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公里以外(十五)(116)
五百公里以外(十五)
第十五章 父亲的病
七月的临江,热浪滚滚。王新文正在办公室整理柑橘项目的半年总结报告,手机突然刺耳地响起。是母亲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啜泣声。
"新文...你爸...你爸突然晕倒了!现在在县医院抢救..."
王新文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怎么回事?什么时候的事?"
"就刚才...他在小区楼下下棋,突然捂着胸口就倒下了..."母亲语无伦次,"救护车说是心肌梗塞...你快回来吧..."
挂断电话,王新文双手发抖,连电脑都顾不上关,抓起钥匙就往外冲。陈明见状拦住他:"出什么事了?"
"我爸心梗...我得马上回老家..."王新文声音嘶哑。
"等等!"陈明一把拉住他,"你现在这状态怎么开车?我送你去车站!"
去火车站的路上,王新文给苏芷晴发了条消息,简单说明情况。回复很快来了:"先别急,心肌梗塞现在救治成功率很高。把医院名称和主治医生姓名发我,我帮你联系那边的同行。"
这条冷静专业的回复让王新文稍微镇定了一些。他把老家县医院的信息发了过去,苏芷晴很快回复:"联系上了心内科的张主任,是你爸的主治医生。已经沟通过病情,目前正在做支架手术,情况稳定。"
王新文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他感激地回复:"谢谢,我大概三小时后到。"
"路上小心,保持联系。"苏芷晴简短地回复。
火车上,王新文坐立不安。父亲虽然固执严厉,但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无法想象那个总是中气十足训斥他的男人躺在病床上的样子。
到站后,王新文直奔县医院。在CCu门口,他看到了憔悴的母亲和几个亲戚。母亲一见到他就扑过来,眼泪止不住地流:"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但还要观察48小时..."
透过玻璃窗,王新文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脸色灰白,看起来老了十岁。他的胸口一阵刺痛,那个在他印象中永远强势的父亲,原来也会如此脆弱。
"谁是病人家属?"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走过来。
"我是他儿子。"王新文上前一步。
"张主任让我特别关照一下,"医生看了看病历,"病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已经放了支架,但其他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堵塞,需要进一步治疗。"
王新文点点头:"谢谢医生,请问..."
"王新文?"一个陌生的女声打断了他。转头看去,是个年轻的女医生,戴着口罩,但眉眼间透着熟悉。
"我是苏芷晴的同学,林妍。"女医生自我介绍,"她特意打电话让我来看看你父亲的情况。"
王新文惊讶地瞪大眼睛。他没想到苏芷晴会做到这一步——从五百公里外调动自己的关系网来帮助他的家人,尤其是在父亲明确反对他们交往的情况下。
林医生仔细查看了父亲的病历和检查报告,然后与主治医生进行了专业交流。王新文站在一旁,只能听懂只言片语,但看得出林医生的意见很受重视。
"你父亲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林医生最终告诉他,"除了已经处理的血管,右冠状动脉也有严重狭窄。苏芷晴建议转院到市医院做进一步治疗,那里的设备和专家更齐全。"
母亲一听就慌了:"转院?现在?他这状态能行吗?"
"我们已经安排了救护车和专业护送,"林医生安慰道,"苏芷晴联系了市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他会亲自接手。"
王新文握住母亲颤抖的手:"妈,听医生的吧。苏芷晴...她很专业。"
救护车转院的路上,王新文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和曲线。父亲偶尔会微微睁开眼睛,但很快又因药物作用而昏睡过去。王新文轻轻握住父亲的手,那只曾经打过他、也抚摸过他头顶的大手,现在无力地蜷缩着,皮肤松弛,布满老年斑。
市医院的接诊非常顺利。正如林医生所说,心内科副主任亲自在急诊门口等候,迅速安排了各项检查。检查结果印证了林医生的判断——父亲需要再做一次支架手术。
签字同意手术时,王新文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母亲在一旁不停地抹眼泪,亲戚们七嘴八舌地给出各种建议,让他更加心烦意乱。
"王新文?"一个护士走过来,"有你的电话,说是苏医生。"
医院的座机电话里,苏芷晴的声音清晰而冷静:"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李主任是我师兄,技术非常好,你父亲会没事的。"
"谢谢你..."王新文喉咙发紧,"没有你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想这些,专心陪家人。"苏芷晴顿了顿,"如果需要,我可以请假过去。"
"不用,你工作那么忙..."
"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是'太忙'的事。"苏芷晴轻声说。
这句话让王新文鼻子一酸。挂断电话后,他靠在墙上深呼吸,努力平复情绪。这个倔强的女医生,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关心和支持。
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比预计的时间长。当李主任终于走出来,宣布手术成功时,王新文和母亲相拥而泣。
"病人情况稳定,但需要住院观察一周。"李主任摘下口罩,"你们可以轮流陪护,不过iCu有探视时间限制。"
安顿好父亲后,王新文才有空查看手机。苏芷晴发来了几条消息,询问手术情况。他回复后,对方立刻打来电话。
"太好了,"听完成功的消息,苏芷晴明显松了口气,"李主任说预后很好,只要按时服药,改变生活习惯,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我爸他...一直很固执,不肯体检,不舒服也硬撑着..."王新文叹气,"这次真是吓死我们了。"
"很多老人都是这样。"苏芷晴的声音柔和下来,"等你父亲情况稳定了...我想去看看他。"
王新文愣住了:"可是...他对你..."
"正因为如此,我更应该去。"苏芷晴坚定地说,"他是病人,我是医生,仅此而已。"
三天后,父亲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他的气色好了很多,能坐起来吃饭,也能简短地交谈了。王新文小心翼翼地提起苏芷晴帮忙的事,父亲沉默了很久。
"那个女医生...确实很专业。"最后他嘟囔了这么一句,算是间接的认可。
第五天下午,王新文正在病房给父亲削苹果,门被轻轻敲响。苏芷晴穿着便装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篮水果。
"苏...苏医生?"父亲惊讶地睁大眼睛。
"叔叔好,"苏芷晴礼貌地点头,"我刚好来市里参加学术会议,顺道来看看您。"
这个"顺道"显然是精心安排的谎言。从临江到市里要坐两小时火车,而王新文知道她今天原本是排了门诊的。
苏芷晴专业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和恢复情况,然后仔细查看了床头的监护数据和用药记录。她与查房的医生交流时,用的全是专业术语,父亲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
"李主任的治疗方案很完善,"最后她对父亲说,"您只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会有问题的。"
父亲点点头,态度明显软化:"谢谢你...之前的帮忙。"
"应该的。"苏芷晴微笑,"王新文在农局工作很出色,帮了我们医院不少忙。"
这个善意的谎言让王新文心头一暖。她是在给父亲台阶下,让他能够接受儿子的选择而不失面子。
苏芷晴只待了半小时就起身告辞,说要赶回会议现场。王新文送她到医院门口,两人站在七月的烈日下,一时无言。
"谢谢你,"最终王新文打破沉默,"为我做这么多..."
"我没做什么,"苏芷晴摇摇头,"只是尽了一个医生的本分。"
"不,不只是作为医生。"王新文鼓起勇气握住她的手,"你知道我的意思。"
苏芷晴没有抽回手,但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你父亲需要休息,你也该回去陪他了。我们...回去再说。"
看着出租车载着苏芷晴远去,王新文心中五味杂陈。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意外地软化了一直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最大障碍。父亲虽然嘴上没说,但眼神和态度已经明显不同了。
回到病房,父亲正靠在床头发呆。看到王新文进来,他罕见地主动开口:"那个苏医生...人不错。"
王新文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爸?"
"专业,稳重,"父亲继续评价,"就是...工作太忙了吧?"
"嗯,经常加班。"王新文谨慎地回答。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你妈说...你们在处对象?"
王新文点点头,心跳加速。
"哎..."父亲长叹一口气,"随你吧。我这条命都是人家救的,还能说什么..."
这几乎是父亲能给出的最大让步了。王新文眼眶发热,突然理解了苏芷晴坚持来看望父亲的深意——她不仅用专业赢得了尊重,还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一周后,父亲出院回家休养。王新文多请了几天假,帮母亲料理家务,监督父亲按时吃药。临走前一晚,父亲把他叫到卧室,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存折。
"拿着,"父亲硬塞给他,"装修房子时借了你张阿姨五万,先还上。"
"爸,我自己有钱..."
"让你拿就拿!"父亲习惯性地提高声音,随即又因为胸口不适而皱眉,"那个...苏医生要是来家里...让你妈做几个好菜..."
王新文接过存折,喉咙发紧。这是父亲别扭的表达方式,但已经是他能给出的最大认可。
回临江的大巴上,王新文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思绪万千。五百公里的距离,曾经让他觉得遥不可及,如今却因一个人的存在而变得温暖亲切。他掏出手机,给苏芷晴发了条消息:"明天晚上有空吗?我想请你来我家吃饭...正式的那种。"
苏芷晴的回复很快来了:"好。需要我带什么吗?"
"带上你自己就行。"王新文回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家,这个字眼在他心中有了新的定义。不再只是五百公里外的老家,也不再只是临江县城那套冷清的新房,而是有她在的地方。这个认知让他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冲散了连日来的疲惫和忧虑。