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乡勇变成正规军了

黎明时分,青狼山燃起冲天大火。.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

赤红的火舌吞噬着这座盘踞十年的匪窝,滚滚浓烟遮蔽了半边天空,将初升的朝阳都染成了血色。

萧砚舟静立在山脚下,山风卷着灰烬拂过他的衣袍。

他望着那些在火光中坍塌的匪寨,眼中映着跳动的火焰,却不见半分喜色。

石头扛着染血的陌刀大步走来,身后跟着一队先锋营士兵。

他们抬着五具覆盖着白布的尸首,脚步沉重得像是灌了铅。

"大人......"石头的声音有些沙哑,"都清理干净了。"

萧砚舟缓缓走到担架前,轻轻掀开一角白布。

那张年轻的脸庞还凝固着最后的坚毅,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又轻轻将白布盖好。

"他们都是英雄。"萧砚舟转身面对列队的先锋营将士,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泉州百姓能睡个安稳觉。"

晨风忽然变得猛烈,吹散了弥漫的硝烟。

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在朝阳中渐渐清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

更远的山头上,柳三娘缓缓收起千里镜。

镜片中最后映出的,是萧砚舟站在晨曦中肃穆的身影。

她轻抚着腰间的短刀,喃喃自语:"幸好走了......这泉州,终究是要变天了。′卡.卡*晓?税^惘? -最′新*漳+劫,庚*芯?筷?"

......

翌日。

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校场山的青石地面上。

萧砚舟站在高台之上,身后整齐列队的先锋营将士们铠甲锃亮,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上派遣的钦差洪亮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跪在最前排的石头不自觉地挺首了腰背,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佩刀。

"先锋营将士奋勇杀敌,着即编入泉州水师,赐双饷!"

队伍中顿时响起压抑的欢呼声。

这些曾经的渔民、农夫,如今都成了吃皇粮的正规军。

石头低头看着自己崭新的腰牌——"泉州卫指挥使,正七品",这个粗犷的汉子眼眶突然有些发热。

萧砚舟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他看见曾经胆小的王小子如今腰杆笔首,看见渔夫陈二颤抖着抚摸新发的铠甲...这些面孔,都将成为燎原的火种。

"大人..."石头凑过来,声音哽咽,"兄弟们..."

"这才刚开始。"萧砚舟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五百人太少了。我要你在三个月内,把先锋营扩充到两千人。"

石头瞪大眼睛:"可饷银..."

"饷银你不用担心,如今府库充足。¢e~8¢z`w?.¢n.e~t^"萧砚舟望向远处的海平面,"我要让倭寇听到泉州二字就闻风丧胆。"

随着倭寇、青狼山匪患彻底清除,迟来的奖励终于浮现:

【剿匪任务完成】

【奖励:燧发枪制造工艺(附弹药配方、炼钢配方)】

【奖励:蒸汽机原型机设计图(工业级)】

【奖励:近现代海军训练手册(郑和舰队改良版)】

【特殊奖励:杂交水稻种子(亩产千斤型)】

萧砚舟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些超越时代的奖励,每一样都足以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

他的手指轻颤着点开【燧发枪制造工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完整的工艺流程——从枪管锻造到燧石击发装置,甚至包括标准化的弹药制作方法。

这比当前朝廷军队使用的火铳先进了整整两代。

"这..."萧砚舟深吸一口气,又看向【蒸汽机原型机设计图】。

图纸上精密的气缸结构与连杆传动装置,分明是工业革命的钥匙。

虽然以现在的工艺水平难以完美复制,但简化版己经可以用于造船厂的龙门吊。

最令他震撼的是【近现代海军训练手册】。

翻开虚拟书页,郑和宝船的改良方案跃然眼前:水密隔舱的优化布局、软帆与硬帆的混合使用方案、甚至还有原始的旗语通讯系统...

萧砚舟凝视着系统界面上的图纸,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下巴。

这些超越时代的工艺,每一件都足以引发朝堂震动——甚至杀身之祸。

现在他的实力还不足以实施,不过可以先弄点样品出来。

"小桃。"他突然开口,声音压得极低,"把书房门关上。"

待小桃疑惑地关好门,萧砚舟从袖中取出一叠早己准备好的图纸:"你挑十个最可靠的工匠,按这个分步骤制作零件。"

他指着图纸上被特意分割的部件,"记住,每人只负责一个零件,最后的组装..."

小桃接过图纸,眼睛突然瞪大:"少爷,这是火铳?怎么看着比军中的精巧许

多..."

"嘘。"萧砚舟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你亲自带着春兰、夏竹她们在密室组装。记住,哪怕是一个铆钉的尺寸都不能泄露。"

小桃郑重点头,将图纸贴身藏好。

正要离开时,萧砚舟又递来一张简图:"先按这个做个小巧的试试。"

图上画的是一把巴掌大的手铳,结构比长枪简化许多,但击发装置却更加精密。

小桃的手指轻轻描摹着图纸上的燧石卡槽,突然抬头:"少爷,这要是成了..."

"所以更得小心。"萧砚舟望向窗外摇曳的树影,声音几不可闻:"泉州城里有太多眼睛了。"

......

两年,萧砚舟来到泉州己经两年了。

泉州府如今焕然一新。

这两年,萧砚舟将系统给的水利工程图上的设计,都转换成真的,沟渠纵横交错,将闽江之水引入千亩良田。

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作坊中,天工开物记载的各种新奇的物件都做出来,好些东西都被卖到海外。

夕阳西下,泉州城外的官道上,萧砚舟背着手慢悠悠地走着。

小桃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发髻上别着新摘的野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少爷,您看那边的稻田!"小桃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金灿灿的田野,眼睛弯成了月牙,"长得多好,又是大丰收啊!"

萧砚舟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沉甸甸的稻穗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几个农人正在田埂上歇息。

看到萧砚舟的身影,他们连忙站起来挥手。

"萧大人!萧大人来啦!"

这一嗓子,把附近劳作的百姓都引了过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提着竹篮,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官道边:"大人,这是自家种的橘子,甜得很!您尝尝!"

还没等萧砚舟推辞,旁边卖豆腐的张大娘也挤了过来:"大人别听他的,他那橘子酸得很!尝尝我新做的豆腐,用您教的新法子点的卤,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