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太子、皇后、大封赏

朱厚聪冷眼扫过殿中群臣,心中已然明了今日这太子是不得不立了。

下一秒,他忽然轻笑出声。

"既然诸位爱卿如此关心国本,那朕便遂了你们的愿。"

众人闻言顿时一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而誉王宽大的朝服袖口下,身体却已在微微发颤。

接着朱厚聪语气平静的说道:“田爱卿身为礼部尚书,依制度奏请立储,乃是利国利民之举,朕心甚慰。”

“太子之位,确实该早日定夺。”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臣,最后落在誉王身上。

"景桓这些年帮朕处理朝政,勤勉有加。"

朱厚聪的声音忽然温和起来,脸上也流露出来几分笑意。

"此番平定南楚之乱,同样调度有方,功不可没。"

"诸皇子中,论才干、论德行,确实无人能及。"

他顿了顿,直接拍板,做下决定。

"景桓当立为太子。"

此言一出,殿内落针可闻。

萧景桓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浑身都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死死咬住下唇,生怕一个不慎就会笑出声来。

但那眉梢眼角的喜色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殿内的誉王党羽更是面色潮红,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反观裕王萧景亭等人,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仿佛被人强灌了一碗屎一样难受。

尤其是徐安谟,他现在恨不得大喊一声“悔不该杀那华佗。”

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

之前皇帝让裕王监国,他以为皇帝有意立裕王为太子。

于是果断改换门庭,投靠了裕王。

没想到,自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在就是想吃回头草,人家也不会信任他了。

而萧景亭心中也是有些逼数的。

虽然自己比萧景桓年长,但此刻,他却不得不强压下满腹的不甘与嫉恨。

因为论政绩、论军功、论人望,他都不是萧景桓的对手。

这些年来萧景桓处处以贤王自居,礼贤下士,在朝中笼络了大批追随者。

而自己在去年还不过是个闲散王爷,若不是父皇让他监国半年,他或许连自己的势力都建立不起来。

这口气,他不得不咽。

还未等萧景桓从狂喜中回神,萧景亭已抢先一步出列。

他脸上堆起僵硬的笑容,声音里带着刻意伪装出来的欢欣。

"太子殿下,三哥真为你高兴。"

那笑容假得连眼角都在不断抽搐。

他却还要强撑着做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萧景桓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跪伏在地谢恩。

朱厚聪看着萧景桓激动的模样,心中不屑一笑。

当个太子就跟吃了蜜蜂屎一样。

让你当皇帝你还得了。

先让你小子得意几天。

太子嘛!

高危职业。

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有几个太子能活到顺位继承呢。

远的不说,前太子萧景宣怎么死的,满朝文武可都还记忆犹新呢。

朕能整死一个,就能整死第二个。

不过在整死你之前嘛!

老子也不能让你这个便宜儿子过的太舒坦。

想到这里,他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起来吧,起来吧!"

待萧景桓起身后,朱厚聪突然话锋一转。

"东宫之位既定,中宫之位也不可久缺。"

他目光扫过殿中众臣,最后落在田德之身上。

"之前田爱卿曾力荐惠妃为皇后,朕也不得不承认,田爱卿是有识人之明的。"

田德之闻言,心头猛地一跳,额头瞬间沁出冷汗。

他这才想起大半年前为了阻止越贵妃上位,自己确实推举过惠妃。

"以朕观察,惠妃确实如诸位爱卿所言,温婉贤淑,实为中宫不二人选。"

朱厚聪说完,饶有兴趣的看着田德之瞬间惨白的脸色。

“既然如此,礼部准备吧,册立惠妃为后。”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惠妃乃是裕王生母,册封她为后,岂不是在给新太子埋下一颗钉子。

可新太子原本的母亲就是前皇后。

前皇后已死,誉王党,不对,太子党一时也找不到借口反驳。

而且册立惠妃可是田德之这个太子党先锋提出来的。

萧景桓站在殿中,脸上笑容顿时僵硬了下来。

而萧景亭的脸色瞬间喜笑颜开起来。

他们兄弟二人在这里互相表演变脸。

朱厚聪看着三人如丧考妣的表情,差点笑出声来。

这老狐狸当初极力推举惠妃,如今可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回旋镖终究还是打在了自己身上。

此事议定,朱厚聪便开始了对于南征功臣的封赏。

“今日乃我南征将士凯旋之日,当论功行赏,以彰朝廷恩威。"

"此次靖王萧景琰坐镇北境,震慑大渝不敢轻举妄动,方使胡汝贞得以全力南征。”

“特晋萧景琰为七珠亲王,赐黄金万两,加授镇北大将军衔。"

"裕王萧景亭监国期间勤勉政务,使朝局安稳。”

“晋为五珠亲王,赐黄金万两。"

"原南楚中书令严东楼,深明大义,助我朝平定南楚有功。”

“着即任命为工部尚书,入阁以备咨询。”

说到此处,朱厚聪特意顿了顿,目光落在了穆青身上。

“此次穆王府出力最多,穆青你也成长了不少,即日起回京入朝参知政事,同时赐丹书铁卷,与国同休。”

"江左盟宗主梅长苏,虽为江湖人士,却在南征中屡献奇谋。”

“念其不远出仕,特赐黄金万两,封琅琊男爵。"

最后朱厚聪大手一挥。

"其余有功将士,着兵部详核军功,按例封赏。"

众人听到话毕,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谢恩声。

所有人,包括裕王萧景亭的脸上都堆满笑容。

谢恩时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雀跃。

严东楼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这位南楚旧臣不但保住了性命,还能在新朝获得如此重用。

他颤巍巍地跪伏在地,额头几乎贴到冰凉的金砖上。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

整个大殿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朱厚聪笑眯眯的看着众人,从今天开始,朝堂的格局又悄然回到了原点,且变得更复杂了。

原来是太子和誉王斗,誉王的母亲是皇后。

现在是太子和裕王斗,裕王的母亲是皇后。

这一年多来,剧情改变了许多,但有些事情由于朱厚聪的刻意为之,又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