于正三品的户部堂官而言,沈念则是太年轻了。

很多官员已有预料,沈念今年若能得到一个彰显自己能力的机契机,必将入阁。

御座之上,小万历也长高成熟了许多。

穿上龙袍,特别像当年刚刚登基的嘉靖皇帝,意气风发,充满干劲。

很快,元日朝会正式开始。

通政使司宣读小万历年初寄语,张居正代表文武百官讲话,然后就是官员跪拜,外邦特使、地方宗藩朝贡行礼,事务繁琐且无聊。

有些官员需要不停地掐自己的手掌,才能保证仪态,有些官员则是眼睛瞪得圆圆的,就喜欢这种形式化的朝会。

临近午时,朝会结束后,官员们才真正放松起来。

一脸睡意的沈念则是盼着午宴赶紧结束。

接下来,吃罢午宴,然后再被小万历赏赐几份好菜,今日的任务就算完成,沈念便能开启自己的年假了。

这次午宴,身穿绯色官袍的沈念已坐在了六部部堂官的专属餐桌上。

而此刻,在一个角落,翰林院一众检讨、编修的桌子上。

从七品的翰林检讨赵用贤望向前方正在与一众部堂官碰杯的沈念,忍不住朝着一旁的王祖嫡说道:“三年前,子珩与我们还是同桌吃喝,想不到而今的距离已是云泥之别,不过,子珩配得上当下的职位!”

“是啊!回想子珩在检讨厅时,咱们说说笑笑,谈的全是梦想与正义,那时是真快乐啊!”王祖嫡也忍不住感叹道。

曾经翰林院的五位检讨,当下还在检讨厅的就剩下王祖嫡与赵用贤。

官话说不标准的番禺人刘克正去地方任了通判。

张居正的老乡、最擅于搞人际关际的刘楚先先任编修,然后今年年底被调去了鸿胪寺。

王祖嫡与赵用贤乃是曾经翰林院检讨厅最成熟最努力的人,之所以原地踏步,还是因前年张居正丁忧、夺情之时,二人过于冲动,受罚而导致考绩不好。

不过,二人的能耐,张居正、殷正茂、沈念等人都看在眼里,他们只要能保持接下来的状态,今年大概率就会擢升。

约半个时辰后。

小万历离开,内阁三大阁老离开,官员们开始离桌敬酒,互贺新年。

沈念作为朝堂最“红”之人,寻他喝酒的官员甚多。

不多时,他便处于微醉状态。

他提着酒瓶来到王祖嫡、赵用贤二人所在的翰林检讨桌前,拉着一把椅子就坐到了二人中间。

二人与一旁的官员当即就要拱手行礼。

“年节之下,无须多礼!来,咱们喝上几杯,过两日再寻个机会聚一聚!”

说罢,沈念提着酒瓶,直接给王祖嫡与赵用贤二人倒酒。

这让一旁的官员都甚是羡慕。

在沈念眼里,绝大多数官员与他的关系都是同僚,但王祖嫡与赵用贤则是他的朋友。

朋友与朋友的相处方式,同僚与同僚的方式自然不一样。

三人畅聊了约一刻多钟后,沈念便悄悄溜出宴席,然后坐上阿吉赶着的马车奔回了家。

朝廷赏赐沈宅的御菜,早在午时,便由锦衣卫送到了沈念家中。

沈念回家倒头就睡,不是因有醉意,而是起床太早,应酬太累,他太缺觉了。

……

正月初六。

就在大明官民兴高采烈地过年之时。

北境土蛮部落的首领,土蛮汗正郁闷得如丧考妣。

土蛮部落。

一座全木质、铺设着诸多兽皮,悬挂着诸多兽骨的大厅内,围坐着五人,中间的炉子里炭火旺盛。

最前方的大椅上,坐着的是年约五十岁的土蛮汗。

其左下侧,坐着土蛮汗的叔父黑石炭和土蛮汗的儿子卜言台周;其右下侧,坐着泰宁部酋长速把亥和朵颜卫首领长昂。

土蛮部落之所以豪横。

除了自身部落强大外,还有数个盟友,其中泰宁部和朵颜卫部,乃是盟友中关系最好,实力最强的两个部落。

他们倾巢出动,至少能调动十万兵力。

“唉!力苦(即达摩撒)这个蠢货,告诉我,已做好了万全准备,不但能悄无声息地杀掉俺答部落特使,还能杀掉张居正,甚至能杀掉大明的小皇帝,而今事迹败露,俺答部落敌视我们,大明北境整兵,欲向我们开战,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土蛮汗一脸惆怅。

“爹,揍他们呀!我们集结大军,直接杀到辽东,大肆抢掠一番后,我们开春就没有饥荒了!”土蛮汗的儿子卜言台周兴奋地说道。

他是一个杀戮狂魔,百事不爱,就爱打仗。

“集结大军?你可知大军出动要多少粮草?大明近年来建堡筑墙,一直都在防着我们,且他们还有战斗力丝毫不弱于我们的骑兵,我们如何打?这场仗,无论输赢,都会使得大明在商贸上更加孤立我们,我们得不到粮食、布匹,如何壮大部落?”

“爹,当下的情况不是我们想打仗,是他们在边境整兵,想要打我们呀,难道我们不反抗?”

土蛮汗白了一眼这个有勇无谋的儿子,没有再说话。

这时。

土蛮汗的叔父黑石炭,一个头发花白、年约六十的老者缓缓开口道:“族长是想赔偿求和吧!”

土蛮汗面带无奈,然后点了点头。

土蛮部一直想和大明做朋友,但施行的计策却是以战促和。

他们想要取代俺答部落的地位,让大明与他们互市,从大明得到更多的银钱、粮食、布匹,甚至铁器。

但他们实力太差,越打越输,越被大明看不起。

而今他们想要主动求和,定然需要给予大明一定赔偿,不然大明肯定不会接受。

土蛮汗很清楚。

如今若打起来,俺答部落一定会使绊子,若真全面开战,打个你死我活,其他部落定然会瓜分土蛮部落。

甚至泰宁部酋长速把亥和朵颜卫首领长昂也会取消与土蛮部落的军事协定,选择自保。

黑石炭看向另外两个部落的话事人。

“速把亥酋长、长昂首领,你们觉得是应该赔偿求和,还是与大明打一场!”

泰宁部酋长速把亥,乃是一个四十岁左右,胡子茂盛,长相尤为粗犷的男子。

他想了想,道:“若开战,咱们即使取胜也是惨胜,而战后我们极有可能被俺答部落吞并,有亡族之危,我建议赔偿求和,如果大明要求的赔偿数额较大,土蛮族无力承担的情况下,我族可以帮衬一下!”

“我也是这个想法!”朵颜卫首领长昂附和道。

还未开战,这二人已经要与土蛮部落拉开距离了。

他们的军誓明明是有难同当,但在提出赔偿时,他们的想法则是土蛮部先赔,赔不起,他们可以适量帮衬一下。

眨眼间,一家人就变成了两家人。

朵颜卫首领长昂似乎感觉到自己这样说话并不恰当,当即又道:“大明应该不会想灭了我们,他们也害怕俺答部落变强,我们以此为理由,可以尽可能压低索赔金额!”

“谁去谈呢?”土蛮汗问道。

唰!

泰宁部酋长速把亥和朵颜卫首领长昂几乎同时看向土蛮汗的叔父黑石炭。

黑石炭微微撇嘴。

他岁数大,他资格老,他擅于论辩,他对大明比其他人都了解。

他即使不想去,当下他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好,老夫先写信看他们愿不愿谈,然后他们若同意,便与他们当面对谈!”

……

正月初十,就在李成梁准备将大明兵卒朝着辽东开原城外调一调,开几门火炮,先震慑一番对方时,黑石炭的求和信送了过来。

黑石炭首先代表土蛮汗向大明道歉,称暗杀之事乃是一拨不服管教的土蛮人私自为之,土蛮汗并不知晓,但有管束不严之罪。

他希望能在辽东开原城城门外与大明官员聊一聊,消除误会。

很明显,此乃赔偿求和的表现。

大明万历五年的状元郎沈懋学当即提笔,先是痛斥一番土蛮人无耻,然后称朝廷有意出兵灭掉土蛮部落,但当下冰雪未消,他打算先听一听土蛮人的道歉缘由。

简而言之:先听听土蛮人如何道歉,但并不承诺和谈处理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