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华夏顶级人才,第一次睁眼,统治世

与此同时,皇宫,垂拱殿内。

此殿为大宋皇帝的日常处理政务之所,长六丈、宽八丈四尺,华贵的楠木被雕成朱漆盘龙柱,高悬着八角琉璃宫灯,雕梁画栋,华美异常。

如今这里的主人,自然变成了赵朔。

“臣等参见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嵩之、郑清之、乔行简,齐齐跪在赵朔的面前,大礼参拜。到了现在,赵朔虽未称帝,但群臣称赵朔为“万岁”,已经习以为常。

此时赵朔正坐在御案前,批改着一些奏章。

今天白天,赵朔入城之后,先在皇宫崇政殿,再次接受了群臣的参拜,然后宣布赐宴,以贺华夏一统。

赵朔喝了三盏酒后就离席了。

毕竟,他坐在那里,人人恭谨异常,不敢有丝毫造次,谁也吃不好喝不好。

他走了之后,随军而来的四个儿子,次子赵衍、三子赵弈、四子赵聿,五子赵玹,以及三十来个八旗军千户以上的官员,和近千名宋国降臣,就可以轻松许多。

赵朔的四个儿子可以顺便考察考察,宋国有什么人才,可以收为己用。

世界太大了,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建立大一统的国度,是完全不现实的,

赵朔总是要给儿子们进行封国的,现在可以着手准备。

另外,这也算一场团建了,给麾下那些北方官员和南方官员接触的机会,让双方加深了解。江南刚刚纳入赵朔的版图,这些人以后少不了有合作的时候。

反正赵朔对军权抓的很死,也不担心掀起什么风浪来。

赵朔吃罢了午饭,小憩了一会儿后,开始处理全国的军政大事。又吃罢了晚饭之后,一边继续批改着奏章,一边命人将大宋的三位宰相招来议事。

赵朔把手中的奏章放下,道:“免礼,坐吧。”

“是。”

这垂拱殿三人都来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但还是第一次享受到就坐的权利,新朝新气象,都有些新奇和激动。

赵朔道:“尔等在赵昀弃临安而走之后,稳定地方,甚有功劳,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们。至于在新朝到底任何职司,我想先听听你们本人的意见。”

“臣想去埃及!”

赵朔话音刚落,史嵩之就迫不及待的开口。大宋这三位宰相中,史嵩之最为年轻,今年才四十五岁,对建功立业也最为热切。

“不要脸!”

郑清之和乔行简见状,不由得心中暗骂。

谁不知道,埃及处于国家扩张的最前线,到了那里既可以抚育万民,让埃及成为国家的前进基地。又可以为世子出谋划策,建立军功。

谁不想去埃及啊?

只是出于士大夫的矜持,乔行简和郑清之还在仔细措辞呢,史嵩之已经直白的开口,捷足先登了。

赵朔却对史嵩之的表现非常满意,史嵩之算是宋朝独一档的人才了,不但军政皆能,而且样样都相当拿的出手去。

赵朔道:“很好!如今埃及百废待兴,正需重臣坐镇。稍后会有旨意下,任命你为埃及安抚使。”

根据赵赫传来的消息,现在只是取了下埃及,攻占了开罗。西征大军正在攻打上埃及,赵赫还没有占领埃及全境。

不过,临安距离埃及何止万里?

赵朔估计,等史嵩之到了,也就差不多了。

“谢王上!”

史嵩之欣然领命。

“臣想去北天竺!”

郑清之和乔行简现在也顾不得矜持了,异口同声地说道。

华夏人对天竺自然不算陌生,一向认为是仅次于华夏的富庶之地。

赵朔一统寰宇的愿景昭然若揭,以后肯定是要对天竺用兵的。这里是仅次于埃及的,最容易建功立业的地方了。

赵朔想了一下,道:“北天竺气候湿热,又路途遥远,郑清之年轻一些,就由你做这个北天竺安抚使吧。乔爱卿年纪大了,还是留在华夏为好。再说了,你们三个都算有功之臣,我把你们全部打发去西方,也显得太薄待功臣了。”

“谢王上隆恩!”

郑清之宰相风度,此时努力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但嘴角还是微微翘起。

赵朔对郑清之愿意去北天竺,也非常满意。

他对武仙一直不怎么放心,让郑清之制衡一下也好。而且,郑清之是知兵之人,不必担心会文武不合,耽误了大事。

赵朔又向乔行简看来,道:“对于乔爱卿,我有三个安排,你可以选择一下。”

“臣洗耳恭听。”

“第一个安排,宋国已亡,也该盖棺定论了。你学问精深,又做过宋国宰相,可以为宋国修史。”

作为降臣,乔行简总不能指望品级不变,做赵朔的宰相。至少现在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立下足够的功劳。

但按照华夏的政治传统来说,为前朝修史,已经算是开国宰相的工作之一。

如果是普通的改朝换代,乔行简肯定会迫不及待地答应。

不过,这不是赵朔有统一寰宇之志吗?

乔行简想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就有些看不上这为前朝修史的活计了。

他问道:“敢问王上,这第二个选择,又是什么呢?”

赵朔道:“你为本王集天下之英才,修订一部正式的律法。”

赵朔的律法,是由金国的律法,成吉思汗的大扎撒以及赵朔的各种政令组成,并没有一部成文的正式律法。

如今华夏一统,制定正式律法也提上了日程。

修前朝史书,为新朝制定律法,都是百分百能上史书的。但制定新朝律法,可比为前朝修史书,对后世的影响大多了、

乔行简眼前一亮,就想马上答应下来。

但最终,他还是按捺住了如此强烈的冲动。

第二个选择远比第一个选择好,那第三个选择呢?

乔行简道:“不是臣贪心不足,实在是王上之恩太过深重。臣还想听听第三个选择。”

赵朔道:“第三个选择也简单”我任命你为礼部侍郎兼宗教裁判司司正,总领天下所有宗教。”

顿了顿,赵朔略微解释道:“你知道,在我华夏故土之外的广大区域之中,大部分人信仰宗教。有信真神教的,有信罗马教的,有信仰佛教的,还有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

“除了佛教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信仰本门宗教之人,最受神灵宠爱,当世第一。但是,按照我定下的规矩,民分四等,汉人和蒙古人第一。如今,我麾下虎贲众多,杀戮无数,使他们暂时屈服,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乔行简你学问精深,又曾为大宋宰相颇有治政之能,要想办法创立一种学说,证明民分四等汉人和蒙古人第一,是上天的安排,非常合理。然后,让我治下所有宗教,必须以此学说为第一要义。”

乔行简道:“信仰转变,千难万难,说不得到时候,臣要行霹雳手段。”

“那是自然。”赵朔微微一笑,道:“宗教裁判司下,可有五千骑兵。凡是不服此学说者,即为异端,可直接施以火刑!”

宣传的阵地,自己不去占领,自有敌人去占领。

赵朔不去宣扬汉人和蒙古人第一,那蛮夷可就能宣扬他们第一,什么“神灵选民”“神灵应许之地”“异教徒要么死要么成为奴隶”之类的了。

几十上百年之后,真是后患无穷。

历史上蒙古西方汗国的可汗,还不是都信仰了异教?

既然如此,还不如来个釜底抽薪。

“臣遵旨!”

赵朔话音刚落,乔行简已经迫不及待地叩首谢恩。

华夏儒生都有一个梦想,或者说最高目标,那就是成为帝王之师。

但话说回来,帝王师哪里有天下师牛逼?

统治几乎所有异族的信仰,让他们归心于华夏,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什么功业?

把孔子踢下来,自己做“万世师表”,乔行简没太大的信心。

但是,和孟子并排而坐,称为“亚圣”,乔行简觉得自己如果把此事做成了,还是问题不大的。

他甚至注意到了,刚才喜不自禁的郑清之,向他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这种感觉,真是好啊!

再想想,以后愿意相信自己理论的人继续活下来,不信自己的异族通通上火刑架,这种感觉更是好!

乔行简虽然年纪大了,但真感觉此时此刻,全身上下充满了活力,能再为新朝效力十五……二十年!

安排好了宋朝三位宰相的职司,赵朔继续道:“另外,你们看这里。”

说话间,他站起来,向着身后的巨大地图指去,道:“这里是红海,这里是地中海,这里就是埃及了。我和世子已经决定,以埃及和叙利亚的人力,修一条四百里之运河,联通地中海和红海,既有利于国家控制广大的领土,又有利于国家的贸易。”

“这条运河可命名为苏伊士运河,对于主持修建苏伊士运河的人选问题,陈韡推荐了胡榘。你们也好好想想,有什么合适的其他人选?”

史嵩之在三人中年纪最轻,脑筋转的最快。再说了,他马上就是埃及安抚使了,很显然,这苏伊士运河就是他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他略微沉吟,便微微躬身,道:“要说谁适合主持修建苏伊士运河,臣还真想不出来比胡榘更为合适的人选。不过,臣可以推荐一个人,做胡榘的副手。”

赵朔道:“谁?”

“如今的和州知州,秦九韶。此人不仅是宋国进士,而且经过地方历练,算是一名能吏。更关键的是,他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虽然没听说过此人精通水利,但臣想天下的学问是相通的。此人既然算学精深,对苏伊士运河的修建,肯定大有裨益。”

其实,不用史嵩之介绍太多。

赵朔能不知道秦九韶是谁?

《数书九章》的作者,上过教科书的人物,都能对高次方程进行求解了!

被后世的史学家认为,十三世纪数得着的数学家之一!

只不过,赵朔也搞不清秦九韶的生卒年,而且麾下的官员太多了,秦九韶的官位又太低,不知道秦九韶就在他的麾下任职。

当即,赵朔高兴道:“好,就依你所言,可调秦九韶为胡榘之副手,去埃及修建苏伊士运河。等修好了苏伊士运河,积攒了足够的工程手段和经验,再把他们调到华夏来,治理黄河,让黄河永远不为我华夏之患。”

金国之亡,蒙古之亡,都和黄河泛滥有关。

治理黄河,是赵朔计划为华夏所建的大工程之一。

只是黄河现在还算安静,再次大规模泛滥泛滥得在几十年后了,现在还不着急。

而且,赵朔只知道,后世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是束水攻沙,具体如何就不甚了了了。

他原本打算,待郭守敬长大之后,再开始治理黄河。

但现在看来,秦九韶和胡榘联合起来,未必就差于郭守敬。他们俩修完苏伊士运河之后,就可以着手治理黄河了。

郑清之道:“臣也想起一个人,可能对王上修建苏伊士运河有益。”

“什么人?”

“此人是一个和尚,法号道询,擅建桥梁,天下闻名。”

赵朔还真没听过道询和尚的名字,但既然郑清之亲口推荐,想必是很有能力的。

他说道:“擅建桥梁那就算了,苏伊士运河上不需要桥梁。不过,你提的这个人选很好,可以征召这和尚为官,让他在华夏建桥,方便百姓通行。”

顿了顿,赵朔向三人看来,道:“其实,也不必拘于和水利有关的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也可以提出来。新朝建立,正需要各种人才,为朝廷效力。”

乔行简道:“律法人才如何?有一人名叫宋慈,擅辨冤狱,同样是天下闻名。只是此人如今没有在朝廷治下,而是在广州提点刑狱。”

宋慈,赵朔当然知道!

《洗冤集录》的作者,于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检骨、死伤鉴别、毒物分辨,以及急救方、治服毒药方等都有独到之处!

历史上华夏数得着的断案专家!

赵朔道:“没关系,我可以给赵昀下一道旨意,让赵昀把送宋慈送来,在刑部任个侍郎。”

史嵩之心中一动,道:“所以,王上是准备赦免伪帝赵昀了吗?”

“没那么容易。”

赵朔道:“到底要不要杀赵昀,要看他日后的表现。今年就算了,从明年开始,让他每年送两万异族奴隶来,给我华夏兴修水利、道路乃至于桥梁。哪年送不够数,朝廷就出兵攻打,要他的命。”

这就是给赵昀制定kpi了。

别觉得占一小块土地,延续大宋国祚,就高枕无忧了。

完不成kpi,马上弄死!

其实,就算赵昀逃到小岛上,赵朔也不怕。

正好向天下发布一道旨意,凡是找到赵昀给予重赏,掀起全民航海大时代。

接下来,现场的气氛彻底热烈起来。

医学家,农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著名工匠……乔行简等三人,不断推荐着华夏的各种人才。

赵朔非常高兴,大宋人才何其多也,如今他要大兴华夏,正好用得着。

三位宰相也非常高兴。

他们以前当然知道这些人才,但碍于大宋制度,根本就没法给予重用。现在新朝新气象,终于可以人尽其才。

史嵩之更是想到一句话“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以前大宋,真是给华夏丢脸,连西夏都要给岁币,简直是给天下万国做臣妾。

赵朔却是不但开疆拓土,而且以汉人和蒙古人为第一等人,用异域的奴隶,给华夏修河补路,这才是真正的臣妾万国,华夏大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