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东线之战

“炮兵部队,开始射击!”

“轰——!轰!轰轰!!”

1913年10月1日,正如东欧那典型提前到来的严冬一样,夏季的酷热已然退去,寒风渐起。

“前进,前进!防守的时间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是狠狠踢那些胆敢踏入祖国的伊凡佬屁股,把他们赶回老家的时候了!”

“第十一集团军,向前推进!今晚的晚餐,就在考恩(kauen,今立陶宛考纳斯)享用!”

“呜啊啊啊啊——!!”

数百、数千门大炮同时怒吼,伴随着熊熊烈焰,德军对东线战场发起了全面进攻。

“帝国的士兵们,漫长的屈辱和忍耐已经结束!忘却过去的失败,只需向前迈进。已故的弗朗茨·约瑟夫陛下在天之灵定会守护着我们。是时候让那些自称‘罗马之子’的俄国人,见识一下神圣罗马帝国真正的后裔有多么强大了!”

“奥匈帝国必胜!哈布斯堡家族荣耀永存!”

与此同时,在加利西亚战线,蓄势待发的奥匈帝国军队,也与德意志第七集团军、保加利亚军和希腊军一道,对俄军西南战线展开了全面反攻。

顷刻之间,整个东线战场被惨叫、怒吼、炮火与枪声交织成的血色旋律所笼罩,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交响曲再次奏响。

德军的105?лbeвnч cyвo?poв)所言,俄国最强大的武器,便是那广袤的国土与无尽的伊凡。兵源从不缺乏。

但战争岂是单凭人数就能取胜的?

征召与维持军队的行政能力,给予士兵武器、军装与补给的后勤保障,皆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但俄国的行政效率向来惨不忍睹,至于后勤补给,已无需再多言。

“即便如此,我们不能退缩。”

无论付出何等代价,他们必须坚持,必须坚守阵地。

这一战,将决定整个东线战场的命运。

因此,尽管尼古拉大公与俄军深知己方境况不佳,却绝不能退缩。

“我们,必须赢得这场战斗。”

即便,这场胜利最终只是一场血染大地的皮洛士式胜利(pyrrhic victory)。

......

“殿下,俄军来了!”

“派出骑兵!既然他们决定战斗,那我们也应以礼相待。”

“是!”

不久后,在波兰与加利西亚的平原上,进攻的德军与拼死抵抗的俄军正面冲撞。

在这片战场上,不再有计谋,只有纯粹的力量较量。

炮火轰鸣,天地震颤,无数枚炮弹掀翻大地,宛如神明的怒吼。

而此刻,走在战场最前线的,依旧是那些跨越千年战史的骑兵们。

“冲啊!波兰的勇士们!让俄国暴君们见识,白鹰旗帜已再次飘扬在波兰大地之上!”

“波兰万岁!”

“马扎尔骠骑兵,冲锋!我们是真正的胡萨尔,区区哥萨克鼠辈,何足惧哉?”

“圣伊什特万王冠荣耀永存!”

波兰骑兵、匈牙利胡萨尔骑兵、德军骑兵,各自挥舞旗帜,奔腾在东欧的广袤平原之上,直扑敌军。

“哥萨克勇士们!举起长矛,拔出沙什卡!母亲俄罗斯需要鲜血!是时候让狂妄的德国佬和那群连国家都没有的波兰佬,知道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是谁!”

“乌拉!乌拉!乌拉——!!”

与此同时,以残忍无情着称的哥萨克骑兵,亦是毫无畏惧地迎向遮天蔽日的敌军骑兵,高声怒吼,疾驰而去。

!————

刹那间,世界陷入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轰然巨响。

数千匹战马轰然相撞,血肉与铁甲交织出恐怖的死亡乐章。

军刀与沙什卡碰撞,火星四溅;枪骑如中世纪的马战一般交错,锋刃直刺骑士的胸膛。

在西线战场,堑壕、机枪与铁丝网早已让骑兵彻底消亡,但在这片广阔无垠的东线平原,这样的冲锋依旧上演。

协约国骑兵与俄军骑兵殊死搏斗,而步兵们亦不甘示弱,拼死互相倾泻弹雨,展开最残酷的肉搏战。

“轰——!轰轰!!”

“布琼尼军士长!敌人的炮火正在猛烈轰击!”

“该死,我们的炮兵都死哪去了!照这样下去,我们会被全灭,全员撤退!”

最终,在这场力量的角逐中,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德军,像锻造钢铁般无情地碾压着俄军。

不久之后,俄军的前线开始崩溃,先前的顽强抵抗瞬间土崩瓦解。

而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尼古拉大公的脸色,已彻底阴沉下来......

......

“大公殿下,防线正在崩溃,我军甚至连头都抬不起,不断向后撤退。照这样下去,贝洛斯托克(Бeлoctok,今比亚韦斯托克)将会陷入危机。”

“立陶宛的情况如何?”

“那边也不乐观。考夫诺(koвho,今考纳斯)已经濒临陷落,我军放弃了维尔纳(Вnлbha,今维尔纽斯)的防御,正向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撤退。”

“唉......虽说预料到了战况不会轻松,但这火力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

德军单独调动的大口径重炮至少有三百门,曲射炮更是多达数千门。相比之下,尼古拉大公手上的重炮甚至凑不满五根手指的数量,曲射炮也仅仅只有数百门。

炮兵的火力决定于火炮的数量,如此悬殊的差距,使得己方被敌军的强大火力压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即便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无法让人心中的苦涩减轻分毫。

“东普鲁士丢失的大炮,现在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致命。”

“不过,至少在加利西亚战线,我们的防线还未被突破。”

“嗯,特别是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中将的表现尤为突出。看来,上帝还没有完全抛弃俄国。”

俄国帝国最后的名将——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Алekce?n Алekce?eвnч Бpycn?лoв),正以他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赫赫声名绝非浪得虚名。

面对如同蚁群般涌来的奥匈军队及协约国联军,他依然死守阵地,寸步不让。正因如此,赫岑多夫的血压几乎时时刻刻都在飙升。

“如此说来,战斗的胜负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守住华沙了。鲁兹斯基必须好好发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