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何去何从1
刘备在书房接见了诸葛亮和王安等人,此刻窗外几株寒梅傲然绽放,随着冷风,悄悄送来一阵香意。
刘备此刻正看着窗户外面出神,诸葛亮踏入了书房后,便开口打断了刘备的思绪。
“大王,守义回来了。”
刘备转过身,看向了诸葛亮,又将目光停留在王安的身上。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安,见过主公。”
王安恭敬行礼。
“快,快起来,此番匆匆往返汉中,守义辛苦了。”
刘备起身,亲自将王安扶起来,又拉着他坐下。他看着眼前这个还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下属,前往汉中之前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
“为主公大业,不敢推辞。”
“免礼免礼,坐,快坐下。孤看守义面色也不太好,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让你先去汉中,而是应该在成都和凤儿完婚之后,再让你北上。”
安抚王安坐下,刘备这才仔细的打量起王安的神色,连日来的赶路,即便在葭萌关先休整了一番,可葭萌关到成都,也又数日的路程,这一路奔波确实疲惫。
诸葛亮见状,带着赵云等人暂时退了出去,让这君臣二人有独处的时间。
可转念一想到他在汉中所做之事,虽然多是得罪人的,可终究是为了北伐大业,有心责罚几句,又只能忍住。
他如今看王安,就如同看自家的后辈一般。
“谢主公关心,只是为陛下,为汉室,不辞辛劳。”
“你啊,你啊,来,且饮了这热茶,暖暖身子。”
刘备将一杯热茶递给了王安,他可是知道,王安不喜饮酒,偏爱饮茶,所以今日特意煮了香茗款待。
茶香袅袅升起,王安双手接过茶盏,感受到刘备手掌传来的温度。这位以仁义着称的主公,对待下属总是如此体贴入微。
“主公,臣这次回来,是想要当面和主公说说汉中屯田之事。”
见王安如此着急,刘备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仔细的打量着王安,这一路虽然奔波劳碌,但王安的言谈举止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看来这汉中一行,颇能锻炼人。
“守义跟随孤已经十年了吧?”
刘备轻叹一声。
“主公好记性,自江陵城投效主公,已经九年半了。”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在江陵城相见,你还跟在士元的身后。可当年,若不是你和士元谋划,孤也得不到江陵城,如今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不得不感慨,孤老了。”
听得刘备如此说,王安一时之间也摸不清刘备的想法,便如实说道。
“全赖主公栽培,一再容我胡闹。”
“不,你不是胡闹,你只是太过赤诚,以至太过激烈罢了。关于均田,众说纷纭,这成都城内,有人说这是恶政,文长却特意来信为你辩解,可孤就是想要听你说说。”
刘备终于切入整体,语气依然温和,但眼神却极为的明亮,初听闻之时,刘备便明显的感觉到了,这均田和曹操的屯田大致相同,又略有不同。
听刘备如此相问,王安精神一振,而后也不需要任何的竹简,任何的手稿,便开始娓娓道来。
“回主公,自到汉中秋收之后,尽得汉中豪族大户良田近4000余顷,尽归军屯和民屯所有,如今已收纳安置战乱百姓一万五千余户,若能够平稳运行下去,明年夏粮可增收二十万石以上。
臣和士卒、百姓约定,只消好生耕种,踊跃参军,两三年后,这些土地便归他们所有,是为永业田;若有余力开垦荒地,还可以免税三年;三年之后,税赋依旧减半;再满三年,依旧可以作为永业田。
如此一来,百姓皆有盼头,说不得曹操治下关中百姓,也会纷纷涌入汉中,到时候不出十年,我等便可以积蓄北伐所需粮草军资,而后和荆州两路出兵,则关中可复,长安可望。”
刘备将王安的数据和魏延送来的书信做对比,大差不差,说明王安这人,确实是一个做实事的料,各项工作,各项数据,都了然于胸。
“那孤就试看均田策的效果了。”
王安听刘备这么说,心知自己在汉中所施行的均田策应当是不会被推翻了,心中大定,但下一刻,王安又不得不提起心来。
“可我也听闻,有汉中豪右居中反抗,甚至发生了流血冲突,便是你也被那些人埋伏了?”
“确有此事,这些豪族占据良田却任其荒芜,臣将这些土地全部收归官府,分给无地百姓,虽然偶有反抗,却难挡大势;至于埋伏,城固张氏、李氏少部分人,心有不甘所致,其余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死了多少人?”
刘备打断了王安的叙述,声音沉了下来。
“臣只诛首恶,轻责胁从,连上平乱,总计死了约有四千多人。”
王安还是将数字,如实的报了出来。
“这文长,还在孤这边不停的为你说好话,要我看,这四千条人命,也有他魏文长的一份。”
王安本想过报魏延的数字,可终究还是如实的说了。
“臣与文长亲厚,他不愿我受主公责罚,故而少报了些。”
“此事,孤知晓,可你可知道我为何任由你在汉中如此施为么?”
王安闻言,心中一惊,而后又释然。看来刘备真的在自己,或者是汉中安插了耳目。
“还请主公明示。”
“天下大乱多年,固有天灾,亦有人祸。孤当初年少,亦不曾看得明白,只怪先帝为奸臣蛊惑,只顾纵情享乐,百姓遭灾而不赈抚;可如今看来,却也是豪者占地千顷,贫者无立锥之地,进而导致百姓流离失散,田地荒芜,而朝廷,
呵呵,朝廷早就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哪来的前来那个赈济百姓?
前者汉中田地,多聚于豪右手中任其荒芜,百姓想要耕种却不可得。守义此番手段虽然激烈,可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税赋有保障,实乃是治国良策。“
王安听得刘备如此说,心中感动。
“主公明鉴,多谢主公体谅。”
“可这手段,终究是激烈了些,须知治国如同烹小鲜,火候要恰到好处,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如今且看成都之内,多少人欲致你死地,便可知晓一二。”
王安此刻已经感受到了成都内的压力,可心中依旧有些不甘心,连忙辩解。
“大王,臣实在不忍豪强占田不耕,坐视百姓饿死......”
“孤知道,你这性子,倒是于云长颇为相似,他日你二人说不得彼此投合,相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