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六道

镇元子袖袍一挥,将六耳猕猴掷于庄周面前,笑道:“道友,六耳猕猴已带到,有何事且办吧!”

六耳猕猴战战兢兢,六只耳朵紧紧贴着头皮,不敢抬头,只敢以眼角余光偷瞄眼前几人。

当他看到庄周时,忽觉此人气息玄奥莫测,似与天地相融,却又隐隐透着一股熟悉之感

“这这位大仙是谁?为何让我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六耳猕猴心中惊疑不定。

庄周垂眸看向六耳猕猴,淡淡道:“六耳,你可认得吾?”

六耳猕猴浑身一颤,连忙摇头:“小、小猴不识大仙……”

庄周微微一笑,指尖一点,一缕玄妙道韵流转,化作一枚虚幻的葫芦印记,悬浮于六耳猕猴眼前。

六耳猕猴六耳猛地竖起,瞪大了眼睛,惊呼道:“这这是先天葫芦藤的气息?!”

他天生六耳,对万物气息极为敏感。

昔年洪荒初开时,他曾远远感应过先天葫芦藤的波动,而眼前这道人,竟与那气息同源!

庄周颔首:“不错,吾乃先天葫芦藤化形之身的分魂转世。”

六耳猕猴心神巨震,随即狂喜,连连叩首:“大仙!求大仙收留!小猴愿追随大仙,万死不辞!”

他这些年受尽冷眼,无人敢传他功法,如今竟遇到与先天葫芦藤有关的大能,岂能不激动?

庄周看向镇元子,笑道:“道友,此猴与吾有缘,吾欲带他离去,可否?”

镇元子抚须大笑:“区区一只猴子,道友自便!”

六耳猕猴闻言,喜极而泣,连连磕头:“多谢大仙!多谢大仙!”

庄周袖袍一挥,将六耳猕猴收入袖中,随后对镇元子拱手道:“今日之情,吾记下了,来日再叙。”

镇元子含笑点头:“道友慢走。”

庄周一步踏出,身形如梦幻泡影,消散于五庄观内。

幽冥地府,酆都山。

阴风呼啸,鬼雾弥漫。

巍峨的酆都山耸立于幽冥深处,山巅之上,一座森严大殿矗立。

黑玉为柱,白骨为阶,殿门上悬挂一块漆黑匾额,上书三个血色大字——“天子殿”。

殿内,幽绿色的鬼火摇曳,映照出殿中森然景象。

无数阴差鬼使静立两侧,手持钢叉铁索,面容肃穆。

而在殿中央,一只浑身金毛的猴子瘫坐在地,六只耳朵微微颤动,眼中满是惊恐。

正是那六耳猕猴。

他抬头四顾,只见四周阴气森森,鬼影重重,吓得浑身发抖,颤声道:“这这是阴曹地府?!”

“呵。”

一声轻笑传来,六耳猕猴猛地转头,只见殿首高座之上,一道身影缓缓浮现。

那人身着玄黑帝袍,袍上绣有九幽冥龙,头戴十二旒冠冕,面容俊逸,眸光深邃如渊,周身萦绕着浩瀚的幽冥法则。

正是庄周——如今执掌地府的酆都大帝!

六耳猕猴瞳孔一缩,心中骇然:“他他竟是酆都大帝?!”

他虽早知庄周不凡,却没想到对方竟有如此身份!

酆都大帝,统御幽冥亿万鬼魂,地位仅次于后土娘娘,乃是真正的阴司主宰!

“你这猴子,自龙汉量劫之前便出现在洪荒之中,怎的如此胆小?”

庄周轻笑,声音温润如玉,却带着一股无上威严。

六耳猕猴闻言,心中苦涩,连忙伏地叩首,颤声道:“大大帝明鉴!小猴虽出世早,

可当年因偷听道祖讲道,被道祖一句‘法不传六耳’断了修行之路,虽有些微末道行,

却无真正神通护身,连寻常地仙都能欺辱于我若不谨小慎微,怕是早已化作枯骨了”

说到此处,他眼中浮现悲凉之色。

他本是先天生灵,跟脚不凡,却因道祖一言,沦为洪荒笑柄。

无数年来东躲西藏,受尽欺凌。

若非他天生六耳,能聆听万物,趋吉避凶,怕是早已陨落。

庄周目光深邃,缓缓道:“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六耳猕猴苦笑:“大帝莫要取笑小猴,这些不过是些微末伎俩,上不得台面”

庄周微微摇头,不再多言,而是缓缓起身,帝袍垂落,周身幽冥法则涌动,整个大殿都因他的动作而微微震颤。

“吾问你——”

他目光如炬,直视六耳猕猴。

“你可愿拜入吾之门下?”

“轰!”

此言一出,六耳猕猴如遭雷击,浑身僵住,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拜师?!

他六耳猕猴,自诞生以来,从未有人敢收他为徒!

只因道祖那句“法不传六耳”,洪荒众生皆视他为禁忌,无人敢传他道法!

可如今酆都大帝,竟要收他为徒?!

他心中狂喜,可随即又涌起无尽恐惧。

“可是可是道祖说过法不传六耳您”

他声音颤抖,眼中既有渴望,又有深深的忌惮。

他怕了。

怕这又是一场算计,怕自己一旦答应,便会引来道祖震怒,形神俱灭!

庄周见他如此,心中了然,淡然一笑:

“吾之法,又不是自道祖处得传,汝在怕什么?”

此言一出,六耳猕猴浑身一震,眼中骤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是啊!

酆都大帝的道法,并非源自鸿钧!

他如此大能,乃是已人族之道入道,早已走出自己的路!

道祖的禁令,对他而言——毫无约束!

“师尊!!!”

六耳猕猴再无迟疑,猛地跪伏在地,重重叩首,额头撞击地面,发出“砰砰”巨响,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哽咽:

“弟子拜见师尊!拜见师尊!!!”

他一遍遍高呼,仿佛要将亿万年的委屈、恐惧、绝望,全部宣泄而出!

多少年了

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庄周目光柔和,缓缓抬手,一股无形之力将六耳猕猴托起。

“既入吾门,当守吾规。”

“汝之过往,皆为云烟。”

“今日之后——”

“吾赐汝名——

“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