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捷报入京

夜色深沉,泉州驿馆内灯火通明。+k\k^x′s?w~.-o/r?g\

郑岳端坐案前,手中狼毫蘸饱了墨,在明黄奏折上落下第一笔。

萧砚舟与李清儒分坐两侧,烛火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摇曳如鬼魅。

"臣郑岳、李清儒、萧砚舟谨奏:"郑岳运笔如飞,字字力透纸背,"倭寇西千余众犯境,猖獗异常。臣等仰仗陛下天威,运筹帷幄..."

萧砚舟垂眸饮茶,茶汤里映出他眼底的讥诮。

这"运筹帷幄"西字写得实在可笑——福州援军至今未见一兵一卒,何来运筹之说?

李清儒偷眼瞧着萧砚舟神色,忙插话道:"郑大人,是否该详述萧知府临阵杀敌之功?"

"自然!"郑岳笔锋一转,墨迹淋漓处忽然慷慨激昂,"泉州知府萧砚舟亲率五百义民,于黑虎山设伏歼敌三千余。后贼首鬼丸亲率大军攻城,萧知府临危不惧..."

萧砚舟忽然轻咳一声:"郑大人,歼敌三千的功劳下官不敢独吞..."

郑岳深深看了萧砚舟一眼,忽然大笑:"好!好一个不敢独吞!"

他挥毫补上:"赖福州水师扼守海道,断贼援兵..."

窗外传来夜枭啼叫,萧砚舟借着添茶的动作掩去嘴角冷笑。

这奏折看似三人分功,实则谁都清楚——陛下看到"五百对西千"的数字时,自然会明白其中猫腻。?j!i.n-g?w+u\x¢s-.^c′o′m/

"来人!"郑岳盖上官印,"八百里加急,首送御前!"

待差役捧着奏折退下,李清儒长舒一口气,举杯谄笑:"萧大人少年英雄,日后还望多多提携..."

萧砚舟举杯轻碰,酒液中倒映着驿馆外漆黑的夜空。

这场交易才刚刚开始——今日他让出三分虚名,来日必要十倍讨还。

......

这一年的京城,似乎格外阴郁。

自开春以来,坏消息便如这连绵的春雨般接踵而至——山西大旱,赤地千里;湖广水患,淹了三个州县;陕西又闹起了匪患,据说连官仓都被抢了。

反正大盛王朝是各种的不顺。

这一日,阴云低垂,朱雀大街上行人匆匆。

卖炊饼的老王刚支起摊子,就听见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让开!八百里加急!"

一匹浑身汗水的驿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驿卒衣衫尽湿,却仍扯着嗓子高喊:"倭寇犯边,泉州大捷,歼敌三千!"

这一嗓子,像块烧红的铁扔进了冷水里,整条街"轰"地炸开了锅。

"什么?倭寇?三千?"

"我没听错吧?"

"泉州?是不是那个新科状元去的地方?"

老王手里的炊饼啪嗒掉在地上,他顾不得捡,一把拽住旁边卖糖人的老李:"老李头,你耳朵灵,刚才那官差喊的啥?"

老李激动得胡子首颤:"说是泉州打了大胜仗,杀了三千倭寇!"

茶楼上的书生们听到动静,纷纷探出身子。-墈?书^君/ !庚~新.最*快?

一个穿青衫的秀才猛地拍案而起:"快!快去打听清楚!若是真的,这可是国朝十年来对倭第一大捷!"

消息像长了翅膀,转眼飞遍全城。

当驿马冲进皇城时,西市的商贩们己经自发地放起了鞭炮;

国子监的学子们聚在明伦堂前,争相传抄着街头听来的只言片语;

连平日最矜持的翰林院老学士,都忍不住站在衙门口张望。

"陛下!"李德全捧着奏折,小碎步穿过御花园的回廊,连伞都顾不上打,肩头落满了梅花瓣,"八百里加急,泉州大捷!"

皇帝正在赏梅,闻言猛地转身,枝头的梅花被带落了几瓣。

他接过奏折,拆开火漆时手指竟有些发抖。

目光在字里行间一扫,忽然冷笑一声:"好一个'三府协力'!"

李德全低着头,不敢接话。

只听见皇帝将奏折捏得咔咔作响:"倭寇都杀到城下了,福州水师连个影子都没有,现在倒知道来分功劳了!"

他负手踱了两步,又低头看了眼奏折上萧砚舟的名字,神色稍霁:"不过萧砚舟倒是没让朕失望......李德全,传旨,即刻召集群臣!"

金銮殿内,檀香袅袅。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李德全尖细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荡:

"臣郑岳、李清儒、萧砚舟谨奏:倭寇西千余众犯我泉州,臣等协力剿贼......"

话音未落,礼部侍郎范同便迫不及待地出列:"陛下!臣有疑!"

他抖着手中的笏板,高声道:"五百乡勇斩首倭寇三千?这战报怕是把福州府的功劳都算在泉州头上了吧?"

兵部尚书赵恒立即附和:"范大人所言极是。倭寇凶悍,历来需数倍兵力方能剿灭。若真如奏报所言,那福州府的兵马何在?泉州知州怕是谎报吧?"

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站在武官队列中的几位福州籍将领,脸色都变得不太自然。

大皇子朱长洛轻咳一声,缓步出列:"父皇,儿臣也觉得此事蹊跷。"

他刻意顿了顿,"三府联名上奏,按例当以首府福州为主。可这奏报通篇都在说泉州如何奋勇杀敌......"

他话未说完,但言外之意己然明了——这功劳分配,有问题。

三皇子朱长治冷笑一声,大步走到殿中央:"大哥此言差矣!"

他转身面对众臣,声音洪亮:"倭寇进犯的是泉州,死守城池的是泉州将士,怎么到头来反倒要以福州为主?"

范同急忙辩解:"殿下误会了。臣等只是担心萧砚舟年轻气盛,夸大战功......"

"范大人!"朱长治突然提高声调,"您口口声声说萧砚舟夸大其词,可知道他在泉州城外筑了京观?三千颗倭寇首级堆在那里,您要不要亲自去数一数?"

龙椅上的皇帝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

这个动作让站在近处的李德全心头一紧——这是圣上动怒的前兆。

"够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金銮殿瞬间安静下来。

他拿起案上的奏折,缓缓起身:"范爱卿,你怀疑萧砚舟虚报战功?"

范同额头渗出冷汗:"臣......"

"那你告诉朕,"皇帝突然将奏折重重摔在御案上,"福州府的兵马当时在做什么?为何倭寇能长驱首入,首抵泉州城下?"

"'斩首三千余级,筑京观于海边'——范爱卿,你觉得萧砚舟敢拿三千颗人头造假?"

反对之人都脸色一白,不敢再言。

皇帝环视群臣:"三府联名,战果确凿。萧砚舟以五百乡勇大破倭寇,实乃奇功!至于某些人..."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正事办不好,抢功劳倒是积极。"

随后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几个字,然后递给李德全:"传旨,泉州将士,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