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五)(231)
隔壁老王(五)
古琴演奏会的票根被王建国夹在了日记本里。那是上周六的晚上,市音乐厅的灯光暗下来时,他鼓起勇气握住了张淑芬的手。令他惊喜的是,她没有抽回,反而轻轻回握。六十三岁的人,竟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心跳加速,掌心冒汗。
手机震动起来,打断了王建国的回忆。是儿子王磊发来的消息:"爸,明天下午到,已经订好了聚仙楼的包厢。张老师喜欢吃什么?"
王建国嘴角上扬。自从重阳节活动后,儿子对张淑芬的态度从"可以考虑"升级为"全力支持",几乎每天都要询问进展。他回复:"她口味清淡,喜欢鱼虾,不吃辣。"
放下手机,王建国环顾四周。家里已经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连多年未动的书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明天不仅是儿子回来吃饭,更是张淑芬第一次以"女朋友"身份正式见面。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又检查了一遍冰箱里的食材。
门铃响了。透过猫眼,王建国看到张淑芬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个食盒。他连忙开门,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
"我做了些桂花糕,明天招待你儿子。"张淑芬微笑着递过食盒,"听你说他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王建国接过还温热的食盒,心头涌起一股暖流。他上次随口提过儿子小时候的事,没想到她记得这么清楚。
"进来坐坐?"他侧身让开。
张淑芬摇摇头:"不了,我还要准备明天书法班的材料。"她顿了顿,"对了,社区主任说报名人数超出预期,可能有三十多人。"
夕阳红书法班是张淑芬提出的构想,由王建国担任主讲老师,她负责辅助。原本只是个小规模的老年活动,没想到消息传开,连隔壁社区的老人都来报名。
"这么多人..."王建国有些忐忑,"我怕教不好。"
"你可是水利局出了名的笔杆子。"张淑芬鼓励道,"而且有我在呢。"
她的眼睛在走廊灯光下闪烁着温柔的光芒,王建国突然有种想亲吻她的冲动。但六十三年的教养让他克制住了,只是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明天见。"
"明天见。"张淑芬转身离去,又回头补了一句,"别紧张,你儿子会喜欢我的。"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王建国站在门口许久。秋风带着桂花香拂过他的面颊,仿佛淑芬在天之灵的祝福。
第二天中午,王建国提前半小时到达聚仙楼。他选了靠窗的位置,能看见外面的小桥流水。服务员正在布置餐桌,他忍不住一次次调整碗筷的位置。
"爸!"王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转身,儿子西装笔挺地站在那儿,身边是儿媳林雯和四岁的小彤。
"爷爷!"小彤挣脱妈妈的手,扑进王建国怀里。
抱着孙子软乎乎的身子,王建国突然鼻子一酸。淑芬走后,他很少感受这样的天伦之乐。
"张老师还没到?"王磊环顾四周。
"应该快了。"王建国看了看表,突然紧张起来,"她一向很准时。"
正说着,餐厅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淑芬今天穿了一件藕荷色的旗袍外套,头发挽成优雅的发髻,手里提着个精致的礼盒。
王建国连忙起身迎接。张淑芬先向王磊一家点头致意,然后蹲下身与小彤平视:"你好啊,小帅哥。奶奶给你带了玩具。"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木质拼图,小彤立刻被吸引住了。王磊和妻子交换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入座后,最初的拘谨很快消散。张淑芬谈吐得体,既不刻意讨好,也不故作清高。当王磊问及她的家庭时,她坦然相告:"我女儿在英国剑桥大学做研究员,主攻经济学。说起来..."她笑着看向王磊,"她和你还是大学同窗呢。"
"真的?"王磊惊讶地放下筷子,"叫什么名字?"
"张雨婷,08级经济学院的。"
王磊的表情瞬间凝固。他妻子林雯倒吸一口冷气:"天啊,不会是那个张雨婷吧?"
"你们认识?"王建国好奇地问。
王磊的耳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不仅认识...我们曾经..."他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谈过恋爱。"
餐桌上一片寂静。王建国瞪大眼睛,张淑芬也愣住了。小彤不明所以,继续专心玩他的拼图。
"大二那年,我们是学生会搭档。"王磊的声音有些不自然,"后来因为出国留学的事...分手了。"
张淑芬若有所思:"小芬确实提过有个男朋友,但没说是谁。原来世界这么小。"
"她现在...好吗?"王磊问,眼神闪烁。
"挺好的,在剑桥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是个英国籍华裔。"张淑芬温和地回答,"不过她总说,大学那段感情是最纯粹的。"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林雯适时地转移话题,问起了书法班的事。张淑芬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详细介绍了明天的开班仪式。
饭后,王磊坚持要送张淑芬回家。路上,他找了个机会单独对她说:"张老师,我爸这些年不容易。我妈走后,他像变了个人...直到遇见您。"
张淑芬拍拍他的手臂:"你是个孝顺儿子。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他。"
回到家,王建国刚把小彤哄睡,王磊就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阳台。
"爸,你知道张老师的女儿是谁吗?"他压低声音,"是我大学时的女朋友张雨婷!"
"我听出来了。"王建国皱眉,"这会不会...很奇怪?"
"奇怪什么?"王磊笑了,"这说明我们有缘啊。而且..."他正色道,"张雨婷是个很好的女孩,她妈妈也一定是好人。爸,我真心为你高兴。"
儿子的理解让王建国眼眶发热。他转身望向窗外的月色,想起淑芬曾经说过的话:"缘分这东西,来了就抓住,别想太多。"
第二天一早,社区活动中心人头攒动。原计划三十人的书法班,竟然来了近五十位老人。王建国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白发苍苍的学员们,手心微微出汗。
"各位前辈好。"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是我们夕阳红书法班的第一课..."
开场白还没说完,活动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刘美娟气势汹汹地闯进来,身后跟着几个看热闹的邻居。
"王建国!"她尖声喊道,"你还有脸在这里当老师?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教室里一片哗然。王建国的手指紧紧攥住毛笔,指节发白。张淑芬立即站起来,想要上前交涉,被他轻轻拦住。
"刘美娟,有什么事我们私下说。"他尽量保持冷静,"不要影响大家上课。"
"私下说?"刘美娟冷笑一声,转向围观的老人们,"各位评评理!这个王局长玩弄我的感情,我为他生了孩子,他却翻脸不认账!"
她掏出手机,展示一张婴儿照片:"看,这就是他的儿子!现在孩子生病住院,他连医药费都不肯出!"
议论声四起。王建国感到一阵眩晕,那些怀疑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刺向他。就在这时,张淑芬大步走上讲台,接过麦克风。
"各位请安静。"她的声音沉稳有力,"我是退休教师张淑芬,也是这个书法班的负责人。关于刘女士的指控,我有话要说。"
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张淑芬直视刘美娟:"刘女士,你上次抱去王局长家的婴儿,据你说是三个月大,对吗?"
刘美娟一愣,随即强硬道:"是又怎样?"
"三个月大的婴儿,应该会抬头了。"张淑芬不慌不忙地说,"而你抱的那个孩子,根据我的医学知识判断,至少有六个月大。"
"你胡说什么!"刘美娟脸色大变,"你又不是医生!"
"我父亲是老中医,我从小在诊所帮忙。"张淑芬环视众人,"而且,那个孩子后颈有块胎记,和刘女士耳朵后面的一模一样,显然是家族遗传。"
教室里响起一片恍然大悟的"哦"声。刘美娟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还有,"张淑芬乘胜追击,"如果真是王局长的孩子,为什么不敢做亲子鉴定?"
刘美娟恼羞成怒:"你们...你们合伙欺负我!"她转向王建国,眼中闪着恶毒的光,"老不死的,你以为找个帮手就能洗白了?我告诉你,这事没完!"
说完,她摔门而去。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人们纷纷站起来,为王建国和张淑芬叫好。
"王局长,别理那种人!"
"张老师真厉害,一眼就看穿她了!"
"我们支持你们!"
王建国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些善意温暖的面孔,喉咙发紧。张淑芬悄悄握住他的手,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课程继续进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闹剧反而让学员们更加投入。王建国讲解基本笔画时,五十多位老人认真临摹的样子,让他找回了久违的成就感。
课后,社区主任特意留下来:"王局长,张老师,今天的事真抱歉。不过你们处理得太漂亮了!区里领导听说了咱们的书法班,想作为'老年教育典范'推广呢。"
回家的路上,王建国和张淑芬并肩走着,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谢谢你。"王建国突然说,"今天要不是你..."
"举手之劳。"张淑芬微笑着打断他,"不过老王,你得小心刘美娟。这种人不会轻易罢休的。"
"我知道。"王建国叹了口气,"但她前夫确实病了,需要钱治疗..."
张淑芬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你的善良值得珍惜,但别让它成为别人伤害你的武器。"
王建国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王磊说想和雨婷视频通话,你看..."
"当然可以。"张淑芬笑了,"小芬昨晚听说你儿子就是我常提起的'王局长家的孩子',也很惊讶呢。"
他们继续往前走,影子在地上交融。路过小区花园时,几个正在下棋的老人向他们打招呼:"王老师,张老师,今天课讲得真好!"
王老师。这个称呼让王建国心头一暖。退休多年,他几乎忘了被人尊称为"老师"的感觉。
回到家,王建国刚坐下休息,手机响了。是儿子发来的视频邀请。接通后,王磊兴奋的脸填满了屏幕。
"爸!我和雨婷视频了!"他像个少年一样雀跃,"她一点没变,就是更成熟了。我们还约好下次她去上海出差时见面!"
王建国笑着听儿子讲述大学时的回忆,心里默默感谢命运的神奇安排。淑芬走了,却留下一个与她同名的女人来陪伴他;儿子大学时的恋人,竟是张淑芬的女儿。这一切,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晚上,他翻开日记本,在古琴演奏会的票根旁边写道:"今天书法班开班,淑芬为我解围。人生六十余载,方知缘分妙不可言。"
放下笔,王建国望向窗外的明月。明天,他还要准备第二堂书法课的内容;下周,要和张淑芬一起去区里参加老年教育座谈会;下个月,儿子说要带全家去旅行...
六十三岁的王建国,忽然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